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
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如下: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² + bx + c = 0,其中a、b、c为常数,且a≠0。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为:x = (-b ± √(b² - 4ac)) / 2a 其中,±表示两个根,即正根和负根;√表示平方根;b² - 4ac被称为“判别式”,根据判别式的值可以判断方程有一个根、两个不相等的根或者无实根。 如果判别式b² - 4ac>0,则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即x1=(-b+√(b²-4ac))/(2a),x2=(-b-√(b²-4ac))/(2a)。 如果判别式b² - 4ac=0,则方程有一个实根,即x=-b/(2a)。 如果判别式b² - 4ac<0,则方程无实根,但可以用复数表示,即x1=(-b+i√|b²-4ac|)/(2a),x2=(-b-i√|b²-4ac|)/(2a),其中i为虚数单位。 一元二次方程发展简史 通过分析古巴比伦泥板上的代数问题,可以发现,在公元前2250年古巴比伦人就已经掌握了与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的代数学知识,并将之应用于解决有关矩形面积和边的问题。相关的算法可以追溯到乌尔第三王朝。在发现于卡呼恩(Kahun)的两份古埃及纸草书上也出现了用试位法求解二次方程的问题。 公元前300年前后,活跃于古希腊文化中心亚历山大的数学家欧几里得(Euclid)所著的《几何原本》(Euclid’s Elements)中卷II命题5、命题6以及卷VI命题12、命题13的内容相当于二次方程的几何解。 继欧几里得之后,亚历山大数学发展第二次高潮“白银时代”的代表人物丢番图发表了《算术》(Arithmetica)。该书出现了若干二次方程或可归结为二次方程的问题。这足以说明丢番图熟练掌握了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但仍限于正有理根。不过他始终只取一个根,如果有两个正根,他就取较大的一个。 中国古代数学很早就涉及二次方程问题。在中国传统数学最重要的著作《九章算术》中就已涉及相关问题。因此可以肯定,二次方程及其解法自东汉以来就已为人们所熟知了。
解方程公式法一元二次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是△=b^2-4ac≥0。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设△=b^2-4ac可得出以下结果: 1、△=b^2-4ac>0的时候有2个顶点(代表有两个根)。 2、△=b^2-4ac=0的时候有1个顶点(代表有一个根)。 3、△=b^2-4ac<0的时候有没有顶点(代表有零个根)。 解方程公式法 定义是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k/x(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因为y=k/x是一个分式,所以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而y=k/x有时也被写成xy=ky=kx-¹。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当k>0时,图象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同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函数在x0上同为减函数;k<0时,函数在x<0上为增函数。 定义域为x≠0;值域为y≠0。因为在y=k/x(k≠0)中,x不能为0,y也不能为0,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可能与x轴相交,也不可能与y轴相交。在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取两点P,Q,过点P,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S2则S1=S2=|K|。
怎么用公式法因式分解
怎么用公式法因式分解首先要知道为什么要用公式法分解式。公式就是公共的式子————等式————,公共的式子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式子,那么公式从哪而来?这是还得先说一说,因式分解,它是把一个代数式分解成几个因式的乘积,它是多项式乘法的相反过程。咱们在做多项式乘法的时候,得到过许多公式,比如两数和与两数差乘积等于两数的平方差;一个数的平方加上这个数与另一个数的数的乘积的两倍,再加上另一个数的平方,就等于两个数和的平方;两个数的平方和减去它们乘积的两倍就等于这两个数差的平方;两个数的和乘以这两个数的平方和与返两个数乘积,就得到这两个数的立方和;两个数的差乘以这两个数的平方和与这两个数的
怎么用公式法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的常用方法有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和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
无论那种方法,若有公因式时先提公因式后再运用其它方法较为简便。
在初中,公式法常用的公式有平方差公式:a^2-b^2=(a+b)(a-b)
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或a^2-2ab+B^2=(a-b)^2
高中还有立方和差公式,和、差立方公式等。
如:am^2-an^2=a(m^2-n^2)=a(m+n)(m-n) (先提公因式a,再利用平方差公式)
x^4-2x^2y^2+y^2=(x^2-y^2)^2=(x+y)^2(x-y)^2 (先用完全平方公式,再用平方差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