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中国团扇又称什么?
- 2,团扇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 3,古代的团扇,它到底有着怎样的起源与发展?
- 4,团扇的寓意是什么?
- 5,团扇是什么?
- 6,纨扇起于哪个朝代?
- 7,团扇的起源,团扇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 8,团扇的寓意
1,中国团扇又称什么?
团扇又称宫扇、纨扇。中国传统工艺品及艺术品。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团扇起源于中国。扇子最早出现在商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称之为“障扇”。
当时,扇子不是用来扇风取凉,而是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西汉以后,扇子开始用来取凉。三国时诸葛亮轻摇鹅毛扇,妙计横生,运筹帷幄。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腠理。东汉时,大都改羽扇为丝、绢、绫罗之类织品,以便点缀绣画。一轮明月形的扇子称之为“纨扇”或“团扇”,也叫“合欢扇”。当时扇子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匾圆之形;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还有扇坠、流苏、玉器之饰。
宋以前称扇子,都指团扇。王昌龄《长信愁》诗:“奉帚平明秋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杖扇新录》载:近世通用素绢,两面绷之,或泥金、瓷青、湖色,有月圆、腰圆、六角诸式,皆倩名人书画,柄用梅烙、湘妃、棕竹,亦有洋漆、象牙之类。名为“团扇”。圆形或近似圆形扇面,扇柄不长【摘要】
中国团扇又称什么?【提问】
团扇又称宫扇、纨扇。中国传统工艺品及艺术品。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团扇起源于中国。扇子最早出现在商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称之为“障扇”。
当时,扇子不是用来扇风取凉,而是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西汉以后,扇子开始用来取凉。三国时诸葛亮轻摇鹅毛扇,妙计横生,运筹帷幄。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腠理。东汉时,大都改羽扇为丝、绢、绫罗之类织品,以便点缀绣画。一轮明月形的扇子称之为“纨扇”或“团扇”,也叫“合欢扇”。当时扇子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匾圆之形;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还有扇坠、流苏、玉器之饰。
宋以前称扇子,都指团扇。王昌龄《长信愁》诗:“奉帚平明秋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杖扇新录》载:近世通用素绢,两面绷之,或泥金、瓷青、湖色,有月圆、腰圆、六角诸式,皆倩名人书画,柄用梅烙、湘妃、棕竹,亦有洋漆、象牙之类。名为“团扇”。圆形或近似圆形扇面,扇柄不长【回答】
感谢您的提问,祝您生活愉快,亲给个赞吧!【回答】
2,团扇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团扇,又称宫扇、纨扇,是中国汉族传统工 艺品及艺术品,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它代表着团圆友善、吉祥如意。团扇起源于中国。扇子最早出现在商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称之为“障扇”。 扇子史传上最初称为“五明扇”。相传舜为广开视听求贤自辅,曾制作五明扇。殷周时期已出现了一种“翟扇”,那是用五光十色的野鸡尾羽做成的,故有“羽扇”之说。《尔雅》中谈道:“以木曰扉,以苇曰扇。”从这可推测,早期的扇子可能是长方形的苇编物。早期的扇子并非用来纳凉,而是用作统治者礼仪之具,所以又叫“仪仗扇”。我国秦汉以后,扇子的形制主要有方、圆、六角等形,扇子的面料采用丝织的绢素,由于宫中用得多,故又称“宫扇”,隋唐两代,盛行于世的主要是纨扇和羽扇,以及少量的纸扇。宋以后,折扇渐渐流行。明清时期,浙江、苏州、四川等地盛产折扇,题字作画亦兴于此。这一精湛的技艺从明代开始传入欧洲,然后风行世界。
3,古代的团扇,它到底有着怎样的起源与发展?
