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日记网 > 教育知识 > 正文

目录

1,汉朝历史介绍

汉朝历史介绍

汉朝(前202年-8年,25年-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主要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五年。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为汉王。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获胜后称帝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定都长安。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国策开创“文景之治”; 汉武帝即位后开辟丝路、攘夷拓土成就“汉武盛世”;至汉宣帝时期国力达到极盛。公元8年,王莽废西汉末帝,定都常安,史称新朝,西汉灭亡。 公元25年,刘秀统一天下后,仍沿用汉作为国号,史称东汉。定都洛阳 ,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 ; 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开创“明章之治”;汉和帝继位后大破北匈奴、收复西域,开创“永元之隆” ,东汉国力达到极盛。 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虽剿灭民乱却导致地方拥兵自重,董卓之乱后东汉名存实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中国进入三国时期。 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两汉时期奠定汉地范围,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戈壁,国土面积约达609万平方公里。公元2年,西汉全国人口达六千余万,占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 扩展资料: 汉朝重大历史事件: 1、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又称张骞通西域,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的历史事件。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汉武帝刘彻即位,张骞任皇宫中的郎官。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长安出发,经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后逃脱。 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 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2、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 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 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 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骞出使西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巾起义

2,汉武帝的年号是什么?

汉武帝使用的第一个年号是“建元”(公元前140年)。“元”即开始,在汉武帝之前,帝王没有年号,汉武帝开始创建年号,敢于做前人未曾做的事,这种开创精神充分体现在“建元”这个年号上。6年后(公元前134年),天上有“长星”出现,以为祥瑞,汉武帝于是改年号为“元光”。“长星”即“彗星”,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扫帚星,后人认为它是不祥之兆,而汉武帝则认为它是吉兆,甚至为它的出现改年号,可见汉朝人对这种天象的认识与后人大不相同。又过了6年(公元前128年),汉武帝改年号为“元朔”,“朔”具有“初始”的意思。此时的汉武帝,已从少年皇帝长成了青年皇帝,具有成就一番大事业的雄心壮志,“元朔”体现出了汉武帝的自信。又过6年(公元前122年),汉武帝获得了一头白麒麟,以为祥瑞,改年号为“元狩”。“狩”就是打猎,该年号有纪念猎获了白麒麟的意思。又6年(公元前116年),汉武帝在汾河上得到了一尊宝鼎,又以为祥瑞,改年号为“元鼎”。又6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于泰山封禅。泰山封禅是非常神圣之事,它标志着某个帝王作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并已达到了光辉的顶点,一般帝王是不敢有此动议的。继秦始皇之后,汉武帝是第二人,因此,改年号为“元封”。到此为止,汉武帝共用了6个年号。有趣的是,每个年号的使用期均为6年。 汉武帝使用的第七个年号是“太初”(公元前104年)。在此之前,汉朝一直以十月为岁首,这一年,汉武帝改以正月为岁首,为纪念这一开创性的改制,所以更年号为“太初”。太初四年后(公元前100年),因连年干旱,汉武帝改年号为“天汉”。“天汉”即“天河”,年号的意思是要通过自己的修德勤政来感动天帝,让天河里的水化为甘霖降于人间。又4年(公元前96年),汉武帝改年号为“太始”,含有“荡涤天下,与民更始”之意,可见,汉武帝在不断地追求事业上的新起点。又4年(公元前92年),改年号为“征和”,含有“征伐四夷而天下和平”之意。看来,汉武帝已陶醉于自己征服周边民族而使天下太平的伟业之中。又4年(公元前88年),汉武帝改年号为“后元”,这是汉武帝使用的最后一个年号。后元二年,汉武帝便去世了。有趣的是,从“太初”到“征和”,4个年号各自的使用期都是4年。

