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思维导图做中小学语文阅读理解
《思维导图|中小学思维导图科目一|说明》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HutdvWWnDUvgXiPcz3Pe2w 提取码:d6dd思维导图|中小学思维导图(科目一).zip|说明.doc|9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bmp|8 未成年人保护法.bmp|7 教师法.bmp|6 义务教育法.bmp|5 教育法.bmp|4 权利和义务.bmp|3 职业道德.bmp|2 职业理念(主观题).bmp|12 逻辑.bmp|11 纲要.bmp|10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bmp|1 职业理念(客观题)_20190802_180708.bmp
小学语文思维导图的意义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阅读是小学生语文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科目学习的重要基础。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是当代大语文观念下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而阅读教学往往又是许多青年教师的短板。因此,寻找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而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思维导图都让我看到了阅读的春天。
在阅读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弄清人物关系,起到提纲挈领、把握中心的作用。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麻雀》一课时,使用思维导图,使得“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这一问题变得更加简单。首先,找出文中有几个角色?板书老麻雀、小麻雀、猎狗,再弄清每个角色之间的关系:猎狗要“吃”小麻雀、老麻雀“救”小麻雀、猎狗被老麻雀吓退。如图所示板书:
在理清关系的基础上,看着板书,学生自然而然地说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是“猎狗发现了一只小麻雀想要吃掉它,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最终吓退了猎狗,表现了动物之间震撼人心的母爱。”这远比直接给出“自读课文,说说本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要清晰直观得多。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写作教学中的意义
阅读与写作一脉相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常常呈现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态势。若窥见阅读之精髓,写作便也就不在话下了。但从逻辑关系上来讲,读为先,写为后,从读中品词析句,感悟体会,习得章法,才能在写作中进行应用。以小学诗改文《所见》为例:
在进行写作之前,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明确:主要人物有谁?(牧童、黄牛)应该从哪些方面对牧童和黄牛进行描写?(方法:动作、神态、心理、语言;内容:外貌、性格)再加上适当的环境描写,想象当时的场景,就不难描绘出一篇优美的“牧童晚归图”了。
三、思维导图与发散性思维之间的关系
思维导图是使用图表表现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来自“发散”这个词,意思是“向各个方向发散或移动”,或者从一个既定的中心向四周辐射)指的是,来自或连接到一个中心点的过程。发散性思维体现了大脑的内部结构和程序,思维导图是他的外在表现,而且能够通往大脑的无限思维能量库。发散性思维过程也就是大脑思考和产生想法的过程,通过捕捉和表达发散性思维,思维导图将大脑内部的过程进行了外部呈现。本质上,思维导图是在重复和模仿发散性思维,这反过来又放大了大脑的本能,让大脑更加强大有力。也就是说,思维导图呈现出了大脑内部的过程,当大脑直接地接收到具体的思维导图信息时,又能激发大脑的活动,使思维继续发散,同时思维导图所呈现出来的内容也更加完善、丰富。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及反思(2)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及反思 2、说说你看见了什么? 3、从中我们发现鸟的天堂有什么特点? 4、谁能用朗读表现鸟儿的多和自由快乐? 5、“应接不暇”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师: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你可以查字典、工具书,也可以联系上下文。 6、“鸟的天堂”里有许多鸟,可作者为什么只具体写一只画眉鸟呢?这就是我们曾经说过的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这只画眉鸟就是这里的点,许许多多的鸟就形成了面。以一只画眉鸟展示鸟儿们的自由快乐,让我们感受到了群鸟欢腾的壮观景象,这又叫动态描写。那么前面的大榕树就属于(静态描写)。动静结合是本文的又一表达方法,在今后的写作中,同学们要善于运用这两种表达方法。(设计意图:语言文字的感悟中轻松自然地渗透表达方法的学习,学生既学文又学作文,发挥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作用。) 四、引导质疑,感悟“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默读第14自然段,谁能火眼精睛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前面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而后一个没有?(设计意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本环节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质疑能力。) 五、深化中心,迁移教育 1、学完了课文,谁能告诉我这里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呢? 2、除了大榕树的大和茂盛外还有什么原因呢?(人类的保护,大自然的恩赐。) 3、是啊,大自然多么的神奇、美丽,我们应该学习这里的人们,保护鸟类、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成为人间的天堂。(设计意图:“这里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呢?”精心一问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巧妙地引人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立足文本,超越文本,深化了中心。真正做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 六、拓展延伸、激情写作 作业:如果你是鸟的天堂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家园呢?以榕树上一只小鸟的身份写一篇导游词。