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日记网 > 教育知识 > 正文
【哭晁卿衡 哭晁卿衡,翻译】:今天小记助手分享的内容是——哭晁卿衡翻译哭晁卿衡,翻译,,李白,《哭晁卿衡》,原文,翻译,赏析,李白,《哭晁卿衡》,为了,纪念,一位,误传,途中,罹难,日本,友人,,小记将详细内容整理如下: 哭晁卿衡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哭晁卿衡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提示:

哭晁卿衡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哭晁卿衡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哭晁卿衡》赏析 赏析一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八十四。下面是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常振国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诗的标题“哭”字,表现了诗人失去好友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籍的真挚感情,使诗歌笼罩着一层哀惋的气氛。 “日本晁卿辞帝都”,帝都即唐代京都长安,诗用赋的手法,一开头就直接点明人和事。诗人回忆起不久前欢送晁衡返国时的盛况:唐玄宗亲自题诗相送,好友们也纷纷赠诗,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殷切的希望。晁衡也写诗答赠,抒发了惜别之情。 “征帆一片绕蓬壶”,紧承上句。作者的思绪由近及远,凭借想像,揣度著晁衡在大海中航行的种种情景。“征帆一片”写得真切传神。船行驶在辽阔无际的大海上,随着风浪上下颠簸,时隐时现,远远望去,恰如一片树叶飘浮在水面。“绕蓬壶”三字放在“征帆一片”之后更是微妙。“蓬壶”即传说中的蓬莱仙岛,这里泛指海外三神山,以扣合晁衡归途中岛屿众多的特点,与“绕”字相应。同时,“征帆一片”,飘泊远航,亦隐含了晁衡的即将遇难。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两句,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对晁衡作了高度评价,表达了他的无限怀念之情。前一句暗指晁衡遇难,明月象征著晁衡品德的高洁,而晁衡的溺海身亡,就如同皓洁的明月沉沦于湛蓝的大海之中,含意深邃,艺术境界清丽幽婉,同上联中对征帆远航环境的描写结合起来,既显得自然而贴切,又令人无限惋惜和哀愁。末句以景写情,寄兴深微。苍梧,指郁洲山,据《一统志》,郁洲山在淮安府海州朐山东北海中。晁衡的不幸遭遇,不仅使诗人悲痛万分,连天宇也好似愁容满面。层层白色的愁云笼罩着海上的苍梧山,沉痛地哀悼晁衡的仙去。诗人这里以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写白云的愁来表达自己的愁,使诗句更加迂曲含蓄,这就把悲剧的气氛渲染得更加浓厚,令人回味无穷。 诗忌浅而显李白在这首诗中,把友人逝去、自己极度悲痛的感情用优美的比喻和丰富的联想,表达得含蓄、丰富而又不落俗套,体现了非凡的艺术才能。李白的诗歌素有清新自然、浪漫飘逸的特色,在这首短诗中,读者也能体味到他所特有的风格。虽是悼诗,却是寄哀情于景物,借景物以抒哀情,显得自然而又潇洒。李白用“明月”比喻晁衡品德非常纯净;用“白云愁色”表明他对晁衡的仙去极度悲痛。他与晁衡的友谊,不仅是盛唐文坛的佳话,也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历史的美好一页。 赏析二 晁衡,又作朝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吕。唐开元五年(717),随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团来中国求学,学成后留在唐朝廷内作官,历任左补阙、左散骑常侍、镇南都护等职。与当时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等友谊深厚,曾有诗篇唱和。天宝十二载,晁衡以唐朝使者身份,随同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团返回日本,途中遇大风,传说被溺死。李白这首诗就是在这时写下的。 诗的标题“哭”字,表现了诗人失去好友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籍的真挚感情,使诗歌笼罩着一层哀惋的气氛。 “日本晁卿辞帝都”,帝都即唐京都长安,诗用赋的手法,一开头就直接点明人和事。诗人回忆起不久前欢送晁衡返国时的盛况:唐玄宗亲自题诗相送,好友们也纷纷赠诗,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殷切的希望。晁衡也写诗答赠,抒发了惜别之情。 “征帆一片绕蓬壶”,紧承上句。作者的思绪由近及远,凭借想像,揣度著晁衡在大海中航行的种种情景。“征帆一片”写得真切传神。船行驶在辽阔无际的大海上,随着风浪上下颠簸,时隐时现,远远望去,恰如一片树叶飘浮在水面。“绕蓬壶”三字放在“征帆一片”之后更是微妙。“蓬壶”即传说中的蓬莱仙岛,这里泛指海外三神山,以扣合晁衡归途中岛屿众多的特点,与“绕”字相应。同时,“征帆一片”,飘泊远航,亦隐含了晁衡的即将遇难。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两句,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对晁衡作了高度评价,表达了自己的无限怀念之情。前一句暗指晁衡遇难,明月象征著晁衡品德的高洁,而晁衡的溺海身亡,就如同皓洁的明月沉沦于湛蓝的大海之中,含意深邃,艺术境界清丽幽婉,同上联中对征帆远航环境的描写结合起来,既显得自然而贴切,又令人无限惋惜和哀愁。末句以景写情,寄兴深微。苍梧,指郁洲山,据《一统志》,郁洲山在淮安府海州朐山东北海中。晁衡的不幸遭遇,不仅使诗人悲痛万分,连天宇也好似愁容满面。层层白色的愁云笼罩着海上的苍梧山,沉痛地哀悼晁衡的仙去。诗人这里以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写白云的愁来表达自己的愁,使诗句更加迂曲含蓄,这就把悲剧的气氛渲染得更加浓厚,令人回味无穷。 诗忌浅而显。李白在这首诗中,把友人逝去、自己极度悲痛的感情用优美的比喻和丰富的联想,表达得含蓄、丰富而又不落俗套,体现了非凡的艺术才能。 李白的诗歌素有清新自然、浪漫飘逸的特色,在这首短诗中,我们也能体味到他所特有的风格。虽是悼诗,却是寄哀情于景物,借景物以抒哀情,显得自然而又潇洒。 李白与晁衡的友谊,不仅是盛唐文坛的佳话,也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历史的美好一页。 《哭晁卿衡》作者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李白的其它作品 ○ 将进酒·君不见 ○ 静夜思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望庐山瀑布 ○ 行路难·其一 ○ 李白更多作品

