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日记网 > 教育知识 > 正文

目录

1,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

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

草船借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演义》,孔明用奇谋借箭。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2,草船借箭故事梗概

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枝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 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 天还不亮,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军士擂鼓呐喊,曹操只叫弓弩手朝来船射箭,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 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 扩展资料: 诸葛亮不曾有过草船借箭的事,但也并非空穴来风,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有关记载,建安十八年(213年),即赤壁之战五年后,曹操平定关中,率大军南下进攻孙吴。 孙权领兵迎战,两军战于长江水入巢湖的濡须口。曹操受挫,坚守营垒以待战机。一天,孙权借江面有薄雾,乘轻便战船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营部署。 曹操生性多疑,见江面水雾缭绕,孙军整肃威严,恐怕有诈不敢出战,下令弓弩齐发,箭射吴船。孙权的船很快便落满了箭,船因一面受箭偏重,渐渐倾斜即将翻沉。 孙权命令掉转船头,让另一面受箭,等受重平均,船身平稳后,孙权指挥战船列队,缓缓离去,曹操才明白上了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草船借箭

3,草船借箭的故事主要内容

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为陷害诸葛亮要他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诸葛亮算定了大雾之日,便借二十只草船驶往曹营,曹操因疑雾中有埋伏,便令以乱箭射之,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草船借箭的故事

  草船借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告诉我们要善于利用各种条件,包括对手的性格,气象条件,来巧妙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草船借箭的故事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查看全文

猜你喜欢热点推荐

初中家长评语
初中家长评语
2021-03-19 18.1万
春夜喜雨的诗意
春夜喜雨的诗意
2021-03-19 18.5万
南京条约主要内容
南京条约主要内容
2021-03-19 14.4万
武松打虎歇后语
武松打虎歇后语
2021-03-19 12.7万

司马昭之心歇后语
司马昭之心歇后语
2021-03-19 13.6万
赶鸭子上架歇后语
赶鸭子上架歇后语
2021-03-19 8.6万
逢入京使的意思
逢入京使的意思
2021-03-19 7.5万
铁公鸡歇后语
铁公鸡歇后语
2021-03-19 7.6万

猫哭耗子歇后语
猫哭耗子歇后语
2021-03-19 17.1万
率先垂范的意思
率先垂范的意思
2021-03-19 17.2万
二次函数的顶点公式
二次函数的顶点公式
2021-03-19 10.1万
周瑜打黄盖的歇后语
周瑜打黄盖的歇后语
2021-03-19 12.1万

简要概括父与子的主要内容
简要概括父与子的主要内容
2021-03-19 15.1万
《海底两万里》主要内容概括50字
《海底两万里》主要内容概括50字
2021-03-19 18.9万
野天鹅的主要内容
野天鹅的主要内容
2021-03-19 14.8万
三借芭蕉扇主要内容
三借芭蕉扇主要内容
2021-03-19 15.2万

呼兰河传内容概括
呼兰河传内容概括
2021-03-19 9.7万
刻舟求剑的主要内容
刻舟求剑的主要内容
2021-03-19 13.1万
匆匆课文主要内容
匆匆课文主要内容
2021-03-19 12.2万
抑扬顿挫的意思
抑扬顿挫的意思
2021-03-19 8.5万


天气预报15天城市特产生活常识天气新闻旅游攻略城市文化景点天气历史天气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1 天奇生活网 版权所有

渝ICP备18012671号-3

联系邮箱:kf@tianqi.com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2277号

4,草船借箭是不是历史故事?

是的,是《三国演义》里的故事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罗贯中凭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为他确有所本。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最近听一位历史教师讲《三国鼎立》这课,他把诸葛亮草船借箭当成真事给学生讲,这是不对的。

