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系统阐释了"六经皆史"理论的史学家是谁
- 2,系统阐释了六经皆史理论的史学家是谁
- 3,《文史通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4,《文史通义》的作者及主要内容。急求!各位仁兄帮帮忙。五百字左右
- 5,如何理解诗经在历史上的作用
- 6,对《诗经》的认识和理解是什么?
1,系统阐释了"六经皆史"理论的史学家是谁
六经皆史,谓《易》《书》《诗》《礼》《乐》《春秋》六经皆为中国古代史书的一种主张。明王世贞对此有较详论述,他在《艺苑卮言》中提出:“天地间无非史而已。三皇之世,若泯若没;五帝之世,若存若亡。噫!史其可以已耶?六经 ,史之言理者也。”并具体区分六经各文体,有的是“史之正文”,有的是“史之变文”,有的是“史之用”,有的是“史之实”,有的是“史之华”。
2,系统阐释了六经皆史理论的史学家是谁
系统阐释了六经皆史理论的史学家是清朝的章学诚。 章学诚是乾嘉时期的著名学者,主要著作有《文史通义》《校雠通义》。自从儒家经典产生之后,历代儒者对于这些经书所作出的解释,把每一部经典都解释为宣扬封建政治、教化伦理的范本,致使整个社会都笼罩在神秘化、凝固化的思想体系之下。 章学诚却独辟蹊径,对这些经典作出新解,诠释出经书对于社会发展和学术演进所具有的实质性意义,并且力求引发出新的哲学原理。 比如章学诚在其文章《易教上》中开宗明义提出“六经皆史”说,认为“古人未尝离事而言理”,六经记载来源于社会生活和治国的实践,而决非圣人头脑天生聪明的产物。 扩展资料: 章学诚处于乾嘉时期考证风气盛行、哲理思维相对薄弱的时代,他逆于时趋,以救治学术流弊、推进哲学探索自任。他对《周易》等儒家经典作了具有特识的新阐释,尤其是,他集中于关系到认识社会进程和学术根本宗旨的历史哲学层面,总结出三项重要命题。 他自觉发扬思想史上优良学风,倡导摒弃错误学风,其论述成为晚清思想解放的动力,其哲学探索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批判性、创新性特点,达到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高度,当之无愧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 章氏的学问,包括两个大的层次。一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学术史进行总结,包括对当前学术风尚作剖析,以及对两千年史学流变作探讨。二是作哲理的探讨,讨论历史哲学,为此,他写有《易教》上中下,《书教》上中下,《诗教》上下,《原道》上中下等重要文章。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陈其泰:论章学诚在思想史上的地位
3,《文史通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文史通义》是作者研究文史著作的汇编,分内、外两篇,内篇六卷,外篇三卷,共九卷。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在清干嘉时期,有许多不同流俗的杰出思想,是惊世骇俗的。他主张史学要经世致用,反对专务考察和空读义理两种倾向。提出“六经皆史说”,提高了史学的地位,扩大了史学的范围。 章学诚对两千年来的历史编撰作了纵横分析,而提出史书编撰的改革方向。他认为,史书可以分为记注和撰述两大类。记注要求体例明确恰当,可以包容很多材料和知识,撰述要求别出心裁,灵活运用,以显示历史发展的趋势。他认为代表史学发展水平的,是撰述而不是记注。他还力主通史,对于断代史则多所贬抑。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总结前人修志经验的基础,并结合自己的修志实践,创立了一整套修志的理论。他论证志属史体,提出方志分立三书,即志、掌故、文征。为积累修志的资料,他还建议州县应建立志料。章学诚提出较系统的方志理论,解决了方志的性质、任务、体例和内容等方面的理论原则问题,亦提高方志在史学领域的地位,使方志学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
4,《文史通义》的作者及主要内容。急求!各位仁兄帮帮忙。五百字左右
清代的私家著史很多,其中章学诚撰《文史通义》一书是一部很重要的史学评论著作。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是唐代刘知几之后最著名的史学评论家。所著《文史通义》分内篇五卷,外篇三卷。他主张史学要经世致用,反对空谈义理,也反对专务考据。他又提出“六经皆史”的观点,把为儒者一直奉为圣明的经书看作只是古代史料。他还认为刘知几所主张的史家“三长(才、学、识)”并不完备,他在“三长”之外,再加上“史德”一条。“史德”是指“著书者之心术”,即史学家著史要忠于客观史实,褒贬善恶务求公正。章学诚的这些观点和主张都是进步的。
5,如何理解诗经在历史上的作用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孩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诗经》对中国的文学史、政治、语言、甚至思想上都起著非常深远的影响.孔子对《诗经》有很高的评价.对于《诗经》的思想内容,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对于它的特点,则“温柔敦厚,诗教也”(即以为诗经使人读后有澄清心灵的功效,作为教化的工具实为最佳良策).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显示出《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刻影响.孔子认为,研究诗经可以培养联想力,提高观察力,学习讽刺方法,可以运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服侍君主,从而达至齐家,治国,平天下.
