目录
- 1,韩国的传说故事风俗习惯
- 2,名词解释:道
- 3,名词解释:
- 4,古朝鲜有哪些官职
- 5,阿娘使道传讲的什么
- 6,韩国的使道是什么意思
- 7,什么是王爷,什么官职?有多大?
- 8,“黜置使”是多大的官?
- 9,文学翻译的策略有哪些
- 10,文学翻译包括哪些方面
- 11,阿娘使道传中阿娘怎么死的?
1,韩国的传说故事风俗习惯
一、韩国的传说故事
1、檀君的神话传说
传说熊、虎在一个洞穴中生活,它们想要变成人,在天神桓雄的指点下,熊在漆黑的山洞里,坚持吃了21天大蒜和艾草,提前变成了美女,而虎却没能坚持下来,没有变成人。这位熊女嫁给了桓雄,生下了檀君。公元前2333年10月3日,檀君创建朝鲜,在韩国人民心目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2、春香的故事
月梅之女春香清明游春于广寒楼巧遇两班翰林之子李梦龙,二人相互倾慕,私自结为夫妇。李翰林不久调任京师,命梦龙先行,春香、梦龙不得不依依惜别。下卷写新任南原使道卞学道到任后强迫春香为其守厅(注:守厅是作妾之意,但又不是正式之妾。),春香不从,被迫下狱,命在旦夕。梦龙在京应试中举,任全罗御使,暗察南原。他查明卞学道作恶真相,微服亲赴卞学道寿宴,丢下讽刺诗一首予以抨击。事后,将卞学道革职惩处,春香、梦龙重获团圆,共赴京师。
3、九尾狐的故事
九尾狐是只有九条尾巴的狐狸。它可以变成艳丽的女人诱惑男人,据说每条尾巴都有不一样的法力。其实九尾狐并不是指它只有九条尾巴,而是有无数条。据说,当一只狐狸活了超过一千年,它就会变成九尾狐。
九尾狐要想变成人,需要吃掉 100 个人类肝脏。有个传说,当九尾狐为了第 100 个肝脏要去诱惑一个男人时,如果那个男人向曾经接受他帮助的动物或是鬼求助,就可以把九尾狐击败。
九尾狐每一百年就会有一个尾巴出现。当九条尾巴齐全的时候,再过 100 年,也就是说九尾狐活了1000 年之后,这个九尾狐就可以变成人。所以,活了1000年的九尾狐是已经吃了 100 个男人的肝脏后而变成的美丽女人。当它吃了第 100 个肝脏后,就可以以人的身份活下去。但是故事里的九尾狐往往在要吃第 100 个肝脏的时候而失败。
4、一个古老的韩国传说
『朦胧月夜里 月牙儿吐露着微微光芒 笼罩了雾色蒙蒙的海岸线 原处的崖上 有个情伤的女孩 于月相望 思念着男孩 浪潮无情地拍打 女孩盼不到男孩的归来 日复一日 女孩把自己盼成了一朵孤单的花蕊 生生世世的等待着……』
5、阿娘传说
阿娘传说是很久以前流传下来的韩国民间传说。相传在400百年前,密阳府使的女儿阿娘才貌出众是所有男人们梦想的情人,其中官奴朱奇收买了阿娘的奶妈,准备在阿娘岭南楼观月时占有她。不过在阿娘的强烈反抗下,朱奇用刀威胁阿娘也没有得逞,最后阿娘还以死抗争。过了几年,密阳只要有新任府使到来,上任第一天就会遭遇灭顶之灾,一上任就离奇的死去,渐渐地没有人再敢接任密阳府使。
后来,一位文笔虽好但因为没有后台而没有考上科举的读书人,被派遣到了密阳担任密阳府使。在他上任第一天就梦见了阿娘的鬼魂来找到他伸冤,并告诉他第二天她会化成蝴蝶落在杀害她的人身上。
第二天早晨,这位府使聚集了所有官奴们,发现了有一只蝴蝶落在了其中一个官奴身上,此人正是官奴朱奇,于是府使替阿娘报了仇。在岭南楼的空地上发现阿娘的尸体上插着刀的样子,当府使拔下刀时,阿娘的形体完全消失剩下的只有她的骨架,府使找了个好地方埋下了骨头。此后这里再也没有出现过阿娘的冤魂,密阳城从此开始了太平盛世的生活。