扇子是实用之物,可以扇风取凉。中国人向往美,在扇柄扇骨上雕刻花纹,在扇面上作画、书写诗词歌赋,逐渐扇子成为了艺术品,成为了大家喜爱收藏的东西。 中国扇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随手摘取植物叶或禽羽进行简单的加工,遮挡太阳,摇动扇面产生风,因此把扇子称为障日,这便是扇子的初源。 在商周时出现了一种“翟扇”,就是用五光十色的野鸡尾羽做成的扇子,称之为“羽扇”。 后来扇子用苇制作,成为统治阶级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与特权的仪仗扇,是权力的象征物。因此扇子多见于皇宫中,所以扇子又称之为“宫扇”。大家在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就会发现皇帝上早朝时,后面有两位宫女各执着一把仪仗扇。这就是赤裸裸的权力象征。 后来魏晋南北朝时出现在扇子上题诗作画。据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记载曹孟德的主簿杨修与魏太祖“画扇误点成蝇”的故事。《晋书·王羲之传》有一则故事讲述当时有位“老母”,“持六角竹扇,求书于王羲之”,“羲之为书五字”,她售出时便由十二文涨至“百文”。现在浙江绍兴蕺山南边有一个“题扇桥”,便是王羲之题扇处。可见在魏晋时就出现追求风流雅事的题扇之举。 三国时著名的谋士诸葛亮喜欢手执鹅毛扇,轻轻一摇扇子,就有了计谋。因此后来的许多谋士、幕僚开始追逐潮流,轻摇羽扇,显示自己足智多谋,成为了儒雅智慧的象征。 隋唐时,文人墨客喜爱把玩扇子,如没有一把扇子,显得自己没品位。因此视扇子为“怀袖雅物”,一些诗人词人,经常边摇纨扇边吟诗作赋,在这一时期,与扇子有关的诗词大量出现,像李峤的《扇》、白居易的《白羽扇》、唐怡的《咏破扇》等。 到了清代,扇子开始普遍流行开来。不光是文人墨客,还有官员、账房先生,甚至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各色人等也喜欢摇扇“摆造型”。滑稽的是许多文人为了用扇子做秀,常常不分季节地拿扇子,这样就有了很多“穿冬衣,摇夏扇”的人。 除了文人墨客,古代小姐、贵妇也喜欢扇子,她们喜欢用绢宫扇、纨扇、团扇,带着有樟木或者檀木的体味儿圆月形扇子。但古代小姐、贵妇都是借扇掩面而笑,突出自己的美。在唐代结婚时新娘要用扇面遮挡自己的脸,替代了后期的红盖头。 在小说故事中也少不了扇子的身影。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中就常用扇子作为武器。铁扇公主的芭蕉扇能制造龙卷风,孙悟空都奈何它不得。济公有一把破蒲扇,可以御敌于千里之外,有非凡的神力。 在现在,最喜欢拿扇子的有四种人,一是说书人,二是说相声的,三是乘凉下棋的,四是文人、书画家。前二者是作为一种道具。后二者可能附庸风雅罢了。 扇子不仅仅在中国,还流传到了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欧洲。乾隆时广州的商人曾专门生产适应欧洲贵妇趣味爱好的象牙折扇。这一把小小的扇子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和与世界文化交流的使者。 轻罗小扇从权力的象征到走入寻常百姓家,承载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记录了历史的变迁,成为了智慧的象征。你可曾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把轻罗小扇呢?
4,团扇的寓意是什么?
团扇的寓意如下: 1、从最初团扇的形状都是圆形的来看,象征了团圆美满之意。 2、团扇也被叫做合欢扇,最早寓意对新婚男女的祝福,后来慢慢也引申为对每一个家庭的祝愿,阖家欢乐。 其实来说,团扇的出现还要在中秋这一传统节日之前,直至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后,人们就开始将团扇与中秋相联,原因有两个,其一,二者都与团圆相关,中秋本就是团圆佳节,而团扇就寓意团圆。其二,团扇形似明月,中秋赏月也是一大雅事。 古代书画诗词中不乏有以团扇比月者,从最早的汉班婕妤的诗作《团扇歌》中:“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到明唐伯虎《秋风纨扇图》上的题句:“秋来纨扇合收藏。”,无一不提及秋夕与团扇之联系。 因此团扇主要象征着美满团圆。 扩展资料: 团扇呈圆形或近似圆形,柄不长,多为唐代女性随身佩带,中国团扇一般在扇面画上仕女图。日本通常用在艺伎表演时,古代日本有用其作为族徽。团扇系中国的发明,又名纨扇,而后传入日本。 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竹文化、儒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历来中国被誉为制扇王国之称。构造精制,经能工巧匠精心镂、雕、烫、钻或名人挥毫题诗作画,使扇子艺术身价百倍。 团扇的主要材料是:竹、木、纸、扇、象牙、玳瑁、翡翠、飞禽翎毛、其它棕榈叶、槟榔叶、麦杆、蒲草等也能编强或制成各种千姿百态的日用工艺扇、造型优美。
5,团扇是什么?
