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日记网 > 教育知识 > 正文

目录

1,采苹诗经拼音

采苹诗经拼音

正确的写法是《采苹》,出自先秦佚名《诗经》中《国风·召南》中,全诗注音如下: 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yú yǐ cǎi píng ?nán jiàn zhī bīn 。yú yǐ cǎi zǎo ?yú bǐ háng lǎo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yú yǐ shèng zhī?wéi kuāng jí jǔ 。yú yǐ xiāng zhī ?wéi qí jí fǔ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yú yǐ diàn zhī ?zōng shì yǒu xià 。shéi qí shī zhī?yǒu qí jì nǚ。白话文释义:哪儿可以去采苹?就在南面涧水滨。哪儿可以去采藻?就在积水那浅沼。什么可把东西放?有那圆筥和方筐。什么可把食物煮?三脚錡与无足釜。安置祭品在哪里?祠堂那边窗户底。这次谁来做主祭?恭敬虔诚待嫁女。 扩展资料这是一首叙述女子祭祖的诗。《左传·隐公三年》将其与《召南·采蘩》《大雅·行苇》《大雅·泂酌》同视为“昭忠信”之作,而更多的古代学者受“诗教”的影响,认为是贵族之女出嫁前去宗庙祭祀祖先的诗。现代学者大都认为这首诗是描写女奴们为其主人采办祭品以奉祭祀的诗篇。此诗叙述的是少女临出嫁前庄重严肃地准备祭品和祭祀的情况,详实地记载了祭品、祭器、祭地、祭人,反映了当时的风尚习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首章两问两答,点出采苹、采藻的地点,次章两问两答,点出盛放、烹煮祭品的器皿,末章两问两答,点出祭地和主祭之人。诗歌叙事不假修饰,节奏迅捷奔放,气势雄伟,通篇不用一个形容词,而五个“于以”的具体含义又不完全雷同,显得连绵起伏,摇曳多姿。

2,诗经《绿衣》全文注音

先秦佚名《国风·邶风·绿衣》全文及注音如下: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lǜ xī yī xī ,lǜ yī huáng lǐ 。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xīn zhī yōu yǐ ,hé wéi qí yǐ ?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lǜ xī yī xī ,lǜ yī huáng cháng。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xīn zhī yōu yǐ ,hé wéi qí wáng ?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lǜ xī sī xī ,nǚ suǒ zhì xī 。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wǒ sī gǔ rén ,bǐ wú yóu xī 。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zhǐ xī xì xī ,qī qí yǐ fēng 。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wǒ sī gǔ rén ,shí huò wǒ xīn 。 白话文释义: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面子黄里子。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止!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上衣黄下裳。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忘!绿丝线啊绿丝线,是你亲手来缝制。我思亡故的贤妻,使我平时少过失。细葛布啊粗葛布,穿上冷风钻衣襟。我思亡故的贤妻,实在体贴我的心。 扩展资料 《国风·邶风·绿衣》这首诗表达了丈夫悼念亡妻的深长感情。由衣而联想到治丝,惋惜亡妻治家的能干。想到亡妻的贤德,描写细腻,情感丰富。构思巧妙,由外入里,层层生发。 衣裳多色见于外,衣裳之丝见于内。再由“治”丝条理,联想办事的条理,才使“无訧”,讲而深入到身心内部,体肤由而凉爽,再到“实获我心”的情感深处,若断若续,含蓄委婉,缠绵悱恻。 这首诗有四章,也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鉴赏之时,要四章结合起来看,才能体味到包含在诗中的深厚感情,及诗人创作此诗时的情况。第一章“绿兮衣兮,绿衣黄里。”表明诗人把故妻所作的衣服拿起来翻里翻面地看,诗人的心情是十分忧伤的。 第二章“绿衣黄裳”与“绿衣黄里”相对为文,是说诗人把衣和裳都翻里翻面细心看。妻子活着时的一些情景是他所永远不能忘记的,所以他的忧愁也是永远摆不脱的。第三章写诗人细心看着衣服上的一针一线(丝线与衣料同色)。他感到,每一针都反映着妻子对他的深切的关心和爱。 由此,他想到妻子平时对他在一些事情上的规劝,使他避免了不少过失。这当中包含着非常深厚的感情。第四章说到天气寒冷之时,还穿着夏天的衣服。“绿衣黄里”是说的夹衣,为秋天所穿;“絺兮绤兮”则是指夏衣而言。这首诗应作于秋季。 诗中写诗人反覆看的,是才取出的秋天的夹衣。人已逝而为他缝制的衣服尚在。衣服的合身,针线的细密,使他深深觉得妻子事事合于自己的心意,这是其他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所以,他对妻子的思念,他失去妻子的悲伤,都将是无穷尽的。

3,《诗经》里面“汉有游女,不可求思”的解释?