这个传说在庆南密阳由来已久,密阳这个地方就有叫“阿娘角”的祠堂,除了“阿娘角”密阳每年阴历4月16日就是著名的“阿娘节”,而这个季节也正好是蝴蝶破茧而出的季节,这也给“阿娘传说”带来了更多的神奇性,被世人所熟知的《蔷花红莲传》就是以“阿娘传说”为根源创作出的小说作品。直到今天,庆南泌阳的居民还会在“阿娘节”这天制作纸蝴蝶来祭奠阿娘。
6、无影塔的传说
庆州,是韩国的千年古都,曾是韩国新罗时代的经济文化中心历史千年之久,历史古迹数不胜数,被称为“露天博物馆”。
其中庆州的佛国寺,最初渐扩的时候发展成规模达20多座佛舍的佛寺。后来在蒙古和日本入侵时被毁。如今只留下6做佛舍,其中还有两座知名的佛塔,一座是现在韩国通行的10元硬币上的“多宝塔”,一座是“无影塔”。
传说,当年新罗人修建此塔,苦于手艺不精,便从百济请来能工巧匠。这位工匠新婚不久,便离家,家中爱妻十分挂念,便来到佛国寺所在的吐寒山,询问丈夫的下落,日日来问,看门人乏了,便哄她说山下池中出现塔影时,便是丈夫归来的日子。她天天守候在池边,思夫心切,一日竟出现幻觉,看见丈夫站在水中,一头扑了下去,葬身湖底。丈夫修完塔后,知道妻子已死,便也投湖自尽了。留下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和一座塔,人们便称这座塔叫“无影塔”,意思是,根本没有踪影,那片湖水便也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影池”。
二、韩国风俗文化
1、家庭生活
韩国的传统家庭通常是一家3~4代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大家族,因为喜欢家族人丁旺盛是当时韩国的风俗习惯。 但伴随着20世纪6、70年代产业化、城市化
的飞速发展及人口控制政策的确立,大家族式的传统文化逐渐消失。到1980年,平均每户人家的子女数减少为1人或2人。
但重男轻女的思想至今仍有迹可寻,如长男为重、儿子为重。为了破除这种思想,政府立法规定男女在遗产继承上享有平等的权利。
如今的韩国年轻人几乎都从大家族的制度下解放出来,单独建立自己的小家庭。现在韩国的家庭形态主要是以夫妇为中心的小家庭。
2、姓名
韩国人的姓氏以金(21%)、李(14%)、朴(8%)、崔、郑、张、韩、林为最,姓名多由姓氏及双音节名字构成。韩国妇女婚后并不随夫姓,但子女须随父姓。
3、婚姻
婚姻对韩国人来说是人生中的一大重要仪式。虽然有统计显示近代韩国的离婚率激增,但离婚对当事人及双方各自的家人来说还是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情。韩国现在的婚礼方式同以往有所不同:
身着白色婚纱和新娘和身着燕尾服的新郎在婚礼厅或教堂按西方仪式举办典礼后,再转移到名为“币帛室”的房间,换上华丽的传统婚礼服饰进行传统的结婚典礼。
(币帛,可理解为韩国的一种传统,指婚礼时新郎新娘向男方家长及亲戚长辈行礼的风俗,是新娘首次正式地拜见男方亲属的仪式)
4、祭祖(拜祭先祖)
在韩国人的传统信仰里,人死后是有灵魂存在的。因此,除先祖的忌辰外,每逢春节、中秋等传统节庆日,子孙后代都会通过祭拜来召唤先祖的灵魂。韩国人相信凭借这种特殊的仪式能和逝去的亲人再次相聚,并借此祈愿得到先祖在天之灵的庇佑。
5、 暖炕(ondol)
韩国住宅设计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是[Ondol]式的暖炕。原本是利用厨房或屋外设置的灶坑烧柴产生的热气通过房屋面下的管道而烘暖整个房间。
6、韩国饮食文化
