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日记网 > 教育知识 > 正文

目录

1,资源税的计税依据

资源税的计税依据

计算资源税应纳税额的依据。现行资源税计税依据是指纳税人应税产品的销售数量和自用数量。具体是这样规定的: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销售的,以销售数量为课税数量;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自用的,以自用数量为课税数量。另外,对一些情况还做了以下具体规定:1)纳税人不能准确提供应税产品销售数量或移送使用数量的,以应税产品的产量或主管税务机关确定的折算比换算成的数量为课税数量。 2)原油中的稠油、高凝油与稀油划分不清或不易划分的,一律按原油的数量课税。3)煤炭,对于连续加工前无法正确计算原煤移送使用量的,可按加工产品的综合回收率,将加工产品实行销售量和自用量折算成原煤数量作为课税数量。以原煤入洗为例,洗煤这一加工产品的综合回收率是这样计算的:综合回收率=(原煤入洗后的等级品数量÷入洗的原煤数量)×100%洗煤的课税数量=洗煤的销量、自用量之和÷综合回收率原煤入洗后的等级品包括洗精煤、洗混煤、中煤、煤泥、洗块煤、洗末煤等。4)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品原矿,因无法准确掌握纳税人移送使用原矿数量的,可将其精矿按选矿比折算成原矿数量作为课税数量。选矿比的计算公式如下:选矿比=精矿数量÷耗用的原矿数量5)纳税人以自产自用的液体盐加工固体体盐,按固体盐税额征税,以加工的固体盐的数量为课税数量。纳税人以外购的液体盐加工团体盐,其加工固体盐所耗用液体盐的已纳税额准予抵扣。资源税以应税产品的销售数量或自用数量作为课税数量。由于对盐征税的品目既有固体盐,又有液体盐,而且液体盐与固体盐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为确保对盐征收资源税的不重不漏,根据现行税法有关规定,应按如下不同情况分别确定盐的课税数量:①纳税人生产并销售液体盐的,以液体盐的销量为课税数量。②纳税人以其生产的液体盐连续加工碱等产品(固体盐除外)销售或自用的,以液体盐的移送使用数量为课税数量;如果没有液体盐移送使用量记录或记录不清、不准的,应将加工的碱等产品按单位耗盐系数折算为液体盐的数量作为课税数量。例如,某烧碱厂利用自制液体盐生产烧碱,该厂烧碱的单位耗盐系数(该系数的计算公式为:耗盐系数=生产的烧碱数量÷耗用的液体盐数量)为 1:6。已知该厂1995年2月生产烧碱3万吨,则该厂2月份液体盐的移送使用数量为:3×6=18(万吨)③纳税人以其生产的液体盐再加工为固体盐销售或自用,以固体盐的数量为课税数量(液体盐不再征税);纳税人以外购液体盐加工团体盐销售或自用,以固体盐的数量为课税数量,但在计算固体盐应纳税额时,液体盐的已纳税额可从中抵扣。④纳税人利用盐资源直接生产海盐原盐、湖盐原盐、井矿盐等固体盐销售或自用,以固体盐的销售或自产自用量为课税数量;以上述固体盐连续加工粉洗盐、粉精盐、精制盐等再制盐或者用于连续加工酸碱、制革等产品,应按单位加工产品(再制盐、碱等)耗盐系数折算为固体盐的数量为课税数量。再制盐的耗盐系数是指单位再制盐的数量与其耗用的原料盐数量的比例。例如,如果1吨粉洗盐、粉精盐、精制盐分别需要耗用1.1、1.2、1.5吨的海盐原盐,那么,粉洗盐、粉精盐、精制盐的耗盐系数分别是1:1.1、1:1.2、1:1.5。这种情况下海盐原盐课税数量的计算公式为:海盐原盐的课税数量=加工的粉洗盐、粉精盐、精制盐等再制盐数量÷耗盐系数湖盐原盐、井矿盐等再制盐的课税数量的计算同海盐原盐。

