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日记网 > 教育知识 > 正文
苏州虎丘塔历史介绍是什么?
苏州虎丘塔历史介绍是什么?
提示:

苏州虎丘塔历史介绍是什么?

虎丘塔一般指苏州云岩寺塔。苏州云岩寺塔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 宋建炎年间(1127年—1130年)至清咸丰十年(1860年),苏州云岩寺塔经过七次火灾,外面的木构部分如塔檐、木制斗栱等均已烧毁,对砖体塔身影响不大。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苏州云岩寺塔第七层被拆除重建,此层位置略向倾斜的反方向移动,意在改变重心,纠正偏斜。其外观上与其它六层不同。 1977年,江苏省和苏州市文化主管部门发现苏州云岩寺塔的东北角,因倾斜不断加剧,向北偏东方向倾斜2.54米。 1978年,苏州市成立修缮工程指挥部,提出苏州云岩寺塔加固工程的方案,于1981年12月动工,对塔的基部进行加固,1986年维修工程全部完工,从根本上消除了塔体的沉降和倾斜的危险。 建筑特色 苏州云岩寺塔是一座八角形仿木结构阁楼式砖身木檐塔,共7层,高48.2米。塔身由外壁、退廊、塔心三部分组成。因年久,木檐和塔顶铁刹已经毁坏,现存主要是砖砌部分。 苏州云岩寺塔塔身、平座等均为砖砌,外檐为砖木混合结构。外壁每层转角处都砌成圆柱形,每面又以檐柱划分为三间,当中一间是塔门,左右两间是砖砌直棂窗。 柱顶搭横额,上置斗栱,承托着腰部的塔檐,在上面是斗栱和平座栏杆。外壁塔门至回廊有一走道;廊以内是塔心,八角形,东西南北四面开门;从塔门经过走道走入塔的中央,小室平面除第二第七是八角形外,其他皆方形。 塔内各层顶部用大小如何使苏州云岩寺塔不再继续倾斜塔心塔心方室回廊外壁倚柱檐柱倚柱走道走道上不同的斗拱和砖块挑叠砌成长方形、方形、八角形藻井。

苏州虎丘塔的历史
提示:

苏州虎丘塔的历史

虎丘塔 又称云岩寺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九年(601),初建成木塔,后毁。 现存的虎丘塔建于后周乾佑八年至宋建隆二年(959—961)。 塔系平面八角形,七级。 原来的塔顶毁于雷击。 1956年重修时,在第三层夹层内发现石函、经箱、铜佛、铜镜、越窑青瓷莲花碗等大批珍贵文物。 虎丘塔现高47.5米,塔身全为砖砌,重6000多吨。 据记载,由于地基原因,自明代(1368一1644)起,虎丘塔就向西北倾斜,塔顶中心偏离底层中心2.3米,斜度2゜40’,被称之“东方比萨斜塔”。 1956年,苏州市 *** 邀请古建筑专家采用铁箍灌浆办法,加固修整,终于保住了这座亩塔。 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扩展资料: 建筑结构 虎丘塔为仿楼阁式砖木套筒式结构。 塔高47.7米,塔身全砖砌,重6000多吨。 塔系平面八角形,每个面上都有一扇门,七级。 由8个外墩和4个内墩支承。 屋檐为仿木斗拱,飞檐起翘。 塔内有两层塔壁,仿佛是一座小塔外面又套了一座大塔,其层间的连接以叠涩砌作的砖砌体连接上下和左右。 虎丘塔塔身平面呈八角形,由外墩、回廊、内墩和塔心室组合而成,内墩之间有十字通道与回廊沟通,外墩间有8个壶门与平座(即外回廊)连通,设计完全体现了唐宋时代的建筑风格。 虎丘由于塔基土厚薄不均,塔墩基础设计构造不完善等原因,从明代起,该塔就开始向西北倾斜。 经专家测量,塔尖倾斜2.34米,塔身最大倾斜度为3度59分,虎丘斜塔也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