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日记网 > 教育知识 > 正文
Loving Vincent——观电影《至爱梵高·星空之谜》有感
Loving Vincent——观电影《至爱梵高·星空之谜》有感
提示:

Loving Vincent——观电影《至爱梵高·星空之谜》有感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画卷之上,众多精彩绝艳的创作者们用一双双巧手留名于世。可惜只世界从不曾善待天才:青年失聪的贝多芬、患有自闭症的雕刻家米开朗基罗、表现主义画家蒙克……他们每一个都有着得天独厚的才能,却不得不与精神上的魔鬼争斗一生,而画家梵高也在此列当中。

         这个年轻的、才华横溢的天才,29岁开始绘画,37岁自杀,在此间,他从一个“无名之辈”发展成为一个“艺术家”,短暂的9年时光,864张油画、1037张素描、150张水彩画,这样的一位艺术家,世人对他的了解却大都局限于“精神病”、“疯子”、“向日葵”、“星空”仅仅如此。那么梵高究竟是位怎样的艺术家?《至爱梵高·星空之谜》为我们揭开了这位传奇画家不为人知的一面。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这部电影是由125位画家手绘创作而成,电影通过一个年轻人阿尔芒的视角,了解画家梵高在离世前6个星期的故事,探寻梵高的死亡之谜。这是一部非常非常优秀的人物纪传式的动画电影,其出色之处有三:

        1.别出心裁的拍摄方式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是喜爱梵高的一对夫妇为纪念这位画家,在他逝世125周年之际,邀请了125位画家,通过画作与电影拍摄相结合的拍摄方式创作了这部电影。因此,这部电影中的画面均以油画风格展现,极富艺术性与观赏价值,令人印象深刻。

        2.别具一格的叙事角度

电影主要讲述的是画家梵高的死亡之谜,但这个故事却并非通过任何一个梵高的“熟人”所言,而是借由一个为父亲送信的年轻人阿尔芒的所见所闻,通过他的“道听途说”和众多小镇居民的“流言蜚语”让我们得以了解一个真正的梵高——腼腆羞涩并且自卑孤独,但又醉心于艺术创作,充满善意且热爱生命,一个可爱的人。

        3.逻辑出色,首尾呼应

电影的开头以画作《星空》为背景展开,结尾则是以《罗纳河上的星夜》结束,首尾呼应,两处星空,主人公阿尔芒的心态却早已天翻地覆。

在我看来,坐在屏幕前的“我”就如同最初的阿尔芒,用仅有的“知识”给梵高贴上标签,自以为并且傲慢自负。可随着电影剧情的推进,一个又一个“标签”被撕下,那个看着一只乌鸦微笑的男人令我羞愧。即使在最后,梵高的死亡真相依旧如同在迷雾中一般模糊不清,但我想,那个描绘着那样一片美丽星空的的男人,想必一定在自己的星海之中获得了永久的安宁吧。

最后,附上电影中梵高先生的一段话送给此刻的你——

“在画家的人生里,死亡或许并非难以接受,我得声明,对于死亡我的说法不尽准确。然而每当我仰望繁星时,我总会畅想一番,我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触摸不到这苍穹上的点点星光?’莫非人们可以通过死亡之路,去往那一片璀璨繁星?这么说来,晚年的安享离世,该是朝着星海徜徉漫步吧。”

And I wish you good night and good luck, and with you handshake.

                                           Your Loving Vincent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所思至深,所感至柔
提示: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所思至深,所感至柔

看了《至爱梵高.星空之谜》 ,千言万语,只是被拥抱。刚开始看时,有些失望,可是慢慢的看着,看着,眼泪便不由自主地流下来了,它们自己流出来,流出来,挂在眼角,流出来,脸颊有温柔轻轻拂过。影片结尾时,在放梵高的一些画,我看着,呼吸变得困难,心里有某种震彻,近乎窒息。如果我的心是一块幕布,那么影片的某些内容就像一根针,这根针在幕布上细细密密地扎着,缝着,针脚极细,也极密。

电影的片名叫《至爱梵高.星空之谜》,我对梵高一点了解也没有。是有时候在网上看过他的画,看的那一刻,好像画上有精灵飞出来,飞出来将我环绕,我想那一刻我听到了天籁,他的画有袭击人心的力量,那么干净,宛如精灵,是活的。有时候谈理智,可理智某时却阻挡不了心绪。心绪先行的时刻,宛如看到天边有大红的宛如绸缎的东西喷涌而出,宛如绸缎,宛如河。

本来想,有生之年,会去看梵高的画展。但是现在,看与不看,并不是一个目标,也许也用枪崩了自己,我便和他接通了,理解他的万分之一的勇气。天才啊,拥有天赋,可天赋带给他的折磨和疲惫,他如何能表达万分之一。在绘画面前,他的胸膛袒露在外面,他每画一次,就往外掏一次,每一次绘画的完成,自己便也被掏的体无完肤。在小旅馆居住时,每天从早上八点画到下午五点。那么他每天都是在某种痛彻中度过,也许全神贯注地倾倒,与星空,与花草,与麦田。爱本身,藏着的是极大震撼与疼痛。