圆扇,也叫宫扇、纨扇。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宋以前称扇子,都指团扇而言。王昌龄《长信愁》诗:奉帚平明秋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杖扇新录》载:近世通用素绢,两面绷之,或泥金、瓷青、湖色,有月圆、腰圆、六角诸式,皆倩名人书画,柄用梅烙、湘妃、棕竹,亦有洋漆、象牙之类。名为团扇。圆形或近似圆形扇面,扇柄不长。团扇系中国的发明,又名纨扇,而后传入日本。折扇系日本发明,而后传入中国。团扇-简介圆形或近似圆形,柄不长,多为唐团扇代女性随身佩带,中国团扇一般在扇面画上仕女图。日本通常用在艺伎表演时,古代日本有用其作为族徽。团扇系中国的发明,又名纨扇,而后传入日本。折扇系日本发明,而后传入中国。日中两国人民的共同智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在日中交流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件有趣的事。团扇在奈良时代由唐朝传入日本。在日本最初使用团扇的是宫廷贵族。到平安时代末期,才允许一般庶民百姓使用。当时无论中国或日本,就团扇形状而言,只有圆形和方形,圆形使用量大,所以称其为团扇。日本进入室町时代,出现用铁和皮革制作的军配团扇,战争时武将们作为阵地指挥的工具。这种军配团扇扇面上使用红漆或金银粉,画上星辰、日月,团扇柄端缀有穗头。相扑比赛时行司裁判用的军配留有战场用团扇的形状。江户时代后期,日本的城市居民使用团扇扇风取凉日益见多。随着日本夏季祭祀、盂兰盆节的兴盛,团扇大为普及。日本东北三大祭祀之一随猪祭就是扇形灯笼。据说来自中国的三国志,扇面上绘有勇士图像。元禄时代,团扇成了日本女子晚间乘凉时不可缺少的配带物。团扇与居民的关系愈来愈密切,商人开始以团扇为商品在市场出售。这就更加促进了团扇的发展,相继出现了银制团扇,用丝绸制的团扇,团扇变得极为讲究。从而团扇从实用又发展到鉴赏和装饰用。团扇的种类也因此增多。如出现大型灭火团扇、涂漆防水团扇,也又送风调节火势的团扇。和人们信仰有关的团扇也应运而生。最先在中国南部和日本冲绳,有一种蒲葵叶子做的团扇,主要供巫婆使用。还有宗教信仰用的法贵扇和天狗团扇。众所周知,江户之华有火灾一项,为避免火灾的发生,过去人们迷信,在门口挂起一把团扇,便可免除火灾。 团扇-团扇诗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团扇-扇子的由来 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团扇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级成部分,它与竹文化、佛教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历来中国被誉为制扇王国之称。扇子主要材料是:竹、木、纸、扇、象牙、玳瑁、翡翠、飞禽翎毛、其它棕榈叶、槟榔叶、麦杆、蒲草等也能编强或制成各种千姿百态的日用工艺扇、造型优美,构造精制,经能工巧匠精心镂、雕、烫、钻或名人挥毫题诗作画,使扇子艺术身价百倍。中国扇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烈晶炎炎夏季,随手猎取植物叶或禽羽,进行简单加工,用以障日引风,故扇子有障日之称,这便是扇子的初源。扇子在我国已有三、四千年历史,经数千年沿革演变完善改进已发展成为几百种的扇子家族,但总的归纳为二大类;一平扇(即是团扇、葵扇、麦草扇、玉版扇等)不能折叠,二折扇可自如敞开收叠。平扇来之于障扇(掌扇)竹+捷(古代用竹片编制成的扇子称竹+捷)。战国秦汉时期,一种半规形便面其形似单扇门,故又称户扇单门扇可遮面窥视成为当时扇子的主流。便面一律用细竹篾编形制成,上至帝王,下至平民者使用它。 扇子起源于中国,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最早出现在殷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称之为障扇,故扇字里有个羽字。