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翻译"明德至善,博学独行"
“明德至善,博学笃行”典出儒家经典之一《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具体释义如下:
“明德”,指知晓道理,懂得做事、为人的德性与德行。“至善”,意为完善自身品行、气节与操守,具有健全人格与社会积极认知能力。《周易》:“ 君子进德修业”。《论语·子路》:“不如乡人之有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明德至善” 意为通过教育使学生知礼节,明事理,加强自身品德修养,努力成为品德高尚,身心向善,人格健康的人。
“博学”,指学问广博。"笃行"意为探求真理,注重实际,强调实践。《礼记·中庸》云,学习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博学笃行”指广博学习,深察慎思,学行并重,求真务实,脚踏实地,注重实践,身体力行,努力提高实践水平与应用能力
2,明德任责 好学力行为题的作文
李明中等身材,个头较高,乌黑发亮的头发一根一根的直立着,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宽边眼镜。他是我班的学习委员,也是一个勤奋好学、永不言败的人。
记得在一节自习课上,大家都在安静地写作文,因为我和李明写得很快,不到一会儿作文写完了。我在不安分地把弄着手上的笔。只见李明一声不吭把数学作业拿出来,写了起来。那时,我闲着没事干,就把头探了过去。李明眉头紧锁,眼睛死盯着作业本,原来,他在做作业的时候,遇到了一道难题。我没有理会他,一直在玩。过了一会儿,豆大的汗珠从他的头上流了下来,于是,我跟他说:“这道题我会,我给你讲讲吧。”我原本以为他一定会接受我的好意,没想到,他竟然说:“不用,我一定要亲自把它解决掉,多想一会就好。”说完,他又把眉头锁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的眼睛一亮,拿起书来在练习本上算了又算,他的眼睛再次暗了下来。我知道他又算错了,于是,再次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但是又被他拒绝了。五分钟、十分钟……经过他的不懈努力,那只拦路虎终于被他打败了。
3,《好学 力行 知耻》 原文!急急急!
好学,力行,知耻
孔老夫子曾教导我们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或许每个人都曾有过这样的梦想。而大部分人到了某个年纪之后,就只剩下修身齐家的愿望了。
好学、力行、知耻,不在于治国平天下,而在于心中那一份实实在在的安慰。
好学。即非圣人,则不能生而知之。学而知之亦或是困而学之。其实结果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好”,在于心境。
力行。“仁”在于恻隐之心,更在于脚踏实地而非滔滔不绝。
知耻。一直觉得“知耻”才是这三句话的核心。人可以不学,可以无为,但一定要“知耻”。“知耻”则尚有未来之希望,有努力之基础。知耻而后勇,这才是真真正正应该力行的。
4,明德任责 好学力行 为题作文怎么写?
首先要明白这句话每个词的意思,根据意思就可以很容易的写出想要表达的了。
明德,意为彰明和完善思想品德,语出《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见于《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互联网资讯。
任责,意为勇于担当,语出《宋史》卷三百九十一“此任责,非任怨也”,又见《王明阳全集》卷三“圣人各有忧民之念,而同其任责之心”;与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脉相承互联网资讯。
“好学力行”,源于孔子的“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最早见于《礼记·中庸》。此语解释了“好学”、“力行”与“知耻”三者的辩证关系。之后,孟子继承孔子的这一思想,并将其发展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进一步阐释了这一思想,提出“学易而好难,行易而力难,耻易而知难”(《俟解》)。他认为“学以求知之。求知者因将以力行之也。能力行焉,而后见闻讲习之非虚,乃学之实也”,意即只有“力行”才能“知之真”、“学之实”,也就是“实践出真知”。
“好学力行”要求学生首先须“好学”: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既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亦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同时须“力行”:要求真务实,身体力行,勤奋敬业,努力做到学行合一,知行合一,将所学的文化知识、专业技能运用于生产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文化、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品行优良、基础扎实、善于思考、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