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阅读答案
更多阅读答案尽在实用资料阅读答案专题。 《伤仲永》阅读答案 【1】 伤仲永 北宋朝(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的时候,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它们。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借邻居的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刻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他的这首诗把赡养父母、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奇,渐渐请他父亲去做客,还有的人用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仲永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从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了。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仲永的才能已经)已经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远远地超过有才能的人。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则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一、词解 1.隶:属于 2.世隶耕:世代从事农业生产; 3.未尝:不曾; 4.求:要求 5.异:对……感到奇怪 6.借旁近:从邻居那里借来; 7.与:给; 8.书:写; 9.为:题写; 10.以……为意:把……作为诗的内容; 11.观:欣赏; 12.自是:从此; 13.是:这、此; 14.就:完成; 15.者:......的地方; 16.稍稍:渐渐; 17.或:有人; 18.宾客:用宾客之礼相待; 19.邑人:同县的人; 20.乞:求取,这里指花钱求仲永提诗; 21.利其然:贪图这样(以此有利可图); 22.扳:通“攀”,牵,引; 23.环谒:到处拜访; 24.使:让; 25.从:跟从; 26.称:相当; 27.闻:听说;知道 28.泯然:完全。指仲永的才华完全消失,和普通人一样了。 29.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30.王子:王安石的自称。 31.通悟:通达聪慧 32.夫:句首发语词,不译。 33.固:本来。 34.文理:文采和道理。 35.利:以……为利。 36.可:值得。 37.秀才:这里指一般学识优秀的士人。 38.谒:拜访.环谒:四处拜访. 39.书具:写字的工具,指笔、墨、纸、砚 40.异焉:对此(感到)奇怪 41.彼其:他 42.贤:胜过 43.材人:有才能的人 44.自:回到 45.金溪:地名,现在江西金溪 46.尝:曾经 二、句解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译:父亲感到十分奇怪,从邻居那里借来给仲永。 2.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并且自己在诗上题写上了名字,他的诗以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为主题。 3.自是指物为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从此只要别人指定东西就能写诗,马上完成,它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观赏的地方。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乡人感到奇怪,渐渐用宾客之礼款待他父亲;有人还用钱来求取仲永的诗。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父亲认为这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到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 6.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不能与以前所听说的相符合。 7.泯然众人矣! 译:完全成为平常人了。 【2】 阅读《伤仲永》,回答1~6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世隶耕 ②指物作诗立就 ③稍稍宾客其父 ④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我能判断出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余闻之/也久。 D.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用自己的话说说: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我的理解: 5.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我眼中的方父: 我最想对他说: 6. 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 ①语文活动课上,老师让你组织一场即兴演讲,题目是“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你就为自己设计一个简短的导入语吧! 我的开场白: ②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成语典故,请写出成语、人物典故各两个。 有关勤奋好学的成语: 、 勤奋好学的人物典故: 、 参考答案: 1.①属于;②完成;③以宾客之礼相待;④通“攀”,牵,引。 2. C(应为“余闻之也/久”) 3. ①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②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4. 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5. 是一个贪图小利、目光短浅的人;示例:一个人的天资再好,没有后天的教育,也是不能成才的(合情合理即可)。 6. ①参考:方仲永由少时的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令人扼腕长叹,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读完本文后,相信我们一定有许多感慨,就让我们自由的畅谈一下吧! ②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学而不厌等;苏秦悬梁刺股、孙康映雪读书等。
《伤仲永》文言文阅读答案
[甲]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戴安道就范宣学,视范所为:范读书亦读书,范抄书亦抄书。惟独好画,范以为无用,不宜劳思于此。戴乃画《南都赋图》,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注释】①戴安道就范宣学:戴安道和范宣均为我国晋代人名。②咨嗟:赞叹。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贤于材人远矣贤: ②不宜老思于此老思: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得为众人而已耶? ②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9.[甲]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了;[乙]文则直接写出了戴安道和范宣师生之间的过程。(4分) 参考答案: 7.①胜过,超过②劳神,费心思(4分) 8.①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②范宣看后,赞叹不已,认为大有益处,才开始重视画画。(4分) 9.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虚心学习,相互切磋(4分)
伤仲永练习题及答案
. 属于 完成 (感到)诧异 给予
2. 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 泯然/众人矣
3. 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提上自己的名字
(同县的人)渐渐以宾客之礼款待仲永的父亲
4.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5. 笔、墨、纸、砚 仲永 仲永的诗 仲永的才能
6. 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7.五岁时忽提求书具 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不学能书 不学能诗
8.他的父亲贪图小利、目光短浅,不让仲永学习,使他后天的教育达不到标准
9.酷爱 完成
10.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
11.学习要勤奋刻苦
12.天资聪颖后天不学小神童沦为普通人
伤仲永练习题50道
一、解释加点的词
伤仲永(伤: ) 世隶耕(隶: ) 未尝识书具(尝: )
父异焉(异: ) 即书诗四句(书: ) 自为其名(为: )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收: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自是: ) (立就: ) (文理: )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奇: ) (稍稍: ) (宾客: )(乞: )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利: )(扳: )