韩国历史上曾是农业国,自古就以大米为主食。现在的韩国料理包括各种蔬菜和肉类、海鲜类等,而泡菜(发酵辣白菜)、海鲜酱(腌鱼类)、大酱(发酵豆制品)等发酵食品则成为韩国最具代表性同时也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食品。
韩国餐桌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的料理一次上齐。根据传统,小菜的数量依不同档次从较低的3碟到为皇帝准备的12碟不等。而餐桌的摆放、布置也随料理的种类有很大的不同。因韩国人对形式的重视,餐桌摆设礼仪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此外,同邻近的中国、日本相比,汤匙在韩国的使用频率更高,尤其当餐桌上出现汤的时候。韩国冬天腌制泡菜的风俗,历经多年一直保存至今。因冬季3~4个月间,大部分蔬菜难以耕种,泡菜腌制一般都在初冬进行。
7、韩国传统服装
韩服是从古代演变到现代的韩民族的传统服装。韩服的线条兼具曲线与直线之美,尤其是女式韩服的短上衣和长裙上薄下厚,端庄闲雅。如今,大部分国民是以习惯穿着洋装西服,但是在春节秋夕(中秋节)等节庆日,或行婚礼时,仍有许多人喜爱穿传统的民族服装。女性的韩服是短上衣(jeogori)搭配优雅的长裙(chima);男性则是短褂搭配长裤,而以细带(daenim)缚住宽大的裤脚。上衣,长裙的颜色五彩缤纷,有的甚至加刺明艳华丽的锦绣。
8、韩国传统住房
传统韩式住宅从三国时期(公元前57年~668年)到朝鲜王朝(1392~1910年)后期一直没有大的变化。只是在某些方面略加改进,以适应北部寒冷和南部温暖的不同气候。建造传统风格住宅的主要材料是泥土和木头。泥土将室内同室外的热气隔开。房顶所用黑色瓦片是用泥土做的。
通常是红色。而且,韩式住宅的框架不用钉子而只靠木桩支撑而成。简单的传统住宅里有一块长方形地板,一间厨房,有一边是卧室从而形成一个
’L’形,后来又形成了‘U’形或中间有一个院子的方形。上层社会的住宅由几个独立建筑物构成,一处供妇女和孩子住,一处供家庭中的男子和他们的客人使用,称作“厢房”,还有一处是给佣人们的。所有这些都在一座围墙内。
9、韩国民俗
韩国传统风俗习惯方面, 像其他许多国家一样, 拜年元月一日是新年开始。韩国自古以来使用阴历, 然而自十九世纪末叶以来, 由於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迄今已演变成任由百姓选定过阳历的新年或旧历的新年。阳历一月一日起连续三天休假, 阴历一月一日, 也被定为休假日, 连休两天。每逢新年, 家家户户都准备隹肴, 换上新衣, 全家团聚在一起, 行新年祭祖之礼, 这是拜年。阴历正月十四日, 韩国每家都做很多混合各种杂粮的「五谷饭」及菜肴, 以招待访客及邻里乡人, 以增进村里人之间彼此友谊, 加强团结, 以祈求另一个丰收年。阴历四月初八是佛教释迦如来佛的诞生日, 因此, 这一天称为佛诞日或佛浴日, 许多佛教信徒们在全国各地寺庙中, 厌祝、祈求,同时信徒们悬挂许多灯笼。阴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 这天除了摔角的活动外, 尚有专为女子而办的荡秋千活动。而阳历五月五日是儿童节, 为了鼓励儿童们成长强健, 这一天通常举办运动会或游艺节目。