船夫说:“他画画时很安静。但有时候也很吵,因为他吸烟的声音很大。有时候一只乌鸦飞来,他便很高兴,就看它,并不在乎它吃他的剩饭。”他还说:“他是有多么孤寂,才会因为见到一只乌鸦而高兴。”

医生的女儿说:“他深爱着一切,他欣赏星空,欣赏一草一叶,在他眼里,没有哪个生命是微不足道的。”

陈丹青老师说,看他的画展,看一会儿,就要出去缓缓。我想他把心掏出来了,看他,不是寻找自己,看的是一个无比干净与纯粹的灵魂。他把心掏出来了。看的人被什么袭击。

影片之名为《至爱梵高.星空之谜》,影片的大致内容是讲一个邮局局长让自己的儿子去送信,信是梵高写给自己的弟弟提奥的。他的儿子本来是去送信,最后却变成了他在寻找梵高自杀的原因。他怀疑过他是他杀,可最后他收到了梵高弟媳的信,信上说,对于一个画家来说,死并不是什么反常的事。可是我却不想这么认为,我更愿意以为梵高并不堪破生与死。因为他把心掏出来的赤诚与深爱。如果死,也是因为爱。

片名为“谜”,我想是拷问。不拷问世人,也不对抗世人,只是拷问。只是想用“拷问”来仰望逝者,也用“拷问”拥抱每一个隐藏于身躯之下的灵魂。

看荣格,他讲人的潜意识,他说尽管我们对潜意识忽略,可它却在维持我们的情绪和生命上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性。他还说,他治疗过很多精神病人,这些病人,一旦他们的“自我”与“潜意识”之间的鸿沟不复存在,他们的病也随之痊愈。我想不管是艺术,还是潜意识,它们多么像翩翩飞舞的蝴蝶,看似离生活遥远,可其实是对我们的拥抱。

再看朴树在录《送别》这首歌时的无语凝噎,有人说不知道他经历了什么,才会在录歌时哭泣。也有人说他有一个苦逼的灵魂。《送别》的歌词是弘一法师李叔同写的,是写给他的某一位朋友的,朋友本是富家子弟,后来家道中落,去和李叔同告别,在门口喊他,说他走了。李叔同没有出来。他走后不久,李叔同写了这首词: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朴树录歌的视频我也看了,我看他哽咽,我看歌词,我也哭了。我想,也许他只是共情,他唱歌时,看到了正在写词的李叔同,他身临其境地看着,看着他写下词句时的痛彻、悲凉。挚友已去,人世苍凉。

再听朴树唱的这首歌,他唱的很轻,那么温柔。唱的我全然相信他,而梵高把心掏出来了,他信任什么。也许他不考虑什么信任与不信任,只是在万物天地间,与天地万物共存,与天地万物接通,他在画画,也在画画时爆裂,光芒万丈于天地间。他的画,照耀了一些人们。可人们,有什么能回报他。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 ( Loving Vincent)
提示: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 ( Loving Vincent)

想看这部电影首先是因为听了片尾曲《Star ry Starry Night》,沉静舒缓。然后就去网上查看了影片的介绍,知道《至爱梵高·星空之谜》的每一帧都以梵高的原画为素材,由全球125位画家模仿其风格,画出了他生命最后那几个月的生活。电影改编自梵高留下的800多封信件,这些信大多是梵高寄给弟弟提奥的。我又看了一些影评,比如英国卫报Wendy Ide认为This animated biopic in oils captures every hue of the artist’s maverick genius. (这部油画自传电影捕捉到了这位艺术家独特才华的方方面面。)

于是就和小棉袄在周末去看了电影。对于艺术涉猎较少的我和小棉袄,这部电影有点名过其实。说实话,如果是冲着欣赏世界上第一部纯手工油画电影这个噱头去观影就会有点失望。画面的唯美要通过对梵高画作背景的了解才能体会得到。如果只是当成一部讲述梵高的电影,又略显单薄。不过电影非常巧妙的把镜头和故事对准梵高生前的人和事,而非梵高本人,毕竟这样的大师离我们最近的方式是他的作品和他人的讲述。

电影以“梵高之死”为源头,通过邮差儿子阿尔芒的追踪,带着观众来到了梵高在人世间最后的日子。梵高去世后的第二年,他好朋友老邮差偶然间得到一封梵高写给弟弟提奥的信,老邮差让儿子把这封信送到弟弟提奥那里。非常意外的是,当这封信送到时,弟弟提奥已死了。邮差儿子决定把这封信交给梵高生前的主治医生加歇医生,据说梵高和加歇医生是推心置腹的好友。一路到了梵高离世前所住地,邮差儿子和旅店老板的女儿,船夫,加歇医生的管家和女儿先后进行了交谈。

