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小品文的风格
概括地说,就是清新隽永,意味悠长。
如果你需要更多材料,可以看:
《古代散文百科大辞典》:
其主要著作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多为散文作品。他的散文创作题材范围广阔,于写山状景外,又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多写亡国之思,沉痛感人。其山水小品,记事短章,均写得清新活泼,意境极佳,时杂诙谐,趣味盎然。张岱在创作上沿袭公安、竟陵二派的主张,但又不为二派所囿,能扬长避短,提倡任情适性的文风。他在散文创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被认为是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
《文学百科大辞典》
张岱,明末散文家。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身于仕宦家庭,但终身未做过官。少年时,服用豪华,游山玩水,过着放浪不羁的“风雅”生活,对戏曲、音乐、乃至品茶、饮膳,无所不好,尤善古文。明亡后,披发入山,追忆往事,安贫著述,寄寓故国之思,表现了民族气节。在文学上承袭“公安派”“竟陵派”的主张,反对崇古、拟古,提倡任情适性的文风,并能兼取“公安”“竟陵”所长,避其所短。作品题材广泛,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诸如风景名胜、世情风习、戏曲技艺,乃至古董玩具,无所不记。尤其是明亡后,面对国破家亡,人民生灵涂炭,他写了《陶庵梦记》、《西湖梦寻》两书,回首20年前的豪华靡丽的生活,抒发对故国乡土的恋情,写景抒情、叙事论理,浑然一体,文笔清丽流畅,时杂诙谐。描写山水景物,逼真如画,诗意盎然。又对当时的民间艺术,多有记叙。文章生动活泼,自然动人,其间也体现了封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和审美的趣味。他长期隐迹山中,阅读了大量明朝史料,从32岁开始,编写纪传体明史。他在贫困中,坚持写作,终于写成史书《石匮书》。因崇祯年间史料不足,此书只记到天启朝;康熙初年,又续补,题为《石匮书后集》。他的散文成就最高,是晚明小品文代表作家。著作有《琅嬛文集》6卷,《陶庵梦忆》8卷,《西湖梦寻》5卷和《石匮书》、《石匮书后集》等。
张岱简介 张岱作品有哪些?
湖心亭看雪 张岱这个名字我们应该都不陌生了,晚年之时隐居在山野之中,潜心创作,那么张岱作品都有些什么呢,这位大家,他的一生是怎样的呢? 张岱简介 1597年,张岱出生于浙江的一户仕宦家中。他是地道的汉族人士,长大后是一名文学家。 因为家中是做官的,在当地也算是有一定的名气,所以从小张岱所生活的环境就很好。另外父母都是由文化之人,受家庭影响,张岱自小对文学上的事情很有兴趣,也很有才华。因为家中几代都有藏书的习惯,所以张岱是在书中长大,可以说是满腹经纶。 由于张岱所生处的时代是在明朝晚期的时候,国家动荡不安,内忧外患,朝廷上又是佞臣当道,这让原本有所保护的有志之士都放弃了保家卫国的想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出心中的不满。 张岱曾在他的作品中寄情于山水中,表面上说的是大好的自然风景没有人赏识,实际上是在暗示自己拥有一身才华却无人问津、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到了晚年,张岱或是想开了,他决定隐居山林,在平淡的生活中静下心来著书。也是在这段时间中,张岱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张岱作品有什么 张岱一生都过着豪放不羁的生活,因为对社会的不满,总是表现出一种不符合礼教的行为。对于功名利禄更不在意的张岱一直到晚年的时候才真正的定下心来,决心在深山老林中度过自己的晚年。 隐居在山野中的张岱虽然没有早前奢华的生活,生活条件也大不如前,但因为他专心于创作上,所以此时的张岱才觉得生活是充实的。 