(设计意图:以自己是榕树上一只小鸟的身份写导游词,激起了学生的自豪感,这样的作业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习作热情。) 七、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树:大、茂盛、勃勃生机——美丽的南国的树 (傍晚)[静] 鸟:多、自由、快乐——的确是 (早晨)[动]画眉鸟(点面结合) 【2】《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茫、桨”等几个生字,理解“留恋”等词语的意思,能用“陆续”等词语说话。 2、分辨课文中写作者联想和见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会最后三个自然段。 4、体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分辨文中描写作者联想和见闻的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鸟与树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茫、桨”等几个生字,理解“留恋”等词语的意思。 2、在合作学习、读读议议等过程中体会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鸟的自由和快乐,并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重点句。 3、能在情境中发挥想象写几句话。 4、感受鸟与树之间、人与自然彼此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学重点〗 体会榕树的奇特与美丽,鸟的自由与快乐,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树与鸟,人与自然之间相处的和谐美,产生生态保护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说“天堂” 1、“天堂”——同学们听说过这个词语吗?说说你对天堂的认识。 2、“鸟的天堂”——是的,天堂是一个快乐的、幸福的、美好的地方,那么,你怎么理解鸟的天堂? (让鸟儿自由自在生活的,无忧无虑生活的,快乐幸福生活的地方。) 3、过渡: 是的,能让鸟儿自由生活、无忧无虑的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今天,我们就随着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爷爷一起走进《鸟的天堂》,去看一看那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二、看“天堂” 1、放声读一读课文,要求: ⑴ 读通读顺课文,难读的生字词语可以多读几次,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身旁的同学。 ⑵ 思考: 你跟着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 2、交流: 第一次: 黄昏——大榕树。 第二次: 清晨——鸟儿。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树、鸟 3、两次去看鸟的天堂,看到的却是不一样的,请问你对哪一次看到的印象更深刻一些?对树的印象更为深刻的举手,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到了树 ? (5~9自然段。) 鸟呢?哪些自然段写到了鸟? (12~13自然段。) 请你再去读读课文,你看到的是一棵怎样的树和一群怎样的鸟?喜欢树的同学请你去研究研究树,喜欢鸟的同学请你去研究研究鸟? 4、交流: ⑴ 树: 读一读黑板上的词语,先从个性化的词语入手,你为什么想到这个词语?你认为可以用什么词语去概括。齐读,说说板上的词语可以分成两种类似的,怎么分?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及反思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及反思 《鸟的天堂》全文节奏鲜明,声音铿锵,自然流畅,琅琅上口。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希望大家认真学习! 【1】《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设计理念 《鸟的天堂》这篇文章语言朴实而优美,层次清晰,感情强烈。我抓住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而有感而发的不同感慨反常规组织教学。朗读、思考、想象、感悟形成教学主线,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中轻松的穿插介绍了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直接抒发感情与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相结合等表达方法。迁移教育,由“鸟的天堂”自然地引出人间天堂,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真正地做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统一。 学习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重难点、关键 1、了解大榕树的特点。 2、了解作者怎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的。 3、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激发情感 1、同学们,昨天我们同巴金老先生一同去了鸟的天堂,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有感而发的呢?谁能与作者心通,有感的读出作者的心声。 3、“鸟的天堂”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这棵神奇的树。(设计意图:通过抓住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发出的感慨导入新课,并通过有感情地品读作者的心声,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拉近了学生、作者、文本之间的距离,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感情基础。) 二、品词读句,感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指名读5-9自然段,思考这棵有什么特点? 2、默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棵大榕树的特点的?把你感触最深的句段多读两遍,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3、交流: (1)预设学生可能会首先读第7自然段,并会强调“大”字。 师:你强调了“大”字,想用朗读突出榕树的特点大,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老师认为应该强调“一”,谁能帮老师说说理由。 是啊,这句话是承接前面的争论而来的,让我们先去看看他们是怎么争论的,谁能读一读5、6自然段。 从他们的争论能看出榕树的特点吗?这两段该用什么语气读呢?指导朗读。 (2)到底是怎样的一株大榕树,让我们如此的争论,让我们再来看一看第7自然段,指名说一说。 “不可计数”什么意思? 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谁能用一个词语表示大榕树的大(独木成林)。 