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日记网 > 教育知识 > 正文

目录

1,《浮生六记 闲情记趣》的全文翻译

《浮生六记 闲情记趣》的全文翻译

我的居室休闲,案头瓶花许多,芸说:“这样插花,能表现花在风晴雨露中各种姿态风韵,可谓精妙入神。然而画卷中也有草木与昆虫共同相处的方法,你何不仿效一下?”我说:“小昆虫徘徊不定,怎么仿效?”芸说:“我倒有个方法,恐怕始作俑而引起罪过呢!”我说:“你试说说。”
芸说:“小昆虫死了不会变色,寻找螳螂、蝴蝶之类用针刺死,拿细丝线捆着它的脖子系在花草间,再整理它的脚足,或抱在花梗上,或踏在叶上,这样宛如活生生的小虫,不是更好么?”我很高兴,按她的方法去试验了,结果来看的人无不称绝赞美。

2,《浮生六记·闲情记趣》的翻译

沈复的《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全文带译文
原文:
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罪过耳。”余曰:“试言之。”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求之闺中,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我的居室休闲,案头瓶花许多,芸说:“这样插花,能表现花在风晴雨露中各种姿态风韵,可谓精妙入神。然而画卷中也有草木与昆虫共同相处的方法,你何不仿效一下?”我说:“小昆虫徘徊不定,怎么仿效?”芸说:“我倒有个方法,恐怕始作俑而引起罪过呢!”我说:“你试说说。”芸说:“小昆虫死了不会变色,寻找螳螂、蝴蝶之类用针刺死,拿细丝线捆着它的脖子系在花草间,再整理它的脚足,或抱在花梗上,或踏在叶上,这样宛如活生生的小虫,不是更好么?”我很高兴,按她的方法去试验了,结果来看的人无不称绝赞美。在女人里寻找(和芸同样的人),现在恐怕再没有这么善解人意的了吧!
译文:
我的居室休闲,案头瓶花许多,芸说:“这样插花,能表现花在风晴雨露中各种姿态风韵,可谓精妙入神。然而画卷中也有草木与昆虫共同相处的方法,你何不仿效一下?”我说:“小昆虫徘徊不定,怎么仿效?”芸说:“我倒有个方法,恐怕始作俑而引起罪过呢!”我说:“你试说说。”芸说:“小昆虫死了不会变色,寻找螳螂、蝴蝶之类用针刺死,拿细丝线捆着它的脖子系在花草间,再整理它的脚足,或抱在花梗上,或踏在叶上,这样宛如活生生的小虫,不是更好么?”我很高兴,按她的方法去试验了,结果来看的人无不称绝赞美。

3,浮生六记·闲情记趣的原文和译文?