2,煤炭企业需要交消费税和资源税,有哪位高人能告诉我,具体如何核算!谢谢

煤炭企业你涉及到原油了?没有的不会涉及到消费税啊。
通常来讲只会涉及到增值税和资源税。
课税数量
(一)开采或生产应税产品销售的,以销售数量为课税数量;
(二)开采或生产应税产品自用的,以自用数量为课税数量。
(三)原油中的稠油、高凝油与稀油划分不清或不易划分的,一律按原油的数量课税。
(四)对于连续加工前无法正确计算原煤移送使用量的煤炭,可按加工产品的综合回收率,将加工产品实际销量和自用量折算成原煤数量,以此作为课税数量。
综合回收率=加工产品产出量÷耗用原煤数量
原煤课税数量=加工产品实际销量和自用量÷综合回收率(%)
(五)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品原矿,因无法准确掌握纳税人移送使用原矿数量的,可将其精矿按选矿比折算成原矿数量,以此作为课税数量。
选矿比=精矿数量÷耗用原矿数量
原矿课税数量=精矿数量÷选矿比(%)
(六)纳税人以自产的液体盐加工固体盐,按固体盐税额征税,以加工的固体盐数量为课税数量。纳税人以外购的液体盐加工成固体盐,其加工固体盐所耗用液体盐的已纳税额准予抵扣。
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
代扣代缴应纳税额=收购未税矿产品的数量×适用的单位税额

3,稠油,高凝油,稀油的区别

稠油是沥青质和胶质含量较高、粘度较大的原油。通常把地面密度大于0.943、地下粘度大于50厘泊的原油叫稠油。因为稠油的密度大,也叫做重油。我国第一个年产上百万吨的稠油油田是辽宁省高升油田。
高凝油,通常把凝固点在40℃以上,含蜡量高的原油叫高凝油。辽宁省的沈阳油田是我国最大的高凝油田,其原油的最高凝固点达67℃。
我只知道那么多,至于税率每个地方都不一样

4,稠油的简介

稠油 英文:heavy/viscous oil 释文:指地层条件下,黏度大于50毫帕·秒,或在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黏度为1000~10000毫帕·秒的高黏度重质原油。稠油除黏度高外,密度也高。稠油含轻质馏分少,胶质与沥青含量高。稠油的黏度随温度变化,改变显著,如温度增加8~9。C,黏度可减少一半。因此,对稠油的开采、输送,多用热力降低其黏度,如蒸气驱动、热油循环、火烧油层等。也可采用掺入稀油、乳化、加入活性剂降低其黏度。在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黏度大于10000毫帕·秒的原油称为特稠原油(very heavy oil)。稠油,顾名思义,是一种比较粘稠的石油。因其粘度高,密度大,国外一般都称之为重油,我们习惯称之为稠油,这是相对稀油而命名的。稠油和稀油的直观对比,我们可以看到稀油像水一样流动,而稠油却很难流动,这是稠油粘度高造成的,有的稠油粘度高达几百万毫帕·秒,像"黑泥"一样,可用铁锹铲,用手抓起。用科学的语言说,就是稠油的流动性太差了,这样粘稠的油,自然很难从地下采出。

5,重油与蜡油的区别联系

重油是原油提取汽油、柴油后的剩余重质油,其特点是分子量大、粘度高。重油的比重一般在0.82~0.95,比热在10,000~11,000kcal/kg左右。其成分主要是炭水化点物素,另外含有部分的(约0.1~4%)的硫黄及微量的无机化合物。

——“重油”的基本情况



1、什么是重油?