  《诗经·汉广》赏析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①。汉有游女,不可求思②。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③。(一章)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④。之子于归⑤,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二章)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⑥。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三章)


  ①姚际恒曰:“乔,高也。借言乔木本可休而不可休,以况游女本可求而不可求。”


  ②毛传:“思,辞也。”朱熹曰:“江汉之俗,其女好游,汉魏以后犹然·”


  ③毛传:“潜行为泳。永,长。方,泔也。”按泔也作桴,即竹木筏。


  ④朱熹曰:“翘翘,秀起之貌。错,杂也·”楚,马鞭草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南北皆有,又名荆,俗名荆梢。多隆阿曰:“荆为薪木,关左有二种,俱长条,高者七八尺,其一叶微圆,花紫色,枝条柔细,皮色赤黄,可编盛物器具者,俗名紫条;其一皮黑,叶碧,叶有岐杈,花紫,实黑者,俗名铁荆条。紫条为楛类,铁荆条即楚类。”


  ⑤《周南·桃夭》“之子于归”,朱熹曰:“妇人谓嫁曰归。”


  ⑥蒌,菊科,多年生草本。陆玑曰:“蒌,蒌蒿也。其叶似艾,白色,长数寸,高丈余,好生水边及泽中,正月根芽生旁茎,正白,生食之,香而脆美,其叶又可蒸为茹。”桂馥曰:“陆疏云‘其叶似艾,白色’,余目验其叶青色,背乃白色,疏当云‘背白色’,疑转写脱谬。”


  《诗》中的女子,有一类是可以明白见出身分的,如“平王之孙,齐侯之子”(《召南·何彼铱矣》),如“东宫之妹,邢侯之姨”(《卫风·硕人》),乃至“宗室牖下”习礼的“有齐季女”(《召南·采苹》)。如果“两姓之好”要求于女子的有所谓“公众的标准”,或曰“俗情之艳羡”(范家相说《硕人》),那么这是很重要的一条吧。所以她们在《诗》里都有一个在旁人看来一定是十分圆满的归宿,如《何彼襛矣》,如《桃夭》《硕人》所咏。但另有一类女子,则不然。若“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硕大且卷”(《陈风·泽陂》),既不及身分地位,也不论是否“宜其家室”(《桃夭》)、“宜尔子孙”(《周南·螽斯》),而纯是一片私心的慕恋。至于《汉广》,更干脆不把他私许的标准说出来,只道“汉有游女,不可求思”。《诗》中的这一类女子,我们是不知道伊之归宿的,我们只看到慕恋者在绵密的情思中建筑起一个实实在在的希望。


  不过,即便作“空中语”,《诗》中也没有神奇幻丽之思。《汉广》中的“汉上游女”算是略存飘忽,三家说诗于是衍生出郑交甫遇神女的故事:郑交甫遵彼汉皋,台下遇二女,与言曰:愿请子之佩。二女与交甫,交甫受而怀之,超然而去。十步循探之,即亡矣。回顾二女,亦即亡矣。只是这样一来,便成了完全的神话,虽然此中的幻丽也很美,但离《汉广》则已经很远。


  游女虽然不是神女,却是神女一样的可望而不可即。“不可求思”,不是怨恨也不是遗憾,万时华曰“‘不可求’,语意平平,着不得一毫意见,如言欲求之不得,则非诗人言;昔可求而今不然,则非游女”,是也。然而无怨无憾的“不可求思”,却正是诗情起处。戴君恩曰:“此篇正意只‘不可求思’自了,却生出‘汉之广矣’四句来,比拟咏叹,便觉精神百倍,情致无穷。”贺贻孙曰:“楚,薪中之翘翘者,郑笺云‘翘翘者刈之,以喻众女高洁,吾欲取其尤高洁者也’,此解得之。盖汉女惟不可求,此乃我所欲求也,故即以‘之子于归’接之,此时求且不可,安得便言于归,凭空结想,妙甚妙甚。至于愿秣其马,则其悦慕至矣,却不更添一语,但再以汉广、江永反复咏叹,以见其求之之诚且难而已。盖‘汉广’四句乃深情流连之语,非绝望之语也。”“凭空结想”、“深情流连”,所见透彻。江永、汉广,全是为“不可求思”设景,则刈楚、刈蒌,秣马、秣驹,自然也都是为思而设事。“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之句由《汉广》脱胎,但《汉广》却没有如此之感伤。《诗》有悲愤,有怨怒,有哀愁,却没有感伤。这一微妙的区别,或许正是由时代不同而有的精神气象之异。而《汉广》也不是“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的无奈。实在说,这里并没有一个“两相视”,《汉广》没有,《关雎》《东门之池》《泽陂》《月出》,这样的一类诗中,都没有。这里似乎用得着“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意思,但它却与道德伦理无关,而只是一份热烈、持久、温暖着人生的精神质素。《诗》写男女,最好是这些依依的心怀,它不是一个故事一个结局的光明,而是生命中始终怀藏着的永远的光明。它由男女之思生发出来,却又超越男女之思,虽然不含隐喻,无所谓“美刺”,更非以微言大义为为政者说法,却以其本来具有的深厚,而笼罩了整个儿的人生。