5,《草船借箭》是不是历史故事

[编辑本段]【释 义】
草船借箭: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计谋高明。或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编辑本段]【出 处】
《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目“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编辑本段]【用 法】
作宾语、定语;指借他人的力量。
[编辑本段]【歇后语】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草盛大的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草船借箭——神机妙算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鲁肃上了孔明的船--错了。
[编辑本段]【正史中的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是小说,虚构成分极多,正史上草船借箭是发生在孙权与曹操的濡须之战,孙权坐船亲自去刺探曹操的军情,被曹操发现命令士兵射箭攻击,孙权的船被射歪差点沉了,他便让船掉个头让箭继续射,这样一来船就平衡了,孙权就把船开走了。孙权的聪明让曹操十分感叹,留下一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罗贯中凭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为他确有所本。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
[编辑本段]【小说中的草船借箭】
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表明:周瑜并不相信诸葛亮在三天内会造出10万枝箭。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叫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凌晨,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毅然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急调旱寨的弓弩手6000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1万多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了一段时间后,诸葛亮又从容地命令船队调转方向,头东尾西,靠近水寨受箭,并让士卒加劲地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雾散之时,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箭枝。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调头返回。他还命令所有士卒一齐高声大喊:“谢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实情时,诸葛亮的取箭船队已经离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曹操为此懊悔不已。
船队返营后,共得箭10余万枝,为时不过3天。鲁肃目睹其事,极称诸葛亮为“神人”。诸葛亮对鲁肃讲:自己不仅通天文,识地利,而且也知奇门,晓阴阳。更擅长行军作战中的布阵和兵势,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雾可以利用。他最后说:“我的性命系之于天,周公瑾岂能害我!”当周瑜得知这一切以后,大惊失色,自叹不如。
[编辑本段]【教材版的草船借箭】
主要内容: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来十万只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 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编辑本段]【较简洁的草船借箭】
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枝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不亮,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军士擂鼓呐喊。曹操只叫弓弩手朝来船射箭。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
[编辑本段]【弩和弓箭的差别】
弩兵所用的武器为横向的弓箭射程很远,但对于近距离目标杀伤力小,有利于水上交锋。弓箭射程不远,但对于近距离目标杀伤力巨大,适合陆地交战。
[编辑本段]【相关链接】
《三国演义》
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作者罗贯中。小说以汉末三国历史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止于东吴灭亡,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广泛的社会生活。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之一,它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的史料处理原则,使小说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三国演义》大体按照历史真实来写,但又虚构了大量细节和一些情节,使小说虚实结合。实,使读者产生真实感,虚,使小说更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
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采用类型化的写法,专门突出人物的某一个特点,并通过夸张、对比、烘托等手法,把这一特点发展到极致。比如,曹操的奸诈、诸葛亮的智慧、刘备的仁厚、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性格鲜明,形象生动,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达400人,给人印象深刻的也不下数十。毫无疑问,这是《三国演义》最突出的成就。
第三,叙事结构上,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精心结构无数的故事,虽事件复杂,却不琐碎支离,虽曲折变化,然脉络分明,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第四,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三国演义》的语言与《水浒传》等小说是不同的,它是文言,但又夹杂着白话;是白话,但又有不少文言成分。可谓雅而不涩,俗而不俚。这种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使它既能发挥白话之长,又能避免纯粹的文言之短。
《三国演义》不仅对中国古代小说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亚洲的其他国家广泛流传。
曹操
