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日记网 > 教育知识 > 正文
滚雷是怎样产生的?
滚雷是怎样产生的?
提示:

滚雷是怎样产生的?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 工程技术科学
解析:

球状闪电俗称滚地雷。

球状闪电就是一个呈圆球形的闪电球!这是一个真实的物理现象,绝非科幻小说或卡通片集的能量炮。这种现象早於 1838 年便有文献记载,科学家已研究逾160 年,有关的报告多达数千份,也有二千多份科学论文已出版;但是我们对此现象仍未有合理的解释

探索球状闪电的本质

到底什么是不可思议的球状闪电?多少年来,科学界都认为球状闪电是子虚乌有的现象,直 到最近几十年才承认它的真实性



早在1955年,苏联物理学家便提出球状闪电是雷暴中所产生的电磁干扰效应所引起的。1991 年,日本科学家报道了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到微波干扰所产生的一系列类似球状闪电的现象, 他们的人造等离子球也显示出球状闪电的一些特性,如它可沿与主气流相反的方向运动,并 可穿越固体物质。

1998年,一位西班牙物理学家认为,所谓的神秘球状闪电其成因并不神秘,这一现象很可能 是闪电产生过程中,磁场约束发光等离子体所形成。他建立了闪电磁场模型,认为关键是闪 电过程中形成的水平磁场和垂直磁场磁力线圈相互交织而成的磁力线网。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这一磁力线网有可能会呈现出球形,而发光等离子体会被这一网所“俘获”而形成球状闪 电。这一火球效应会一直持续到等离子体开始冷却。研究人员指出,根据他们的预算,火球 持续时间最多可达10至15秒。当等离子体冷却后,电子开始被原子所束缚,等离子体内部电 阻变大、电流趋弱,周围的磁场也将随之瓦解,最终火球不复存在。

按照这一理论,球状闪电绝大部分较冷,但在沿磁力线方向局部温度则极高。研究人员指出 ,据此就可很好的解释为什么火球并不发热而触到物体后往往容易着火。

2000年,两位新西兰科学家提出了他们的新理论。当一般的枝状闪电击到土壤中,土壤中的 矿物质会转换成纳米纯硅和硅化合物颗粒。这些尺寸不足十分之一微米的微型颗粒,会在闪 电的能量作用下由土壤蒸发进入大气。这一过程,就像抽烟者从嘴中吐出烟圈。进入大气的 含硅颗粒会首先连接成链,然后组成能随气流运动的球状细丝网。该球状细丝网中的颗粒具 有很高活性,会在特定条件下缓慢燃烧,并释放出光和热而形成所谓球状闪电。

一些目击者曾报告说,他们看到的球状闪电能穿墙越窗,甚至能通过飞机的机身,这一理论 对此也能解释。大多数房屋的门窗周围都有缝隙,而含硅颗粒组成的球状细丝网极具弹性, 只要空气能过的地方细丝网也应能通行。也就是说,如果空气能穿过门窗,那么该细丝网也 能“挤过”,并会随后重新恢复形状。

科学家以闪电样本的放电来试验土壤样本,结果确实产生了聚合的纳米粒子,这些离子的氧 化速度与球状闪电一致。

研究又有新进展

2002年1月15日英国皇家学会在其学术杂志《哲学学报》的专刊上发表了一组有关球状闪电 理论的文章。这些理论分别由物理化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工程师提出。他们提出了3个解 释球状闪电缘由的新理论。其主要内容分别是:

1.球状闪电是由含有水合离子的小水滴组成的,它通过离子反应来释放能量。在这个理论中 ,球状闪电是一个包含等离子体的电化学结构,这一结构是由温度、压力、电磁场和重力场 的微妙平衡来维持的。

2.球状闪电是由聚合体细丝缠绕而成,通过表面放电来释放能量。在该理论中,灰尘中的自 然微粒,像来源于纤维素、煤烟或硅土中的微粒都能形成细丝状结构,这些细丝聚合起来就 变成了一个高度充电的球体,当它表面放电时,就发出了光和热。