《诗经》里开宗明义的第一首诗歌是《国风•周南》中的《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也成为当今妇孺皆知的经典话语之一.在这首诗里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古人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正是《诗经》中那些对爱情美好而浪漫的描写才有了我们以后对爱情的追求和憧憬.即使爱的很苦,很累;被爱情伤的很深、很重.我们还是抱着一颗不知疲倦的心去迎接下一个属于自己的情感世界.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会有了历史上那么多凄美的爱情故事和绝世的传奇佳话:从项羽的霸王别姬到吴三桂的冲冠一怒为红颜再到林觉民洋洋洒洒的《与妻书》,那一个故事背后不包含一段令人悍然泪下的凄美爱情.还有多少叱咤风云的英雄虽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马背上的传奇,可最后还是拜倒在了女人的石榴下.一把宝剑可以创造一个神话,一个女人也足以颠覆一个神话.这就是女人的魅力,也是爱情的魅力!浩浩荡荡的黄河可以把历史的尘埃洗刷干净也可以把历史的留下的伤痕抚慰完好.可它永远也代不走人们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爱情的妥协甚至牺牲.
同时也指出了夫妇在传统五伦关系中的重要性.家庭的破裂将直接导致犯罪率的上升(即下一代无法获得父母的关照而学坏).犯罪率的上升直接影响的社会的安定.而这些是我们当代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夫妻关系与家庭教育已成为我们棘待解决的问题,和谐的家庭会给孩子创造一个舒适而美好成长环境,孩子也会在这个既定的轨道上健康、自由的成长.而在充满暴力的家庭亦或破碎凄惨的单亲家庭生活的孩子要承受多大的精神压力?他们中有多少存在严重的心智问题,要么是严重的孤僻,要么是内心充满仇恨与报复,要么就是走上了世界的另一个极端.他们中有多少长大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面对这种结局我们大多都在抱怨孩子们的叛逆和时代的混乱,又有几个人去反思这背后所隐藏的深层次矛盾!《诗经》早在几前年前就为我们上了一堂充满警示的教育课,而我们却没有去认真思考过这些简单背后的深妙.因此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应该首先从构建和谐文化开始,而构建和谐文化又应该先从清洁自己的心灵开始.清洁心灵我们需要静下来,用心去聆听文化跳动的脉搏,也许《诗经》会是我们的首选.
用《诗经》中简单而充满睿智的语句去洗涤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远离充满腐臭的腴腩之腹,共创和谐文明的香兰之室.
在古代,《诗经》还有政治上的作用.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外交,经常用歌诗或奏诗的方法来表达一些不想说或难以言喻的话,类似于现在的外交辞令.包括以后的“兼爱”、“非攻”都对我们现在构建和谐、互利的外交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我们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题中之意.“南南合作”、“南北互利”也是《诗经》中很多外交辞令在现代的引申之意.但是我们在尊重历史的同时也要时刻警惕那些打着历史和文化幌子却时刻准备吃历史豆腐的的不法分子.前不久闹的沸沸扬扬的台湾当局篡改历史教科书的事例不得不让我们对历史和文化一个全新的认识——只有尊重历史和文化才能创造新的文明,篡改历史和文化的人到头来只会摔的很惨.****历史缺乏足够的权力,演绎历史没有天才的想象力,****文化缺乏足够的底蕴,等而下之,只有怯生生贼眉鼠眼的吃历史和文化的“豆腐”.这不仅是历史的不幸,也是文化的悲哀.我们应该把根植于
《诗经》这片最深厚而又肥沃的土壤中,从中不断的汲取文化、滋养内涵,让自己充实、高大起来.然后再去思考如何去对外,已经怎样去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要知道传统底蕴是一笔无逾越的文化鸿沟.
总之,《诗经》的博大之处就在于它的时代性和延展性.它不仅适用于纵横捭阖、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也适用于盛极一时的贞观、康乾.同样也适用于当前努力构建和谐的中国.让《诗经》博大精深的底蕴为我们构建和谐,共创文明铺平前进的道路.
6,对《诗经》的认识和理解是什么?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扩展资料: 1、现实主义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诗经·国风》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在《七月》中,可以看到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 在《伐檀》可以感悟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向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大胆地提出了正义质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守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有的诗中还描写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直接展开斗争,以便取得生存的权利。在这方面,《硕鼠》具有震颤人心的力量。 2、语言风格 《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时代,汉语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诗经》中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3、社会功用 《诗经》的编集本身在春秋时代,其实主要是为了应用:其一,作为学乐、诵诗的教本;其二,作为宴享、祭祀时的仪礼歌辞;其三,在外交场合或言谈应对时作为称引的工具,以此表情达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