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人。20岁时举孝廉为郎,曾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等职。黄巾起义时起兵,官骑都尉。在讨董卓时建立私人武装,因镇压黄巾起义军壮大了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许都(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实行屯田,储蓄军资。先后平灭吕布、袁绍等割据势力,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丞相,率师南下,被孙权、刘备联军败于赤壁。他用人唯才是举,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建安五年封魏王。在北方屯田,修水利,改革赋税制度,使生产得到发展。广纳贤才,抑兼并,加强集权,同蜀、吴成鼎立局面。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刘备
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字玄德,涿郡涿县(今属河北)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后裔。幼曾贩鞋织席为生。广结豪杰与张飞、关羽为至交。东汉末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官安喜尉。先后投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曾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后得其辅佐,势渐强大。208年采诸葛亮策,联孙权共败曹操于赤壁,占据荆州。旋夺取益州与汉中。入益州后娶东州地主集团实力派吴懿妹为妻,抑制豪强,使蜀汉政权渐趋巩固。公元221年称帝,都成都,国号汉,年号章武。次年亲率大军,沿江东下,大举攻吴,在吴蜀彝陵之战中大败,率残军退至白帝城后病死。
诸葛亮
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北襄阳湖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关羽
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因战乱而逃亡至涿郡。其后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曾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佗刮骨疗毒,威名远扬。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死时58岁。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
张飞
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葭萌关夜战马超,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本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55岁。
有关三国的歇后语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斩马谡——不念旧情
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周瑜谋荆州—————陪了夫人又折兵
鲁肃上了孔明船—————糊里糊涂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马谡用兵—————言过其实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曹操下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遇马超—————割须弃袍
曹操败走华容道—————兵荒马乱
张飞摆屠案—————凶神恶煞
煮豆燃豆萁—————自家人整自家人
猛张飞舞刀—————杀气腾腾
关羽开凤眼—————要杀人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孙权杀关羽—————嫁祸于人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后主降魏—————不知羞耻
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
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张飞讨债—————声势凶
张飞上阵—————横冲直撞 曹
操遇蒋干—————倒霉透了
张飞戴口罩—————显大眼
阿斗当官—————有名无实
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阿斗的江山—————白送
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曹操转胎—————疑心重
周瑜病倒在芦花荡—————气煞
张飞战关羽—————忘了旧情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隔门缝瞧诸葛亮—————瞧扁了英雄
蒋干过江—————净干失着事
张飞捉蚂蚱—————有劲使不上
孔明用空城计—————迫不得已
张飞战马超—————不分胜负
张飞卖秤砣—————人强货硬
鲁肃服孔明—————五体投地
赵子龙出兵—————回回胜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孔明挥泪斩马谡—————执法如山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关羽进皇宫—————单刀直入
关羽开刀铺—————货真价实
关羽守嫂嫂—————情谊为重
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关羽做木匠—————大刀阔斧
赵云大战长坂坡—————大显神威
关羽刮骨疗毒—————无痛苦之色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黄忠叫阵—————不服老
张飞吃秤砣—————铁了心
张飞睡觉—————不闭眼
曹操败走华容道—————果然不出所料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关帝庙里找美髯公—————笃定
孔明皱眉头—————计上心头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孔明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关羽看《春秋》—————一目了然
张飞耍杠子—————轻而易举
刘备编草鞋—————内行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吕布戏貂蝉—————英雄难过美人关
黄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蒋干盗书—————聪明反被聪明误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张飞拿耗子—————大眼瞪小眼
黄忠抡大锤—————老当益壮
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关羽流鼻血—————红上加红
张飞卖豆腐—————人强货不硬
关羽打喷嚏—————自我吹嘘
