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易经筋秘籍全图
少林易筋经 秘籍 筋经是动功功法的一种。该功法重视姿势、呼吸与意念的锻炼,按人体十二经与任督二脉之运行进行练习,锻炼起来,气脉流注合度,无迟速痞滞的偏倚现象,是气功中的上乘功法。本功法起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527年),相传印度达摩和尚所创。宋元以前仅流传于少林寺僧众之中,自明清以来才日益流行,且演变为数个流派。“易”为改变,“筋”指筋肉,“经”指方法。顾名思义,“易筋经”就是一种通过锻炼来改变人体筋肉的方法。 一、功法 (一)韦驮献杵第一势 《内功图说》:“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1.姿势 ⑴ 左腿向左横跨一步,两脚距离与肩宽,两手自然下垂,头端正,两目半开半合,平视前方,舌抵上颚,松肩垂肘,含胸拔背,收腹松胯,膝松微屈,足掌踏实,全身放松,自然呼吸,心境澄清,神意内敛。 ⑵ 两手变阴掌,慢慢地向上抬起与肩平,变阴阳掌向胸前靠拢,两掌心相对,缓缓屈肘。两拇指少商穴轻轻接触,合十当胸,指尖向上。松肩沉肘。 操作提示:两手上提至与肩相平,掌心向下,指尖向外是为阴掌;屈腕,变立掌是为阴阳掌。 2.呼吸与意念 练1势时自然呼吸,练2势时用腹式呼吸,气沉丹田,自觉气脉流动时,意念随呼吸在吸气时导引气从指尖而出,进入鼻内,下沉丹田。呼气时,气从下丹田上胸,循手三阴经入掌贯指。 (二)韦驮献杵第二势 《内功图说》:“足趾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1.姿势 接上势,两掌慢慢变阴掌,左右分开,肩肘腕平,掌心向下,成“一”字形,同时足跟微微抬起,脚尖点地(功夫深了只用拇趾点地)。凝神贯注前方,含胸拔背,收腹松胯,舌抵上颚。 操作提示:足跟抬起,脚尖点地时要控制身体平衡,可将脚趾分开后再抬脚根。 2.呼吸与意念 自然呼吸,意念集中于两掌内劳宫穴及足趾部。练纯熟了改用腹式呼吸,在吸气时意念集中于劳宫,呼气时意念集中于足拇趾大敦穴。 (三)韦驮献杵第三势 《内功图说》:“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身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下生津将颚抵,鼻中调息将心安,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1.姿势 ⑴ 接上势,两手从左右缓缓向上作弧形上举,将阴掌变成阳掌,掌心向上,指尖相对,直对天门(前发际上2寸),作托天状。同时两足跟提起,微微向外分开,足尖着地,闭住阴蹻库(会阴穴),放开膀胱经之会阳穴,牙关咬紧,舌抵上颚,两目用内视法,通过天门,注视两手掌之间。 ⑵ 两手握拳,两臂顺原来路线缓缓下降至“横担降魔杵”的架子。 2.呼吸与意念 开始用鼻吸口呼,后改为鼻吸鼻呼,气沉丹田。呼吸细匀长缓,绵绵不断。吸气时意守丹田,呼气时将意念逐渐转入两掌之间,等气脉运行时,则以意随气。 (四)摘星换斗势 《内功图说》:“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吸口呼频调息,用力收回左右眸。” 1.姿势 ⑴ 接上势,右手向右上方缓缓高举,离前额约一拳;同时左手放下,并反手以手背贴于左侧腰眼部。两目注视右手之内劳宫穴。 ⑵ 左手高举,右手放下,手背贴于右侧腰眼处,两目注视左手内劳宫穴。 2.呼吸与意念 呼吸用鼻吸口呼法,把息调匀,意念注视高举之手的劳宫穴,并将内劳宫、两眼与在腰眼处之手背的外劳宫穴用意念连成—条气线,随着呼吸的吐纳,腰眼发生一凸一凹的运动。 操作提示:在呼气时注意内劳宫,吸气时注意下边手的外劳宫。意念内劳宫、眼睛、腰眼随着这种凸凹开合的动作,作其微微的运动。 (五)倒拽九牛尾势 《内功图说》:“两骽后伸前屈,小腹运气空松,用力在于两膀,观拳须注双瞳。” 1.姿势 ⑴ 接上势。右手从腰眼离开,微向下垂,顺势变成阴掌向右前方抄去,至与肩相平,五指撮拢成“擒拿手”状,腕微屈,指尖朝上向外,劲蓄袖底。同时右腿跨前弯曲,左腿伸直,成前弓后箭步。左手也同时放下,向左后方抄去,右手与额同高,左手与左箭腿成15o。 ⑵ 再换左弓右箭步,左手反折抄向左前方,右手收回伸向右后方,动作要领同前。 2.呼吸与意念 呼吸用鼻吸口呼法,意想两手拉成一条线,似拽牛尾巴之状。