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文言文《割肉相啖》的翻译是什么?
文言文《割肉相啖》〖翻译〗 齐国有两个自吹为勇敢的人,一个住在城东,一个住在城西,有一天两人在路上不期而遇。住在城西的说:“难得见面,我们姑且去喝酒吧。”“行”。于是两人踏进酒铺喝起酒来。酒过数巡后,住在城东的说:“弄一点肉来吃吃怎么样?”住在城西的说:“你我都是好汉。你身上有肉,我身上有肉,还要另外买肉干什么?”“好!好!”另一个说。于是叫伙计拿出豆豉酱作为调料,两人便拔出刀来,你割我身上的肉吃,我割你身上的肉吃,纵然血流满地,他们还是边割边吃,直到送掉性命才停止。要是像这样也算勇敢的话,还不如没有勇敢来的好。 《割肉自啖》的寓意是什么 割肉自啖【gē ròu zì dàn 】:这故事告诉我们:勇敢本来是很好的品质,它能帮助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危险和困难。但是盲目的逞勇斗狠却是无聊的行为,是非常愚蠢而且可悲的。 〖注释〗①郭:城墙。这里指城。②卒然:突然。卒同“猝”,突然。③故:姑且。④觞数行:喝了几杯酒。觞,shāng,酒杯;行,xíng,遍数。⑤求肉:找一点肉吃。⑥尚胡革求肉而为:为什么还要另外买肉呢?⑦具:准备。⑧染:豆豉酱。⑨啖:啖dàn,吃。⑩若:像。
2,文言文 割肉相啖 翻译
齐国的好赌勇的人,其中一个人住在城的东郊,一个人住在城的西郊,突然在路上向遇时说道:“喝两杯怎么样?”酒过数巡,(他们)说了:“还是弄点肉吧?”其中一个人说:“您的肉,我的肉都是肉啊,还干吗要另外找肉呢?”于是准备好了调料,便抽刀互相割肉吃,到死为止。
【注释】
[1]革:改,更。
[2]染:用以调味的豆酱。
3,古代有一个人把自己肉割下来给一个皇子吃是什么故事
介子推割肉救重耳。 早年重耳出亡时,先为父亲献公追杀,后为兄弟晋惠公追杀。重耳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据《韩诗外传》,有一年逃到卫国,一个叫做头须(一作里凫须)的随从偷光了重耳的资粮,逃入深山。重耳无粮,饥饿难忍。当向田夫乞讨,可不但没要来饭,反被农夫们用土块当成饭戏谑了一番。 后来重耳都快饿晕过去了,为了让重耳活命,介子推到山沟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当重耳吃后知道为介子推腿上的肉时,重耳大受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报答介子推。在重耳落难之时,介子推能如此肝脑涂地,忠心耿耿,实属难能可贵。 为了纪念介子推,仲耳下令这一天为“寒食节”,“寒食节”意思就为那一天不能吃用火烧的东西,只能吃冷食。第二,仲耳上山祭拜介子推,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下令寒食节的后一天为清明节。 扩展资料: 介子推忠君赴义、鄙弃功名利禄的气节,流芳百世,感人至深。后人不仅造了个“寒食节”来纪念他,还修建了大量的祠堂庙宇来祭奠他,文人雅士登临题咏、寓兴抒怀的就更为不胜枚举。这样的讴歌绵延不绝,贯穿数千年,其不动声色的道德教化,使人们不假思索地形成了某种“集体无意识”,以至于很少有人对介子推的所作所为投以审视的目光。 作为春秋贵族,介子推的言行,宵小之徒视之为迂腐,然则体现了正道之义。介子推的行为并非忠君而为爱国,以后世儒家评价必为“忠君之典范”,而成为中国儒家传统观念中大丈夫精神的渊源,这实在为对介子推之毁誉。以后人的价值观将其行为定义为迂腐愚昧为错误的,即使在今天忠于国家也为应当提倡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介子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耳
4,肉的成语有哪些呢?
行尸走肉、
酒池肉林、
弱肉强食、
骨肉相连、
肉食者鄙、
酒肉朋友、
三月不知肉味、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挂羊头卖狗肉、
心惊肉跳、
皮开肉绽、
髀肉复生、
皮笑肉不笑、
剜肉补疮、
自相鱼肉、
鱼肉百姓、
有血有肉、
血肉模糊、
血肉横飞、
情同骨肉、
肉眼凡胎、
食不重肉、
肉袒牵羊、
骨肉相残、
肉山脯林、
血肉相连、
食肉寝皮、
骨腾肉飞、
鱼肉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