说起张岱作品,必然会说起他的小品文。张岱所写的小品文,从内容上来说,大多是描绘大自然的美好风景的,以山水为主。还有就是体现淳朴民风以及他对过去奢华生活的回想。从文字上来看,张岱所用的文字都非常的优美,让人看了之后能够感觉到浓厚的诗意。正因为这样,所以后人都说他的小品是晚明之后最优秀的作品。张岱的小品文的代表作有《琅文集》、《夜航船》等等。 而《夜航船》就好像是现在的百科全书,其中的内容涉及的范围非常之广,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张岱除了他的小品文很出色,还有他的代表作就是《湖心亭看雪》。
张岱简介
张岱像 张岱(1597一1679),字宗子、石公,号陶庵、陶庵老人、蝶庵、蝶庵居士、古剑老人、古剑蝶叟。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明末文学家。 一生不仕,寄情于山水。清兵南下,乃披发入山,隐居剡溪附近山村著书。清康熙初,参与编修《明史纪事本末》。 有《琅环文集》六卷、《陶庵梦忆》八卷、《西湖寻梦》五卷等,又有《石匮书》,现存《石匮书后集》。 代表作《自为墓志铭》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莨,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常自评之,有七不可解。向以韦布而上拟公侯,今以世家而下同乞丐,如此则贵贱紊矣,不可解一。产不及中人,而欲齐驱金谷,世颇多捷径,而独株守於陵,如此则贫富舛矣,不可解二。以书生而践戎马之场,以将军而翻文章之府,如此则文武错矣,不可解三。上陪玉皇大帝而不谄,下陪悲田院乞儿而不骄,如此则尊卑溷矣,不可解四。弱则唾面而肯自干,强则单骑而能赴敌,如此则宽猛背矣,不可解五。夺利争名,甘居人后,观场游戏,肯让人先?如此则缓急谬矣,不可解六。博弈樗蒲,则不知胜负,啜茶尝水,是能辨渑、淄,如此则智愚杂矣,不可解七。有此七不可解,自且不解,安望人解?故称之以富贵人可,称之以贫 *** 亦可;称之以智慧人可,称之以愚蠢人亦可;称之以强项人可,称之以柔弱人亦可;称之以卞急人可,称之以懒散人亦可。学书不成张岱简介,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学农学圃张岱简介,俱不成。任世人呼之为败子,为废物,为顽民,为钝秀才,为瞌睡汉,为死老魅也已矣。 初字宗子,人称石公,即字石公。好著书,其所成者,有《石匮书》、《张氏家谱》、《义烈传》、《琅擐(女字旁)文集》、《明易》、《大易用》、《史阙》、《四书遇》、《梦忆》、《说铃》、《昌谷解》、《快园道古》、《傒囊十集》、《西湖梦寻》、《一卷冰雪文》行世。生于万历丁酉八月二十五日卯时,鲁国相大涤翁之树子也,母曰陶宜人。幼多痰疾,养于外大母马太夫人者十年。外太祖云谷公宦两广,藏生黄丸盈数麓,自余囡地以至十有六岁,食尽之而厥疾始廖。六岁时,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遇眉公先生跨一角鹿,为钱塘游客,对大父曰:“闻文孙善属对,吾面试之。”指屏上《李白骑鲸图》曰:“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余应曰:“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眉公大笑,起跃曰:“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欲进余以千秋之业,岂料余之一事无成也哉! 甲申以后,悠悠忽忽,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白发婆娑,犹视息人世。恐一旦溘先朝露,与草木同腐,因思古人如王无功、陶靖节、徐文长皆自作墓铭,余亦效颦为之。甫构思,觉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再。虽然,第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已。曾营生圹于项王里之鸡头山,友人李研斋题其圹曰:“呜呼有明著述鸿儒陶庵张长公之圹。”伯鸾,高士,冢近要离,余故有取于项里也。明年,年跻七十,死与葬其日月尚不知也,故不书。铭曰:穷石崇,斗金石。盲卞和,献荆玉。老廉颇,战涿鹿。赝龙门,开史局。馋东坡,饿孤竹。五羖大夫,焉能自鬻?空学陶潜,枉希梅福。必也寻三外野人,方晓我之终曲。