吸气时,两眼内视观注前伸之手,向后倒拽;呼气时,两眼内视后伸之手,向前顺牵。与少腹丹田的气运开合相应运动着。两腿和腰、背、肩、肘等身段各部,亦都随着倒拽和前牵的韵味相应地颤动着。如此反复操作3~5次。 (六)出爪亮翅势 《内功图说》:“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1.姿势 ⑴ 接上势,借前手向后倒拽之势,前腿后收,两脚并拢,两手收回,掌指翘立笔直,掌心向外,变成“排山掌”,放于胸胁部待势。 ⑵ 两手以“排山掌”向前缓缓推出。开始前推,轻如推窗,推至肩肘腕平时,五指用力外分,身体直立闭息,两 目张开,不可瞬动眨眼,平直地望着前面,集中心念,观看两掌。 ⑶ 再把“排山掌”缓缓向胸胁内收,贴于左右两侧胸胁处,如此反复做7次。 操作提示:随向前推掌,五指慢慢外分,掌指翘立笔直,产生麻热感;两掌向胸胁收回,五指自然伸直并拢。 2.呼吸与意念 用鼻吸口呼法,向前推掌时,配合呼气,推至前面微停息。开始时轻轻用力,前推至极点,则重如排山。收回时吸气,意念集中于两掌中间。 (七)九鬼拔马刀势 《内功图说》:“侧首弯肱,抱颈及项,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1.姿势 ⑴ 接上势,右手向前提,朝脑后做圆周运动,用掌心贴枕部“玉枕关”,用食、中、无名三指轻轻挟拉左耳的尖端“天城穴”(在两耳尖端,把耳轮折卷,有折缝处),肩肘相平,右腋张开;左手向左方划弧,反手以手背贴于脊部两肩胛间,左腋紧闭。 ⑵ 右手放下,反手提起,以手背贴于两肩胛间。同时左手提至脑后,用掌心贴在玉枕关,手指轻轻压拉右耳。左腋张开,右腋紧闭。 2.呼吸与意念 以鼻吸鼻呼法,吸气时,意念集中在抱头攀耳之手的肘尖,微微拔牵,头颈同时与掌相应的运动。呼气时意念集中在贴于背部手背的外劳宫穴,气沉丹田。左右反复6~7遍。 (八)三盘落地势 《内功图说》:“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瞪睛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1.姿势与要领 ⑴ 接上势。两手向左右平伸,肩肘腕相平,成“一”字形,掌心向下,同时左足向左跨一大步,两脚的距离大约二尺五寸(人高矮不同,可略大或略小些)。 ⑵ 两膝弯曲慢慢下蹲成骑马裆势,含胸拔背,至大腿与小腿成90o为标准。两腿下蹲的同时,两阴掌亦缓缓下按,按压至与膝相平为止。动作缓慢,稳稳用力,舌抵上颚,两眼睁大。 ⑶ 将下按之掌翻转为阳掌,如托重物之状,随两腿的慢慢伸直一起上升,与胸相平为止。初练反复操作3~5次。 2.呼吸与意念 以鼻吸口呼法,姿势下按时呼气,上升时吸气,气沉于丹田。意念集中于两手掌,象托拿沉重的东西。 (九)青龙探爪势 《内功图说》:“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平气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注平,息调心谧。” 1.姿势 ⑴ 接上势。左脚向内收回,至与肩等宽待势。 ⑵ 手翻掌向下,变成阴掌“龙探爪”(五个手指的末节指间关节屈曲,掌心空而圆),用腰劲之劲运动,左肘尖领先,向左后方缩去;同时右掌也翻转向下,变成阴掌“龙探爪”,借左掌后伸的姿势,右掌如乘风破浪一般朝左侧面探爪。将左期门穴、云门穴放开,右边的期门穴、云门穴闭着。随着左掌后缩,右掌左探,腰部、腹部相应的扭转,同时要放得很松,才能将“带脉”锻炼得柔韧如丝,松紧合度。 ⑶ 左探爪做完,再向右缩、右探。向左右探爪时,要同时微微发出“嘘”音相配合。头颈亦跟随左探、右探动作转动。 2.呼吸与意念 用鼻吸口呼法。左缩左探,或右缩右探的过程中吸气,将气缓缓送入丹田,缩探至尽处;呼气,口念“嘘”字,手十指末节指间关节轻轻一抓,意念集中于两手掌。 (十)卧虎扑食势 《内功图说》:“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骽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着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1.姿势 ⑴ 接上势。随即抬起右脚,向右前方跨进一步,成右弓左箭步,同时两手向前,五指着地,掌心悬空(初练可用整个手掌着地),头向上略抬。 ⑵ 前足收回,足背放于后足跟上,先做一个俯卧撑,再下俯,臀部慢慢向后收,两目平视,腰部放松,似虎扑食之准备动作。 ⑶ 头昂起,前胸以低势(约离地4寸),头、腰、臀、四肢呈波浪形向前运动,似向前扑食之状,目视前方。至前臂呈垂直时,胸稍停,再收回。如此反复3~5次,最后还原 成右弓左箭步。 ⑷ 做完收回站起,再以同法变左弓右箭步,照前法做足次数,还原成弓箭步后,站立成中档(两脚与肩等宽)。 2.呼吸与意念 呼吸用鼻吸口呼法,两手扶地,变前弓后箭步时,用意调匀呼吸。撑起、后缩吸气;下俯、前冲呼气,意念凝注前方,有向前扑捉之感。 (十一)打躬势 《内功图说》:“两手齐持后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 1.姿势 ⑴ 接上势,两脚与肩宽,站立正直,待势。 ⑵ 两手抱头,掌心按耳,两掌的中指尖微微接触,指头贴在“玉枕关”处。两肘屈曲,肘与肩平行。摆好姿势后,食指击打“玉枕关”频频敲击,耳中发出“隆隆”的响声,称之为“鸣天鼓”。 ⑶ 鸣天鼓之后,双手抱头,慢慢俯身弯腰,将头向两膝的空裆中间弯垂下去,以不能再垂弯为度,两腿挺直,腰胯放松,舌抵上腭,咬紧牙关,两目从胯裆中观看身后的天际。 ⑷ 随即慢慢直立起来,还原全身笔直的架子,再度“鸣天鼓”与下弯。反复做3~5次。然后站立正直接下势。 操作提示:身体前俯弯腰时,动作要缓慢,量力而行,动作不可过猛。患有脑血管病者慎做此势。 2.呼吸与意念 用鼻吸鼻呼法,在弯腰、直立过程中慢慢的微闭口呼吸(久练后可闭住呼吸,直立起来)弯腰时注意丹田,直立时注意两手掌。 (十二)掉尾势 《内功图说》:“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壹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更作坐功,盘膝垂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准备。” 1.姿势 ⑴ 接上势,将两手从脑后向正前方推出去,使两臂伸直,与肩相平,掌心向下。 ⑵ 将两掌十指交叉扣起,掌心向地,慢慢向胸前收拢,至与胸两拳远时,弯腰,随即慢慢下推及地,两腿挺直。仍保持弯腰姿势,再向前、左、右各推一下,头亦随之摇摆。 ⑶ 再缓缓伸腰,两掌同时上提,双掌松开。 操作提示:向下弯腰时量力而行,两掌不能及地也可。患有脑血管病者慎做此势。 2.呼吸与意念 本势用自然呼吸。在推掌及地时意念集中在两掌心,直立时意念集中于鼻尖。 收功势:接上势3之姿势,两手竖掌向前推出,两脚跟微微提起,前脚掌着地。两手掌逐渐向外翻,至肩、肘、腕平时,掌心向外,划弧向两侧,翻掌提至腋下,掌心向上,两脚跟同时落地,脚掌提起;然后再推出,反复共7次。最后恢复至第一式韦驮献杵势收功。自然呼吸,意想自身之气与天地分离,收归自身,下沉丹田。 二、应用 易筋经是保健强身和发放外气的基础功法。通过练习此功法,能活跃激发人体周身气机、提高气的敏感性与传布性。它既能练气,又佐以练力,久练后可使气力倍增,既是气功、推拿、针灸医师作为行气布气的基础训练功法,也是老、弱、病、残的康复手段。具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防病健身之作用。临床可用于神经衰弱、胃肠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肢体关节疼痛、颈腰椎疾病和痿证。 本功法每天练1~2次。初练首先要将姿势练熟,然后再进行呼吸、意念和姿势的配合锻炼,最终达到三调合一。练功的运动量可根据个人的体质和体力情况灵活掌握,逐渐增加,不可操之过急。中老年人练此功法,不可向上提气,提足跟之动作可以不做,否则易引起血压升高、头痛、头晕等。心脑血管病患者练时宜用意而少用力,各势均顺其自然,量力而行。
少林易筋经内容是什么?
《易筋经》讲的就是改变筋骨,通过修炼丹田真气打通全身经络的内功方法。按原来的功法要求,须先练半年左右内功达到内壮后,运气时不需练习任何排打功即可自然产生开砖劈石的内功威力,如配合《易筋经》搏击术同时练习可达到无坚不摧的神功威力。
《易筋经》的内容包括了练习所能达到的理想效果和具体的练习方法两方面。 相传的易筋经姿式及锻炼法有12势,即韦驮献杵(有3势)、摘星换斗、三盘落地、出爪亮翅、倒拽九牛尾、九鬼拔马刀、青龙探爪、卧虎扑食、打躬势、工尾势等。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不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