当时,扇子不是用来扇风取凉,而是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西汉以后,扇子开始用来取凉。三国时诸葛亮轻摇鹅毛扇,妙计横生,运筹帷幄。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腠理。东汉时,大都改羽扇为丝、绢、绫罗之类织品,以便点缀绣画。一轮明月形的扇子称之为纨扇或团扇,也叫合欢扇。当时扇子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匾圆之形;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还有扇坠、流苏、玉器之饰。扇面上常绣以山水花卉,款式争奇斗艳,闺阁仕女手摇团扇,清风徐来,不但可以平添主人娴雅文静的仪态,又能体现女性天真活泼的个性。 在扇子上题诗作画第一次出现于三国。据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载有曹孟德的主簿杨修与魏太祖画扇误点成蝇的故事。《晋书·王羲之传》有一则王羲之为老妇题扇的佳话。当时有位老母,持六角竹扇,求书于王羲之,羲之为书五字,她售出时便由十二文涨至百文。今浙江绍兴蕺山南边有题扇桥,相传便是王羲之题扇处。 折扇其实源自日本,制造灵感得自蝙蝠翅膀的开合。北宋年间,折扇作贡品传入我国,但尚未广泛使用,至明清就相当兴盛,它易于携带,又有舒合之妙,成为文人雅士掌中物。扇骨有用象牙、玳瑁、檀香等名贵材料制成,扇面则分洒金、混金、捶金、涂香数种,有的还请能工巧匠在扇骨的面上精雕细刻,成为一件珍贵艺术品,一扇之价,值以百金。折扇扇面呈半圆弧形上宽下窄向四处呈辐射状,因而在构图章法笔墨形象上都别具风韵,北宋始在折扇上题诗作画。明清以来文化人都喜欢在扇上舞文弄墨,使扇面书画艺术在中国大放异彩,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书面扇面虽幅不盈尺,花鸟虫鱼、山水仕女、人物故事、千姿百态,成为中国绘画中的一个专门艺术品种。 团扇-扇子的发展 北宋时,出现了携带极为方便的折扇。折扇, 团扇亦叫聚头扇、撒扇或称聚骨扇。其扇骨有用牛角、玳瑁、象牙、翡翠、湘妃竹、檀香木等珍贵材料制成;形式有琴式、如意头、竹节式、蚱蜢眼等;扇骨分七、九、十二、十四、十六、十八股之多。 到了南宋,画扇、卖扇、藏扇之风盛行,并出现了扇铺和画商。明清文人墨客题扇画扇成为一种时尚。近现代的恽寿平、郑板桥、金农、石涛、任伯年以及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李可染等都是题扇画扇的艺术大师。眼下,这些名家的翰墨丹青扇子,每柄价值都高达数万,乃至数十万元. 扇面入字入画,使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欣赏扇面书画务须细细品味,慢慢咀嚼其中的艺术意蕴。老舍先生平生热衷于收藏书画扇,几十年来,他集得扇子有数百把,其中有明、清和现代书画家题诗作画的扇子,亦有戏剧界名流的书画扇。郑逸梅先生爱扇成癖,视扇为书画皆绝的珍品。他最珍爱章太炎的篆书扇和吴湖帆所绘绿梅的书画扇。当代女作家叶文玲有藏古玩的雅好,书画扇亦在她的收藏之列。她书房的书橱中有把扇面,上有刘海粟题写的清风二字;冯友兰题写的明月二字;裴艳玲书写的乱石崩云四字;华君武所绘的幽默画,曹禺的题诗等等,叶文玲非常珍爱。 扇子史传上最初称为五明扇。相传舜为广开视听求贤自辅,曾制作五明扇。殷周时期已出现了一种翟扇,那是用五光十色的野鸡尾羽做成的,故有羽扇之说。《尔雅》中谈道:以木曰扉,以苇曰扇。从这可推测,早期的扇子可能是长方形的苇编物。早期的扇子并非用来纳凉,而是用作统治者礼仪之具,所以又叫仪仗扇。我国秦汉以后,扇子的形制主要有方、圆、六角等形,扇子的面料采用丝织的绢素,由于宫中用得多,故又称宫扇,隋唐两代,盛行于世的主要是纨扇和羽扇,以及少量的纸扇。宋以后,折扇渐渐流行。明清时期,浙江、苏州、四川等地盛产折扇,题字作画亦兴于此。这一精湛的技艺从明代开始传入欧洲,然后风行世界。
6,纨扇起于哪个朝代?
