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诗词《如意娘》赏析
《如意娘》 唐·武则天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译注】 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竟将红色看成绿色。身体憔悴,精神恍惚,全是因为对你的思念。如果你不相信我近来因思念你而流泪,那就开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吧。 【赏析】 武则天十四岁入宫为才人,太宗李世民赐号武媚。太宗崩,居感业寺为尼。高宗李治在寺中看见她,复召入宫,拜昭仪。武则天在感业寺的四年,是她人生中最失意的四年,但“祸兮福之所倚”,武则天在感业寺的日子也充满了命运的转机。 此诗极尽相思愁苦之感,曲折有致,明朗又含蓄,绚丽又清新。 每个人都有过青春年少渴望爱情的时候,连一代女皇都不例外。“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相思使人神情恍惚,若有所失,以至于把红色看成绿色;相思使人面容憔悴,身体瘦弱不堪。“看朱成碧思纷纷”赋比兴兼具,有多重寓意。一来说明自己的相思之重;二来暗指韶华即将过去,美好的青春就快要流逝了;再者暗示自己红颜薄命,昔日的幸福怎换来今日的孤独寂寞?“憔悴支离为忆君”,从外表写入内心,写相思以深入骨髓,无法排遣。 “朱”、“碧”两种对比强烈的颜色,喻感情冷暖的极大反差,突出了内心的极度痛苦,而这痛苦全是因为相思。这样的一个为爱情受尽折磨的女子,又是一个有美貌兼才华的女子,任哪一个男人不为之动心呢?这就无怪乎李治千方百计要把武则天救出来了。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如果你不信我所说,不信我为你常常泪流不止,那么就请开箱看一下那石榴裙上的眼泪吧。这两句把一个执著、决然、爽快、不造作的女子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来。这就是武则天,她有女子的哭哭啼啼,也不乏女子的果敢、坚毅。 扩展阅读:武则天的家世出身 武则天为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出身隋朝皇室,父亲为隋朝观德王杨雄之弟、遂宁公杨达),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北徐村人)。武则天于武德七年(624年)生于利州(今四川广元),一说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有异母兄长武元庆、武元爽,另有同母姐妹两人,一位是韩国夫人武顺(史书称武顺为其姐,《武顺墓志》称其妹),另一位是郭夫人。 武士彟从事木材买卖,家境殷实。隋炀帝大业末年,李渊(唐高祖)在河东时,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结识。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后,武家曾资助过钱粮衣物。唐朝建立以后,武士彟以“元从功臣”身份官至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白寿彝因此在《中国通史》中认为“按照武士彠的官阶爵位来说,应该是属于新升的高级士族了。所以武则天已不是出自庶族地主官僚家庭,而是出自由庶族地主官僚上升的士族官僚家庭”。 武士彟在贞观九年(635年)逝世后,武则天才十二岁。她的堂兄武惟良、武怀运及武元爽等落井下石,对其母亲杨氏失礼。不久,武则天随母亲从荆州搬回长安居住。 扩展阅读:人物评价 对于武则天,从唐代开始,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主导地位后,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譬如明末清初的时候,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但不可否认的是,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关于武则天,也有不少负面评价。其主政初期,由于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加上后世史学家不齿于她违反传统的礼教,身为女子,竟然拥有不少男性嫔妃(称为“男宠”),也公开与多名男性欢好,不以为耻。所以,史书内都对她的所作所为大加鞭鞑,直斥其阴险、残忍、善弄权术,与唐中宗时韦后之专政,合称为武韦之乱。
