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庞然大物 然的意思
【成语】:庞然大物
【拼音】:páng rán dà wù
【解释】:庞然:高大的样子。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
【出处】:唐·柳宗元《黔之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示例】:这家伙看上去像个~,其实一点能耐也没有。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近义词】:硕大无朋、大而无当
【反义词】:微乎其微、微不足道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巨大而愚笨的东西
【典故1】:
黔无驴(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2),以为神。蔽林间窥之(3),稍出,近之,憗憗然,莫相知(4)。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5),远遁(6),以为且噬己也(7),甚恐。然往来视之(8),觉无异能者(9),益习其声(10)。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11)。稍近,益狎(12),荡倚冲冒(13),驴不胜怒(14),蹄之。虎因喜,计之曰(15),“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16),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柳河东集》
【注释】:
(1)黔(qián)——贵州省的别称。
(2)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
(3)蔽——躲藏。窥(kuī)——偷看。
(4)憗憗(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5)骇(hài)——害怕。
(6)遁(dùn)——逃避。
(7)且——将要。噬(shì)——咬。
(8)往来——来来回回地。
(9)异能——特别的本领。
(10)益习其声——更加习惯它的叫声。益,更加,进一步。
(11)搏——捕捉,这里指老虎抓驴。
(12)押(xiǎ)——戏弄。这里有亲热、熟习的意思。
(13)荡——晃悠。倚——挨近。冲——碰撞。冒——冒犯。
(14)不胜(shēng)——禁不住。
(15)计——心里盘算。
(16)跳踉(liáng)——腾跃跳动。大㘎(hǎn)——大声吼叫。
【译文】:
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便把它放置在山下。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以为是神。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了解它是什么东西。
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非常恐惧。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像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它渐渐地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和驴子搏击。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驴子,态度更为随便,碰擦倚靠、冲撞冒犯它。驴非常愤怒,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此事,心想到:“(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去。
后来,大家就把这只贵州的驴子被老虎吃掉的事变成“黔驴之技”这句成语,比喻人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也说“黔驴技穷”
2,“庞然大物”的意思是什么?
“庞然大物”的意思是指十分高大、比较笨重的东西。庞然:高大的样子。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在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 这个成语出自唐朝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黔之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老虎第一次见到驴的时候,因为它十分高大健壮,以为它是天神,因此不敢放肆,躲在茂密的丛林中偷偷地观察它。 扩展资料 庞然大物可以用来作主语、宾语、定语;通常形容巨大而愚笨的东西。 应用示例: 1、这家伙看上去像个庞然大物,其实一点能耐也没有。 2、这个庞然大物艰难地扭动着自己的身躯,时不时发出一声深沉的吼叫。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庞然大物
3,庞然大物是什么意思
庞然大物:庞然:高且大的样子。形容外表强大;事实上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东西。 成语拼音:páng rán dà wù 成语出处:唐 柳宗元《三戒 黔之驴》第19卷:“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扩展资料 成语用法:庞然大物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巨大而愚笨的东西。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庞,不能读作“chǒnɡ”。 成语辨形:庞,不能写作“旁”。 近义词:硕大无朋、大而无当 反义词:微乎其微、微不足道 成语例子:这家伙看上去像个庞然大物,其实一点能耐也没有。
4,然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①燃烧。后来写作“燃”。贾谊《陈政事疏》:“火未及然,因谓之安。”
②这样;那样。《鸿门宴》:“不然,籍何以至此?”
③是的;对的。《齐桓晋文之事》:“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又】认为……对的。《促织》:“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
④用在形容或副词后,表状态,可译为“……的样子”、“地”,也可不译。《捕蛇者说》:“蒋氏大戚,汪然出涕。”《石钟山记》:“森然欲搏人。”《兰亭集序》:“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⑤用在名词或名词短语后,与前面的动词“如”、“若”、“犹”等呼应,表示“(像)……一样”。《登泰山记》:“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核舟记》:“其人视端容寂,若茶声然。”
⑥然而;但是。《鸿门宴》:“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5,然在文言文中有几种意思
如下: ⑴用在词后,作词尾表示状态。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样子”。例: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②康肃忿然曰。③杂然相许,其妻疑曰。④夫子喟然叹曰。⑤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 ⑵然而,但是。例: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②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③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④然君之职分难明。⑤然群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⑥然是说也,余尤疑之。⑦然睹促织,隐中胸怀。⑧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然(拼音:rá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最早见于金文。本义是燃烧,后因借用作代词、叹词、副词、连词、助词等,本义反被掩盖了,为便于区别,“燃”用于指燃烧,而“然”用于各种假借义。 “然”字本义是燃烧。《说文》:“然,烧也。”徐铉注:“然,今俗别作燃。” 《孟子·公孙丑上》:“凡有四端(仁、义、礼、智四种开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然”字因借用作代词、叹词、副词、连词、助词等,本义反被掩盖了,为便于区别,人们又在“然”下增加形符“火”,造了个从火、从然、然亦声的会意兼形声字“燃”。从此,“燃”专职指燃烧,“然”则用于各种假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