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什么谁佛理佛理 的
佛祖释迦牟尼当年证道后,叹曰:奇哉!人人皆有如来智慧德能,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放下执著了,但还有妄想分别,就成阿罗汉;放下执著和分别,但还有妄想,是菩萨的境界;妄想分别执著全都放下了,就成佛了。
佛法没别的“放下”而已。等到你全部“放下”了,就到了金刚经“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的境界,就是“空”了。为什么空啊,都放下了还不空了嘛。
空,不是空无一物,是众生皆缘起而生,无能独存,无能永恒,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佛不是神,不是天生的,也是众生里的一个。但依正法修行,方能成佛。
故佛大慈大悲,深知众生轮回六道,三界生死,苦不堪言。故开示8万4千法门,普度众生,使我等凡夫,破除无明,离幻得悟。
对于我们凡夫来说,放下的越多,你就会越快乐。记住哦,是要心里放下,事还要做!放下不是让我们逃避,是为了更好地担当。不是啥也不干了啊。
2,佛学里的十四种无畏指的是哪十四种?
【十四无畏】据楞严经卷六载,观世音菩萨以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不作意之力用),与诸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功德,即:
(一)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不自观音,谓不随声尘所起知见;以观观者,谓返照自性。不起知见,则无所妄;返照自性,则一切真寂,无复苦恼,故使受苦众生蒙此真观,即得解脱,是为无畏。(二)知见旋复,在心谓‘知’,在眼谓‘见’;‘知’、‘见’之性热,则属于火。谓菩萨能旋转知见,以复真空,能使众生,设入火难,火不能烧,是为无畏。(三)观听旋复,‘观’、‘听’之性动,则属于水。谓菩萨能旋转观听,以复真空,能使众生,设为大水所漂,水不能溺,是为无畏。(四)断灭妄想心无杀害,谓菩萨证悟实性,断灭妄想,发大慈心,无杀害念,能使众生入于罗刹鬼国,鬼自灭恶,是为无畏。(五)熏闻成闻六根消复同于声听,谓熏闻属思,思其所闻,无性可得,则成真闻;六根害人,与兵刃无异。菩萨六根皆消灭,以复真空,一切尘境,同于声听,使众生之当被害者,刀刃所加,段段折坏,是为无畏。(六)闻熏精明明遍法界,谓菩萨从闻熏习,所成慧性,既得精明,明照十方,周遍法界,幽暗即消。众生虽被药叉■宣暗者来近其侧,然菩萨之精明能使药叉之目受明夺,自不能视,是为无畏。(七)音性圆消观听返入,谓受虚妄声尘系缚,无异禁系枷锁,菩萨以动静之性俱灭,则其观听返妄入真,声尘解脱,能使众生禁系等事不能着身,是为无畏。(八)灭音圆闻遍生慈力,谓菩萨消灭音声,圆成闻慧,则遍生慈力,能以大力令彼得乐,是以众生经于险路如行坦途,或遇恶寇,自不能劫,是为无畏。(九)熏闻离尘色不能劫,谓菩萨以思慧熏闻成性,离诸尘妄,不被色尘所劫,能使一切性多淫之人不生贪欲,是为无畏。(十)纯音无尘根境圆融,谓菩萨音性纯净,离诸妄尘,根境相入,圆融无碍,能使怀忿恨之人不生嗔恚,是为无畏。(十一)消尘旋明,谓菩萨除暗消尘,旋复性明,能使一切昏钝无善心之人远离痴暗,是为无畏。(十二)融形复闻,谓融形则碍灭,复闻则性真,故涉入世间,而不坏世间之相,能遍十方,供养微尘数佛,禀承其法,各为法子;以此无畏,施诸无子众生,欲求男者,令得生男。(十三)六根圆通明照无二,谓菩萨六根圆融,通达无碍,含摄法界,如大圆镜,明照无二,由此故能承顺法门,受领无失;以此无畏,施诸无子众生,欲求女者,即得生女。(十四)我一名与六十二恒河沙名等无有异,谓菩萨得真圆通,能使求福众生,但持我之名号,与彼俱持无数菩萨名号之人,较量所得福德,等同而无异,是为无畏。
3,佛教、佛法、佛学三者的区别
佛教是一种宗教,其完全具备构成一个宗教的全部要素,有神谱,有解释神的经典,有宗教活动场所,有神职人员进行思想传播,有宗教仪式。 “佛法”是指导人们走向圆满觉醒的各种途径和方法。也就是说通过一系列的身心修行从而使修行者达到开显本有智慧以实现生命之究竟觉醒与人生之终极关怀的生命科学。 佛学指研究与佛家相关的一切学问,统称之为佛学,可以说只要是和研究佛相关的都可以叫佛学。 扩展资料 区分佛教、佛法和佛学三者的意义,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佛教、佛法搅混一块,对两者都是上海,佛教信徒因为要修行无法全心全意信仰宗教,修行者因为各种宗教仪式活动又不能潜心修行。若一人身兼宗教家,佛学家,修行者三种角色,可能最后顾此失彼。 所以现提倡把佛教(信仰)、佛学(知识)、佛法(修行)三者分开,学术体系(佛学)、宗教体系(佛教)、修行体系(佛法)三个不同体系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