一个“卧”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了什么?再引导看第二幅插图。谁能用朗读来展示大榕树的“大”。 师: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却覆盖整个小岛,形成独木成林的奇观,她是那样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齐读) (3)学生引出第8自然段,闭目听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颤动”什么意思?换成“抖动”行吗?想像“颤动”和“抖动”的样子,引导学生联系整个句子,理解颤动表现了新的生命虽是弱小的,但生命力是旺盛的。 师:多么旺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啊!难怪作者如此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回读) 让我们一起齐读这一段。 (4)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你愿意来这棵南国的树上安居乐业吗?可是作者却没有看见一只鸟的影儿。“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对吗? 让我们再次走进鸟的天堂。(设计意图:语文是基础工具性学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进行朗读、思考、想象、感悟,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做到了扎扎实实学语文。) 三、品读想像,渗透写法 1、闭目听老师读11-13自然段,想像。 2、说说你看见了什么? 3、从中我们发现鸟的天堂有什么特点? 4、谁能用朗读表现鸟儿的多和自由快乐? 5、“应接不暇”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师: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你可以查字典、工具书,也可以联系上下文。 6、“鸟的天堂”里有许多鸟,可作者为什么只具体写一只画眉鸟呢?这就是我们曾经说过的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这只画眉鸟就是这里的点,许许多多的鸟就形成了面。以一只画眉鸟展示鸟儿们的自由快乐,让我们感受到了群鸟欢腾的壮观景象,这又叫动态描写。那么前面的大榕树就属于(静态描写)。动静结合是本文的又一表达方法,在今后的写作中,同学们要善于运用这两种表达方法。(设计意图:语言文字的感悟中轻松自然地渗透表达方法的学习,学生既学文又学作文,发挥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作用。) 四、引导质疑,感悟“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默读第14自然段,谁能火眼精睛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前面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而后一个没有?(设计意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本环节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质疑能力。) 五、深化中心,迁移教育 1、学完了课文,谁能告诉我这里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呢? 2、除了大榕树的大和茂盛外还有什么原因呢?(人类的保护,大自然的恩赐。) 3、是啊,大自然多么的神奇、美丽,我们应该学习这里的人们,保护鸟类、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成为人间的天堂。(设计意图:“这里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呢?”精心一问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巧妙地引人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立足文本,超越文本,深化了中心。真正做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 六、拓展延伸、激情写作 作业:如果你是鸟的天堂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家园呢?以榕树上一只小鸟的身份写一篇导游词。(设计意图:以自己是榕树上一只小鸟的身份写导游词,激起了学生的自豪感,这样的作业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习作热情。) 七、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树:大、茂盛、勃勃生机——美丽的南国的树 (傍晚)[静] 鸟:多、自由、快乐——的确是 (早晨)[动]画眉鸟(点面结合) 【2】《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茫、桨”等几个生字,理解“留恋”等词语的意思,能用“陆续”等词语说话。 2、分辨课文中写作者联想和见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会最后三个自然段。 4、体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分辨文中描写作者联想和见闻的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鸟与树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茫、桨”等几个生字,理解“留恋”等词语的意思。 2、在合作学习、读读议议等过程中体会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鸟的自由和快乐,并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重点句。 3、能在情境中发挥想象写几句话。 4、感受鸟与树之间、人与自然彼此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学重点〗 体会榕树的奇特与美丽,鸟的自由与快乐,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树与鸟,人与自然之间相处的和谐美,产生生态保护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说“天堂” 1、“天堂”——同学们听说过这个词语吗?说说你对天堂的认识。 2、“鸟的天堂”——是的,天堂是一个快乐的、幸福的、美好的地方,那么,你怎么理解鸟的天堂? (让鸟儿自由自在生活的,无忧无虑生活的,快乐幸福生活的地方。) 3、过渡: 是的,能让鸟儿自由生活、无忧无虑的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今天,我们就随着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爷爷一起走进《鸟的天堂》,去看一看那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二、看“天堂” 1、放声读一读课文,要求: ⑴ 读通读顺课文,难读的生字词语可以多读几次,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身旁的同学。 ⑵ 思考: 你跟着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 2、交流: 第一次: 黄昏——大榕树。 第二次: 清晨——鸟儿。