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蝈蝈和蛐蛐有什么区别
- 2,蝈蝈和蟋蟀的区别
- 3,蛐蛐、蝈蝈、蟋蟀有什么区别?
- 4,蛐蛐和蝈蝈怎么区别?
- 5,蝈蝈和蛐蛐的区别是什么?
- 6,求一首老歌,歌词大概是“南山有一片青草地,有一只蝈蝈和蛐蛐,不侃大山他们都不说话,开口就是吹牛皮”
- 7,两只蝈蝈吹牛皮 的mp3那儿有下载??就是“我是蝈蝈,我是蛐蛐"
1,蝈蝈和蛐蛐有什么区别
从体型上来区别,蝈蝈较蛐蛐更多,从颜色来区别,蝈蝈全身呈鲜绿或黄绿色,头大、复眼椭圆形,蛐蛐全身为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从食物上来区别,蝈蝈以昆虫及田间害虫为食,是益虫,蛐蛐则是啃食农作物的根、茎、果、叶等,是害虫。 1、从体型上分辨 蝈蝈比较大,蝈蝈雄虫体长35-41毫米,雌虫体长40-50毫米。蛐蛐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体一般20毫米左右。 2、从颜色上分辨 蝈蝈全身鲜绿或黄绿色。头大、颜面近平直;触角褐色,丝状长度超过身体;复眼椭圆形。蛐蛐为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触角细长。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 3、从食物上的区别 天然蝈蝈主要以捕食昆虫及田间害虫为生,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田间的卫士。 蛐蛐是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是农业害虫。 扩展资料:蝈蝈是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鸣虫的通称,个子较大,外形和蝗虫相像,身体草绿色,触角细长。雄虫的前翅互相摩擦,能发出“括括括”的声音,清脆响亮。喜欢吃瓜果、豆类等,人们用小竹笼饲养观赏。作为欣赏娱乐昆虫在中国已有悠久历史,如在古易州(今河北省易县)就有几百年编笼捕蝈蝈的历史。 蝈蝈的别名很多,如哥哥、蛞蛞、蚰子等。蝈蝈在中国分布很广,与蟋蟀、油葫芦被称为三大鸣虫。蝈蝈的食物主要是豆类、菜叶、蚂蚱等。公蝈蝈叫声洪亮,深受广大鸣虫爱好者的喜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蝈蝈
2,蝈蝈和蟋蟀的区别
蝈蝈和蟋蟀的区别: 1、叫声不同 蝈蝈:皮实耐旱鸣声强劲有力 蟋蟀:鸣声小而尖 2、颜色不同 蝈蝈:草绿色,不发亮 蟋蟀:黑褐色,油光发亮 3、体型不同 蝈蝈:身体呈扁或圆柱形,触角一般长于身体,翅发达或不发达或消失。 蟋蟀:体长大约3毫米,缺少鳞片,触角丝状,长于身体。 4、食物不同 蝈蝈是益虫,天然蝈蝈主要以捕食昆虫及田间害虫为生,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田间的卫士。 蛐蛐是害虫,蛐蛐是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对幼苗的损害很严重,是农业害虫。 5、科属、别名不同 蝈蝈:螽斯科昆虫 别名:哥哥、蛞蛞、蚰子、油葫芦等。 蟋蟀:蟋蟀科昆虫 别名:蛐蛐、夜鸣虫、秋虫、斗鸡等。 蝈蝈 蟋蟀 扩展资料: 1、形态特征 成虫体色翠绿,少数淡褐。触角发达60mm,复眼2只,单眼3只。前胸背板宽大,背板下缘有黄色边。胸部腹板各具1对锥状刺,后胸的刺最大。附式4-4-4, 1-3附节有垫,后足第一附节附垫分成2个叶片。后足胫节端距6个,背面2个,腹面4个,中间的2个小。后足腿节略比胫节稍长。 卵褐色,长6.0mm,宽1.6 -2.0mrn。卵壳坚硬。以卵在2-3cm土层越冬。 若虫共经5龄。 生活史:一年一代。 2、形态特征 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 大型。 蟋蟀科种类体长大于3mm;体色变化较大,多为黄褐色至黑褐色,或为绿色、黄色等;体色均一者较少,多数为杂色。身体不具鳞片。 口式为下口式或前口式。触角丝状,远长于体长;触角柄节多为圆盾形,窄于或等于额突;少数类群为长盾形,较大,宽于额突。 复眼较大,一般为头长的1/4~1/2;单眼一般3枚,呈倒三角形或线状排列;中单眼位于头背侧、颜面或额突顶端。黄褐色至黑褐色。 头圆,胸宽,触角细长。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蝈蝈 百度百科-蟋蟀
3,蛐蛐、蝈蝈、蟋蟀有什么区别?
1、外形不一样,蝈蝈形似于蚂蚱,蛐蛐是蟋蟀的一种。蛐蛐和蟋蟀是一种动物,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丝状油葫芦触角细长易断。 扩展资料: 一、蝈蝈: 蝈蝈是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鸣虫的通称,个子较大,外形和蝗虫相像,身体草绿色,触角细长。雄虫的前翅互相摩擦,能发出“括括括”的声音,清脆响亮。喜欢吃瓜果、豆类等,人们用小竹笼饲养观赏。作为欣赏娱乐昆虫在中国已有悠久历史,如在古易州(今河北省易县)就有几百年编笼捕蝈蝈的历史。 蝈蝈的别名很多,如哥哥、蛞蛞、蚰子等。蝈蝈在中国分布很广,与蟋蟀、油葫芦被称为三大鸣虫。蝈蝈的食物主要是豆类、菜叶、蚂蚱等。公蝈蝈叫声洪亮,深受广大鸣虫爱好者的喜爱。 二、蟋蟀: 蟋蟀(xī shuài)(Gryllulus;Gryllus)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全世界已知 22 亚科55 族 595 属(包括 17 个化石属),约 4649 种(亚种)(包括 50 个化石种)。该科昆虫体长大于 3mm,缺少鳞片;触角丝状,长于身体;跗节 3 节,前足为步行足,胫节常具鼓膜听器,后足为跳跃足;多数种类雄虫前翅具发声结构;雌性产卵瓣发达,呈刀状、矛状或长板状。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蝈蝈 百度百科蟋蟀
4,蛐蛐和蝈蝈怎么区别?