原文
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①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②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③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④罪过耳⑤。”余曰:“试言之。”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⑦,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⑨乎?”余喜,如其法行⑧之,见者无不称绝⑥。求之闺,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
译文
我闲居在家,桌上的瓶花总是不断地更换新鲜的。妻子陈芸对我说:“你的插花中能够体现大自然的气息与特征,可算是十分精妙传神。在画画的技巧中有画草虫的方法,你为什么不仿效呢?”我说:“虫在插花上是会跑来跑去不听话的,怎么能仿照呢?”芸说:“我有个办法,就是怕那样的做法有罪过。”我说:“你不妨说说看。”她说:“虫子死后颜色不变,你可以捉来螳螂和知了、蝴蝶之类的昆虫,用针把它们刺死,用细丝系住虫的颈部绑在花草当中,整理它们腿的姿态,要么抱梗,要么站在叶子上,就像活的一样,不也很好吗?”我很高兴,按照她的办法去做,看到的人无不称绝。如今在闺中寻找,恐怕未必有能够如此懂得我心思的人了。
注释
①芸:指作者的妻子陈芸。
②盍:何故,为何。
③踯躅:徘徊,文中指虫子不停地跳动。
④作俑:比喻倡导做不好的事。
⑤耳:相当于“罢了”。
⑥绝:极,非常。
⑦属:类。
⑧行::做。
⑨善:好。
⑩或:有的。
(11)礤:脖子。
(12)法:方法。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翻译
我回忆童年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细心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景观(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仰起头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 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飞叫,当做青云白鹤看,果真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高兴得直喊痛快。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花台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体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仔细地看。 把繁茂的杂草当做树林,把昆虫蚂蚁当做野兽,把泥土瓦砾凸出的地方当做土山,把低洼的地方当做山沟,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在打架,便跑去观看,兴趣正浓,忽然又一庞然大物, 像搬开山,拔倒树一样,原来是一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都被他吃了。 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了起来。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驱逐去别的院子。
释义
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自传性散文)。题目是编者加的。沈复(1763-1825)字三白,号梅逸,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著名文学家。
2、余:我。
3、童稚:童年。稚:幼稚。 时:时候。[1]
4、张目:睁大眼睛。
5、明察秋毫: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明:眼力。察:看清。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1]
6、藐:渺小。
7、必细察其纹理: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细:仔细。纹理:这里泛指花纹。[1]
8、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故:因此。  [1]
9、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10、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拟:比。心之所向:心中想象的景观(鹤舞)。之:的。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1]
11、之:这里指“群鹤舞空”的景象。项为之强:脖子因为这样都僵硬了。项:脖颈,颈。  [1]
12、强(jiāng):通“僵”,僵硬的意思。 [1]
13、于:在。
14、素帐:未染色的帐子,白色的蚊帐。 [1]
15、徐喷以烟:用烟慢慢地喷(它们)。徐:慢慢地。 [1]
16、作青云白鹤观:当做青云白鹤看。 唳[lì] :鸟鸣。  怡然:喜悦的样子。 称快:喊痛快。[1]
17、凹凸(āo tū):高低不平。丛杂:多而杂乱。其:这里指自己。以丛草为林:把丛聚的草当做树林。以......为......:把......当做......。[1]
18、邱:同“丘”,土山。壑(hè):山沟。神游其中:想象在里面游历的情景。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1]
19、观之正浓: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庞然大物:很大的东西。拔山:搬开土山。拔:移,搬开。兴:兴趣。  [1]
20、方:正。
21、盖:这里是“原来是”的意思。 [1]
22、鞭:用鞭子抽。
23、之:癞蛤蟆。
24、细:仔细。
25、察:观察。
26、昂:抬。
27、首:头。
28、驱:驱逐。
30、呀然:哎呀地(惊叫一声)。[1]
物外之趣的三件事
1.观蚊成鹤;
2.神游山林;
3.鞭驱虾蟆①观虫斗②驱虾(蛤)蟆。

4,《浮生六记·闲情记趣》的翻译

一、译文:我回忆童年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眼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我一定会细心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时常收获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景观,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仰起头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飞叫,当做青云白鹤看,果真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高兴得直喊痛快。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花台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体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仔细地看。 把繁茂的杂草当做树林,把昆虫蚂蚁当做野兽,把泥土瓦砾凸出的地方当做土山,把低洼的地方当做山沟,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在打架,正看得兴趣正浓,忽然又一庞然大物, 搬开山,拔倒树一样向我而来,原来是一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都被他吃了。 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了起来。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便驱逐去别的院子。 二、原文:清 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扩展资料 一、作者简介 沈复 (1763年—1832年),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杰出的文学家。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出生于姑苏城南沧浪亭畔士族文人之家。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十九岁入幕,此后四十余年流转于全国各地。后到苏州从事酒业。 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著有自传体作品《浮生六记》 六卷(后佚两卷),影响甚大,1936年林语堂曾将这部作品译成英文 在国外出版。 二、赏析 清代文学家沈复的《闲情记趣》,是一篇带有抒情性的回忆录和记叙性的散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细腻的刻画,记述了作者儿时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充满童真童心的童趣图,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稚气烂漫的情趣。