武则天写的《如意娘》表达了她怎样的思想感情
《如意娘》一诗极尽相思愁苦之感,尺幅之中曲折有致,融合了南北朝乐府风格于一体,明朗又含蓄,绚丽又清新。
首句“看朱成碧思纷纷”赋比兴兼具,有多重含意。一来明写抒情主人公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梁王僧孺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夜愁示诸宾》)为此句所本。正是心乱眼花使这位痴情女子五色不辨。二来暗指美好春光的流逝,眼见花红褪尽,枝头只剩下绿叶。三来借喻自己只身独处,花红叶绿不能相扶;又喻自己红颜薄命,由昔日欢聚的幸福坠入今日冰冷的相思之苦。
“朱”、“碧”两种反差极大的颜色,构成了强烈的感情的冷暖对照。眼前和一片寒冷碧绿触目伤怀,引起思虑万千。“憔悴支离为忆君”一句直抒胸臆。从外表写入内心,尽言思妇的瘦弱不支和心力交瘁。至此,这两行诗辗转写的是凄切,是寂寞,是深深地哀怨。情绪的流向较为单一。
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打破一二句的和弦,以全新的节奏和韵律再现诗的主题:“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意谓:如果你不相信我近来因思念你而流泪,那就开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吧!执著、决然、不掩饰、不造作的独特形象跃然纸上,李白的《长相思》写“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去明镜前”与此句构思相似。这两句是全诗的高潮,它丰富了诗歌的情绪构成。“不信”句诉说着“断肠”的相思,也隐含着相思的无可奈何,相思的难以喻说。
如意娘
武则天 〔唐代〕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武则天写的《如意娘》的内容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如意娘是武则天写给唐高宗的情诗。《如意娘》尺幅之中曲折有致,较好的融合南北朝乐府风格于一体,明朗又含蓄,绚丽又清新,是武则天诗作中的上乘之作。
看百度百科“如意娘”条就全有啦!
http://baike.baidu.com/view/1398943.html?wtp=tt
武则天的诗,为什么男人们都读不懂
中国的历史,是一部男人的历史,是男人书写的,也是男人评价的。
就连像武则天这样的人,还不是由着男人们怎么评!
但是,男人们并不懂得武则天,这从武则天写的二首诗上就能看出来。
先看第一首:
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
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
开箱验取石榴裙。
意思是说:一年轻女子独自思念情人,神情恍惚,把红色都看成了绿色,她想情人想得面目憔悴,心力交瘁;却怕情郎并不知晓自已的痛苦,于是把那滴上了自已无数眼泪的石榴裙脱下来,藏到箱子里面,若下次见面,情人不信,就可以把石榴裙拿出来,给他看看。
这首诗以“看朱成碧”和“收藏石榴裙”这两个细节,把女子对情郎的思念描绘得入情入理,真实感人,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这分明是儿女情长而已,并无其它深意。
可是,翻遍了典籍,查阅了所有资料,都是这么解释的:
此诗写于太宗李世民驾崩之后,武则天在感业寺为尼之时,其目的是,打动高宗李治,接其回宫。不久,高宗来到感业寺,将武氏带回。
所以,这首诗是武则天命运与人生的转拆点,是用诗词获得政治生命的成功典范。
一首诗就让命运转折了,够牛的!
将一个单纯的少女的思春之作硬生生拉抬到政治与权力的高度,也够扯的!
这些男人们热衷于权力,但其后在权力的游戏中都输给了武则天,于是他们给武则天贴上了权力的标签;觉得武则天身上的每一滴血、每一颗细胞,都浸透着权力的欲望,自然她每一举手投足,都别有深意。
其实,这样的解释有明显的破绽:一,地点不对。那感业寺乃修行之所,穿的都是麻衣,似乎并没有什么石榴裙可以穿, 所以写诗的地点不在感业寺;二,时间不对。既然不是在感业寺中所写,那么时间应往前推,应该在武则天第一次进宫时期。
武则天14岁就进宫了,这段时间她爱上了谁,就应该是写给谁的,可能是李治,也可能不是。就算是,跟政治又有何关系呢?
唐朝是诗的世界、诗的海洋,人人爱写诗,武则天当时有感而发,即使对象是李治,难道就说明了,她那一刻,就想到要夺取李氏江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