哭晁卿衡翻译
提示:

哭晁卿衡翻译

哭晁卿衡翻译如下: 哭晁卿衡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译文 注释 日本友人晁衡卿,辞别长安回家乡,乘坐帆船远去东方回蓬莱群岛。晁卿如同明月沉大海一去不返,思念你的心情如同苍白的云彩笼罩着云台山。 晁卿衡:即晁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吕(又作安陪仲麻吕),《旧唐书东夷日本国传》音译作仲满。公元年(日本灵龟二年,唐开元五年),来中国求学。改姓名为朝衡。朝通晁。 卿:尊称。 帝都:指唐朝京城长安。 蓬壶:指蓬莱、方壶,都是神话传说中东方大海上的仙山。此指晁衡在东海中航行。 明月:喻品德高洁才华出众之士,一说是月明珠,此喻晁衡。 沉碧海:指溺死海中。 白云:据说有白云出自苍梧入大梁。 苍梧:本指九嶷山,此指传说中东北海中的郁州山(郁洲山)。相传郁州山自苍梧飞来,故亦称苍梧(见《一统志》)。 此句意谓:悲愁的云雾笼罩着大海和苍梧山。

李白哭晁卿衡原诗注释翻译赏析 李白哭晁卿衡原诗详解
提示:

李白哭晁卿衡原诗注释翻译赏析 李白哭晁卿衡原诗详解

1、原文

《哭晁卿衡》

李白〔唐代〕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2、翻译

日本友人晁衡卿,辞别长安回家乡,乘坐帆船远去东方回蓬莱群岛。晁卿如同明月沉大海一去不返,思念你的心情如同苍白的云彩笼罩着云台山。

3、注释

晁卿衡:即晁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吕(又作安陪仲麻吕),《旧唐书·东夷·日本国传》音译作仲满。公元717年(日本灵龟二年,唐开元五年),来中国求学。改姓名为朝衡。朝通“晁”。卿:尊称。