阴历六月十五日称为流头日, 人们在从东方流来的清澈的河水中洗头发, 以除去暑热, 洗去一年的恶运。在这一段暑期中人民可以暂时休假, 在流头日的宴会上, 吟诗作乐, 在酷热的三伏中必须吃人浍、糯米和鸡做成的浍鸡汤, 抑止酷暑热天, 此种风俗已流传迄今, 风行全国许多地方。阴历七月七日称为七夕, 有些家庭, 在这一天也向着北斗七星祭拜, 为不孕的妇女求子。阴历八月十五是秋夕(即中秋节)。
自古以来韩 国人就非常重视秋夕, 在丰盛的秋收后, 准备很多隹肴祭祀其祖先。冬至是表示冬季 以到, 其特色是在一年中昼短夜长最明显的一日, 而和冬至刚好相反的是夏至, 夏至 在这一年中白昼最长, 夜最短。在冬至这一天, 韩国人家家户户都吃红豆汤圆粥, 按 照韩国传统习俗, 相传鬼魅恨红色, 因而用红豆汤圆粥来祭祀,驱除和防止漫长夜里 鬼魅的侵扰。
阴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是除夕, 这一天, 家中年青人须向长者行跪拜大礼, 以表示对长辈们的祝福, 这种风俗礼节称「旧岁拜」。这一天, 为了守岁驱除鬼魅的接近, 厨房的灶内彻夜都要保持薪火不断。此外, 全家都要大扫除, 以迎接明日的新年纳福。
2,名词解释:道
道,是中华民族为认识自然为己所用的一个名词,意思是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或轨迹,也可以说是事物变化运动的场所。 道,自然也。自然即是道。自然者,自,自己。然,如此,这样,那样。 一切事物非事物自己如此,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风无人扇而自动,水无人推而自流,草木无人种而自生,不呼吸而自呼吸,不心跳而自心跳,等等不可尽言皆自己如此。 因一切事物非事物,不约而同,统一遵循某种东西,无有例外。它即变化之本, 不生不灭,无形无象,无始无终,无所不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过而变之、亘古不变。其始无名,故古人强名曰:道。 "道"的概念是老子首先提出来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 道生天地万物,生仙佛,生圣生贤,倶以从道而生,阴抱阳,生生化化,无极无穷之妙哉。这就是一切的本源,是最高的准则,即终极真理。 在翻译《圣经》时,也借用道这个词说:“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太初”指的是,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世界以前,道已经存在了,道是永存的。
3,名词解释:
1.神话来源于原始社会时期,人类通过推理和想象对自然现象作出解释。但是由于这时的认识水平非常低下,因此经常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
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部分
3赋比兴: 是诗经的三个写作手法
5先秦历史散文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类的散文
6先秦诸子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派大家,如孔子、老子、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等
7屈宋:屈原、宋玉 楚辞的代表人物
8汉乐府 :汉朝开设的音乐机构,主要收集民间的优秀作品改变为乐曲。