3,汉武帝之后的年号叫什么?还有叫什么名

我找来的,你参考一下吧,呵呵,西汉不太熟悉 西汉年号表 年号 庙号 名字 即位时间 即位年龄 在位 年数 死时 年龄 世系 备注 高祖 刘邦 BC202 55或46 12 62或53 沛县丰邑人,父刘太公 BC209起兵,BC206称汉王,BC202称帝 孝惠皇帝 刘盈 BE195 13或16 8 21或24 高祖子 以皇太子嗣位 高皇后 吕雉 BC188 9 62 山阳单父人,高祖皇后 BC188吕后立少帝,临朝称制,旋杀少帝“即位”,“在位”均指临朝称制 前元、后元(此非年号) 高祖 刘恒 BC180 23 23 46 高祖中子 高祖十一年立为代王,吕后死,周勃等诛诸吕,迎立代王为帝 前元、中元、后元(此非年号) 孝景皇帝 刘启 BC157 32 17 48 文帝子 以皇太子嗣位 建元、元光、元朔、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 世宗 刘彻 BC141 16 55 70 景帝中子 以皇太子嗣位。“建元”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帝王年号 始元、元凤、元平 孝昭皇帝 刘弗陵 BC87 18 26 43 武帝曾孙,父史皇孙 以皇太子嗣位 元平、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 中宗 刘询 BC74 18 26 43 武帝曾孙,父史皇孙 汉武帝之戾太子遭巫蛊之祸,戾太子之孙刘询株连系狱后遇赦,昭帝死,霍光迎昌邑王刘贺嗣位,旋废之,迎刘询 初元、永光、建昭、竟宁 高宗 刘shi BC48 29 16 44 宣帝子 以皇太子嗣位 竟宁、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绥和 统宗 刘骜 BC33 19 27 45 元帝子 以皇太子嗣位 绥和、建平、元寿 孝哀皇帝 刘欣 BC7 19 7 25 元帝庶孙,成帝弟,定陶王刘康子 欣三岁嗣父爵定陶王,成帝无子,召以入宫,立为皇太子,后嗣位 元寿、元始 元宗 刘kan BC1 9 6 15 元帝庶孙,中山孝王之子 三岁嗣父爵为中山王,哀帝死,无子,太后与王莽使迎立为帝 居摄、初始 儒子刘婴 5 1 4 21 宣帝玄孙,广戚侯刘显之子 公元5年,王莽弑平帝,立刘婴,号“儒子”

4,天汉什么意思

  “天汉”在古代指银河,也可泛指宇宙,有“浩瀚星空”之意。(汉者,天汉,银河之古称也。)

  天汉与汉朝、汉族
  史书有云:“刘邦始封‘汉中王’,初不欲就国。有进言曰,‘汉水上应天汉。汉中,据有形胜,进可攻退可守,秦以之有天下。’刘邦乃就汉中王。”刘邦取天下后,国号仍称“汉”;武帝年号有“天汉”,盖以苦旱连年,欲“天汉”降雨,故名之。可见,汉族的名称源于对银汉的崇拜和敬畏。“汉”这个字,是我们神圣的文化图腾。

  文学中的天汉
  汉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辉煌灿烂,宛如壮丽恢宏的银河,汉民族有“天汉”为族名之说。
  汉民族对博大深邃的银汉始终有一种别样的虔敬情怀,这一名称屡显身于古往今来的诗文辞赋。
  《诗经·大雅·云汉》:“倬避云汉,昭回于天……倬彼云汉,为章于天。”
  屈原《离骚》:“越云汉兮南济,秣余马兮河鼓。”
  曹操《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汉中别称
  天汉,还是陕西省汉中市的别称。
  汉中正是当年汉高祖刘邦获得天下,建立汉朝的根据地。
  汉中人自称:“天汉儿女”,汉中亦有:“天汉大道”,“天汉广场”。

  历史年号
  天汉也是中国历史上使用过的帝王年号:
  1、天汉 (汉武帝) 天汉(前100年-前97年)是汉武帝的第八个年号。汉朝使用天汉这个年号一共四年。太初四年破大宛,汉武帝欲乘势征匈奴,改年号为“天汉”。天汉二年秋,派贰师将军李广利等出征匈奴。
  2、天汉 (王建) 天汉(917年)是十国前蜀高祖王建的年号,共计1年。


  天汉软件
  天汉软件,即天汉基坑支护设计软件,该软件由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和中南勘察设计院联合开发,目前已经在湖北省以及华南地区其他多个省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天汉基坑支护设计软件目前的稳定版本为2005版,包含桩锚、喷锚、水泥土挡墙、撑杆及降水5个模块,分别实现相应的计算功能。

