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日记网 > 教育知识 > 正文

目录

1,独立不惧,遁世无闷!翻译什么意思?

独立不惧,遁世无闷!翻译什么意思?

意思是:在面对不同寻常的境遇时,君子有两种做法,第一种是前进——独立不惧,第二种是后退——世无闷。 “君子以独立无惧,遁世无闷”出处为《周易》。 《象传》解释: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君子面对这种场景,应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一独立不惧,哪怕自己是孤独的,也要特立独行,不恐惧;二遁世无闷,要隐退而不觉得苦闷。这两种做法,第一种是前进——独立不惧,第二种是后退——世无闷。处在大过的情景之下,我们要根据“有道”或“无道”来采用其中一种做法。 书本评价: 《周易》研究被称为“易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三易》在周朝不是随便可以见到的,孔子在得到周易之后爱不释手,《易经》代代相传,释家林立,许多学者皓首穷经,考证训诂,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蔚为大观。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汉族文化之根。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汉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与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

2,理解赏析“君子以独立无惧,遁世无闷”请问“君子以

“君子以独立无惧,遁世无闷”这句话出自《周易》。
《周易·泽》篇“又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意思是:大泽淹没树木,象征“大为过甚”;君子因此(处身“大过”之时)能够独自屹立,毫不畏惧;毅然逃世,无所苦闷。“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这是说君子通过观察大过卦象,悟知应当以大丈夫能伸能屈的精神处世,才能“独立不惧,遁世无闷”。正像《伊川易传》解释的:“君子观大过之象,以立其‘大过人’之行。……天下非之而不顾,独立不惧也;举世不见知而不悔,遁世无闷者也。”

3,君子以独立不惧,遯世无闷什么意思

意思是“君子独立特行不拘常规,不畏惧困难重重,相信自己;即使是命运不济,没能发挥自己的才华,也能够归而修养自己内心高洁的品行,又怎么会苦闷呢”。出自西周姬昌的《周易》。 原文: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译文:大泽淹没树木,象征“大为过甚”;君子因此(处身“大过”之时)能够独自屹立,毫不畏惧;毅然逃世,无所苦闷。“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这是说君子通过观察大过卦象,悟知应当以大丈夫能伸能屈的精神处世,才能“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扩展资料:成书背景 中国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们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而产生了对神的崇拜,认为在事物背后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的存在,支配着世间一切。 当人们屡遭天灾人祸,就萌发出借助神意预知突如其来的横祸和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的欲望,以达到趋利避害。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周易

4,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 怎么翻译

意思:这就是所说的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任用而内心无烦闷。 出自:《书幽芳亭记》宋代·黄庭坚 节选: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翻译:兰花和君子很相似: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这就是所说的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任用而内心无烦闷。兰花虽然含着香味形状美好,但平时与萧支没有什么两样。一阵清风吹来,他的香气芬芳,远近皆知,这就是所说的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扩展资料: 北宋的散文小品中,最著名的当属周敦颐的《爱莲说》。该文以莲喻人,赞扬了“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人格。稍后黄庭坚的《书幽芳亭记》,堪称与《爱莲说》相比肩的精美小品。但由于前者被选入中学教材,广为人知;而黄庭坚本人以诗名世,他的散文创作被掩盖了。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苏门四学士”之首。黄庭坚诗、书、文均有极高造诣,与苏轼并称“苏黄”。他的一生风波跌宕,饱受磨难。在北宋党争中,他属旧党,屡遭贬谪。但无论处于何种艰难的境地,他都以气节自励。此文就是他高尚品德的流露。他以自己的实际行为,达到了“文如其人、人如其文”的至高境界。 中国古代历来有“芳草美人”的传统。这是典型的类比手法:以自然界的某种动植物来类比人的品行。周敦颐建立起了莲与君子之间的牢固类比关系,黄庭坚此文则建立起兰与君子之间的牢固类比关系。 黄庭坚对兰的推崇,是在北宋推崇君子气节的大环境下提出来的。周敦颐《爱莲说》就说:“莲,花之君子者也。”黄庭坚也说:“兰似君子。”此文写于他贬居戎州之时。戎州有山名兰山,上有野生兰花。他将之移植于院中,建一小亭,名为“幽芳亭”。 在北宋党争中,黄庭坚属苏轼党,屡遭新党打击。但是,他并无怨恨詈骂之词。苏轼称赞他:“意其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驭风骑气,以与造物者游,非独今世之君子所不能用,虽如轼之放浪自弃,与世阔疏者,亦莫得而友也。”(《答黄鲁直书》)评价高得不能再高了。 黄庭坚将居处先后命名为“任运堂”、“槁木庵”,表现了他随缘任运的人生态度。他为人“内刚外和”,有如兰花,含蓄,不张扬,内蕴深厚,讲求气节。 他的诗也反复吟咏了兰花的高洁品质,如《以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为韵寄李子先》、《丙寅十四首效韦苏州》、《次韵答和甫卢泉水三首》、《次韵答黄与迪》等诗。他还亲手书写了唐韩伯庸的《幽兰赋》,流传至今,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行书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