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SD大鼠是什么意思
SD大鼠是大鼠的品系之一。 1925年一农场用Wistar大鼠培育而成,特点为:头部狭长,尾长接近于身长,产仔多,生长发育较Wistar快,而且比Wistar大鼠的适应性和抗病能力更强,尤其对呼吸道疾病的抵抗力很强,所以较为受到动物实验的青睐,但是其价格较贵,饲养的规模没有Wistar大鼠广泛。 但是也是较为重要的实验大鼠品种。自发肿瘤的发生率较低。对性激素敏感性高。 扩展资料 应用: (1)药物学研究:大鼠的血压反应比家兔好,常用它来直接描记血压,进行降压药物的研究; 也常用于研究、评价和确定最大给药量、药物排泄速率和蓄积倾向;慢性实验确定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剂量反应和代谢以及服药后的临床和组织学检查。 大鼠血压及血管阻力对药物反应敏感,常用来灌流大鼠肢体血管或离体心脏, 进行心血管药理学研究及筛选有关新药。 (2)肿瘤研究:在肿瘤研究中常常使用大鼠,可使用生物、化学的方法诱发大鼠肿瘤, 或人工移植肿瘤进行研究,或体外组织培养研究肿瘤的某些特性等等。 (3)营养、代谢方面的研究:大鼠是营养、代谢研究的重要材料。用于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钙、 磷等代谢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淀粉样变性、酒精中毒、十二指肠溃疡、营养不良等方面的研究都可以使用大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SD大鼠
2,家养的老鼠会有什么病菌
1.鼠痘,由鼠痘病毒(Poxvirus of mice,MPV)引起,多呈爆发性流行,致死率较高,常造成小鼠全群淘汰,危害极大。临床表现以四肢、尾和头部肿胀、溃烂、坏死甚至脚趾脱落为特征,故又称脱脚病病毒(Ectromelia virus)。 本病毒的自然宿主为小鼠,不同品系小鼠的易感性差异很大。A、DBA、C3H等品系易感,C57BL对MPV的抵抗力强,呈隐性感染,因而成为主要的潜在疫源。本病常感染野生小鼠,使野生小鼠成为另一种危险的传染源。
MPV病毒经皮肤伤口、消化道、呼吸道感染。妊娠母鼠可将病毒垂直感染给胎儿。
2.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是由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Virus, LCMV)引起的人和多种动物的人畜共患病。小鼠感染后呈三种病型,即内脏型、大脑型和迟发型;人类感染后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和脑膜炎。
LCM为人畜共患病,小鼠、豚鼠、仓鼠、犬、猴、鸡、兔和棉鼠均易感,有实验证明金黄地鼠对LCMV易感,而大鼠则不易感。 只有持续感染的小鼠和急性感染的仓鼠能传播病毒。病鼠通过唾液、尿和鼻分泌物排出病毒。健康鼠可通过呼吸道感染,乳鼠通过乳或子宫垂直感染,许多鼠成为不发病的隐性带毒者。
LCMV感染后的临床症状可表现为3种类型:
内脏型、大脑型和迟发型。内脏型LCM小鼠表现被毛粗乱、结膜炎,有时出现腹水。
大脑型LCM由脑内及神经途径感染而产生,病鼠表现为脑内接种后5~6天,有的小鼠突然死亡,其它小鼠表现被毛粗乱、懒动、嗜睡、消瘦,常见结膜炎和面部水肿。倒提时小鼠头部震颤,肢体痉挛,后肢强直性伸展。小鼠于出现上述症状后l~3天死亡。
迟发型LCM常发生于子宫内感染和出生后1~2天感染的小鼠,病毒在体内增殖,但无症状,直到9个月后,可见病鼠体重减轻、被毛粗乱、蛋白尿、腹水、弓背等症状。
3.肝炎 小鼠病毒 (Mouse Hepatitis Virus,MHV)可引起小鼠发生肝炎、脑炎和肠炎,一般呈亚临床感染或慢性感染,而机体抵抗力低时可引起急性发病死亡,导致实验失败。
MHV可改变各种免疫应答参数,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对实验产生严重的干扰。
在我国普通鼠群的感染率超过l/5。
MHV经空气和直接接触传播,自然状态下只感染小鼠。
健康鼠通过接触病鼠排泄物和其污染的物品而感染。
MHV也可垂直传播。小鼠感染MHV后,急性发病时,病鼠被毛粗乱、消瘦、精神萎靡,有时有腹水,幼鼠可见后肢麻痹。
乳鼠可发生腹泻,生长迟缓,进而死亡。
小鼠感染低毒力的MHV时常常呈隐性感染,成为鼠群中的严重传染源。
3,实验用的大鼠和小鼠有什么区别?