重油又称燃料油,呈暗黑色液体,主要是以原油加工过程中的常压油,减压渣油、裂化渣油、裂化柴油和催化柴油等为原料调合而成。

按照国际公约的分类方法,重油叫做可持久性油类,顾名思义,这种油就比较粘稠,难挥发。所以一旦上了岸,它是很难清除的。另外这种油它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比起非持久性油来,要严重得多。比如它进入海水以后,因为比较粘稠,如果海鸟的羽毛沾了这些油,就影响海鸟不能够觅食,不能够飞行,同时海鸟在梳理羽毛的时候,就会把这个有害的油吞食到肚子里,造成海鸟的死亡.还有一些鱼类,特别是幼鱼和海洋浮游生物受到重油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到了海边的沙滩以后,这种油就粘在沙滩上,非常难清理。有关专家表示,对付油污染可以调用围油栏、吸油毡和化油剂等必要的溢油应急设施。由于油的粘附力强,养殖户在油污染来时可以用稻草、麻绳等物品来进行围油和回收油。


2、重油--21世纪的重要能源


摘要:在过去的150年中,人类主要消耗的是API大于20度的轻质油。传统原油的最终可采储量约为2466亿t,近45%已被开采。石油时代结束后将迎来天然气的时代,但据一般预测,即使在2020年左右的产气高峰期,仍然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应开发重油,以填补能源空缺。世界重油的资源量十分巨大,原始重油地质储量约为8630亿t,若采收率为15%,重油可采储量为1233亿t。

其中委内瑞拉的超重油和加拿大的沥青占总量的一半以上。这仅为已探明储量,真正的重油资源可能更多。1996年世界石油年产量为35亿t,重油产量为2.9亿t,约占总产量的5%-10%。其中加拿大的重油产量为4500万t,美国的产量为3000万t,其余的产量来自世界上其它国家,包括中国、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等。在委内瑞拉,边际资源私有化后,国家宣布了许多重大的重油项目。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最近公布了2O0亿美元的Orinoco沥青砂开发项目,今后几年内的六个合成原油项目可使年产量达3500万t,到2010年,重油将占其石油总产量的40%。1992年加拿大西部的液态烃产量的40%以上来自重油和油砂。印度尼西亚的Duri油田是世界上的最大采用蒸汽驱动开发的油田。重油除了粘度高外,其硫含量、金属含量、酸含量和氮含量也较高,应研究如何开发的问题。

过去150年中,人类主要消耗的是API大于20度的轻质油。这种传统原油发现容易、开发成本低。传统原油的最终可采储量约为2466亿t,近45%已被开采。石油时代结束后,将迎来天然气的时代,但据一般预测,即使在2020年左右的产气高峰期,气产量达每年3.4万亿立方米,仍然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应开发重油,以填补能源空缺。

1.重油资源及其分布:

重油的资源量十分巨大,原始重油地质储量约为8630亿t,若采收率为15%,重油可采储量为1233亿t。其中委内瑞拉的超重油和加拿大的沥青占总量的一半以上。这仅为已探明储量,真正的重油资源可能更多。

1996年世界石油年产量为35亿t,重油产量为2.9亿t,约占总产量的5%-10%。其中加拿大的重油产量为4500万t,美国的产量为3000万t,其余的产量来自世界上其它国家,包括中国、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等。

2.世界范围的重油开发活动:

委内瑞拉--在委内瑞拉,边际资源私有化后,国家宣布了许多重大的重油项目。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最近公布了2O0亿美元的Orinoco沥青砂开发项目,今后几年内的六个合成原油项目可使年产量达3500万t,到2010年重油将占其石油总产量的40%。Petrozuata公司计划投资24亿美元,主要依靠水平井技术开采15-20亿桶9度API原油。道达尔公司也计划投资27亿美元依靠钻水平井使年产量增至1000万t。

加拿大--1992年加拿大西部的液态烃产量的40%以上来自重油和油砂。阿尔伯达油砂的原始重油地质储量至少有2329亿t,基本上未开发,最终开采量估计为411亿t,Syncrude公司几年前就开始了投资约42亿美元的10年计划,到2007年-2010年间产量达2400万t。此外,壳牌加拿大公司、Broken Hill控股公司和Suncor公司也正在进行大规模地面开采项目。据阿尔伯达省能源部估计,到2005年,产量将达7500万t,到2010年重油和沥青产量约占其石油总产量的75%,已公布的油砂项目投资达140亿美元。

