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日记网 > 教育知识 > 正文
谁是被称为海上三任的海派画家
谁是被称为海上三任的海派画家
提示:

谁是被称为海上三任的海派画家

海上画派创始人是谁,他有什么突出成就1、著名画家蒲华(又名蒲竹英,嘉兴人,晚清书画家,海上画派创始人)参考网址http://baike.baidu.com/view/108158html?tp=0_00参考文献蒲华(1839-1911),晚清“海派”画坛具有创造精神的代表画家。2、吴昌硕治印也很出名,他是杭州“西泠印社”的创始人。“四任”中以任颐(字伯年)最著,他善于画人物、花鸟,所作受陈洪受影响,略作夸张,线纹坚劲凝练;而又吸收民间设色技法,色彩明丽。3、任伯年,1840年生,1896年卒,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任伯年是我国近代杰出画家,在“四任”之中成就最为突出,是海上画派中的佼佼者。他的杰出艺术成就受到世人瞩目。任颐初名润,字小楼,后字伯年,。近代史:海上三任和岭南三高,指的是哪些画家?任熊、任熏和任颐又合称“海上三任”;岭南三高是高剑父与其弟奇峰(18891933)、剑僧(18941916)的合称。海上三任为清代晚期“海上画派”(海上指上海)的代表人物任熊、任薰、任颐的合称。海派主要画家有前期的张熊、朱熊、任熊,人称“三熊”。任熊、任熏和任颐又合称“海上三任”。晚期以吴昌硕为主要代表。另外,未定居上海的画家赵之谦和虚谷也被视为海派名家。海上画派作为一个地域流性派,他们的作品有哪些特点呢?其具体特点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能破格创新,流派自由,个性鲜明;重品学修养;和民间艺术联系深,能达到雅俗共赏;善于借鉴吸收外来艺术;作品颇具象征性,讲究内涵充实,造型色彩华美而兼具实用性与现实性。晚清的海上画派,其艺术精神、审美观念与清代中期的扬州画派有着一些基本的共同点。“扬州八怪”的绘画表现个性与兼顾买主口味,常常是以个性为第一位。海派的风格趋向民俗性的画作,诸如吉祥意义、道德品评、祈求理想等赠品形式的画作。海派画家的风格特点一为色彩运用,二为以书入画。海派画家是在近两个世纪之交涌现出来的一支活跃而富有生气的画派。

海上画派的影响
提示:

海上画派的影响

海上画派在传统基础上能破格创新、流派自由、个性鲜明和民间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善于借鉴吸收外来艺术,其艺术特点为: 1、 海上画派画家画的题材有些世俗化,花鸟画为多,其次人物,再次山水,依序再为杂项题材。因为山水画较不易表现出大富大贵的即兴题意,言及此还要检视绘画完成的快慢问题。花鸟画颇具象征性的意义,配合人物画亦近于人情世故的题材,只要安置妥当画家在快速度下很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山水画家虽有简笔画法,毕竟无法草率。画面布局安排——来自古诗词、文学作为基调,再佐以西方反衬法、结构法、设色法等,在笔法墨法的应用上,简逸而明快,只求意境而略其形式。 2、 海上画派画家画作表现手法颇具象征性的表现,不论是花鸟或是人物,富贵寓于牡丹等。花卉结义于桃园等借古喻今,山川风光于南山之麓等,都是具有象征的手法,讲究内涵的充实。就绘画发展而言,外延来自于内敛的充实。 3、 海上画派画家注重造型及色彩华美,在造型的流畅上以及较浓丽的色泽,颇能迎合商业性的活动,也较受一般人喜爱,海派画家受商的眷顾由此可见一斑。因此将西方式的写生写实融汇画中,显而易见受到近代西方美术表现法的影响。 4、 海派画家强调画法的根源,因此常有模仿或模拟的同类画作出现,强调笔墨,注重门派,讲究师承,既继承传统又面对现实。从19世纪后期诞生的“海上画派”到今天,犹如长江后浪推前浪,造就一大批杰出的书画家,为中国传统书画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蒲华的介绍
提示:

蒲华的介绍

蒲华(1832—1911)字作英,亦作竹英、竹云,浙江嘉兴人。号胥山野史、胥山外史、种竹道人,斋名九琴十砚斋、九琴十研楼、芙蓉庵,夫蓉盦、剑胆琴心室等。晚清著名书画家,与虚谷、吴昌硕、任伯年合称“海派四杰”。早年科举,仅得秀才,遂绝念仕途,潜心书画,携笔砚出游四方,后寓居上海,卖画为生。善花卉、山水,尤擅画竹,有“蒲竹”之誉。书法淳厚多姿;其画燥润兼施,苍劲妩媚,风韵清健。1911年去世,好友吴昌硕为其料理后事。传世作品有《倚篷人影出菰芦图》、《荷花图》、《竹菊石图》、《桐荫高士图》。

蒲华的蒲华生平
提示:

蒲华的蒲华生平

蒲华,1832年生於秀水(今浙江嘉兴)城内学子弄(今育子弄)。父在城隍庙设肆,以售卖祭供城隍的“保福饺”为业。蒲华幼时,从外祖父姚磐石读书,后曾师事林雪岩。1853年入庠为秀才。蒲华在嘉兴时,家境贫寒,曾租居城隍庙。为人朴厚,淡于名利,潜心于绘画。22岁结婚,娶缪晓花为妻,亦善书画。二人贫困相守,情感至深。1863年秋,相依十年的妻子病逝。蒲华以诗抒其哀恸:“十年结知己,贫贱良可哀”。时年蒲华32岁,无子。从此不再续娶,孑然一身至老。与友人结鸳湖诗社,有诗稿《芙蓉庵燹馀草》,得诗家陈曼寿等题辞赞许,早年便获“郑虔三绝”之美誉。1864年春,客宁波。同年到台州,十多年间,先后在太平(今温岭)县署、新河(温岭属)粮厅和海门(今椒江)海防同知府当幕僚。因不善官场应酬,更不耐案头作楷,叠遭辞退。生性嗜酒,疏懒散漫,人称“蒲邋遢”。穷途无路,开始卖画生涯,走遍台州、温州、宁波、杭州等地。虽以画为生,却不矜惜笔墨,有索辄应。当时民生多艰,又因人微画易,笔润微薄,常至升斗不济。1881年春,自上海去日本,受日人赞赏,颇为自得,因绘《海天长啸图》以舒其意。同年夏归国,依旧画笔一枝,孓然一身,游食于沪宁苏常、杭甬台温一带。师承陈淳、徐渭、郑板桥风格,借鉴近世浙东画家林璧人(蓝)、傅啸生(濂)、姚梅伯(燮)及赵之谦,曾跟著名词人与画家范湖居士周闲学画。当其声名远扬,乡间旧友来沪探望,蒲华盛情款待,视同至亲。日本来客,每以重金求画,得资便呼朋斗酒,或为青楼女子赎身,竟至垂橐空囊。因而在沪期间,仍为生计所驱,不时奔走于沪宁、沪杭之间。清末多灾荒,他参加“豫园书画善会”,义卖书画以助赈。蒲华素无疾,步履轻捷。1911年夏,醉归寓所,假牙落入喉管,气塞而逝。蒲华无子,一女在乡。吴昌硕等为其治丧,由一侄扶榇归葬嘉兴西丽桥西堍,今墓已不存,唯吴昌硕所书“蒲山人墓志铭”嵌藏于南湖监亭内壁,为后人凭吊遗迹。蒲华一生贫困潦倒,极不得志,吴昌硕题墓志铬曰:“富于笔墨穷于命”。1923年,柳溪周斌(芷畦)得蒲华《芙蓉庵燹余草》遗稿。1926年,吴昌硕作序,丁辅之印行蒲作英《芙蓉庵燹余草》线装本,由上海聚珍仿宋印书局校刊精印。1936年,《蒲作英用印集存》马公愚署签,宣和印社出版。1980年,嘉兴博物馆举办“蒲作英书画展览”。1984年至1986年,《蒲华》画册问世,浙江人民美术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