孔明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吊孝—————假仁假义
吃曹操的饭干刘备的事————吃里爬外
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关羽走麦城—————末日来临
关羽赴宴—————有胆有魄
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刘备三顾茅庐—————好难请
张飞抓耗子------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
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
[编辑本段][主要人物诸葛亮及他的名言]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末年,南阳人士。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他留给后人了“智慧”、“节操高尚“的光辉形象,是东亚地区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留下了不少流传千古的故事和脍炙人口的名言。这里,就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谈一下自己的管窥之见。
诸葛亮生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亡于蜀汉后主建立十二年(公元234年),享年54岁。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是年27岁,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大势,提出鼎足三分,联孙抗曹,进而统一天下之路,即著名的“隆中对”:
“自董卓造逆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 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 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 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含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这里引用“隆中对”,主要为本文作证。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诸葛亮为什么会为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原本“躬耕于南阳,不求闻达于诸侯”,据查资料,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之襄阳后,叔父去世后,与公元197年至公元207年,已经隐居十年了。已是毫无出仕之心了,徐庶走马荐诸葛时,诸葛亮闻言,做色道“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呼”,因刘备“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随许先帝以驰骋”。可见,诸葛亮原本不愿入仕,因被刘备三顾赤诚感动而出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三回请,两行泪,一张嘴,赚的诸葛把命赔”。
刘备一个势单力薄的寒族人士,先后投靠公孙赞、陶谦、袁绍、曹操、刘表,居无定所,到处流浪,惶惶如丧家之犬,自得到诸葛亮后,依靠红宝书“隆中对”的政策,方才建国。查三国史料,蜀汉在当时三国之中,面积最小,国力最弱,地薄民少。蜀汉地处荒蛮,只有四川平原和江汉平因是粮仓,可资国力。蜀汉需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蜀汉要想统一天下,必须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可见,诸葛亮的计划是两路兵马,克复中原。
依照诸葛亮的计划第一步占有益州、荆州,进而建国。然后蜀汉需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可惜这一计划被关羽的大意失荆州打破,由此,诸葛亮只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刘备夺取刘璋的益州没有夺取韩中,却东出与东吴争江南三郡,与孙权发生矛盾,后又头脑发热,令关羽北伐,结果关羽守土,贪而弃义,刚愎自用,小看东吴,又逞匹夫之勇,终于败走麦城。使刘备为一时之意气而与孙权交恶。失去荆州,失去与东吴的联盟关系。与东吴交恶,就陷入两线作战,腹背受敌之地;失去荆州,就失去了一个粮仓,失去东线力克中原之途。结果,兵疲民乏,元气大伤,蜀汉失去了统一天下的实力。
诸葛亮这时当退归桑,梓颐养终年。然,刘备白帝城临终托孤,可怜汪汪,又提出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可自为成都之主。刘备明知刘禅师昏庸浑恶之徒,假惺惺的先提出来,赚的诸葛亮尽忠。结果,诸葛亮听后,寒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呼”,刘禅昏弱无能,以当世的情况,只能是退守川中,以求自保,但诸葛亮即以答应刘备一定要统一中原,就只好不断的北伐、北伐。
诸葛亮深知“补缀天地,恐不易为,徒费心力耳”。然感先帝知遇之恩,托孤之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深知自己往后刘禅必亡国,自己在一日就尽一日的忠,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况且,与其坐以待毙,不若拼死一搏,或有一线生机。只好蚕食魏境,可起到挑起事端,瓦解敌人阵线的作用。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表现在临终杀魏延上。有的人说,魏延又大才,诸葛亮杀之无理,莫须有。我觉得诸葛亮是宁可错杀,也不漏杀。魏延又大才不假,但是他太有大志,诸葛亮死后必然会威胁到昏庸的刘禅的统治地位,为刘禅好,诸葛亮只好借口杀了魏延完事。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人人都说关羽是古今中外“义”的化身,我看诸葛亮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义”的化身,诸葛孔明流芳千古,永垂不朽!!!
名言:
宁静致远,淡泊以明志.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欲)〔须〕静也,才(欲)〔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太平御览》卷四百五十九。
又诫子书
夫酒之设,合礼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豪)〔倦〕,可以至醉,无致於乱。○《太平御览》卷四百九十七。
诫外生书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忽田仲)〔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於美趣,何患於不济。(不)〔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窜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太平御览》卷四百五十九。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 滴水...诸葛亮