(环谒: )
不能称前时之闻。(称: ) 泯然众人矣(泯然: )
贤于材人远矣。(贤: )(于: )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于: )
伤仲永(伤: 哀伤) 世隶耕(隶:属于) 未尝识书具(尝:曾经)
父异焉(异: 惊异;诧异) 即书诗四句(书:写) 自为其名(为:题上)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收:团结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自是:从此) (立就:立即完成) (文理:诗的文彩和道理 )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奇: 对...感到惊奇) (稍稍: 渐渐) (宾客:把....当作宾客;以宾客之理相待)(乞:求取)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利:认为...有利可图)(扳: 通“攀”,牵,引)
(环谒:四处拜访)
不能称前时之闻。(称:相当 ) 泯然众人矣(泯然:消失)
贤于材人远矣。(贤:超过;圣过)(于:比)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于: 被)
1、解释下列字词。
⑴ 邑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利其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环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字词并给画线字注音:
⑴ 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泯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A、悄悄地把他的父亲当做宾客,或者用钱物求他作诗。
B、悄悄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就用钱物求他作诗。
C、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或者用钱物求他作诗。
D、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物请他作诗。
4、下列译文的意思正确的一句是( )。
A、余闻之也久:我听说这件事也很久了。
B、从先人还家:从父亲那里回家。
C、还自扬州:还自己到了扬州。
D、泯然众人矣:他的才华已经消失,成为一个普通人了。
5、文章开头写了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仲永的天赋才能从哪些事情上说明,请列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具体做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_____________。
9、从最后一段的议论看,作者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⑴ 同乡的人
⑵ 就是“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看做有利可图
⑶ 同“攀”,牵、拉
⑷ 四处拜访
2、⑴ chèn 相当
⑵ mǐn 消失的样子
3、D
4、D
5、“世隶耕”说明方仲永既非书香门第,又非官宦世家,显出其绝无诗礼的熏陶。
6、三次叙写仲永才智超常、聪明过人。一是“未尝识书具”却“忽啼求之’;二是“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三是“指物作诗立就”。
7、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8、不使学
9、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强调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
1.解释下列多义词
父利其“然”也
泯“然”众人矣
2.解释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词不属于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
a.父异焉 b.邑人奇之 c.稍稍宾客其父 d.父利其然也
5.下列句子中,对“之”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仲永之通悟(结构助词,的) b.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无实义)
c.受之天也(代词,它)
人教版伤仲永课文练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⑴ 未尝识书具
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从先人还家
先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注音。
⑴ 日扳( )仲永环谒( )于邑人
⑵ 不能称( )前时之闻
⑶ 泯( )然众人矣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其”所指代的内容。
⑴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稍稍宾客其父
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父利其然也
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原文填空。
⑴ 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仲永才能
大不如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
个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空用自己的话作答)
二、阅读测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混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入,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字词。
⑴ 邑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利其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环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字词并给画线字注音:
⑴ 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泯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A、悄悄地把他的父亲当做宾客,或者用钱物求他作诗。
B、悄悄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就用钱物求他作诗。
C、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或者用钱物求他作诗。
D、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物请他作诗。
4、下列译文的意思正确的一句是( )。
A、余闻之也久:我听说这件事也很久了。
B、从先人还家:从父亲那里回家。
C、还自扬州:还自己到了扬州。
D、泯然众人矣:他的才华已经消失,成为一个普通人了。
5、文章开头写了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仲永的天赋才能从哪些事情上说明,请列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具体做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_____________。
9、从最后一段的议论看,作者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
1、⑴ 曾经
⑵ 和同一族的人搞好关系
⑶ 文采和道理
⑷ 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2、⑴ pān yè
⑵ chèn
⑶ mǐn
2、⑴ 自己的
⑵ 他的
⑶ 他的
⑷ 他的
⑸ 这种
4、⑴ 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
⑵ 父利其然也……不使学 即使天赋再好,也离不开后天的培养和学习
二、阅读测试题
1、⑴ 同乡的人
⑵ 就是“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看做有利可图
⑶ 同“攀”,牵、拉
⑷ 四处拜访
2、⑴ chèn 相当
⑵ mǐn 消失的样子
3、D
4、D
5、“世隶耕”说明方仲永既非书香门第,又非官宦世家,显出其绝无诗礼的熏陶。
6、三次叙写仲永才智超常、聪明过人。一是“未尝识书具”却“忽啼求之’;二是“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三是“指物作诗立就”。
7、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8、不使学
9、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强调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