5,沈复浮生六记的全文翻译

我到山中扫墓时,曾捡来一些好看的有山峦纹理小石头,回来与芸商量说:“用油灰把宣州石粘起来,叠在石盆内做盆景,主要取其色泽均匀;而这种黄色山石虽然古朴,但是用油灰粘起来则显得黄白相间,而且敲凿的痕迹显露,你看怎么办为好?”芸说:“选择顽劣的石头捣成粉末,抹在油灰粘连的痕迹处,趁着湿掺和在一起,等干了以后也许会与石头一样颜色了。”我便按她的说法,用宜兴出的长方泥盆在里面叠起一个小山峰,向左边偏斜,而突凸向右方;背面作横向纹理,好像元代画家倪瓒所描画山石的样式,峻岩凹凸,如同临江石矶之状;盆内虚留一角,用河泥种植纤小的白浮萍。石头上再种植狮子草,俗称为云松。经过几天努力,终于做成了。到了深秋,云松蔓延遍山,好像藤蔓悬挂在石壁上;花开红色,白萍也冒出水面,红白相间,神游其中,如同登上了蓬莱仙阁。

6,文言文《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整文翻译

我回忆童年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眼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我一定会细心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时常收获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景观(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仰起头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 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飞叫,当做青云白鹤看,果真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高兴得直喊痛快。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花台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体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仔细地看。 把繁茂的杂草当做树林,把昆虫蚂蚁当做野兽,把泥土瓦砾凸出的地方当做土山,把低洼的地方当做山沟,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在打架,正看得兴趣正浓,忽然又一庞然大物, 搬开山,拔倒树一样向我而来,原来是一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都被他吃了。 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了起来。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便驱逐去别的院子。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沈复 (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 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 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7,文言文闲情记趣的翻译

闲 情 记 趣 作者:沈复

译 文
原 文

  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日的蚊子声音象雷鸣,我心里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我抬起头看,脖子都硬了。我又让蚊子留在帐子里面,慢慢地吸口烟喷出来,叫蚊子冲烟飞鸣,当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果然就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我又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或是花台小草丛杂的地方,蹲下身子,与花台一般高,定神仔细观察,以丛草作为树林,以小虫和蚂蚁作为野兽,以泥土凸的作为山丘,凹的作为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有一天,见到有两个小虫在草里斗,看得正高兴的时候,忽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被它吞了进去。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了起来。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驱逐去别的院子。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8,浮生六记·闲情记趣的翻译

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①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②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③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④罪过耳。”余曰:“试言之。”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求之闺中,今恐未必有此会心⑤者矣。
——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注释】①芸:即陈芸,沈复的妻子。②盍hé:何不,为什么不。③踯zhí躅zhú:徘徊,一个人在某一地方来回走。④作俑:制造殉葬用的偶像,比喻倡导做不好的事情。⑤会心:集心,专心。

【翻译】我的居室休闲,案头瓶花许多,芸说:“这样插花,能表现花在风晴雨露中各种姿态风韵,可谓精妙入神。然而画卷中也有草木与昆虫共同相处的方法,你何不仿效一下?”我说:“小昆虫徘徊不定,怎么仿效?”芸说:“我倒有个方法,恐怕始作俑而引起罪过呢!”我说:“你试说说。” 芸说:“小昆虫死了不会变色,寻找螳螂、蝴蝶之类用针刺死,拿细丝线捆着它的脖子系在花草间,再整理它的脚足,或抱在花梗上,或踏在叶上,这样宛如活生生的小虫,不是更好么?”我很高兴,按她的方法去试验了,结果来看的人无不称绝赞美。如今在闺中寻找,恐怕未必有能够如此懂得我心思的人

9,《浮生六记·闲情记趣》的翻译。

我回忆幼稚的童年时,能张开眼睛看太阳,观察最细微的事情,看见藐小的事物,必观察它的特点,所以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成群,嗡声如雷鸣,我把它比作在空中的仙鹤飞舞,心里这么一想,果然出现成千成百的白鹤;抬头看着,脖子也为这种景象而僵硬,把蚊子留在蚊帐中,慢慢用烟喷它,使蚊子冲着烟雾而边飞边叫,当作青云白鹤图,果然仙鹤在云端鸣叫,眼前的景象使我感到,安适满足.
我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花坛小草丛,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体与花坛并齐;凝神细看,把草丛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野兽,把土堆凸起的地方当作山丘,凹下去的地方当作山谷,在其中遨游,安适愉快而满足.
一天,看见两只虫子在草间打架,便观看,兴趣正浓,忽然有庞然大物,气势汹汹而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把两只虫子都吞了进去.我年纪还小,刚刚出神,不禁大吃一惊,定神,捉住癞蛤蟆,用鞭子抽打数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

