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古代的丁忧是什么意思?
古人推崇孝道,认为“百善孝为先”,因而父母丧事也理所当然是无比重要的事情了。据史书记载,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丁忧"。 这便是丁忧的来源。 而随着时代的变化,丁忧也衍生出了不一样的含义。后世称”di丁忧”时往往特指拥有官吏身份之人。因此丁忧也演变成这样: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 丁忧分为两种:丁父忧和丁母忧,分别指父亲去世和母亲去世。 值得一提的是,古人常说,忠孝难两全,所以,当国家因为特殊原基因必须强招丁忧的人做官时,称为"夺情"。 历史上关于"夺情"最有名的例子是张居正。张居正此人,千古一人,褒贬参半,而这件事更是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万历五年,张居正父亲去世,本应回籍奔丧的张居正却选择了继续为官。一方面是因为父子感情不深,至今已有十九年未见,一方面是因为张居正此时才刚刚掌权,不愿意在关键时刻把权力拱手让出。最重要的是,这时候的张居正深得皇帝喜爱,即使有官员上述谴责张居正的不孝行为,但是也没有丝毫效果。皇帝甚至下令,谁敢再多说一句,就要当堂痛打。 也正是这时候的决定,铺开了张居正的一生官场沉浮路。
2,古代时期,人们常常说“回家丁忧”,是什么意思呢?
古代时期,人们常常说“回家丁忧”,指的是古代朝廷在职官员父母去世后,回家进行守孝,时间一般为三年。 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是非常注重伦理纲常的。其中遵守孝道就是一个突出的地方。自古以来,孝是一个人做人的第一条标准。不管是做官还是选拔,都是极其重要的 大致是因为,我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孔子曾说:儒家讲:”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追溯先祖,可以教化民风。 古代帝王也非常看中这一点,为了推崇孝道,在古代,如果官员的父母去世了,要辞去官职,回家守孝,守孝完毕后才能官复原职。 这种现象叫做“回家丁忧”。其中丁是恰逢、正当的意思,忧并非忧愁,而是特指父母去世。回家丁忧,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当时就有规定官员要守孝三年。 到了东汉,开始进行了普遍的推广,后来到了唐代,暂时的销声匿迹,但是从宋代开始这一规定重新拾起。 回家丁忧,一是古代帝王为了在全国推行孝道,以孝知天下,使得民心淳朴,加强思想、伦理的束缚,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二是提倡官员、百姓报答父母之恩。我们知道小孩子刚出生时候弱小,三岁之前都离不开父母的悉心照料,而父母去世后,守孝三年即是为了报答他们。 丁忧期间,子女要守在父母坟墓旁,不能喝酒、不能洗澡,夫妻之间还要分开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