影片最后对于梵高死亡之谜没有给出答案。梵高到底是自杀还是误杀? 邮差儿子帮助了受到纨绔子弟雷内欺凌的傻小子,傻小子的爷爷告诉他,梵高不是在麦田里开的枪,而是在谷仓里。雷内家里有枪,经常带着枪到处炫耀,而雷内经常捉弄梵高。梵高的枪伤在腹部,无论是从开枪的角度,还是子弹的力度来讲,梵高的枪伤都不像是自杀。但是梵高为什么要袒护欺负过他的雷内呢?我们观众都不得而知。

1. Someone has a great fire in his soul and nobody ever comes to warm themselves at it, and passersby see nothing but a little smoke at the top of the chimney and then go on their way. 有些人内心当中藏着一把火,但从来没有人过来取暖,路人只能看到烟囱里冒出的一缕轻烟,都不予理会,继续赶路。

电影中讲述了梵高幼时在家庭里没有感受到父母的亲情。在他之前家里曾有一位兄长不幸夭折,母亲长期沉浸在对长子的悲痛中,疏于爱护梵高。父亲是牧师,平日钻研经文,无暇陪伴梵高。梵高想要获得父母的认可,但是当了传教士却被教会辞掉。

在弟弟提奥的鼓励下,梵高27岁拿起了画笔。梵高此前从未接受过正统的绘画训练,半路出家的他在不断临摹大师作品中慢慢找到自己的风格,只是他的风格并不被人们所接受。他以为挚友高更懂他,可是很快两人争吵后分道扬镳了。他希望获得加歇医生女儿的认可,但是出于对父亲艺术追求的保护,加歇医生女儿拒绝了梵高。

梵高坚持自己的艺术独特性和自己作为创作者的个性。他内心的创作激情熊熊燃烧,他热爱过、挣扎过、痛苦过,在孤独的一生为后世留下至纯至美的画作。没有人愿意花时间去了解他,感受他,读懂他,欣赏他,他依然坚持自我。



2. One of the reasons why I’m now without a position, why I’ve been without a position for years, it’s quite simply because I have different ideas from these gentlemen who give positions to individuals who think like them. 我为什么没有地位,为什么那么多年来我都默默无闻,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我跟那些给别人地位的先生们(主流画家们),意见相左。那些获得地位的人,往往跟这些先生们是一路人。


梵高想要表达的意思,在我看来就是"我和你们都不一样,因为你们都一样。" 为了商业利益,弟弟提奥也建议梵高改变风格,迎合当时流行的画风,梵高拒绝了。梵高的作画的颜料纸张等用具都是由弟弟提奥资助的。梵高为了创作,贫病交加,精神濒临崩溃。令世人惊叹的是,正是在被精神疾病严重折磨的最后三年里, 梵高创作出了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

他像是浴火重生了一般,用浓烈、厚重的色彩和骇世惊俗的笔触,把内心的精神剧变转变成画布上的一场革命。

“You can see, then, that I’m working like mad, but for the moment it isn’t giving very heartening results. But I have hopes that these thorns will bear white flowers in their time, and that this apparently sterile struggle is nothing other than a labor of giving birth. First pain, then joy afterwards.” “你看,我就像疯子一样工作,虽然现在结果并不那么称心。但我希望时候一到,这些荆棘都能开出白色的花朵。我现在看似无果的挣扎,其实只是一场分娩之痛,一时的痛苦将成就长久的快乐。”

我想我们都一样,渴望成功,渴望理解。但我们和梵高不一样,我们不敢燃烧自己,不敢疯狂。

电影 |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观后感
提示:

电影 |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观后感

在还没有上映之前,就知道这部电影,很想看来着,评价甚高。平时离艺术实在远得没法说。最近的距离,也就是几年前,因为见客户,趁机看了雷诺阿的画展,买了一本明信片和一个手机壳。 电影开头这句话,就确定了基调,我很想拍照,但怕被人骂。 (后来看到豆瓣的评论,很多人从头拍到尾。) 中间看得还是比较费劲的,因为不习惯看油画,更别提会动的油画,还要盯着字幕。但不妨碍感动。 这个画面印象深刻: 描写梵高看到一只乌鸦,在吃他的午餐。旁人说:“我想这个人是多么孤独啊,一只乌鸦也能让他这么开心。” 他的内心: 梵高写给弟弟提奥的最后一封信: 关于他的死: 我和陈sir都觉得是他杀。但那不重要,重要的是—— “你想知道他是怎么死的,但你知道他是怎么活的吗?” 想去看看《亲爱的提奥》,是梵高写给最爱的弟弟提奥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