1、从体型上分辨蛐蛐和蝈蝈:蝈蝈的体积相较而言是比较大的,蝈蝈雄虫体长35-41毫米,雌虫体长40-50毫米。蛐蛐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 2、从食物上区别蛐蛐和蝈蝈:天然蝈蝈主要的食物是昆虫及田间害虫,它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田间的卫士。而蛐蛐则恰恰与之相反,喜好是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是农业害虫。 3、从颜色上分辨蛐蛐和蝈蝈:蝈蝈全身呈现鲜绿或黄绿色。而外表看起来头大、颜面近平直;触角褐色,丝状长度甚至可以超过超过身体。蛐蛐为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触角细长。 4、从外表上分辨:蝈蝈的身体呈扁或圆柱形,触角一般长于身。翅发达、不发达或消失。雄性有翅个体在前翅附近有发音器,通过左右两翅摩擦而发音。而蛐蛐则没有这一特点。 5、从发音器上分辨:雄虫翅短,具发音器,雌虫只具有翅芽,腹末有马刀形产卵管,长约为前胸背板的2.5倍。前足腔节基部具听器,3对足的腿节下缘具黑色短刺并呈锯齿状。而蛐蛐无论雌雄都具备发音器。 参考资料:蟋蟀(昆虫纲动物)_百度百科 蝈蝈(螽斯科大型鸣虫通称)_百度百科
5,蝈蝈和蛐蛐的区别是什么?
1、颜色不同 蝈蝈一般是草绿色的,不发亮;蛐蛐身体呈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油光发亮,丝状油葫芦触角细长易断。 2、所属类别不同 蝈蝈属于螽斯科。蛐蛐属于蟋蟀科,但仅仅是其中的一种。尽管蛐蛐通称蟋蟀,但是科学分类上它们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蛐蛐一定是蟋蟀,但是蟋蟀不一定是蛐蛐。 3、食性不同 野外生活的蟋蟀一般都是以嫩芽、嫩叶及根为食。天然蝈蝈主要以捕食昆虫及田间害虫为生,是田间的卫士,是捕捉害虫的能手。 蝈蝈的历史文化 商周时期人们把蝈蝈和蝗虫统称为螽斯,宋朝人将蝈蝈与纺织娘混为一谈,明朝才有了聒聒的称呼,聒聒和蝈蝈都是以声名之,实际上聒聒和蝈蝈是一个等同的名称。 中国人历来视蝈蝈为宠物,宋代人开始畜热养蝈蝈,明代从宫廷到民间养蝈蝈已经较为普遍。明太监若愚在《宫中记》说到皇宫内有两道门以蝈蝈的名字命名,一曰“百代”,一曰“千婴”,这是延续了远古时代对蝈蝈的生殖能力的崇拜。到清代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蝈蝈潮。
6,求一首老歌,歌词大概是“南山有一片青草地,有一只蝈蝈和蛐蛐,不侃大山他们都不说话,开口就是吹牛皮”
蝈蝈和蛐蛐
我是哥哥,
我是弟弟,
南山坡守着那块青草地,
吃饱了肚皮就吹牛皮。
蝈蝈儿对着蛐蛐儿笑迷迷:
“老弟啊,嘿嘿,听我说你可别着急,
天下的动物大小我全管,
叫谁向东它不敢朝西。”
蛐蛐儿对着蝈蝈儿笑嘻嘻:
“老哥啊,嘿嘿,
听我说你可别生气,
天下的动物生杀我来定,
不论是恐龙还是鲸鱼,
我给它们立规矩,
它们尊我为皇帝。”
蝈蝈越吹越得意,
蛐蛐越侃越入迷,
没想到走来一只大公鸡,
一口一个,一口一个,
把小哥俩全都吃下去。
7,两只蝈蝈吹牛皮 的mp3那儿有下载??就是“我是蝈蝈,我是蛐蛐"
《蝈蝈与蛐蛐》的作者是美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
《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它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歌颂大自然美如诗歌,永远歌声不断,永远充满生机。
这首诗构思巧妙,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全诗分为前后对应的两部分,分别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和“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开头,来点明主旨;又分别描绘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并通过联想使二者巧妙地联系起来,生动地表现“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这首诗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而没有描绘春、秋两季的景象;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而没有去写大地上其他百鸟千虫的歌唱。但它所揭示的却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规律,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全诗讴歌大自然的无限美好、无限生机,着墨不多却能以少胜多,给人以广阔的想像空间,角度新颖独到,构思颇具匠心。
这首诗注重氛围的营造,动静相衬,意境优美,情味浓郁。“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可喜的草丛”,这些景物描写表现了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天白日“蝈蝈的乐音”的美妙;“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渲染了“蝈蝈的乐音”浓郁的喜悦的感情色彩。“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表现了严冬寂寞宁静的冷清景象和人们家中的温馨气氛,与前面的氛围既形成对照又十分和谐,反衬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儿”的动听。最后以“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蝈在那草茸茸的山上鸣叫”结尾,将前后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让冬天“蛐蛐的歌儿”呼应盛夏“蝈蝈的乐音”,交织成一首此起彼伏的“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这首诗的意境既精微优美又广大深邃,使人们深深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