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树、鸟 3、两次去看鸟的天堂,看到的却是不一样的,请问你对哪一次看到的印象更深刻一些?对树的印象更为深刻的举手,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到了树 ? (5~9自然段。) 鸟呢?哪些自然段写到了鸟? (12~13自然段。) 请你再去读读课文,你看到的是一棵怎样的树和一群怎样的鸟?喜欢树的同学请你去研究研究树,喜欢鸟的同学请你去研究研究鸟? 4、交流: ⑴ 树: 读一读黑板上的词语,先从个性化的词语入手,你为什么想到这个词语?你认为可以用什么词语去概括。齐读,说说板上的词语可以分成两种类似的,怎么分? ① 树的大: 句子: 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地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斜躺在水面上一样。 A、数不清、树枝像大树——树木的大。 B、是的,这是一棵有着500年历史的榕树。猜一猜,这棵树有多大? C、教师简介,高15米,整棵树占地面积18亩,约1万平方米,相当于1个学校。 D、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读一读,用朗读来展示榕树的大。 ② 树的茂盛: 句子一: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A、圈出“堆”,你认为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压、叠、盖……),读读原句,你认为这是一种怎样的堆? (重重地堆着,厚厚地堆着,堆得——严严实实、不留一点缝隙。) B、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绿叶的多。 C、过渡: 绿叶浓密让我们体会到了榕树的茂盛,你还能从什么地方体会到树的茂盛呢? 句子二: 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A、明亮、闪耀——颜色很绿,绿得发亮,绿得使人耀眼。 B、绿是生命的颜色,看着这样的绿色,作者觉得似乎……你怎么理解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 C、也许是风吹,也许是鸟动,也许是嫩叶的缓缓生长,这一切都让作者浮想连翩,就让我们也来体会体会这令人心醉的绿,体会体会这旺盛的生命力吧,齐读。 D、过渡: 来,拿起我们的书,我们就是这充满生机的榕树,尽情展示我们的生命力吧,齐读两段话。这样茂盛的,充满生机的榕树,你们看过吗?作者呢?看着这棵榕树,难怪作者从心底里发出深深的赞叹,引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南国的树是美丽的,那么南国的鸟呢?又是怎样的呢?谁来说说你看到的鸟儿是怎样的? ⑵ 鸟: ① 多: 句子一: 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A、到处……鸟儿很多。你知道这儿有多少鸟吗?猜一猜,整整有数万只鸟,有几十种鸟呢。 B、谁来读一读,读出鸟的多来。 句子二: 我注意地看着,我的眼睛真是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看漏了那只,看见了那只,第三只又飞走了。 A、应接不暇——鸟很多。 B、感情朗读。 ② 幸福快乐: 想看看这群鸟儿吗?播放录像,说说除了鸟儿多,你还觉得鸟儿在这生活得怎么样? 过渡:是的,鸟儿是幸福的,是快乐的,是无忧无虑的,让我们再来读读书,体会体会鸟儿的自由与幸福吧!齐读。 5、咱们都谈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鸟和树,我想请研究鸟儿的同学你再去读读树的句子,请研究树的同学再去读读鸟儿,如果鸟儿有情,它会对树怎么说,如果树有灵性,又会对鸟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写一写。 (交流) 6、是的,鸟儿与树是相依相偎,互不分离的'。当看完树和鸟,你心里又想说些什么呢? 交流:鸟儿真美丽,树真茂盛,你还会称赞什么呢?读一读第九自然段,你会有什么启发? 三、赞“天堂” 你们是这样称赞天堂的,那作者又是怎样赞天堂的呢? 1、齐读最后一段。 2、出示: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谁来说说这里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3、结课: 读巴金的话。 【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富有人文的经典文章,作者巴金通过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赞美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我认为有这样几个优点: 1、主题突出、课堂向心力强: 课堂教学中的一切环节不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它们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有着共同的教学目标和达成的方向。课堂教学中,我始终以课前预设的“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主题为中心,尽量使课堂中安排的一切教学环节都为这一主题服务,比如导入部分的看漫画说话、教学的主体部分中的分角色研读、课尾的写话延伸等,都能较好地体现这一课堂预设。由于课堂环节的向心力比较强的缘故,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也还是比较可喜的。 2、注重学情,体现自主意识: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是新课标的突出理念之一。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只有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指导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所需要的。本节课中,我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然后将自己的体会用一两个词语展示出来,然后组织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概括、整理、分析,这一环节尽管细小,对于一堂课来说,是非常短暂的,但却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能做到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组织教学,课堂上,我们可喜地看到学生是那样积极地上台,又是那样充满自信地写下词语,那一刻,我体会到,这不仅仅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过程。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遗憾,有的是一时的反映迟钝,而有的却是自身对于教材研究的肤浅造成的,反思以后,觉得自己至少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进一步吃透教材: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凭借,同时也是指导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主要方式。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自身是不是吃透教材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原因。