4,仲、叔、伯、季分别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指最小的。仲、叔、伯、季是古人用于兄弟排行的次序。 古人字前常加排行次序,父之兄称“伯父”,父之次弟称“仲父”,仲父之弟称“叔父”,最小的叔父称“季父”,后来伯仲之弟统称“叔父”。 扩展资料 史实解释 春秋时代诸侯国的老大就称伯,例如春秋五伯,伯又称为霸,所以又称春秋五霸。其实在《左传》这些先秦典籍里,都是记录为“伯”。“孟”也是老大的名称,不过多指庶出的老大。 孔子排行第二,因此称“仲尼”;孙权是孙坚的第二个儿子,因此字为“仲谋”。 如果兄弟姐妹不止四个,那么从第三个到倒数第二个,很可能都称“叔”。周文王有十个儿子,周公排行第四,也称为“叔旦”。 项梁是项羽最小的叔叔,《史记》里就说,“其季父项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伯仲叔季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古人兄弟姐妹怎么排行:伯仲叔季

5,古代麻是什么意思

中国麻纺织的历史比丝绸更为悠久,古人最早使用的纺织品就是麻绳和麻布,大麻布和苎麻布一直作为大宗衣料,从宋到明才逐渐为棉布所替代。黄麻布和亚麻布自宋代开始生产。在麻纺织技术形成之前,人类用石器敲打,使麻类植物变软,然后撕扯成细长的缕,用以搓绳或编结成网状物。中国麻纺织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原始手工阶段(公元前21世纪以前新石器时代),手工机械纺织阶段(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870年),动力机器纺织阶段(1870年以后)。

6,诗经《采苹》注音

cǎi pín 采苹 yú yǐ cǎi pín ?nán jiàn zhī bīn ; 于以采苹?南涧之滨; yú yǐ cǎi zǎo ?yú bǐ háng liáo 。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yú yǐ shèng zhī ?wéi kuāng jí jǔ ;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 yú yǐ xiāng zhī ?wéi yǐ jí fǔ 。 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yú yǐ diàn zhī ?zōng shì yǒu xià ;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 shuí qí shī zhī ?yǒu qí jì nǚ 。 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白话译文 哪儿可以去采苹?就在南面涧水滨。哪儿可以去采藻?就在积水那浅沼。 什么可把东西放?有那圆筥和方筐。什么可把食物煮?三脚錡与无足釜。 安置祭品在哪里?祠堂那边窗户底。这次谁来做主祭?恭敬虔诚待嫁女。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叙述女子祭祖的诗。《左传·隐公三年》将其与《召南·采蘩》《大雅·行苇》《大雅·泂酌》同视为“昭忠信”之作,而更多的古代学者受“诗教”的影响,根据《礼记·昏义》“古者妇人先嫁三月,祖庙未毁,教于宗宫;祖庙既毁,教于宗室。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教成之祭,牲用鱼,芼之以苹藻,所以成妇顺也”,认为是贵族之女出嫁前去宗庙祭祀祖先的诗。《毛传》云:“古之将嫁女者,必先礼之于宗室,牲用鱼,芼之以苹藻。”方玉润《诗经原始》云:“女将嫁而教之以告于其先也。” 惟明代何楷《诗经世本古义》认为诗中所谓“季女”与《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中的“季兰”同为一人,均是指周武王元妃邑姜,此诗即是赞美邑姜之作。现代学者大都认为这首诗是描写女奴们为其主人采办祭品以奉祭祀的诗篇。

7,古代季的意思

  季,读音:jì
  古汉语解释如下:
  ①年少的;年幼的。《诗经•召南•采苹》:“谁其尸之?有齐季女。”【又】指年少的人。陈师道《赠二苏公》:“一翁二季相对望。”
  ②古以伯(孟)、仲、叔、季排行。季指同辈中最年幼的。《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③泛指弟弟。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④一个朝代或一个时代的末期。《序》:“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
  ⑤修饰春夏秋冬四季,指该季节的最后一个月。柳宗元《时令论上》:“季冬讲武,习射御。”
  ⑥季节。一年分四季,一季为三个月。
  【季俗】末世的风俗。
  【季叶】末世;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