美国--在加利福尼亚,一些大生产商进行联合,以提高重油的市场份额。加利福尼亚已开采多年的重油油田采用热采提高采收率,产量很高。San Joaquin地区是加利福尼亚重油活动的焦点,它包括了Kern River、Midway Sunset、Coalinga等大型油田。谢夫隆等许多作业公司,通过实施项目热力管理,成功地使成本大大降低,该项目需要的投资小,特别适于应用。90年代中期,谢夫隆公司通过热力管理,优化了蒸汽注入,使注入量减少了30%,成本从每桶7美元降到4美元。

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的Duri油田是世界上的最大采用蒸汽驱动开发的油田。谢夫隆公司在Duri油田的作业中进行了热管理项目,在维持净产量的同时,降低了燃料油的消耗和蒸汽注入量,同时使用了地震数据确定蒸汽移动情况,进一步提高了储层管理和采收率。

3.技术挑战:

重油除了粘度高外,其硫含量、金属含量、酸含量和氮含量也较高,因此提出了一些特殊的研究开发问题。在开采阶段,重油需要成本很高的二次、三次采油方法;管输时,为了达到一定的流速,需要提高泵能,同时要加热管线并加入稀释剂;改质时,重油通常需要特殊的脱硫和加气处理,重油中的镍和钒使催化剂受污染的机会增加,高比例的常压渣油需要更多的转化设备,将其改质成运输燃料。

重油开发中普遍使用的技术是在储层中降低重油粘度,提高温度,使粘度降低以提高产量和采收率。最近几年,水平井技术的应用日益增加,降低了开发成本。针对重油,正在开发一些先进的上游技术,如使用多分支水平井从每口井中获得更多的产量、蒸汽辅


3、重油——下世纪重要能源

石油工业堪称世界经济发展的命脉。随着人类年复一年地开采石油,常规原油的可采储量仅剩1500亿吨,而目前全球原油年产量己达30亿吨,如此算来,常规油的枯竭之日己不十分遥远。很多人甚至预期,到2010年人类就将买不到便宜的石油。所幸的是,大自然还给人类留下了另一个机会——重油和沥青砂。这种储量高达4000亿吨的烃类资源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重油是一种比重超过0.93的稠油,黏度大,含有大量的氮、硫、蜡质以及金属,基本不流动,而沥青砂则更是不能流动。开采时,有的需要向地下注热,比如注入蒸汽、热水,或者一些烃类物质将其溶解,增加其流动性,有的则是采用类似挖掘煤炭的方法。由于重油的勘探、开发、炼制技术比较复杂,资金投入大,而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因而重油工业的发展比较艰难。然而,面对21世纪常规油资源趋于减少的威胁,许多有识之士从长远出发,正孜孜不倦地研究新技术开发重油,使人类广泛利用这种资源的可能性不断增强。

近20年来,全球重油工业的发展速度比常规油快,重油和沥青砂的年产量由2000万吨上升到目前的近1亿吨。委内瑞拉是重油储量最大的国家,人们预期在不远的将来其日产重油量可达120万桶;加拿大目前的油砂日产量达50万桶;欧洲北海的重油日产量达14万桶;中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的重油工业近年来也发展迅猛,年产量都在1000万吨以上。此外,还有一些国家重油储量很大,但由于油藏分布于海上,或在地面2000米以下,现在还难以大量开采利用。

比较常规油、重油和天然气这三大类烃类资源的状况,可以看到重油的前景是最好的,因为它的储量是年产出量的几千倍,而常规油的这个指标只有50倍。天然气在全球的分布和利用程度很不平衡,在很多国家它占所利用能源的比重非常之小。据美国能源部的预测,世界常规油产量将在20年内达到高峰,然后出现递减。随之而来的资源短缺加上油价攀升,将标志着非常规资源投入工业化生产,这就是重油和沥青砂,它们可能构成21世纪中叶世界能源供给的一半以上。谢夫隆石油公司总裁兰尼尔预计,下个世纪全球重油资源量可能被证实为超过6万亿吨。由此可见,重油工业的发展潜力是相当巨大的。