在哺乳类实验动物中,由于小鼠比大鼠体小,饲养管理方便,易于控制,生产繁殖快,研究最深,有明确的质量控制标准,已拥有大量的近交系、突变系和封闭群,因此在各种实验研究中,用量最大,用途最多。
小鼠是由小家鼠演变而来。它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经长期人工饲养选择培育,已育成1000多个近交系和独立的远交群。早在17世纪就有人用小鼠做实验,现已成为使用量最大、研究最详尽的哺乳类实验动物。
大白鼠(Rat;Rattusnorvegicus)鼠科(Muridae)多种啮齿动物的统称,常指本科多种不相关物种,尤指鼠属(Rattus,约80种,遍布旧大陆)。似小鼠而体形较大。英文rat也指称常鼠科之其他属乃至其他科的动物。马来西亚的黑鼠(又称家鼠;Rattusrattus)和中国的褐鼠(又称沟鼠,或挪威鼠;Rattusnorvegicus)已随人类活动散布到世界各地。这两个种均可将疾病传播给人类,如腺鼠疫(Glandularplague)可由黑家鼠身上的蚤传播。
实验室用的大白鼠是褐家鼠的白化变种。NCBI中TaxonomyID:10116。性情较凶猛、抗病力强。大鼠门齿较长,激怒、袭击抓捕时易咬手,尤其是哺乳期的母鼠更凶险,常会主动咬工作人员喂饲时伸入鼠笼的手。对外环境适应性强,成年鼠很少患病。一般情况下侵袭性不强,可在一笼内大批饲养,也不会咬人。
4,动物实验中的小鼠和大鼠有什么区别
在哺乳类实验动物中,由于小鼠比大鼠体小,饲养管理方便,易于控制,生产繁殖快,研究最深,有明确的质量控制标准,已拥有大量的近交系、突变系和封闭群,因此在各种实验研究中,用量最大,用途最多。
小鼠是由小家鼠演变而来。它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经长期人工饲养选择培育,已育成1000多个近交系和独立的远交群。早在17世纪就有人用小鼠做实验,现已成为使用量最大、研究最详尽的哺乳类实验动物。
大白鼠(Rat;Rattusnorvegicus)鼠科(Muridae)多种啮齿动物的统称,常指本科多种不相关物种,尤指鼠属(Rattus,约80种,遍布旧大陆)。似小鼠而体形较大。英文rat也指称常鼠科之其他属乃至其他科的动物。马来西亚的黑鼠(又称家鼠;Rattusrattus)和中国的褐鼠(又称沟鼠,或挪威鼠;Rattusnorvegicus)已随人类活动散布到世界各地。这两个种均可将疾病传播给人类,如腺鼠疫(Glandularplague)可由黑家鼠身上的蚤传播。
实验室用的大白鼠是褐家鼠的白化变种。NCBI中TaxonomyID:10116。性情较凶猛、抗病力强。大鼠门齿较长,激怒、袭击抓捕时易咬手,尤其是哺乳期的母鼠更凶险,常会主动咬工作人员喂饲时伸入鼠笼的手。对外环境适应性强,成年鼠很少患病。一般情况下侵袭性不强,可在一笼内大批饲养,也不会咬人。
5,实验时通常选择小白鼠或者大白鼠,为什么?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原因一: 老鼠中的小白鼠的基因序列和人类的差不多,一些医学的科研和临床实验都是有小白鼠来完成的。当中以小白鼠做遗传学实验很好,因为它的全基因组和人类的相似度极高,很多人类难以治愈的疾病可以在小白鼠身上找到相似性状,从而加以实验发现治病基因。 原因二:实验专用白鼠的生物学意义较大,纯系小鼠的培育方法经过百年探索已经形成固定流程,培育出的小鼠几乎完全没有个体差异(生理上),而在一般的自然种群中,同种动物间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尽管外表相同),主要表现在先天的身体素质上. 生理上没有个体差异是否意味着气质上没有差异尚不明了,不过选择纯系实验白鼠主要还是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先天的个体差异. 原因三:数量充足,许多实验需要统计学分析,这就要求一定的数量,大白鼠和小白鼠,特别是小白鼠,在人工繁殖条件下,能满足这一要求。 种系纯,好的实验要对实验动物的品种严格控制,这用小白鼠就容易解决。 还有动物等级,小白鼠好歹也是哺乳动物,除了体形小,与其它哺乳动物的进化水平相比并不差。体形小反而成为人工繁殖喂养的有利条件。 原因四:其实很多实验用猩猩等与人更近似的动物做最好,但使用猩猩太昂贵了。许多实验,比如认知类的,实验结束后时需要将动物杀死,来检查其内部变化的。这样,大量的实验肯定就不能用比较“贵重”的猩猩了。 其次是,由于这种大型的哺乳动物受到动物保护协会的保护。那么多不“人道”的实验也就受到限制了。即使用的是小白鼠,动协的人仍然有抗议呢。 再者,一些实验用不着那些大型的,复杂的动物来做。真正到了做高级的认知,感觉等实验的时候再用。也算是“物尽其用”啦。这可以算从其经济原因来考虑了。★希望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