9古诗十九首:汉代民间创作的诗歌,作者不详
10三曹七子:三曹是曹操、曹丕、曹植 七子有陈琳、孔融、王璨、阮瑀、应玚、刘桢 、徐干
11大小谢:大谢,谢灵运。小谢,谢眺。
12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
13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 未完下页
4,古朝鲜有哪些官职
李朝两班官职
--东班阶
堂上官:
大匡辅国崇禄大夫(正一品)
辅国崇禄大夫(正一品)
崇禄大夫(从一品)
崇政大夫(从一品)
正宪大夫(正二品)
资宪大夫(正二品)
嘉义大夫(从二品)
嘉善大夫(从二品)
通政大夫(正三品堂上)
堂下官/参上官:
通训大夫(正三品堂下)
中直大夫(从三品)
中训大夫(从三品)
奉正大夫(正四品)
奉列大夫(正四品)
朝散大夫(从四品)
朝奉大夫(从四品)
通德郎(正五品)
通善郎(正五品)
奉直郎(从五品)
通训郎(从五品)
承议郎(正六品)
承训郎(正六品)
宣教郎(从六品)
宣务郎(从六品)
参下官:
务功郎(正七品)
启功郎(从七品)
通仕郎(正八品)
承仕郎(从八品)
从仕郎(正九品)
将仕郎(从九品) --西班阶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8d31f20100h9p4.html?retcode=0) - 古朝鲜两班贵族_影枫_新浪博客堂上官:
大匡辅国崇禄大夫(正一品)
辅国崇禄大夫(正一品)
崇禄大夫(从一品)
崇政大夫(从一品)
正宪大夫(正二品)
资宪大夫(正二品)
嘉义大夫(从二品)
嘉善大夫(从二品)
折冲将军(正三品堂上)
堂下官/参上官:
御悔将军(正三品堂下)
建功将军(从三品)
保功将军(从三品)
振威将军(正四品)
昭威将军(正四品)
定略将军(从四品)
宣略将军(从四品)
果毅校尉(正五品)
忠毅校尉(正五品)
显信校尉(从五品)
彰信校尉(从五品)
敦勇校尉(正六品)
进勇校尉(正六品)
励节校尉(从六品)
秉节校尉(从六品)
参下官:
迪顺副尉(正七品)
奋顺副尉(从七品)
承义副尉(正八品)
修义副尉(从八品)
效力副尉(正九品)
展力副尉(从九品) --宗亲阶
堂上官:
显禄大夫(正一品)
兴禄大夫(正一品)
绥德大夫(从一品)
嘉德大夫(从一品)
崇宪大夫(正二品)
承宪大夫(正二品)
中义大夫(从二品)
昭义大夫(从二品)
明善大夫(正三品堂上)
堂下官/参上官:
彰义大夫(正三品堂下)
保信大夫(从三品)
资信大夫(从三品)
宣徽大夫(正四品)
广徽大夫(正四品)
奉成大夫(从四品)
光成大夫(从四品)
通直郎(正五品)
秉直郎(正五品)
谨节郎(从五品)
慎节郎(从五品)
执顺郎(正六品)
从顺郎(正六品)
--仪宾阶
堂上官:
绥禄大夫(正一品)
成禄大夫(正一品)
靖德大夫(从一品)
明德大夫(从一品)
奉宪大夫(正二品)
通宪大夫(正二品)
资义大夫(从二品)
顺义大夫(从二品)
奉顺大夫(正三品堂上)
堂下官/参上官:
正顺大夫(正三品堂下)
明信大夫(从三品)
敦信大夫(从三品)
5,阿娘使道传讲的什么
1、《阿娘使道传》讲述了一名年轻郡守与含冤而死的女鬼相遇,在女鬼的帮助下侦破各种疑案,最终帮助女鬼报仇雪恨的故事。李准基将在剧中饰演新上任的年轻郡守“金银悟”,而申敏儿则将饰演因含冤而死而一直在人间徘徊的女鬼“阿娘”。
2、《阿娘使道传》是由金尚昊执导的一部韩国电视剧,该剧以朝鲜时代为背景,由李准基、申敏儿、延宇振、俞承豪、黄宝拉、韩正洙等主演。