本节课中,在分析树这一环节时,我个人的理解是树很茂盛,也很大。因而在引导学生时,我本人也一直是预设着要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这两个方面,我希望学生能够非常如愿地先体会树的大,接着体会树的茂盛,然而当学生一开始就讲树的茂盛时,我一下子“蒙”了,于是又引导学生先说树的大。其实,学生的茂盛比我原先的概括要好,树木的大不也说明了它的茂盛?为什么一定要将可以结合的特点分开来说呢?要求学生一定要分开说,这仅仅是因为教师之前的备课是这样安排的,代表的是我个人的阅读感受,而这样的感受竟然在课堂中轻易地否定了学生更好的,也是更为恰当的感受,作为教师,我是何等的惭愧。 2、更为到位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我的教学理念,原先以为自己所设计的从学情出发的教学环节是非常富有代表性的,实际上在操作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比如一个学生在写树时,出现了一个词语“翩翩起舞”,一个学生在写鸟时出现了“依靠、亲密”的词语,尽管在教学时我已经提问他们为什么想到写这个词语,学生的发言很精彩,他们说,树叶在威风中随风摆动,似乎会舞蹈,鸟儿和树是互相依靠的,亲密的在一起……学生的发言是那样的精彩,而我却只注重对他们一时的评价,忽视了将这些发言作为课堂教学中的有力资源,如果能在分析完课文之后再将学生的感悟回归到这些词语,我想这样的处理才真正做到了以学情为中心。 3、充分利用文本的能力还需要加强: 文章是富有生命的,有生命的文章常常蕴涵着作者本身的感情色彩,引导学生去挖掘这些感情因素,进而与作者、与文本进行对话,这是阅读教学的本质所在。然而怎样引导,最主要的方式还是从文章的语言文字出发,带领学生老老实实地在语言的世界里走个来回。本节课中,引导学生体会树的茂盛和鸟的幸福快乐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对文本的研读并不是很深刻的,我个人也没有很好地意识到这一点,尽管学生最后能较好地说出符合文本的理解,但这样一来的理解更多的是来自多媒体、来自录像的效果,学生从文章语言中所感受到的实在是微乎其微。 课堂教学实在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作为一名时时刻刻在参加各类学习的教师,真为自己的遗憾而脸红,由此在心里叮嘱自己:谦虚、谨慎、再求索! ;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ppt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ppt 鸟的天堂是广东江门新会闻名中外的生态旅游景点,天然赏鸟胜地。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鸟的天堂教学设计ppt,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梢 暇 恋”新词“留恋 不禁 展示 颤动 南国 应接不暇”。 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三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回答文中设计的问题,勾划重点词句。 2.同位讨论、小组交流、理解重点句。 3.观察投影片上的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4.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体感知 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 (三)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①读准字音: “颤”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yìng“一簇”中“簇”读cù“隙”读xì ②理解词语: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2)用“______”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 2.揭题,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3.小组讨论: 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 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 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目标完成过程 1.学习第一段。 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1)(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船出游。从“吃过晚饭”、“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体会到,当时环境十分幽静。从“没有波浪”、“平静地移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 (2)练习朗读,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投影片(文中插图)。 看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葱葱……) (2)默读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 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用____________线划出来。 (3)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描写“大”的语句:①“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②“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③“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④“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⑤“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描写“美”的语句:①“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②“有许多根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③“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 (4)图文对照“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理解重点句: 出示投影片1: (这两句话写出了这株大榕树的真面目。树木的特点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干,这就是这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 (5)指导朗读,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的能力。 (6)小结: 这一段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 3.