6,诸葛亮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

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是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对曹军,作战`最好的武器是弓箭,周瑜用谋想丨害诸葛亮让诸葛在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按当时情况十天是造不出来的,而诸葛亮说只用三天就可以,并立了军令状,而后休两天让鲁肃帮助准备二十只船,并在船上放满草人,第三天晚上和鲁肃一起到曹操的丨水营叫了阵,晚江面上起了大雾,曹营听到叫阵看不到人不敢出营只用弓箭射击,代一面射满,调转船头让另一面接受号箭,两面都满后,向曹营叫,谢曹䒱相箭,升船回营,请点箭支十万多支。

7,草船借箭的资料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但是这个故事却是虚构的。正史上草船借箭是发生在孙权与曹操的濡须之战。
正史原文
  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
裴松之注文
  吴历曰:曹公出濡须,作油船,夜渡洲上。权以水军围取,得三千余人,其没溺者亦数千人。权数挑战,公坚守不出。权乃自来,乘轻船,从灞须口入公军。诸将皆以为是挑战者,欲击之。公曰:“此必孙权欲身见吾军部伍也。”敕军中皆精严,弓弩不得妄发。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权为笺与曹公,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别纸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公语诸将曰:“孙权不欺孤。”乃彻军还。魏略曰: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现代文释义
  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乘轻舟从灞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曹操见孙军整肃威武,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鼓乐齐鸣,安全返航。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原文
  次日,(周瑜)聚众将于帐下,教请孔明议事。孔明欣然而至。坐定,瑜问孔明曰:“即日将与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当以何兵器为先?”孔明曰:“大江之上,以弓箭为先。”瑜曰:“先生之言,甚合愚意。但今军中正缺箭用,敢烦先生监造十万枝箭,以为应敌之具。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孔明曰:“都督见委,自当效劳。敢问十万枝箭,何时要用?”瑜曰:“十日之内,可完办否?”孔明曰:“操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误大事。”瑜曰:“先生料几日可完办?”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枝箭。”瑜曰:“军中无戏言。”孔明曰:“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瑜大喜,唤军政司当面取了文书,置酒相待曰:“待军事毕后,自有酬劳。”孔明曰:“今日已不及,来日造起。至第三日,可差五百小军到江边搬箭。”饮了数杯,辞去。鲁肃曰:“此人莫非诈乎?”瑜曰:“他自送死,非我逼他。今明白对众要了文书,他便两胁生翅,也飞不去。我只分付军匠人等,教他故意迟延,凡应用物件,都不与齐备。如此,必然误了日期。那时定罪,有何理说?公今可去探他虚实,却来回报。”   肃领命来见孔明。孔明曰:“吾曾告子敬,休对公瑾说,他必要害我。不想子敬不肯为我隐讳,今日果然又弄出事来。三日内如何造得十万箭?子敬只得救我!”肃曰:“公自取其祸,我如何救得你?”孔明曰:“望子敬借我二十只船,每船要军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为幔,各束草千余个,分布两边。吾别有妙用。第三日包管有十万枝箭。只不可又教公瑾得知,若彼知之,吾计败矣。”肃允诺,却不解其意,回报周瑜,果然不提起借船之事,只言:“孔明并不用箭竹、翎毛、胶漆等物,自有道理。”瑜大疑曰:“且看他三日后如何回覆我!”   却说鲁肃私自拨轻快船二十只,各船三十余人,并布幔束草等物,尽皆齐备,候孔明调用。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肃问曰:“公召我来何意?”孔明曰:“特请子敬同往取箭。”肃曰:“何处去取?”孔明曰:“子敬休问,前去便见。”遂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原文此处有《大雾垂江赋》,略)   当夜五更时候,船已近曹操水寨。孔明教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又差人往旱寨内唤张辽、徐晃各带弓弩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比及号令到来,毛玠、于禁怕南军抢入水寨,已差弓弩手在寨前放箭;少顷,旱寨内弓弩手亦到,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   却说孔明回船谓鲁肃曰:“每船上箭约五六千矣。不费江东半分之力,已得十万余箭。明日即将来射曹军,却不甚便!”肃曰:“先生真神人也!何以知今日如此大雾?”孔明曰:“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公瑾教我十日完办,工匠料物,都不应手,将这一件风流罪过,明白要杀我。我命系于天,公瑾焉能害我哉!”鲁肃拜服。   船到岸时,周瑜已差五百军在江边等候搬箭。孔明教于船上取之,可得十余万枝,都搬入中军帐交纳。鲁肃人见周瑜,备说孔明取箭之事。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后人有诗赞曰:“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少顷,孔明入寨见周瑜。瑜下帐迎之,称羡曰:“先生神算,使人敬服。”孔明曰:“诡谲小计,何足为奇。”
现代文翻译
  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曹操大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表明:周瑜并不相信诸葛亮在三天内会造出10万枝箭。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鲁肃的字)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叫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凌晨,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毅然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急调旱寨的弓弩手6000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1万多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了一段时间后,诸葛亮又从容地命令船队调转方向,头东尾西,靠近水寨受箭,并让士卒加劲地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雾散之时,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箭枝。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调头返回。他还命令所有士卒一齐高声大喊:“谢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实情时,诸葛亮的取箭船队已经离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曹操为此懊悔不已。   船队返营后,共得箭10余万枝,为时不过3天。鲁肃目睹其事,极称诸葛亮为“神人”。诸葛亮对鲁肃讲:自己不仅通天文,识地利,而且也知奇门,晓阴阳。更擅长行军作战中的布阵和兵势,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雾可以利用。他最后说:“我的性命系之于天,周公瑾岂能害我!”当周瑜得知这一切以后自叹不如