此剧根据韩国民间传说改编,在韩国,每年阴历的4月16就是著名的“阿娘节”。
典故:400年前,密阳府使的女儿阿娘才貌出众是所有男人们梦想的情人,其中官奴朱奇收买了阿娘的奶妈准备占有阿娘。不过在阿娘的强烈反抗下朱奇用刀威胁阿娘,最后阿娘还是以死抗争。过了几年,密阳只要有新任府使到来,上任第一天就会遭遇灭顶之灾。一上任 就死掉,于是所有人都不再敢接任密阳府使。后来一位文笔虽好但因为没有后台而没有考上科举的过客来到了密阳自愿申请担任密阳府使。上任第一晚发生这样的对话。 “这么长的时间终于等来了给我报仇的人,见到你很高兴。” “你到底是鬼还是人?” “我是尹府使的女儿,到岭南楼观月时不幸被官奴害死。为了寻找能为我报仇的人,我看了很多新上任的府使,不过直到今天才看到您这样的好人。请替我伸冤吧。” “你的仇人是谁?” “明天清晨我会化作蝴蝶落在杀死我的官奴身上。” 第二天早晨,这位府使聚集了所有官奴们,发现了有一只蝴蝶落在了其中一个官奴身上,于是府使替阿娘报了仇。在岭南楼的空地上发现阿娘的尸体上插着刀的样子。当府使拔下刀时阿娘的形体完全消失剩下的只有她的骨架。府使找了个好地方埋下了骨头,此后这里再也没有出现过阿娘的冤魂。
6,韩国的使道是什么意思
韩国的“道”,相当于中国的“省”一级别的行政区划。大韩民国行政区划中,全国划分为一个特别市(首都)、一个特别自治市、六个广域市、八个道及一个特别自治道;以上一级行政区称为“广域自治团体”,共有十七个。 韩国现在共有一都九道六广域。一都(特别市)首尔。九道:京畿道、江原道、忠清北道、忠清南道、全罗北道、全罗南道、庆尚北道、庆尚南道、济州道,六广域(市):釜山、大邱、仁川、光州、大田、蔚山。 扩展资料 韩国历史沿革 1910年8月,日本迫使大韩帝国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半岛。 1919年4月11日,“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中国上海成立。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辗转杭州、嘉兴、镇江、长沙、广州、柳州、綦江等地,于1939年抵达重庆。韩国政府以在上海成立临时政府的1919年作为“大韩民国”开国元年。
7,什么是王爷,什么官职?有多大?
王爷就是一个爵位,“王”在秦朝以前是对诸侯和周天子的称呼,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王就成为了一个爵位
汉朝开始,封皇子、皇帝兄弟为王。魏晋开始,王爵分为亲王、郡王两等,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
“王”分成两等:亲王和郡王
亲王是封建制度中的爵位名。在中国封建制度中,为王爵的第一等。
西晋武帝封宣帝孙永为东莞郡王,始见郡王之称。后世开始沿袭设置。隋爵分九等,郡王是第二等,位次于王。唐皇太子、诸王与亲王之子承恩泽者皆封郡王。唐代时郡王为从一品,也是第二等,以后各朝代郡王也多为二等。宋宗室近亲承袭,有皇帝特旨者封郡王。金、元沿置。清代时封爵第二等为多罗郡王,也称郡王。
至于官职,王爷是代表身份的爵位,说大可以比皇帝大,说小可以不如一个县令。关键是看皇帝的信任、手上的权力,在汉朝,“王”其实就是一个诸侯国的皇帝,在自己的封地里面,他比皇帝大。
有没有权力要看是什么情况,在身份上,王仅次于皇帝,在权力上,就看皇帝让他管什么事情了,王爷掌管兵权的话,皇帝还要看他脸色呢
8,“黜置使”是多大的官?