张岱简介
张岱简介 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生平 高祖天复,官至云南按察副使,甘肃行太仆卿。曾祖张元汴,隆庆五年(1571)状元及第,官至翰林院侍读,詹事府左谕德。祖父张汝霖,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至广西参议。父张耀芳,副榜出身,为鲁藩右长史。张岱的出身,又是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先辈均是饱学之儒,精通史学、经学、理学、文学、小学和舆地学。被舅父夸为“今之江淹”。天复、元汴父子曾撰修《绍兴府志》《会稽志》及《山阴志》,“三志并出,人称谈迁父子。”(《家传》)(下引张岱诗文及评论出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出版、夏咸淳点校的《张岱诗文集》者,均只注篇名。)祖父汝霖,“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同上)至老,手不释卷。曾积三十年之精神,撰修《韵山》,后因与《永乐大典》类同而辍笔(《陶庵梦忆韵山》)。张氏三世藏书,岱“自垂髫聚书四十年,不下三万卷。”(《陶庵梦忆三世藏书》)张岱的出身,还是一个文艺之家。祖孙几代都工诗擅文,咸有著述。天复有《鸣玉堂稿》,元汴有《不二斋稿》,汝霖有《石介园文集》,耀芳“善歌诗,声出金石。”(《家传》)张氏从汝霖起,自蓄声伎,讲究此道。耀芳“教习小蹊,鼓吹戏剧。”(《家传》)到张岱这辈,则“主人精赏鉴,延师课戏,童手指千。蹊童到其家,谓‘过剑门’,焉敢草草。”(《陶庵梦忆过剑门》)他拜师学琴,习曲三十余首,指法“练熟还生,以涩勒出之。”(同上《绍兴琴派》)并“结丝社,月必三会之。”(同上《丝社》)张岱仲叔联芳,“能写生,称能品”,与沈周、文征明、董其昌、李流芳辈“相伯仲”。又好古玩,富收藏,精鉴赏,“所遗尊?、卣彝、名画、法锦,以千计。”(《附传》)张岱耳濡目染,亦自手眼不低,所作种种文物古玩之题铭,诸多磁窑铜器之品评,确为行家里手。 张岱生活于明清鼎革之际。明中叶以后,宦官擅权,奸臣当道,特务横行,党争酷烈,内忧外患,愈演愈烈。贤能忠直,或被贬逐,或遭刑戮。与此同时,思想界涌现了一股反理学、叛礼教的思潮。以王艮、李贽为代表的王学左派,公开标榜利欲、欲为人之本性,反对理学家的矫情饰性,主张童心本真,率性而行。这无疑是对传统礼教的反叛,对程朱“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的挑战。在这种思潮的推动下,文人士子在对社会黑暗绝望之余,纷纷追求个性解放:纵欲于声色,纵情于山水,最大程度地追求物质和精神的满足。他们一方面标榜高雅清逸,悠闲脱俗,在风花雪月、山水园林、亭台楼榭、花鸟鱼虫、文房四宝、书画丝竹、饮食茶道、古玩珍异、戏曲杂耍、博弈游冶之中,着意营造赏心悦目、休闲遣兴的艺术品味,在玩赏流连中获得生活的意趣和艺术的诗情;另一方面他们在反叛名教礼法的旗号下,放浪形骸,纵情于感官声色之好,穷奢极欲,焚膏继晷,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人情以放荡为快,世风以侈靡相高。”(张瀚《松窗梦语》卷七)如果说前者主要表现他们的避世玩世的话,那么后者主要发泄他们的傲世愤世。在张氏祖孙的交游中,不乏这样的文人名士。如徐渭、黄汝亨、陈继儒、陶望龄、王思任、陈章侯、祁彪佳兄弟等,正是这样的家庭出身,这样的社会思潮、人文氛围,造就了张岱的纨绔习气和名士风度,决定了他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和《琅嬛文集》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