8,草船借箭故事概括

一、概括: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二、简评: 草船借箭中处处透露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正是他的神机妙算使他成功向曹操 “借箭”。他的神机妙算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巧安排、识人心、知天文、懂地理。 三、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引注《魏略》记载:濡须之战时,孙权屡屡向曹操军挑战,曹操坚守不出。孙权就亲自坐大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曹操一看,就知道孙权来了,是孙权要亲自来看看曹军的阵势,下令射箭。结果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使"箭均船平",然后安然回去了。这件事后来被罗贯中移花接木,变成了赤壁之战前诸葛亮"草船借箭"。 扩展资料: 一、事实真相、史书原文: 据《三国志》记载: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 《吴历》曰:曹公出濡须,作油船,夜渡洲上。权以水军围取,得三千余人,其没溺者亦数千人。权数挑战,公坚守不出。权乃自来,乘轻船,从濡须口入公军。诸将皆以为是挑战者,欲击之。公曰:"此必孙权欲身见吾军部伍也。"敕军中皆精严,弓弩不得妄发。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权为笺与曹公,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别纸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公语诸将曰:"孙权不欺孤。"乃彻军还。 《魏略》曰: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二、还原历史 草船借箭,历史上或确有其事,但主要人物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 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引注《吴历》,孙权屡屡向曹操军挑战,曹操坚守不出。孙权就亲自乘了一艘轻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曹操一看,就知道孙权来了,是孙权要亲自来看看曹军的阵势(欲身见吾军部伍也),下令军队严加戒备,箭弩不得妄发。孙权在曹操面前走了五六里路,才返回。走的时候还向曹军击鼓奏乐。所有这些都被曹操看在眼里叹息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但《魏略》却不是这个说法。它说孙权不是乘轻船,而是坐大船。曹操也没有说弓弩不得妄发,而是下令射箭。结果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使"箭均船平",然后安然回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草船借箭

9,草船借箭故事简介

故事简介: 周瑜对诸葛亮的才能很是嫉妒,利用一次孙刘联军的箭支快用完之际,故意挤兑诸葛亮想要他在10天的时间内 交出20万只箭,这本是不可能做到的事,但诸葛亮胸有成竹,为防周瑜另有毒计害人,就满口答应下来,并且告诉周瑜不用10天,只需3天足矣 而且立下军立状,以安周瑜之心。 诸葛亮其实早已暗观天象 知道第三天必定起大雾 所以早已想好草船借箭之计, 果然第三天起了大雾 诸葛亮问周瑜借来几十艘船只和百余兵丁,锣鼓齐备 并且在船上遍扎草人 开到曹营面前擂鼓呐喊 明知曹兵在大雾天定不会出战 ,只会射箭退敌,果不其然 曹操并不出战,直命曹兵乱箭拒敌 在曹兵乱箭之下 几十万只箭全扎在草人之上 遍布船只俩边, 诸葛亮估计箭支早已20万足够有余 命众军士高喊谢曹丞相赐箭, 待曹兵知道上当来追时,早已返回江东大营了。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引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10,草船借箭50字左右典故?

典故: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支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并请鲁肃一起去取箭。
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没亮,诸葛亮下令开船靠近曹营,并让军士擂鼓呐喊。曹操叫弓弩手朝来船射箭,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
望采纳!

11,草船借箭故事50个字左右!!