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这一段主要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2)再读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再读思考: 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的?标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①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用这样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非常上口。 ②作者用了拟人句“树上就变得热闹了。”“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3)感情朗读,体会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小结: 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鸟的活动——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动态的鸟,构成了一幅“百鸟图”。是对事物变化活动的描述,这是动态描写。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段。 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 (由“回头看”、“我感到一点儿留恋”、“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是愉快的,感到留恋。) (3)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要读出留恋、赞美之情。) (三)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
鸟的天堂公开课优质教案设计
鸟的天堂公开课优质教案设计 篇1 一、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12个词语。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鸟的天堂”的和谐之美。 三、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静态、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阅读资料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天堂”,提问:你认为天堂是个怎样的世界? (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鸟的天堂”是个怎样的地方呢?(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 3、课件出示课时目标。(我们通过学习课文要达到这些学习目标,你们有信心吗?)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理清课文层次 初步了解课文描写大榕树的方法 二、 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1) 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不通的多读几遍。 (2) 把画出来的词语先自己读一读,再读给同桌听。 (3) 想办法记一记方格内的生字,难写的字在方格下面用手多写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 ( 看同学们学的这么认真,老师想看看你们学的怎么样。谁能领着大家读一读这些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灿烂、白茫茫、船桨、规律、一簇簇、不计其数、榕树、缝隙、照耀、应接不暇、颤动、静寂、抛在后面 (2)指导生字书写“耀、律” 3、检查读文 (同学们的字词认读非常好,相信同学们课文也一定读的很棒,我们叫几位同学来展示一下。) 三、 理清层次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读文 (大家把课文读的这么流利,说明同学们课前预习很充分,接下来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解决一下几个问题。) 2、学生汇报(两次。第一次看到茂盛的大榕树,却看不见一只鸟: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3、划分段落 找出第一次去和第二次去的段落 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的重点段各为一大段,其余的前面为一大段,后面的为一段,那么课文可以分为4大段,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这几大段写了什么? 4、小结方法 理清结构可以先把重点内容提取出来,再看其他内容可以怎样归并,这样可以很轻松地理清作者的思路,这种方法叫“提取重点段”。 5、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我们理清了作者的思路,同学们能不能看着大屏幕来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 理解感悟榕树的奇特美 (我们知道作者和朋友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了美丽的榕树以及纷飞的群鸟。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看那一株不平凡的大榕树吧!) 1、把描写大榕树的句段找出来,读一读,好好体会榕树给你什么感受?可以同桌间互相读,谈体会。 2、学生自学交流,教师指导 3、汇报交流 (1)大: A、“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①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榕树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②重点体会“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出示投影:本来的,实际的 。 真 清楚,明白。 确确实实。 学生体会出: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B、“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出示图片:谁来指一指哪些是气根?(体会根上生枝,枝上又生根,独木成林的景观。) C、“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学生答:16亩地。) 课下大家丈量了教室的面积,大家计算一下:合几个教室? 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简直太大了。) (2)茂盛,生命力旺盛。指名读句,谈体会。 A、“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不留一点儿缝隙,说明树叶多。重点体会“堆”。请同学们演示,说明叶多而密。 B、“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旺盛,生机勃勃。) 4、因为是黄昏时分,所以鸟儿栖息了,而且大榕树树大枝叶稠密,作者没有见到鸟,有些失望。但他却被这株美丽的大榕树深深地迷住了,作者不禁从内心深处发出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5、看录像:榕树的大与茂盛。 6、小结写作方法。 