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日记网 > 教育知识 > 正文

目录

1,与满目疮痍对偶的词语是什么

与满目疮痍对偶的词语是什么

哀鸿遍野,疮痍满目

【上】鸿:鸿雁。田野里到处是哀鸣的大雁。比喻到处都是啼饥号寒、流离失所的灾民。◆ 也作“哀鸿遍地”“哀鸿满路”。峻青《壮志录》:“他们就曾亲眼目睹过那哀鸿遍野、赤地千里的惨象。”

【下】疮痍:创伤。比喻战争或自然灾害过后,触目皆是残破凄凉的景象。◆也作“疮痍弥目”“满目疮痍”。杨沫《我爱北京》:“旧时代的北京是疮痍满目,多灾多难。”

【释义】战乱或灾荒后民生凋敝,满地创伤,一片凄凉景象。

【举例】军阀混战,“洒向人间都是怨”,神州大地到处是哀鸿遍野、疮痍满目的凄凉景象。

2,菊花开了如什么如什么如什么引得游人纷纷驻足观赏

1、菊花开了如烟花,如焰火,如羽毛引得游人纷纷驻足观赏。 2、菊花开了如狮子的鬃毛,如洋娃娃蓬松的头发,如彩带引得游人纷纷驻足观赏。 3、菊花开了如一个金球,如繁星,如蝴蝶引得游人纷纷驻足观赏。 4、菊花开了如云朵,如大绣球,如彩球引得游人纷纷驻足观赏。 5、菊花开了如喷泉洒下,如流星,如云霞引得游人纷纷驻足观赏。 扩展资料 写比喻句的技巧: 1、要利用完全不同的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作比较。 2、明喻是一种事物像另一种事物,二者有某种共同特征。常见的喻词主要有像、好比、似、如、好像等。 3、借喻拿喻体代本体,只出现喻体,省略了本体和喻词。比如在这群光头、毡帽、长衫、马褂中间,他有种鹤立鸡群的气度。 4、暗喻常用的喻词有变成、是、似等,没有喻词也可以构成暗喻。比如小草在歌唱一文中,“她是夜明珠,暗夜里,放射出灿烂的光芒”,把小草比作夜明珠,就是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

3,谚语:“栽下梧桐树,凤凰自然来”出自何处

出处:出自春秋战国庄子《庄子·秋水》。 意思是:种好了梧桐,凤凰就会在这里安家落户! 原文: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 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白话译文: 惠子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前往看望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梁国,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恐慌起来,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 庄子前往看望惠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你知道吗?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 正在这时一只鹞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鹓*刚巧从空中飞过,鹞鹰抬头看着鹓,发出一声怒气:‘吓’!如今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怒叱我吗?” 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 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道家文化与哲学是中华文化传统最深邃博大的根源之一,以它的崇尚自然的精神风骨、包罗万象的广阔胸怀而成为中华文化立足于世界的坚实基础。 而在源远流长的道家文化与哲学的历史发展中,庄子的思想可称得上是道家思想之正脉,并且庄子之文亦以雄奇奔放、绚丽多姿的特色而被视为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奇葩。庄子的思想被辑录成书,即为今天所见到的《庄子》。 “栽下梧桐树,凤凰自然来”由庄子看望惠子的言语中而来,可见庄子道家思想,善于以万物来作比喻。道家文化,取自自然,用之于人的理念,包罗万象的广阔胸怀再一次得到了体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子·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