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7月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公布了一个好消息 :当天会议确定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若干政策措施。 总结了一下,一共有五大措施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以网约车司机、网约代驾、物流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等为主。),其中灵活就业者又特别有2条权益保障。 一是适应新就业形态,推动建立多种形式、有利于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劳动关系。对采取劳务派遣、外包等用工方式的,相关企业应合理保障劳动者权益。 毫无疑问,就业小了说对于家庭、大了说对于社会都是头等大事,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无法支出! 由于疫情影响,全国就业压力还是很大的,因此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是至关重要的。 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为农民工增加打工机会提供坚实的支撑。 二是企业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不得制定损害劳动者安全健康的考核指标。督促平台企业制定和完善订单分配、抽成比例等制度规则和算法,听取劳动者代表等意见,并将结果公示。不得违法限制劳动者在多平台就业。 这一点对于劳动者来说至关重要,尤其是销售、外卖、配送等人员。 很多时候各企业及平台会制定符合自己利益的规章制度,私自或者刻意拔高考核规定,通过让职员考核不通过或者低水平通过来降低支出。 以前某些平台会限制唯一性,比如在A公司送外卖就不允许在B公司送外卖,后期这一现象将会被打破。 三是以出行、外卖、即时配送等行业为重点,开展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这个对于行业人员来说是最大的福音! 比如某外卖人员小张,虽然有灵活就业人员医疗、养老保险,但是是没有工伤保险的,工伤保险必须是和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才由单位购买的。 一般情况下,平台只会给小张购买一个意外险,但是保费较低导致赔偿也比较低——某外卖员猝死,也不过赔偿了3万元。 如果小张在送外卖的途中发生“工伤”,没有工伤保险支付,仅靠医保待遇、意外险支付很难支撑。 因此,国务院才会提出开展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弥补灵活就业人员没有工伤的空白。 四是建立适合新就业形态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补贴。 实际上,多省市已经对新就业形态的职业技能培训给予了补助。 比如山东省烟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烟台分会场举行新就业形态技能提升试点项目签约仪式,烟台与滴滴、京东两家企业成功签约,在全国率先启动新就业形态技能提升和就业促进项目试点工作。 五是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 以前灵活就业是有户籍限制的,不是说在哪都可以缴纳灵活就业保险的。 现在如果四川人在广东务工,缴纳灵活就业者的保险就可以在广东参加,而不是只能在四川参加。 取消户籍限制将大大方便灵活就业者缴纳社保,参保自由更加有利于灵活就业者的稳定就业。 思考:在老家多倍缴纳灵活就业保险退休与在发达地区缴纳灵活就业保险退休哪个更合算?同样一年缴纳2万元,老家的200%与北上广的70%哪个划算?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是指什么
新就业形态这一概念本质上可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不同的角度加以理解。互联网平台催生的新就业形态,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新就业形态这一概念本质上可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不同的角度加以理解。从生产力的.角度理解,“新就业形态”描述了新一轮工业革命带动的生产资料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条件下,通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互动,实现虚拟与实体生产体系灵活协作的工作模式。从生产关系角度理解,新就业形态指伴随着互联网技术进步与大众消费升级出现的去雇主化、平台化的就业模式。最近五年间,随着人类社会整体上跨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场交易成本急剧下降,以互联网平台连接供给和消费两端的分享经济或零工经济下的工作模式蓬勃发展。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工作措施和做法
法律分析:一、指导和督促企业依法合规用工,积极履行用工责任,稳定劳动者队伍; 二、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企业应当依法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三、平台企业采取劳务派遣等合作用工方式组织劳动者完成平台工作的,应选择具备合法经营资质的企业,并对其保障劳动者权益情况进行监督; 四、落实公平就业制度,消除就业歧视; 五、健全最低工资和支付保障制度,推动将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制度保障范围。 法律依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医疗保障局、最高人民法院、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 1、规范用工,明确劳动者权益保障责任 2、健全制度,补齐劳动者权益保障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