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什么是显微摄影术?
显微摄影术是一种利用显微照相装置,把显微镜视野中所观察到物件的细微结构真实地记录下来,以供进一步分析研究之用的一种技术。它在科学研究中,尤其是医学、生物学研究领域中已成为一项常规的、而又不可缺少的研究技术之一。 实验原理 微摄影是使目镜中的影像投射出来,射在照相底片上,使底片感光而记录下视野中现象的方法。在显微摄影时,光线自片子中微小物件W射入物镜O后,在I1处造成一个放大而倒立的实像,I1在目镜焦平面Fe稍下处,二者距离为d。 此实像被目镜再进一步放大后,射出目镜在I2处的屏幕上形成一个放大的实像。假如屏幕为一毛玻璃,即可取景对焦,准焦后换上底片即可进行拍摄。 实验用品 1.器材: 复式显微镜及其摄影装置、黑白胶片、显影罐、温度计、电炉、暗房袋、暗盒、相纸、剪刀、塑料盘、烧杯、量筒、天平、生物样品等 2.试剂: ①显影液 (D72通用显影液): 用50℃蒸馏水150ml,先将小袋药粉溶解,再将大袋药粉放入,搅动至完全溶解,加水至250ml.待温度降至20℃左右时使用. ②定影液: 用50℃蒸馏水150ml将药粉完全溶解后,加水至250ml,待温度降至约20℃时使用. 实验原理与方法 显微摄影使通过摄影装置,拍摄显微镜视场中被检样品的光学影象的一种技术. 具体实验步骤以简图表示如下: 显微摄影装置的安装与调试 显微镜的光路调整:通过调中,使照明光束与显微镜的光学系统的光轴合一. 装入胶片 取景聚焦 暴光: 1/15sec(应先测光:绿灯亮可以正确暴光) 黑白胶片的冲洗:显影 3min→停显 10sec→定影 15min→水洗:流水冲洗30min →晾干 印相放大:取景聚焦→暴光→显影 →停显 10sec→定影 15min→水洗:流水冲洗30min
2,如何进行水位测量
常用的有水尺和水位计。水尺是传统的有效的直接观测设备。实测时,水尺上的读数加水尺零点高程即得水位。水位计是利用浮子、压力和声波等能提供水面涨落变化信息的原理制成的仪器。水位计能直接绘出水位变化过程线。水位计记录的水位过程线要利用同时观测的其他项目的记录,加以检核。 水尺、水位计设置在河道顺直、断面比较规则、水流稳定、无分流斜流和无乱石阻碍的地点;一般避开有碍观测工作的码头、船坞和有大量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排入的地点,使测得的水位和同时观测的其他项目的资料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为使水位与流量关系稳定,一般避开变动回水的影响和上下游筑坝、引水等的影响。 监控中心: 主要硬件:服务器、客户端、移动数据专线或GPRS数据传输模块DATA-6123。 主要软件: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水位监测系统软件、防火墙软件。 通信网络:INTERNET公网 + 中国移动公司GPRS网络。 终端设备:微功耗测控终端DATA-6216,市电供电、太阳能供电、电池供电可选。 测量设备:水位计或水位变送器。 扩展资料: 观测时间和测次 水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的安排,要满足测得的资料能反映出一日内水位的变化过程,要满足水文情报预报的需要。平水时每日观测1~2次。有洪水、结冰、流凌(流冰)、冰凌堆积、冰坝和冰雪融水补给河流等现象时,增加观测次数,以取得水位变化过程的完整资料。 水位资料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建设关系密切。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运用,都需水位资料;其他工程建设如航道、桥梁、船坞、港口、给水、排水等也要应用水位资料。 在防汛抗旱中,水位是水文情报和水文预报的依据。水位资料是建立水位流量关系推算流量变化过程、水面比降等必需的根据。在泥沙测验和水温、冰情、水质等观测中,水位是掌握水流变化的重要标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水位观测