黜置使 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置使。黜置使的权力是很大的,他可以便宜行事。也就是说他可以不上报直接处置一些违法犯忌的官员,可以罢官可以入狱甚至可以直接处决。
汉武帝时全国分为十几个监察区,称州或部,每州设置刺史(或称牧)一人监察所有的郡国。隋唐县以上的行政单位是州或则郡。称州时长官为刺史,称郡时为太守,刺史实际上等于太守。唐代中央对地方的监察起初是派专员出巡各州,称为黜置使(有权罢免或提升地方官员,也可称钦差)。后来全国分为若干道(例如剑南道,江南道,河南道等),每道派京官一人巡察所属州县,先后称为巡察使,按察使,采访处置使,观察使。
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
本人认为黜置应为"黜陟"指"指官吏的进退升降",黜为"降职或罢免",陟为"晋升"之意思。
“黜置”的“置”乃讹化字,应为“陟”。“黜陟使”,唐朝官名,其职务是巡察全国各地、调查官吏的行为,以施赏罚。是钦差大臣。“黜”是贬斥、废除的意思;“陟”指晋升。“黜陟”指官吏进退升降。从无“黜置使”一职。
另查到的相关资料:
官名。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派李靖等13人为“黜陟大使”,二十年(646年)又派大臣以六条巡察全国各地,考查官吏,进行奖惩,并了解各地情况。玄宗、肃宗时,亦曾遣使出巡。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为推行“两税法”,又在各道设黜陟使,以统一税制,同时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绩。后废此官。
9,文学翻译的策略有哪些
1 文体对等
不同文体的作品有着各自独特的语言特点,面对不同文体的作品,译者要自动“切换”至不同的“翻译模式”。即译员在着手翻译作品之前,首先要定位源语文本的文体,从而确定目的语文本的文体,即达到源语文本的文体和目的语文本的文体对等。此外,不同语言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其承载的文化因素也各不相同。优秀的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会充分考虑如何处理不同语言背景下的文化差异。既然存在差异,源语文本中的文化因素就不可能完全传达或体现在目的语文本中,译者能做的是尽量减少译文中的文化缺失。
在翻译前,首先通读源语文本,将文章定位为文学类作品。相应地,种瓜得瓜,译文也一定是文学类作品。这就意味着我们在翻译时要注意,要以“文绉绉”的口吻去措辞、译句、谋篇,而非口语化的表达,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打上文学的“烙印”。
2 篇章对等
篇章对等又叫语篇对等。在进行语篇分析时,不仅单分析语言本身,还要看语言是怎样在特定语境中体现意义和功能。语篇对等包含三个层面: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上下文语境指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要在上下文的特定语境下确定其特殊的内涵。其语义单位和语义成分要在上下文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语义的翻译转换。
例:Often, as his letters show, his powers of expression overflowed the bounds of the medium which he mastered.
从字面意思来分析原文,得出的译文是“通常,正如他信中显示的,他的表达力超过了他所掌握的媒介的界限”。但是根据上下文语境分析,“the medium which he mastered”实际上指的是钢琴,而非其他表达媒介或工具。从下文得知他抒怀的方式不止弹琴这种方式,他的写作能力也非常好。因此根据上下文语境分析,深挖出了原文的深层涵义。经过对译文的转化和润色后,得出的译文是“只要读一下他的信件就不难发现,贝多芬不仅只会借曲抒怀。”由此可见,上下文语境对翻译的帮助和制约作用。
情景语境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下,根据语境中交际的人际关系和内容来确定语言现象中的语言的确切涵义,从而判断译文的选词。
例:Once, when walking through the streets of Weimar, Beethoven and Goethe became aware that the Imperial family, accompanied by a glittering cavalcade of courtiers, was approaching them.
这段话描写的是贝多芬和歌德走在威玛街上偶遇到“accompanied by a glittering cavalcade of courtiers”的皇室人员,这里的“glittering”和“cavalcade”基本呈现出了街上列队整齐、臣伴左右的景象。根据当时的情景,我们不难想象得到当时庄严肃穆的盛况。因此,根据当时情景“accompanied”应翻译为簇拥,而非伴随、陪伴,因为簇拥一词更能再现当时的情景。因此译文应为“一次贝多芬和哥德走在威玛的街上,见到一队皇家人马在众大臣的簇拥下走来”。
文化语境指语言运用的社会文化背景、历史传统文化及社会心理等。翻译的内容不仅仅是不同语言符号的转换,而且不同语言符号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翻译中,尤其是文学翻译不可避免地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谈到翻译中的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就涉及到翻译时是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归化策略,还是让读者向作者靠拢,采用异化策略。就本文而言,笔者更倾向于前者。
例:Men who possess great character as well as genius have always been sure of their worth to the world.