当前,受国际原油市场波动和世界经济影响,对油价十分敏感的重油工业处境十分艰难,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将重油和沥青砂充分应用于产业发展,同时又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清洁的环境,也成为世界石油界面临的一项共同课题。最近,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重油及沥青砂国际会议上,来自联合国和20多个国家的官员和专家520多人聚集一堂,共同围绕“重油——21世纪的重要能源”这一主题展开讨论。联合国培训研究署重油及沥青砂开发中心己承担起促进重油技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职责,它利用其网络促进技术转让和全世界对技术专长的共享。

21世纪能否全面实现重油的价值将取决于国际能源市场、重油资源量以及提高新技术的应用这三个方面。人们目前亟须解决两个关键性问题,一是改进技术,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在低油价条件下走出重油开发利用的新路子;二是针对重油开发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应全球环境要求的开发方案。近年来,重油和沥青砂作业的环境和技术改进有了一些进展,包括将矿区原油燃料发生蒸汽改为更有效更清洁的可燃气发生蒸汽;减少开采和改质作业中温室气体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采用高效隔热油管将高干度蒸汽送入地层;利用水平井钻井技术使地面占地少于直井,从而减少环境破坏;利用流度控制剂更有效地将蒸汽流导向未驱扫区,减少污水产量,等等。本世纪石油技术已有的成果和从60年代以来对重油和沥青砂开采的实践,己为这一重要资源的扩大开发和利用准备了必要的技术手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重油及沥青砂作为全球能源的替代资源走向世界舞台,已是大势所趋。


4、我国重油工业现状

记者从正在召开的第七届重油及沥青砂国际会议上获悉,我国稠油热采技术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稠油热采配套技术,发现70多个稠油油田,总地质储量约12亿立方米,年产量达1300万吨,已累计生产逾亿吨。

重油及沥青砂资源是世界上的重要能源,目前全球可采储量约4000亿吨,是常规原油可采储量1500亿吨的2.7倍。随着常规石油的可供利用量日益减少,重油正在成为下世纪人类的重要能源。经过20年的努力,全球重油工业有着比常规油更快的发展速度,重油、沥青砂的年产量由2000万吨上升到近亿吨,其重要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我国陆上稠油及沥青砂资源分布很广,约占石油资源量的20%,其产量已占世界的1/10。自1982年在辽河油田高升油藏采用注蒸汽吞吐开采试验成功以来,我国的稠油开采技术发展很快,蒸汽吞吐方法已成为稠油开采的主要技术,热采量到 1997年稳定在1100万吨水平上,热采井数达到9000口,加上常规冷采产量,占陆上原油总产量的9%。全国稠油产量主要来自辽河、新疆、胜利、河南4个油田,投入开发的地质储量超过8亿吨。据了解,这次会议之所以选择在中国召开,主要是十几年来亚洲特别是中国的重油工业有了迅猛的发展,开始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2006年11月,世界各国重油行业学者和专家

国内稠油专家刘文章在谈到国内重油工业发展的现状时指出,经过最近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的热采工程技术已成熟配套,对各种类型油藏,尤其是对深层、多油层、非均质严重的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取得了很大成绩。今后我国稠油技术将会得到更大发展,主要方向:一是普通稠油油藏将逐步由蒸汽吞吐转入二次热采,提高开发效果,提高原油采收率;二是特、超稠油将采用多种水平井热采技术来增加产量;三是采用新技术提高复杂条件下的稠油油藏的开发水平。