3,白蔻的显微鉴别
种子横切面(1)白蔻,尖梯形或不规则三角形,外周微波状。假种皮细胞多列,切向延长。种皮表皮细胞径向延长,长圆形或类长方形,长40-90μm,直径10-45μm,外被角质层。下皮细胞1列,切向延长,含红棕色或黄棕色色素。油细胞1列,褐红色或棕红色,径向延长,圆柱形,长至26μm,直径至21μm,胞腔含硅质块,外胚乳细胞含由微小淀粉粒集红成的淀粉团,并有细小草酸钙方晶。骨胚乳细胞含糊粉粒。胚细胞含糊粉粒及油滴。(2)爪哇白蔻种皮表皮细胞较小,长12-40μm,直径8-20μm;油细胞多和径向延长。粉末特征 白蔻淡棕色或红灰色。①种皮表皮细胞表面观长条形,长至662μm,直径18-58μm。②下皮细胞长方形或多角形,长72-146μm,直径16-50μm,常与种皮表皮细胞上下层垂直排列;胞腔内含黄棕色或红棕色色素块。③油细胞切面观类方形。④内种皮厚壁细胞表面观大多呈五角形或六角形,直径7-23μm,壁厚,非木化,胞腔内硅质块,直径5-16μm;切面观细胞排成栅状,外壁较薄,内壁极厚,胞腔位于上端,含硅质块。此外,有假种皮细胞、色素细胞、外胚乳细胞、内胚乳细胞及草酸钙方晶、簇晶等。
4,上地幔流变状态参数及其构造意义
板块构造的兴起和对岩石圈板块驱动力等地球动力学问题研究的深入,使地球科学家们致力于寻找获得地球内部力场信息的途径。上地幔来源的岩类,特别是由上地幔构造侵位来源的橄榄岩类岩石,其中的自由位错等显微和超显微构造记录的是岩石圈上地幔的流动应力状态和流变速率等上地幔动力学信息。松树沟超镁铁质杂岩,作为金伯利岩、碱性玄武岩内橄榄岩包体和蛇绿岩中的橄榄岩及阿尔卑斯橄榄岩这三种主要类型的地幔源岩石之一,其中自然包含有丰富的上地幔动力学信息。采自松树沟幔源超镁铁质杂岩体中方辉辉橄岩和辉橄岩等样品,采用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检测、照相。8个样品,50多个视域,试样的显微和超显微构造主要表现为(100)位错倾斜壁(图6-1b)、(010)位错扭转壁(图6-1d)位错组织(图6-1c)、位错列等(图6-1a)。 图6-1 松树沟橄榄岩显微构造 A—位错列;B—(100)位错倾斜壁;C—位错组织;D—(010)位错扭转壁 松树沟阿尔卑斯型超镁铁岩中橄榄石较多的出现(100)位错倾斜壁、(010)扭转壁沿(100)壁间的螺位错等显微构造,反映变形是一种高温、低应变率环境中发生的,基本属稳态变形。稳态变形中的位错构造,其密度与流动差应力具有如下函数关系: 北秦岭中-新元古代构造地球化学研究 式中,μ为结晶物质的剪切模量,b为位错的柏格斯矢量,α是数量级为一位数的材料系数,ρ为位错密度(cm2)。对橄榄石而言,其流动差异应力与位错密度的关系为: Δσ=2·10-3ρ0.50 由位错密度的结果(表6-2)计算得到松树沟超镁铁岩源区地幔环境的流动应力为0.28-0.47×108Pa。 表6-2 注:9102-1、2、3的σ、T、p均为二个样平均;9102-9、10、11的TpH为9102-1、2、3的平均。 温度和压力是反映上地幔流变学特征的重要的热力学参数。Mercier(1975)在确定了Sp相(尖晶石相)与Ga相(石榴石相)中Cpx与Opx组成上的相互依赖性后导出了以下用单种辉石计算温度-压力的方法,即Mercier的温度-压力公式: 北秦岭中-新元古代构造地球化学研究 式中 北秦岭中-新元古代构造地球化学研究 t1、t2、p1、p2、d1、d2见表6-4;ΔHα、ΔHw、Vw′、Vw"、V′α、ΔSα、ΔSw见表6-3 。 表6-3 t、p、d、c常数 d0=2.26;p0=706×108Pa(Mercier,1980)。 表6-4 反应的热力学参数值 (Mercier,1980) 由电子探针分析的辉石化学成分(表6-5、6)计算松树沟方辉辉橄岩的温度、压力。