3.球状闪电是由金属纳米粒子链构成,其能量释放是通过金属纳米粒子的表面氧化来进行的 。在这个理论中,普通的闪电能引起像土壤或木材这样的物质释放金属蒸气,这种带电的金 属蒸气浓缩成一个网状的金属纳米粒子球。

这些理论都有些说服力,特别是第三个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球状闪电能够穿过墙壁和关着 的窗子,似乎更有说服力。

但是,人们至今尚未在实验室中制造出真正的球状闪电,虽然已模拟出了极微型又短命的球 状闪电。事实上,所有的理论在球状闪电的复杂多变性面前都显得那么单薄。一个真正的球 状闪电理论应说明所有的现象,包括没有雷暴的情况和球状闪电持续很长时间及球状闪电大 如房屋的情形。而要说清这一切,需要更强大的理论。

有人认为,更有说服力的解释应是接近冷聚反应领域,与等离子体现象相关的理论。更有人 提出球状闪电和龙卷风一样都是等离子团的现象。还有人设想,最佳的理论可能是把电磁学 、电学和等离子及纳米理论综合起来的想法。

总之,球状闪电不仅有趣,而且包含了很多秘密,一旦了解了它的本质,对我们人类的生活 或许会有深远的影响。或许,我们不仅能找到人体自焚和通古斯大爆炸的元凶,更能由此找 到高效、清洁的新能源。

滚雷之谜
提示:

滚雷之谜

闪电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夏天暴风雨来临的时候,突然出现一道白光,紧紧接着就是轰隆的响声,闪电和呼声,这是雷电的基本特征。在雷电发生的时候,还能看到它的形状,大多是了形的。也有条状和片状,都是一闪而过,给人强烈的印象。

这是常见的闪电,还有一种奇特的闪电不是来去匆匆一闪而过。而是飘飘忽忽缓慢地移动,能持续几秒钟,民间称它为“滚雷”科学家叫它是“球状闪电”。球状闪电是一个无声的火球,直径大多在10----20厘米之间,消失的时候,可能有爆炸声,也可能无声无息,球状闪电不放白光中,可能是红色,黄色,也可能是橙色,还有,它不一定出现在高空,也会出现在地面附近,甚至会穿过玻璃,闯进建筑物,飘进密闭的飞机舱。

有一种看法是美国科学家提出来的,他们在北美洲平原拍下了12万张闪电照片,得出一个看法,球状闪电是从常见的闪电末端分离出来,是一些等离子体凝结而成的。

第二种看法是半月苏联科学家提出来的,大气物理学家德米特里耶夫有一次巧遇,1956年,他在奥涅加河边度假,他休息也不忘收集资料,因此在背包里总是放着一些烧瓶,以便随时采集空气样品。有一天傍晚,遇上了暴风雨和雷电,突然他看到一个淡红色的火球,在离地面一人高的地方朝着他滚来,火球边缘放出黄色,绿色和紫色的小火花,发出“噗噗”的声音,火球滚到他眼前,拐了弯,向上升起,滚到树丛中去了,在树丛上,急速地转了几个圈,很快就消失了,德米特里耶夫由于职业的敏感,立即采集了球状闪电经过的地方的空气,拿到实验室一分析,知道空气里的臭氧和二氧化碳增加了。
于是,有些科学家就做了一些理论分析,估计球状闪电内部的混度达到1500----2000度,在这样的温度下,空气中的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从不活泼变得活泼起来。并能与空气中的氧化合生成二氧化氨,同时,在2000度的高温下,也容易形成臭氧,臭氧很不稳定,又分解开来并放出能量,空气的温度迅速上升,人们就看到了火球,实验证明,这两种气体同时存在的时间,大约在14秒到2400秒之间,这种说法可以归结为空气中存在着发光气体。
还有两种看法是,等离子层内的微波辐射,空气气体活动出现反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