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前倨后恭是什么意思?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成语 前倨后恭
发音 qián jù hòu gōng
词性:贬义词
解释 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嫂何前俾而后卑也。’”《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示例 帝有葛仙翁笑诞:“猴子是何~?”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
原文:
唐裴佶(ji)尝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好声望)。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崔昭(时任寿州刺史)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言未竟,阍者(守门人)报寿州崔使君(即崔昭。使君,称州郡的长官)候谒。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又命秣马饭仆。姑曰:“前何倨(ju,傲慢)而后何恭也?”及入门,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书房)中。”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shi,原指粗绸,当时可作货币流通)千匹。
译文:
唐朝人裴佶,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裴佶小时候,他姑夫在朝中为官,官声很好,被认为是清官。一次,裴佶到姑夫家,正赶上姑夫退朝回来,深深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崔昭何许人也,众口一致说他好。一定是行贿了。这样下去,国家怎么能不混乱呢。”裴佶的姑夫话还未说完,守门人进来通报说:“寿州崔刺史请求拜见老爷。”裴佶的姑夫听了后很是生气,呵斥门人一顿,让门人用鞭子将崔刺史赶出府门。过了很长工夫,这位崔刺史整束衣带强行拜见裴佶的姑夫。又过了一会儿,裴佶的姑夫急着命家人给崔刺史上茶。一会儿,又命准备酒宴。一会儿,又命令做食饭。送走崔刺史后,裴佶的姑姑问他姑夫:“你为什么前边那么踞骄而后又那么谦恭?”裴佶的姑夫面带有恩于人的神色走进屋门,挥手让裴佶离开这里,说:“去,到学堂休息去。”裴佶出屋还没走下门前的台阶,回头一看,见他姑夫从怀中掏出一张纸,上面写着:赠送粗官绸一千疋。
道理; 意思是前后态度截然不同,先是傲慢,后是恭敬。讽刺一个人非常势利眼。
2,关于前倨后恭的成语故事
前倨后恭的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求父亲给他新皮袍和百两黄金,前去秦国游说他的政治主张,没有成功只好灰溜溜地回家,嫂子连饭都不给他吃。他并没灰心,闭门读书,甚至用锥刺股来提醒自己,后来他成为六国的丞相,回家时嫂子跪地不敢抬头。前倨后恭的成语解释:【成语】: 前倨后恭【拼音】: qián jù hòu gōng 【解释】: 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嫂何前俾而后卑也。’”《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举例造句】: 帝有葛仙翁笑诞:“猴子是何前倨后恭?”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 【拼音代码】: qjhg 【近义词】: 前倨后卑【用法】: 作谓语、状语、定语;指人的前后态度
3,前倨后恭有什么历史典故
成语来源于战国时期苏秦的故事,在《战国策》和《史记》中都有记载。苏秦最早曾游说秦惠王,但是遭冷遇不成功,他穿着破旧的袍子,钱也花光了,形容枯槁面有愧色地回家了。 一进家门,妻子连织布机也不离开,低头织布不去理他;嫂嫂不给他做饭;父母根本不同他说话。苏秦自此发愤读书、学成之后,他又到赵国游说,受到赵王重用。再后,苏秦逐一说服了共六个国家,联合抗秦。苏秦还掌握了六国的相印,威风八面! 一次,他又回家,父母走出三十里外迎接他;妻子见到他不敢正视,洗耳恭听他的说话;嫂嫂甚至跪下拜见他。苏秦感慨地问:“为何前倨而后恭啊!”嫂嫂 “你现在地位尊贵多了呀!” 这个成语就是bs势利眼的意思
4,前倨后恭的意思是什么 前倨后恭的成语典故和出处
【成语】: 前倨后恭
【拼音】: qián jù hòu gōng
【解释】: 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嫂何前俾而后卑也。’”《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举例造句】: 帝有葛仙翁笑诞:“猴子是何前倨后恭?”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
【拼音代码】: qjhg
【近义词】: 前倨后卑
【用法】: 作谓语、状语、定语;指人的前后态度
【英文】:
【故事】: 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求父亲给他新皮袍和百两黄金,前去秦国游说他的政治主张,没有成功只好灰溜溜地回家,嫂子连饭都不给他吃。他并没灰心,闭门读书,甚至用锥刺股来提醒自己,后来他成为六国的丞相,回家时嫂子跪地不敢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