计算结果见表6-7。由Ave’lallemant等(1980)提出的P-Z、ε-δ等公式可求出相应的深度、流动速率和等效粘度等参数(表6-2): 北秦岭中-新元古代构造地球化学研究 式中:R——1.987 4.1868J/mol,k气体常数;T开氏温度(K);压力P和差应力σ,以10-8Pa为单位。 表6-5 注:表中Ca、Mg等元素均表示以06为基础Py矿物中的原子(离子)数。 表6-6 表6-7 Mercier等(1980)和Ave’lallemant等(1980)计算了产出于不同大地构造环境幔源橄榄岩反映的上地幔流动速率和等效粒度等流变学参数,并作出深度-流动速率、深度-粘度关系图解。他们发现,洋脊-裂谷带、大陆拉张带和克拉通之下的幔源岩石在图解中占有不同位置,即不同构造环境的幔源岩石反映的上地幔流动速率和粘性系数各有特征:洋脊-裂谷带和大陆拉张带幔源岩石的源区深度一般小于100km,而克拉通幔源岩石源区深度要大得多,最深可达200km以上;洋脊-裂谷带、大陆拉张带、克拉通之下类似深度的上地幔流动速率依次递减,并且前二者流动速率明显比克拉通高2-3个数量级;洋脊-裂谷带、大陆拉张带、克拉通之下相似深度的等效粘度依次递增,克拉通的粘度明显比洋脊-裂谷带和大陆拉张带高2-3个数量级。将上述松树沟杂岩体的流变特征参数投入Mercier(1980)的流变速率剖面和等效粘度剖面(见图6-2A、B)。所有数据投点反映流动速率和等效粘度随深度变化具洋脊裂谷特征,表明松树沟幔源超镁铁岩体代表古洋壳上地幔。超显微构造的流动速率在1.4×10-3-8.6×-3(s-1)之间,表明超镁铁岩代表的那部分新元古代上地幔就以这样的速率作区域性流动。Coisy和Nicolas(1978)从法国中央地块包体中获得地幔的流动速率数据,并认为这种数据意味着地幔的垂直向上运动的速率。目前没有数据能够确定流动应力的方向矢量,因而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松树沟超镁铁岩代表的上地幔就以这样的速率驮着消失了的古洋壳板块运动。 图6-2 流动速率、等效粘滞度相对深度的关系曲线(A、B) (Mercier,1980)
5,细胞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有什么不同?
亚显微结构
又称为超微结构。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力极限约为0.2微米,细胞膜、内质网膜和核膜的厚度,核糖体、微体、微管和微丝的直径等均小于0.2微米,因而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这些细胞结构,要观察细胞中的各种亚显微结构,必须用分辨力更高的电子显微镜。
显微结构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细胞生物学有各种各样的研究方法。观察、分析则是细胞研究的基本方法。显微镜是用于细胞观察的主要工具,目前使用的显微镜有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等。各种显微镜识别微观物象的能力叫做分辨力。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1000~1500倍,能够分辨两个点之间的最小距是0.2微米,小于这个距离就不能分辨。所以,一般认为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力极限约为0.2微米。细胞中的结构如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中心体、核仁等结构的大小均超过0.2微米,用普通光学显微镜都能看到,因而这些结构属于细胞的显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