我们随着作者第一次经过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它枝繁叶茂,静静地卧在水面上,充满着无限的生命力。作者从榕树的大,以及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样的描写静态描写。我们通过这部分课文的学习已经欣赏到了一幅美丽的静态图。 五、 课后作业 背诵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其实在这棵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小鸟。第二天清早,作者又来到这里,有幸目睹了百鸟欢腾,群鸟纷飞的情景,你们想看吗?(想)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鸟的天堂》这一课,通过学习我们要完成这些学习任务。课件出示——课时目标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理解感悟群鸟纷飞的景象 点击课件——百鸟纷飞图。 作者第二天又一次经过了“鸟的天堂”,他看到了什么呢?(鸟)同学们快来根据自学读读课文的10-13自然段吧。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看到什么景象? 2、再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一画,再与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3、学生自读课文,互相交流。 4、汇报交流:把你最有感受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①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两个“到处”说明鸟多。 ②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花的,黑的 ”看出颜色多,“有的?有的”可以看出的鸟的姿态很多。 ③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解释和体会什么是应接不暇?说明鸟多,看不过来。(看清楚了??,又错过了??这真令作者的眼睛应接不暇啊!) ④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那歌声真好听! 兴奋的叫说明鸟很快乐。6、“鸟的天堂”里有许多鸟,可作者为什么只具体写一只画眉鸟呢?这就是我们曾经说过的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这只画眉鸟就是这里的点,许许多多的鸟就形成了面。以一只画眉鸟展示鸟儿们的自由快乐,让我们感受到了群鸟欢腾的壮观景象,这又叫动态描写。那么前面的大榕树就属于(静态描写)。动静结合是本文的又一表达方法,在今后的写作中,同学们要善于运用这两种表达方法。 5、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看录像中的大榕树鸟儿那么多,那么热闹的景象。 6、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感受? 7、指导朗读。 a,读好的,老师马上说:老师感觉到你刚才这里的短句子读得特别好,像跳舞似的,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b.读不好的,老师说:老师觉得这句子写得很特别,你看都是两个字两个字的短句组成,你想想怎么读才能读出韵味来。 c,师读后,师点评: 对呀,大大小小,各种颜色,还用了四个短句子就写出来了,读起来多有节奏感啊,就像刚才同学说的像跳舞似的。好,现在你能读好了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的。 d.13小节呢?你能读出“应接不暇”吗?好,试试看。 三、引导质疑,感悟“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1、师: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看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巴金爷爷还真舍不得离开 鸟的天堂公开课优质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讨论、谈感受、谈见解等方式来品味“鸟的天堂”的确是“人间天堂”的美好境界。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有的激昂慷慨,有的婉转动听,有的低沉,有的嘹亮??这就是令人向往的天籁之音。现在就请同学们闭上睛眼,静静的聆听一段旋律,并在脑海中想象画面,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播放《百鸟朝凤》录音带。) 板书: 二、初读课文,理“线索” 引导质疑: 师:看到题目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什么是天堂?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鸟的天堂”???) 三、自主学习,谈感悟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都看到了什么?说说你喜欢哪一次去鸟的天堂,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把你喜欢的句子自由朗读,细细品味,从文章字里行间去寻找美。 3、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同桌互相交流体会,看一看是否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谈一谈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4、学生汇报自己喜欢的句子: 自读、品读、齐读、讨论、谈感受、谈见解。 ⑴ 大榕树: 体会榕树大和茂盛的特点。 师出示课件,体会“真是一株大树”。 学生:再次读句子,感受榕树的大。 师: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这方面的资料?课下大家丈量了操场和教室的面积,大家计算一下:合几个操场?几个教室?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 (简直太大了。) 师出示课件,感受榕树的大与茂盛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师:指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榕树的大和茂盛的特点进行静态描写。 学生:质疑,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 过渡:这里的大榕树是如此的神奇,可是更让人们惊叹的要算久居榕树之上的各种鸟类。 ⑵ 鸟: 体会鸟多的特点。 学生:交流表现鸟多的句子。 师: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请用“有的??有的??有的??”来说一说。 (学生发挥想象。) 师出示课件“群鸟纷飞”的场面。 学生:齐读段落。 师指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鸟多的特点进行动态描写。 师: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学生齐读“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谁知道两个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吗? 