帝都:指唐朝京城长安。

蓬壶:指蓬莱、方壶,都是神话传说中东方大海上的仙山。此指晁衡在东海中航行。

明月:喻品德高洁才华出众之士,一说是月明珠,此喻晁衡。沉碧海:指溺死海中。

白云:据说有白云出自苍梧入大梁。苍梧:本指九嶷山,此指传说中东北海中的郁州山(郁洲山)。相传郁州山自苍梧飞来,故亦称苍梧(见《一统志》)。此句意谓:悲愁的云雾笼罩着大海和苍梧山。

4、赏析

李白在这首诗中,把友人逝去、自己极度悲痛的感情用优美的比喻和丰富的联想,表达得含蓄、丰富而又不落俗套,体现了非凡的艺术才能。李白的诗歌素有清新自然、浪漫飘逸的特色,在这首短诗中,读者也能体味到他所特有的风格。虽是悼诗,却是寄哀情于景物,借景物以抒哀情,显得自然而又潇洒。李白用“明月”比喻晁衡品德非常纯净;用“白云愁色”表明他对晁衡的仙去极度悲痛。他与晁衡的友谊,不仅是盛唐文坛的佳话,也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历史的美好一页。

李白《哭晁卿衡》原文及翻译赏析
提示:

李白《哭晁卿衡》原文及翻译赏析

哭晁卿衡原文: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哭晁卿衡翻译及注释 翻译   日本友人晁衡卿,辞别长安回家乡,乘坐帆船远去东方回蓬莱群岛。晁卿如同明月沉大海一去不返,思念你的心情如同苍白的云彩笼罩着云台山。 注释 1晁卿衡:即晁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吕(又作安陪仲麻吕),《旧唐书·东夷·日本国传》音译作仲满。公元717年(日本灵龟二年,唐开元五年),来中国求学。改姓名为朝衡。朝通「晁」。卿:尊称。2帝都:指 唐朝 京城长安。3蓬壶:指蓬莱、方壶,都是神话传说中东方大海上的仙山。此指晁衡在东海中航行。4明月:喻品德高洁才华出众之士,一说是月明珠,此喻晁衡。沉碧海:指溺死海中。5白云:据说有白云出自苍梧入大梁。苍梧:本指九嶷山,此指传说中东北海中的郁州山(郁洲山)。相传郁州山自苍梧飞来,故亦称苍梧(见《一统志》)。此句意谓:悲愁的云雾笼罩着大海和苍梧山。 哭晁卿衡赏析   此诗载于《全 唐诗 》卷一百八十四。下面是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常振国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诗的标题「哭」字,表现了诗人失去好友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籍的真挚感情,使诗歌笼罩着一层哀惋的气氛。   「日本晁卿辞帝都」,帝都即 唐代 京都长安,诗用赋的手法,一开头就直接点明人和事。诗人回忆起不久前欢送晁衡返国时的盛况:唐玄宗亲自题诗相送,好友们也纷纷赠诗,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殷切的希望。晁衡也写诗答赠,抒发了惜别之情。   「征帆一片绕蓬壶」,紧承上句。作者的思绪由近及远,凭借想像,揣度著晁衡在大海中航行的种种情景。「征帆一片」写得真切传神。船行驶在辽阔无际的大海上,随着风浪上下颠簸,时隐时现,远远望去,恰如一片树叶飘浮在水面。「绕蓬壶」三字放在「征帆一片」之后更是微妙。「蓬壶」即传说中的蓬莱仙岛,这里泛指海外三神山,以扣合晁衡归途中岛屿众多的特点,与「绕」字相应。同时,「征帆一片」,飘泊远航,亦隐含了晁衡的即将遇难。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两句,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对晁衡作了高度评价,表达了他的无限怀念之情。前一句暗指晁衡遇难,明月象征著晁衡品德的高洁,而晁衡的溺海身亡,就如同皓洁的明月沉沦于湛蓝的大海之中,含意深邃,艺术境界清丽幽婉,同上联中对征帆远航环境的描写结合起来,既显得自然而贴切,又令人无限惋惜和哀愁。末句以景写情,寄兴深微。苍梧,指郁洲山,据《一统志》,郁洲山在淮安府海州朐山东北海中。晁衡的不幸遭遇,不仅使诗人悲痛万分,连天宇也好似愁容满面。层层白色的愁云笼罩着海上的苍梧山,沉痛地哀悼晁衡的仙去。诗人这里以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写白云的愁来表达自己的愁,使诗句更加迂曲含蓄,这就把悲剧的气氛渲染得更加浓厚,令人回味无穷。   诗忌浅而显。李白在这首诗中,把友人逝去、自己极度悲痛的感情用优美的比喻和丰富的联想,表达得含蓄、丰富而又不落俗套,体现了非凡的艺术才能。李白的诗歌素有清新自然、浪漫飘逸的特色,在这首短诗中,读者也能体味到他所特有的风格。虽是悼诗,却是寄哀情于景物,借景物以抒哀情,显得自然而又潇洒。李白用「明月」比喻晁衡品德非常纯净;用「白云愁色」表明他对晁衡的仙去极度悲痛。他与晁衡的友谊,不仅是盛唐文坛的佳话,也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历史的美好一页。 哭晁卿衡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郁贤皓《李白选集》:「此诗乃天宝十三载春夏间在广陵(今江苏扬州)遇见魏颢,闻晁衡归国时遇暴风失事的消息后所作。」   中日两国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交往,到 唐代 形成了文化交流的 *** 。据史书记载,日本派来中国的遣唐使不下十三次,每次都随带遣唐学生(留学生)多人来中国学习。晁衡就是随第九次遣唐使来中国的日本学生。   晁衡于公元717年(唐玄宗开元五年)来到中国求学,改姓名为晁衡。卒业后长期留居中国,历任司经局校书、左拾遗、左补阙、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等职。在此期间,他与当时著名的文士广泛交往,与李白、王维、储光羲等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公元753年(天宝十二载)冬,任秘书监兼卫尉卿,以 唐朝 使者的身份随日本访华的使者籐原清河等人分乘四船回国,在琉球附近遇风暴,与其他船只失去联系。当时误传晁衡遇难,其实他漂流到安南驩州(治所在今越南荣市)一带,遇海盗,同船死者一百七十余人,独晁衡与籐原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载)辗转回到长安。当时误传晁衡已溺死,李白便写下这首诗来悼念他。 诗词作品: 哭晁卿衡 诗词作者:【唐代】 李白 诗词归类: 【写景】、【哀悼】、【惜别】、【友情】