一: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与曹军水上交战需要弓箭,诸葛两下两三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的军令状。周瑜命令军将故意不给诸葛亮做箭的材料 ,挺长时间,到时候做不成,定他的罪,并命令鲁肃去打听打听。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三十条船船上三十多名军士。用的船用青布幔了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靶子排在两边。鲁肃按照诸葛亮的要求给他准备了。
第三天大雾,天没亮船已经靠进曹军到水寨。一字排开又叫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曹军派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箭像雨一样射了过来。诸葛亮把船头朝东
船尾朝西,逼近曹军水寨。
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三十条船共有十万多支。周瑜自叹不如。

二:草船借箭
有一天,周瑜要诸葛亮在三天内造十万支箭。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明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鲁肃私自拔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一,二天都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把鲁肃请到船里,吩咐把二十条船,朝北岸开去。
江上大雾,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叫军士呐喊。曹操听到呐喊声,马上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
天渐渐亮了,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接着诸葛亮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
周瑜派来五百个军士在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她!”
三:草船借箭
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以让诸葛亮三天督造十万支箭的公事为由陷害诸葛亮。诸葛亮答应了并说只要三天,还当着周瑜的面签下了军令状。
周瑜派鲁肃去探听消息,诸葛亮便趁机向鲁肃借船、军士还有草把子。鲁肃同意了并答应不告诉周瑜。
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把鲁肃请到了船上而后命令二十条船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江上大雾漫天。船靠近曹营后,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果然上了当,他下令说:“去调六千名弓弩手来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船的一边受满箭后,诸葛亮又命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船两边的草把子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叫二十条船顺风顺水驶回了南岸。
船靠岸时,五百个军士正好来搬箭。周瑜知道了借箭的经过,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四:草船借箭
诸葛亮很有才干,周瑜心里很妒忌,设计陷害他。
周瑜让诸葛亮造十万只箭,但诸葛亮说只要三天他就能造好。周瑜让他立军令状,周瑜很高兴,心想这样就可以陷害诸葛亮了。
周瑜吩咐军匠们,让他们故意迟延,到时定诸葛亮的罪,又让鲁肃探听情况。诸葛亮借了鲁肃的船,船上有军士,用幔子遮住一千多个草把子。不让鲁肃告诉周瑜。第三天四更,鲁肃就上了诸葛亮的船和诸葛亮借箭去了。诸葛亮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并叫人擂鼓呐喊。曹操疑心重叫人射箭。
天蒙蒙亮了,船上插满了箭。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丞相的箭。”曹操这时才知道上了当。但诸葛亮的船顺风顺水,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了,周瑜叫人搬箭,大约有十万多支,鲁肃对周瑜说了他们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真比不上诸葛亮。

五: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一天,周瑜邀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他向周瑜承诺三天之内造好十万之剑,如果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高兴极了,正想着让诸葛亮受什么惩罚呢!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战士,布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还特意嘱咐鲁肃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周瑜。第一天和第二天都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请鲁肃跟他一起去取剑。那时大雾漫天,连河对面都看不清。
曹操见大雾天敌人来攻,不敢让军士冲过去打,怕有什么埋伏,只叫弓弩手放箭。
天渐渐亮了,诸葛亮叫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剑!”便叫船驶回南岸。这时,周瑜和来搬剑的五百名军士已经到了。
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了借箭的经过,周瑜听了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12,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著名典故,是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十万余支箭,立下奇功。由此,诸葛亮的胆识才智受到后人的赞美,因而衍生了许多成语趣闻、戏剧表演。 但在《魏略》中,所谓“草船借箭”却是孙权所为。 草船借箭,历史上或确有其事,但主要人物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魏略》说孙权不是乘轻船,而是坐大船。曹操也没有说弓弩不得妄发,而是下令射箭。 结果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使“箭均船平”,然后安然回去。 扩展资料:艺术作品 《草船借箭》暗喻国际政治和文化之间的紧张关系。在古根海姆博物馆展厅里,船舵上的五星红旗十分醒目,艺术评论家费大为认为,国旗可以表明作者的观点:对中国的批判和攻击将有利于中国。早年在中国美术馆展览的时候,船头却没了这面国旗。 蔡国强展览的视觉效果惊人,甚至充满娱乐性,很多人长时间坐着,津津有味地看他制造的一次次爆炸的录像,看他摆弄火药,怎样让万里长城延长一万米,怎样在天空中打出黑彩虹,怎样模拟时代广场发生的一次汽车爆炸事件。 但在美术馆的空间里,录像和火药画都不如那些装置作品来得刺激,比如《草船借箭》,即使不论这个产生于1998年的作品所体现的中国式智慧,从视觉上它也令人过目不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草船借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