师:读到这里,你也会象巴金先生那样对鸟的天堂发出由衷的赞叹吧,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 四、主动探究,悟“环保” 师: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 五、总结全文 在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鸟的天堂》一文是巴金的散文。本文语言准确生动,朴素优美,简洁洒脱,富有节奏感。我在教学本课时,以训练学生语感为主: 1、直观感悟: 小学生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我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获得对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后,播放了“鸟的天堂”录像,把学生带进一种特定的评议环境中,学生神情专注而投入,随后让学生看着没有鸟的这一棵大榕树,启发学生想想说说,“百鸟欢闹”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当再读到“百鸟欢闹”这一段时,学生已沉浸在其中,仿佛身临其境,而让学生说说写一只鸟的特写镜头时,也能说得有声有色,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品词析句: 文章的组词成句构段的方法研究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感受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我抓住有关的句子进行比较、揣磨、欣赏,不断地提高其对语言感知的敏锐程度。如:教学第8自然段中“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对于“颤动”、“展示”这两个关键字,引导学生用其他词来替换。如用“显示”、“出现”或“抖动”、“晃动”等,用哪组词更好?在讨论、比较中,让学生体会到“展示”是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突出榕树的旺盛的生命力;“颤动”是短促而频繁地振动,课文把微风吹动,阳光照耀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不但美丽而且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榕树那旺盛的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这样,关键文字抓住了,学生品出了精妙词语,咀嚼出了它的神韵,从而在心灵上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促使学生语感不断地增强。 鸟的天堂公开课优质教案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具体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并积累词语和优美句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词语。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 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板题、读题。 3、释题: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本文指大榕树) 二、老师范读课文 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2、用课件展示下列词语,指名认读,并结合课文说说词义。 留意 不禁 展示 不可计数应接不暇 三、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 1、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所见有什么不同?每次各有什么感受? 答:两次。第一次是在傍晚,只看见茂密的一棵树。第二次是在早上,看到了众鸟群飞的热闹的景象。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榕树的?课文中哪些词语说明了观察顺序? 答:由远及近。河面变窄——船逼近榕树——船泊在树下 3、榕树有什么特点?(大、美) 4、课文中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 a.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生命力强) b.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叶多、茂盛) c.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写出大榕树的蓬勃生机) 5、小结: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没看到一只鸟,却看到了一株硕大无比又极其美丽的榕树。作者从榕树的位置、大小、形态、颜色等方面来描写了这棵静止不动的大榕树。这样的描写叫静态描写。(板书:静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有什么特点?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大榕树的静态美? 二、指导阅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什么时候?最初听到、看到了什么?后来有什么变 化? 2、仔细默读12、13自然段,了解作者如何写鸟儿的动态美,用“ ”划出表示事情发展顺序的词。 起初——后来——接着——继续 3、用“……”划出鸟儿活动的句子。想想作者是怎样按“起初、后来、接着、继续”四个层次描写“鸟的天堂”由寂静变得热闹的过程的。 起初:寂静 后来:一声叫,一只、飞 接着:二只、三只 继续:热闹,到处……到处…… 4、看课件。对照课文思考:作者怎样描写“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 课件:(在优美的轻音乐中,屏幕上出现大榕树的全景。忽然一声清脆的鸟鸣,打破了周围的宁静。一只大鸟被掌声惊起,从树丛中飞了出来。接着又飞出两只、三只。树下的人继续拍掌,不计其数的鸟儿纷纷飞起,一片热闹的景象。各种鸟儿的特写镜头:几只大鸟,几只小鸟,一些花毛的,一些黑毛的。站在树上叫的,腾空飞起的,停着拍翅膀的。一只画眉刚 飞出来,被掌声一惊,又飞进叶丛,在小树枝上鸣叫。) 板书: 到处……到处…… (数量) 大、小、花、黑 (种类多) 叫、飞、扑 (形态) 5、看到大榕树上那群鸟欢腾、热闹非凡的景象,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应接不暇)作者是怎样写自已的眼睛应接不暇的? 6、小结:这两个自然段描写了大榕树上群鸟的飞、站、扑、叫等活动情况。这种描写事物活动及变化的写法叫动态描写。板书:动态 7、“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课文里几次提到了鸟的天堂,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答:“鸟的天堂”是说那棵大榕树是鸟儿们生活的乐园。四次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作者引用别人的话,表示一种特定的称谓,是对大榕树的一种夸张的形容;没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因为作者亲眼见到大榕树后,感到鸟儿们的生活真像在天堂一样,在作者心里,大榕树是确确实实的鸟的天堂。 三、 自主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