这句直译为:拥有伟大人格和天才智慧的人总坚信他们对世界的价值。这种译法显然是可取的,毫无诟病。但是在文学翻译中要获得精彩的译文的话,不只是传达原文的直观意思。能把原文的含义用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或目标语习惯的俗语或诗句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就能变成更加地道的本国语言。译文如果意译为:“拥有伟大人格和天才智慧的人总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则更能深入目标语的文化习惯。
3 句法对等
英汉翻译中如果句句皆能达到对等的话,那全文的也就相对做到了文体对等和篇章对等。
例:there would have remained the life-story of a man whose character was supreme in resistance of evil, and in defiance of the blows of fate.
译文:他的一生仍然光辉灿烂,他不向邪恶妥协、不向厄运低头的人格魅力也已可圈可点。
原文为“in the resistance of evil, and in defiance of the blows of fate译文为“不向邪恶妥协、不向厄运低头”,笔者认为这已经做到了句法对等,原文和译文句式形成了对仗。
但是汉英语言在句法上存在很大差异,例如,汉语没有关系代词,这就意味着在英汉翻译时,需要考虑定语从句的次序和组合。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句法重组也是翻译的一大难题。
例:Perhaps it was this last trivial circumstance that set off the fiery spark of indignation in Beethoven, who under ordinary conditions would have acted just as one of the crowd.
原句中将“circumstance”的定语后置,同时贝多芬的定语也后置了,直接逐字逐句的翻译的话,显然不符合汉语句法结构。汉语中定语在核心词前面。在翻译中遇到后置定语的句子,就需要重新调整句子,这时就不能做到源语文本和目标语文本的完全对等了。根据汉语句法结构语言顺序重组之后,译文为:通常情况下,贝多芬本也会随规从俗,但可能正是这微不足道的插曲最终让贝多芬忍无可忍。
4 词汇对等
两种语言间,没有哪两个词的意义是完全对等。例如汉语中的“饺子”
和英语的“dumpling”的所指等值吗?根据英语国家的饮食文化可知,他们的餐桌上是没有在做法和用料上和饺子一样的食物,所以实际上“饺子”和“dumpling”是不对等的两种食物,在意义上也是不等值的。所以在翻译中遇到不同语言间存在的文字空缺的,译者通常会采用加注、解释的方法。
5 结束语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没有绝对的功能对等,只有相对的对等。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过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钥匙”。在翻译实践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为了对等而“生拉硬拽”的翻译,失去原文应有的风姿。尤其在文学翻译中,勉强的对等会造成译文读者对原文美感的缺失。所以,对于功能对等理论,我们应该做到的是能对等则对等,不能对等则灵活翻译。
10,文学翻译包括哪些方面
文学翻译,顾名思义,文学翻译就是对文学作品进行的翻译.广义的文学翻译包括对所有涉及文学语言的广泛翻译. 可从再现原作的音韵美、修辞美、篇章结美三个方面来把握.音韵、修辞、篇章结构反映了作品语言形式从小到大、从低级到高级的渐进递增关系.这种关系要求译者对原文语言形式从音韵而修辞,从修辞而篇章结构进行美学审视,继之将自己的审美感受凝于笔端,再现于译者语言形式之中.
11,阿娘使道传中阿娘怎么死的?
阿娘死前是喜欢朱月公子的 朱月当时为了活下去每个闰年十五都要带一个纯净的女子去给 那个老巫婆 这年朱月带了使道的娘去(他娘是为了得到力量报仇) 阿娘跟踪朱月到那座山上去见到了使道的娘反悔不想把身体献给老巫婆 拿刀朝朱月乱挥 看着就要砍到朱月的时候,阿娘冲上去挡了 然后挂掉了。就是酱紫 纯手打啊 采纳采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