纨扇,又称团扇。
团扇的历史起源:
1、于两汉兴起。从历史考究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在西汉成帝时期,汉成帝独宠赵飞燕,嫔妃班婕妤回想起赵飞燕进入宫中之前,汉成帝对自己的宠爱,难免会产生寂寥的感觉。班婕妤摇扇时,每逢秋风起,都会使用团扇比作自己,并创作《团扇歌》抒发自己的心情,可以看出,在这个历史阶段,团扇与女子之间多就开始产生紧密的联系,也为后续的团扇文化发展和大家闺秀之间解不开的幽怨埋下了伏笔,在文人骚客笔下,团扇也逐步发展成为红颜薄命、佳人失宠的艺术象征。
2、于两晋隋唐逐步演变。在晋朝,随着三国时期战乱的结束,士大夫阶层重新成为社会上的上流阶层,团扇作为身份的象征之一,开始重新兴起,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加入新的文化艺术内涵,在晋朝,更是有权臣王珉使用团扇与嫂婢传情的故事,在东窗事发之后,嫂婢更是创作了《团扇郎歌》作为传情的诗词,这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名的情歌之一,时至今日,该诗词也是象征美好爱情的经典诗词。可以看出,团扇在文学发展史上,象征“悲情”和“唯美爱情”的意象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7,团扇的起源,团扇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tuán shàn]
团扇
团扇又称宫扇、纨扇。中国汉族传统工艺品及艺术品。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团扇起源于中国。扇子最早出现在商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称之为“障扇”。当时,扇子不是用来扇风取凉,而是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西汉以后,扇子开始用来取凉。三国时诸葛亮轻摇鹅毛扇,妙计横生,运筹帷幄。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腠理。东汉时,大都改羽扇为丝、绢、绫罗之类织品,以便点缀绣画。一轮明月形的扇子称之为“纨扇”或“团扇”,也叫“合欢扇”。当时扇子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匾圆之形;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还有扇坠、流苏、玉器之饰。
宋以前称扇子,都指团扇。王昌龄《长信愁》诗:“奉帚平明秋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杖扇新录》载:近世通用素绢,两面绷之,或泥金、瓷青、湖色,有月圆、腰圆、六角诸式,皆倩名人书画,柄用梅烙、湘妃、棕竹,亦有洋漆、象牙之类。名为“团扇”。圆形或近似圆形扇面,扇柄不长。
8,团扇的寓意
团扇还有一个别称叫做合欢扇,最早寓意是指对新婚男女的祝福,后来慢慢的引申为对一个家庭的祝福,祝愿家庭美好,阖家欢乐。在婚嫁习俗中出嫁的女子需要准备两把团扇,新郎接上新娘后,新娘后扔掉手中带红包的团扇,这代表了新娘扔掉自己的娘家的坏习惯,丢掉坏毛病,带着优点嫁入夫家,做一个贤妻良母。 一、团扇在婚礼中的寓意 1、形状 从团扇的形状上来说,大多数采用的是圆形,从而也有吉祥的寓意,寓意着婚后新人团团圆圆,婚姻美满幸福。 2、说法 团扇还有一个别称叫做合欢扇,最早寓意是指对新婚男女的祝福,后来慢慢的引申为对一个家庭的祝福,祝愿家庭美好,阖家欢乐。 3、习俗 在婚嫁中出嫁的女子需要准备两把团扇,新郎接上新娘后,新娘后扔掉手中带红包的团扇,这代表了新娘扔掉自己的娘家的坏习性,丢掉坏毛病,带着优点嫁入夫家,做一个贤妻良母。 二、团扇在婚礼中的作用 1、遮羞 婚礼时候团扇的主要作用其实相当于是红盖头,有遮羞的说法,女子本娇羞,在中国古代更是,没有结婚是不能见面的,所以用红盖头或者团扇遮面。 2、配饰 在现代中式团扇主要的作用是配饰,秀禾服搭配上中式独特的团扇,加上现代工艺的结合,团扇成为婚礼新娘手中不可多得的精美饰品,搭配起来非常的好看高雅。 3、吉祥物 当然还有的说法就是团扇代表了吉祥的寓意,其实中式婚礼中的团扇相当于是西式婚礼中的手捧花,是幸运与幸福的承载物,代表了新人即将开始的幸福人生,相当于是吉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