10,沈复的《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原文和翻译

出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是《浮生六记》中的一篇文章,此为清代沈复作品。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我回忆童年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眼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我一定会细心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时常收获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景观(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仰起头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 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飞叫,当做青云白鹤看,果真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高兴得直喊痛快。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花台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体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仔细地看。 把繁茂的杂草当做树林,把昆虫蚂蚁当做野兽。 把泥土瓦砾凸出的地方当做土山,把低洼的地方当做山沟,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有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在打架,正看得兴趣正浓,忽然又一庞然大物。 搬开山,拔倒树一样向我而来,原来是一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都被他吃了。 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了起来。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便驱逐去别的院子。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沈复少年随父游宦读书,青年以后经历坎坷,中年曾经商,所以他一生游历过许多地方。嘉庆十三年(1808年)随翰林院编修齐鲲出使琉球,参加册封琉球国王的盛典,十月间归国。 在此期间,创作了《浮生六记》。《童趣》就是卷二《闲情记趣》中的一篇,追忆了童年富有情趣的生活,表达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赏析: 这是一篇叙述童年趣事的美文,其核心就是凸现那令人没齿难忘的童真童趣,为此,文章以儿童眼中看世界所得“童趣”为主线,按照“总—分”结构组织全文,紧扣一个“趣”字来写。 先总写童年时常有超乎尘世之外的乐趣,其中“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为下文作张本。然后分说三件趣事:第一件趣事是观蚊如鹤之趣,视飞蚊为“群鹤舞空”。 于蚊帐中玩蚊子,“我”感到极其愉快;第二件趣事是神游山林之趣,视小草为林木,虫蚁为走兽,土砾为丘壑,“我”神游其间,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是观二虫相斗,视为“庞然大物”的蛤蟆吃掉了二虫,“我”生气,鞭数十而驱之。至此,几个分散的小故事就连缀成一个整体,取得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 本文正是通过大胆的想象,进行高度的夸张来极力张扬童趣。兼用夸张和比喻的“夏蚊成雷”,找到了蚊群嗡嗡与闷雷之间的声似,以鹤喻蚊,找准了二者体形的形似。 “心之所向”,眼前果然就出现了群鹤飞舞的景观,进而创造性地“作青云白鹤观”;我蹲在草间,观二虫争斗,兴致正浓时,竟把癞蛤蟆的“偷袭”。 说成是“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由实生虚,“虚”得鲜活生动神奇;把丛草当作森林,虫蚁视为野兽,土砾比作丘谷,同样是“我”创造性的联想和想象的产物。 而这些联想和想象,又是以一颗天真的童心(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作为出发点的,因而显得形象逼真,情趣盎然,更使文章洋溢着新奇烂漫的童趣。 语言简朴、自然、生动。例如“夏蚊成雷”,写出了蚊虫之多,轰鸣之响。“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吞”、“吐”两个动词,表现了蛤蟆用舌头捕捉小虫动作的迅速、准确,极为生动传神。“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这里连用了“捉”“鞭”“驱”三个动词,表现了惊恐方定,随即惩罚蛤蟆,驱除强暴,同情弱小的急切心情。另外,有些词语用得也很准确。 如“冲烟飞鸣”的“冲”字,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状;“鹤唳”的“唳”字,仿佛使人听到鹤翔云端高亢的鸣叫。 “拔山倒树”,形容蛤蟆扑来的气势和力量,虽然在成人看来有违事理,但以儿童的眼光来看却是自然、贴切,所以真实、生动,使人如见如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浮生六记·闲情记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