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日记网 > 教育知识 > 正文
浅析怎样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
浅析怎样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
提示:

浅析怎样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和理解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比较熟练的实验技能。因此,我们必须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不无惊喜地发现,学生无论是在对实验的认识上,还是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上,一年比一年有进步,学生整体的实验素质水平不断提高。这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了实施新课标的重要性及正确性。然而,与此同时,我们老师也发现了学生们在化学实验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实验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实验教学中,我认为,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培养,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的化学实验素质。 一、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是进行一切化学试验及探究活动的基础,也是化学学科后续学习的一种基本的知识、技能的储备。培养学生科学、规范、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在对基本仪器、药品的使用上,不能达到操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安全性、熟练性等几方面的的要求。 例如,在对于胶头滴管的使用上,就常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不知道正确的使用方法,胶头滴管不竖直、不悬空;知道正确的使用方法,但是操作不熟练,动作生硬;能够正确、熟练地使用,但是用完后随手就把滴管平放于桌面上,或是夹于两手指间,继续下一步的操作,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值得我们重视、深思的。 学生由于刚刚接触化学,对各种仪器、药品都是初次认识,对一切都感到惊奇。在这个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建立严谨的学习态度,规范的操作方法,良好的实验习惯,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学习。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都能获得对未来的发展真正有用的知识。 在提高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方面, 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规范演示。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老师在对每一件仪器的第一次介绍时, 详细地讲解正确的使用方法,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规范的演示自不可少,但是,如果只是单调地介绍、机械地表演,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时如果配以情景教学,讲与仪器有关的小故事,展示精美的图像、视频,或者介绍一些由于不规范操作而引发的事故等,让每一件仪器都有不同寻常的闪亮登场,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仪器的正确使用记忆深刻,而且能引发他们对实验的兴趣。 2.学生亲自动手。 由于实验条件不完善,器材、药品短缺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许多老师只是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或者只是播放录像、视频、课件、多媒体等让学生看,而不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样,既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多加练习,自然熟能生巧,达到操作的规范、准确、熟练。 3.教师反复强调,学生形成习惯。 要让学生熟练的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并不难,难的是让他们养成一种科学的、严谨的实验习惯。我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错,但是常常忙于观察实验现象或急于实验记录,而忽视对仪器的操作,在不经意之间犯下一些错误。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反复强调,多次提醒,让学生时时注意、处处留心,不马虎、不随意,养成科学严谨的实验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有的学生在实验中往往是只看重结果、数据,而忽略了实验的过程,忽视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欣赏。 例如:在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学生们往往只重视结论:碱加酚酞指示剂变红色,滴加酸中和后溶液变无色,而忽视了对过程的观察。比如:滴加指示剂时,碱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是慢慢变红,还是突然变化?滴加指示剂的量不同,或者碱的浓度不同,它们所呈现的颜色相同吗?加酸中和时,碱和指示剂溶液的红色是怎样消失的?是慢慢变浅还是突然消失?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内容。在化学实验中,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质量。其次要观察反应物的的条件,如:点燃、加热、高温、通电、催化剂等。再观察反应中的现象,这是化学实验观察的重点,包括颜色的变化、发光、发热、燃烧、气泡、气味、沉淀等。最后观察反应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及质量的变化等。只要学生用心去观察,会发现很多美好、奇妙的东西。 三、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记录、整理的能力 对于观察到的现象,不能仅仅停留在感知的基础上,而且要对观察的现象进行系统的记录、整理、分析、判断,从而抓住其发生反应的实质,可以排除谬论,发现真理。例如:将锌、铁、铜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稀盐酸中,可得出锌、铁、铜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的结论。 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写好实验报告。写报告时,一定要如实反映实验结果,即使结果跟预期的不一样,也要如实写。学生报告的过程实际上既是一个完整科学训练的组成部分,又是一个自己的语文水平与化学知识高度结合的环节。而且,记录不能随便写在一张纸上,应该写在一个准备好的专用记录实验的本子上,这样可以对自己的实验结果随时查阅、整理。 总之,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是时代的需要,是新课程标准赋于我们的重任,是敲开化学之门的钥匙。在此基础上,通过化学实验探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逐步改变初中学生被动学习化学的倾向,初步形成科学的实验操作探究能力。

如何培养初中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
提示:

如何培养初中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

初中化学新课标实验教材,一个很大特点就是突出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加强了实验探究的力度,通过精心创设探究活动,把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引导学生更多地采用感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不仅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还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如单元课题中的“活动与探究”、“调查与研究”、“家庭小实验”等部分内容,充分体现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学科的特点,突出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下面就实际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些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方法:
一、掌握基本实验操作,强调实验观察的重要性
学生刚接触化学时,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最早的出发点是觉得神奇好玩,变化多。而教学中如何在保持学生实验兴趣的同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观察力,这是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活动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如:点燃刚熄灭的蜡烛的白烟的实验,很多学生未做实验就有潜意识认为肯定会熄灭,而进行实验时又不能很好把握操作,成功率都不高。因此,良好的实验习惯和观察力是需要通过反复指导、培养和练习才能形成的。如实验过程中老师通过演示,强调实验操作注意点和怎样观察实验,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练习如基本操作、仪器装配、操作顺序等实验,学会从颜色变化、沉淀出现、物质溶解、气体生成、发光发热等探讨观察到的现象。为开展探究性实验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二、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探究实验创设良好环境
在教学中要改变以往验证性实验为主的特点,信任学生,大胆让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的实验,以培养和激发学生通过实验去探讨知识,发现问题。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让学生通过几组实验对比:(一)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二)碳酸钠粉末与稀硫酸反应;(三)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四)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分别做这四组实验,通过四组实验对比,共同讨论: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哪组最合适?为什么?同学们在经过讨论后归纳: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最适合;反应适中,容易控制。在选择制取二氧化碳所需的装置仪器时,让学生通过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CO2 物理性质之后,选择所需的仪器进行装配,并讨论、交流装置的优缺点,同学们通过思考、具体操作和讨论等探究过程不仅牢固地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而且也学会了对比实验和优化实验的方法。
三、创设问题情景,大胆实验探究
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创设活跃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由交流、大胆质疑。如在探究用烧杯罩在燃着的蜡烛的实验中,改让学生用高、低两支蜡烛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哪支先熄灭,许多同学脑海中认为生成的CO2 比空气重,肯定是低的先熄灭,但结果却可能相反;然后又让学生用体积大很多的钟罩代替烧杯罩在燃着的两支蜡烛上,结果却又变为低的先熄灭。在让学生感受这些有趣的对比实验的同时,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大胆讨论发言,调动学习热情和发挥潜能,提高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经常地创设一些问题情景,大胆去实验探究,如分别点燃两根火柴,一根向下燃烧,一根向上燃烧,观察哪根先熄灭,为什么?氧化氢溶液中分别加入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硫酸铜溶液反应程度如何等,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积极开展课外家庭小实验
家庭小实验是课标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组成,也最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和探究精神。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的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从取材、安装到操作步骤、观察顺序、记录要点等各方面去考虑,家庭小实验的用品应该是家居生活中较常用、常见的。如:利用点燃的蜡烛进行家庭小实验:按上图A、B、C、D、E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并描述现象。又如:通过白砂糖与烟灰混合能燃烧,明白烟灰的催化作用;用苏打与洁厕精制灭火器;用醋酸除去水壶瓶胆内的水垢等家庭小实验,知道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也大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
五、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实验探究和交互学习功能
一些有毒、有害、危险性大的实验或一些错误操作会造成什么样后果的实验,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实验探究,效果会更好,而且可以弥补不易直接进行实验的缺憾。根据实验探究内容制作的课件,应有较强的学习交互性和反馈功能。如:利用多媒体动画课件探究《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内容,该动画课件既能提供模拟实验的操作流程,又能提供组合装置的操作,还能提供模拟错误操作产生的后果以及微观解释等,交互功能强大,效果显著。
在开展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关键是要善于激励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但学到知识,而且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
提示: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

简约的说浓硫酸的增多量就是水,可以在水的增多量计算出H的含量~!而到后面的氢氧化钠和氧化钠固体里面可以由它们的增多量计算出C的含有量~!应为蜡烛在燃烧后会二氧化碳,可以和两者反映~!
装置Ⅱ和装置Ⅲ是不可以倒置的~!因为Ⅲ是可以和水反映的~!二的作用是吸收水分~!如果倒置,无法正确测出含量~!
实验不能准确测出,因为蜡烛可能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从而无法测出~!

关于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
提示:

关于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

解析,试验中,每一次的数据,即是加入10g的稀盐酸,固体就会少掉1g,但是第4次的时候应该少掉1g,但是只是少掉了0.4g,所以可以知道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碳酸钙3.4g,第4次剩余的固体就是杂质,所以
1 求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3.4/4*100%=85%

2 求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有第4个数据中知道,反应掉了0.4g的碳酸钙样品,那么可以知道消耗的HCl的质量了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g 73g
0.4g xg
x=0.292g
在结合前3次的试验,3g的碳酸钙样品所消耗的HCl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g 73g
3g yg
y=2.19g
表示3.4g的碳酸钙恰好和0.292+2.19=2.482g反应
1g碳酸钙消耗10的HCl,0.4g的碳酸钙消耗的盐酸的量是 4g稀盐酸。
所以34g的稀盐酸中含有2.482g的HCl 所以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482/34*100%=7.3%
(这里有点复杂)
3 求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g 111g 44
3.4g zg ag
z=3.8g,a=1.5g
溶液的质量为40g+3.4-1.5=41.9g
那么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3.8/41.9*1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