5,天汉贵胄是什么意思

不是成语。只是一个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文章短语:
【天汉贵胄】约等于【大汉贵胄】;
现代“汉”字,作为地名地物的【特指音节】,在短语中可能包含【汉武帝】以来的历史印记:汉朝-汉民族-现代中国;
胄:子孙后代-文明继承者。
天汉:可以解读为“天命汉人,天命中国”,是一种狂傲的自述(当然也是自豪感的体现,所以,痴哥疑为“大汉贵胄”之误)。

6,汉武帝的年号

年号纪年法。年号纪年法是帝王纪年法的继续,自从汉武帝(刘彻)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开始,以后我国历代帝王就都用年号纪年了。例如,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他的统治时期就用“贞观”纪年,贞观年间指的就是公元627年至公元649年。从西汉的汉武帝到清朝的宣统皇帝,我国历史上共有600多个年号。有的皇帝有好多个年号,如唐高宗李治有14个年号,武则天有17个年号。明清的诸位皇帝都是使用一个年号。如明成祖一直使用“永乐”年号。因此,明清两朝时也就以年号作为皇帝的代称了。例如“崇祯帝”、“康熙帝”、“乾隆帝”等等。但在历史书籍中通常用“双时法”,即将公元纪年附在后面,如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帝王纪年法也是如此。
汉武帝使用的第一个年号是“建元”(公元前140年)。“元”即开始,在汉武帝之前,帝王没有年号,汉武帝开始创建年号,敢于做前人未曾做的事,这种开创精神充分体现在“建元”这个年号上。6年后(公元前134年),天上有“长星”出现,以为祥瑞,汉武帝于是改年号为“元光”。“长星”即“彗星”,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扫帚星,后人认为它是不祥之兆,而汉武帝则认为它是吉兆,甚至为它的出现改年号,可见汉朝人对这种天象的认识与后人大不相同。又过了6年(公元前128年),汉武帝改年号为“元朔”,“朔”具有“初始”的意思。此时的汉武帝,已从少年皇帝长成了青年皇帝,具有成就一番大事业的雄心壮志,“元朔”体现出了汉武帝的自信。又过6年(公元前122年),汉武帝获得了一头白麒麟,以为祥瑞,改年号为“元狩”。“狩”就是打猎,该年号有纪念猎获了白麒麟的意思。又6年(公元前116年),汉武帝在汾河上得到了一尊宝鼎,又以为祥瑞,改年号为“元鼎”。又6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于泰山封禅。泰山封禅是非常神圣之事,它标志着某个帝王作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并已达到了光辉的顶点,一般帝王是不敢有此动议的。继秦始皇之后,汉武帝是第二人,因此,改年号为“元封”。到此为止,汉武帝共用了6个年号。有趣的是,每个年号的使用期均为6年。
汉武帝使用的第七个年号是“太初”(公元前104年)。在此之前,汉朝一直以十月为岁首,这一年,汉武帝改以正月为岁首,为纪念这一开创性的改制,所以更年号为“太初”。太初四年后(公元前100年),因连年干旱,汉武帝改年号为“天汉”。“天汉”即“天河”,年号的意思是要通过自己的修德勤政来感动天帝,让天河里的水化为甘霖降于人间。又4年(公元前96年),汉武帝改年号为“太始”,含有“荡涤天下,与民更始”之意,可见,汉武帝在不断地追求事业上的新起点。又4年(公元前92年),改年号为“征和”,含有“征伐四夷而天下和平”之意。看来,汉武帝已陶醉于自己征服周边民族而使天下太平的伟业之中。又4年(公元前88年),汉武帝改年号为“后元”,这是汉武帝使用的最后一个年号。后元二年,汉武帝便去世了。有趣的是,从“太初”到“征和”,4个年号各自的使用期都是4年。


建元(前140-前135)
元光(前134 -前129)
元朔(前128-前123)
元狩(前122-前117)
元鼎(前116-前111)
元封(前110-前105)
太初(前104-前101)
天汉(前100-前97)
太始(前96-前93)
征和(前92-前89)
后元(前88-前87)

7,天汉是什么意思

汉是族名,汉族是人系,那么天地人,天汉区别的是人汉。神是先祖,先祖是组成龙汉的汉。天汉是指天系的汉,我们是人系的汉。…天汉是华夏的先祖,天地分离前巫级,封神前仙级,现今是顶级的神仙级。龙汉一统了天地之后,天地分离前,汉有独立的权力中心华阳,区域以汉中为中心的划圈。某地称天汉,是名称的延伸,表明先祖的汉,曾在此主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