李白的《哭晁卿衡》是为了纪念哪一位误传在返国途中罹难的日本友人
提示:

李白的《哭晁卿衡》是为了纪念哪一位误传在返国途中罹难的日本友人

苍梧:本指九嶷山,此指传说中东北海中的郁州山。相传郁州山自苍梧飞来,故亦称苍梧(见《一统志》)。此句谓:悲愁的云雾笼罩着大海和苍梧山。 白云愁色满苍梧出自李白的《哭晁卿衡》。虽然白云愁色满苍梧中无“哭”字,但此诗是为了纪念李白的异国好友晁衡而作,全诗充满失去好友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籍的真挚感情,哭晁卿衡作者:李白日本晁卿辞帝都2,征帆一片绕蓬壶3。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4。

哭晁卿衡的创作背景
提示:

哭晁卿衡的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郁贤皓《李白选集》:“此诗乃天宝十三载春夏间在广陵(今江苏扬州)遇见魏颢,闻晁衡归国时遇暴风失事的消息后所作。”中日两国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交往,到唐代形成了文化交流的高潮。据史书记载,日本派来中国的遣唐使不下十三次,每次都随带遣唐学生(留学生)多人来中国学习。晁衡就是随第九次遣唐使来中国的日本学生。晁衡于公元717年(唐玄宗开元五年)来到中国求学,改姓名为晁衡。卒业后长期留居中国,历任司经局校书、左拾遗、左补阙、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等职。在此期间,他与当时著名的文士广泛交往,与李白、王维、储光羲等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公元753年(天宝十二载)冬,任秘书监兼卫尉卿,以唐朝使者的身份随日本访华的使者藤原清河等人分乘四船回国,在琉球附近遇风暴,与其他船只失去联系。当时误传晁衡遇难,其实他漂流到安南驩州(治所在今越南荣市)一带,遇海盗,同船死者一百七十余人,独晁衡与藤原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载)辗转回到长安。当时误传晁衡已溺死,李白便写下这首诗来悼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