蜡油:
一种黄色蜜蜡,半透明。蜜蜡,物理和化学成分与琥珀相同,名贵宝石。素有“千年琥珀,万年蜜蜡”。

6,油砂油与稠油、重油及沥青

不同国家对油砂资源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如前所述,西方国家把油藏条件下黏度大于10000MPa·s或相对密度大于1.00的石油称之为油砂油或天然沥青。重油(heavyoil)则是指相对密度变化在0.934(20°API)~1.00(10°API)之间的石油。 原苏联对稠油和天然沥青的研究自成体系,黏度为50~2000MPa·s、相对密度为0.935~0.965、油含量大于65%的原油称之为高黏油,高于上述界限值的均称之为沥青(软沥青、地沥青、硫沥青等)。美国认为的重油包含前苏联的高黏油和部分软沥青。 由于世界各国和各组织对重油及沥青砂定义差别较大,因此,1982年2月在委内瑞拉召开的第二届国际重油及沥青砂学术会议上提出了统一定义和分类标准,达成共识(表3-1)。即:油层温度条件下,黏度100~10000MPa·s的原油称之为重油,大于10000MPa·s称之为沥青。相对密度0.934~1.0称之为重油,相对密度大于1.0称之为沥青。 表3-1联合国培训研究署(UNITAR)推荐的重油及沥青分类标准表 注:①油层条件下的黏度。 图3-1是联合国训研所/开发计划署(UNITAR/UNDP)重油和油砂信息中心提出的重油和天然沥青定义的图解。 图3-1由联合国训研所/开发计划署(UNITAR/UNDP)重油和油砂信息中心提出的重油和天然沥青定义的图解 参考国际稠油和天然沥青的分类标准,以及我国现行的稠油分类标准,对国内油砂油的界定如下:在油层温度条件下,黏度大于10000MPa·s的原油称之为油砂油,或者相对密度大于0.95的原油称之为油砂油(表3-2)。 表3-2中国油砂油分类标准表

7,稠油的研究进展

⒈稠油开发技术思路稠油的特点是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高,如胜利油田单家寺油田单6块稠油族组分中沥青质就占总量的11%,而塔河油田稠油族组分中沥青质含量更是高达23%。由于沥青含量高,原油的黏度自然就不低。一般特稠油在油藏温度下脱气油黏度为10000一50000mPa·s,超稠油(天然沥青)在油藏温度下脱气油黏度通常则大于50000mPa·s。但是,稠油的黏度对温度敏感(称黏温关系),如陈375井脱水脱气油在40℃时对应黏度为133300mPa·s;80℃时对应黏度2646 mPa·s;100℃时对应黏度754 mPa·s。特稠油因含有胶质、沥青质、石蜡等高分子化合物,易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具有非牛顿流体的性质。它的结构随剪切应力的增大而破坏,而这种破坏程度与流动速度密切相关,即当原油流速慢时结构破坏小,黏度相对较大;当原油流速快时则结构破坏大,黏度相对较小。多相流体在同一渠道流动时则相互干扰,流度比越大,干扰越严重。高流度的水相更易侵入油相,使其变为孤立的油滴,而油滴一旦被滞留下来,要启动它就必须克服更大的附加毛细管阻力。T.T.Yen认为,沥青质的基本结构是中等大小(1-1.5nm,即纳米),带有脂肪链和官能团的多芳香烃层。另外,3-5个薄层按小数量堆积成由分子组合的颗粒,这些粒子能够相互缔合,从而形成集合体或胶束团。胶质和沥青质的存在使得原油的黏度大大增加,而当其含量较高时往往会使之具有非牛顿体系的流变学特征。其中胶质的黏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其处于低温时黏度很大,而在高温下则黏度显著变小。胶质、沥青质在原油中是天然的油包水型乳化剂,它们在油水界面上能形成较牢固的乳化膜,因而使这类油包水型原油乳状液比较稳定,稠油易于反向乳化。金属杂原子及其缔合的主体——沥青质与胶质,是影响原油黏度的主要内在因素。降低原油中金属杂原子及其赖以存在的沥青质与胶质的含量,可有效降低原油黏度。稠油开采的关键是提高原油流动能力,包括在油层、井筒和地面输送管道的流动能力。中国的稠油开采,90%以上依靠蒸汽吞吐或蒸汽驱,采收率一般能达到30%左右。对于远离油田基地的中小规模特稠油油藏,或许其面临的主要开发瓶颈不是来自钻井、热采和冷采等技术,而是来自地面集输技术,诸如地面稠油的输送加热、降黏、脱水等。针对特稠油开采及集输难题,这里提出了在井下实现大幅度降低稠油地下原油黏度,使复杂的稠油问题转化为稀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