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为什么总说老太太裹脚布又臭又长?
- 2,军人有什么优点
- 3,经典的军事著作有哪些?
- 4,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是什么意思
- 5,feet是什么意思?
- 6,古代女子绑小脚的过程
- 7,怎么裹小脚?
- 8,为什么说老太婆裹脚布又臭又长
1,为什么总说老太太裹脚布又臭又长?
裹脚布,是古代人们由于审美的需求,要求女子的脚以小为美,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所使用的裹脚工具。按照封建礼教,女子七八岁的时候就要开始缠足,用白布将脚缠紧,即便是睡觉也不会松布,成年以后就形成畸形的小脚,裹脚的布也因此而得名。
裹脚兴起于五代十国中的南唐李煜时期,他的嫔妃用布把脚缠成新月形,并在黄金做成的莲花上跳舞,步步生莲花,李煜看后十分喜欢,后逐渐从后宫传到民间。到了宋朝就广为流传了,并把妇女裹脚当成美德。
为什么都说“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裹脚布
民间女子从四五岁就开始缠小脚,先用长八到十尺以上的裹布把脚包裹起来,裹好以后用针线缝合固定,然后每天要把裹脚布收紧两次,直到一两年以后,小脚才会定型。最后到成年才能将裹布解开,也有一直缠一生的。到成年时若脚长不超过三寸,即成为三寸金莲。女子脚的大小成了当时的审美标准,被认为是“女性美”的重要表现。即使长相、身材再好,如果脚缠得不够小,就会遭人耻笑,也很难嫁出去。
为什么都说“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裹脚的这段时间里,有的一般还备了一双睡鞋,主要是防止裹布散落,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古装电视剧里为什么别人不脱鞋就上床睡觉的原因了。在裹脚一段时间后,也是需要洗脚的,只是每次洗脚都非常麻烦,通常洗一次需要一两个小时,相当耗时间,有的女人要懒一些,就不怎么洗脚,时间长了就像你从来不换袜子一样,就成了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了。
2,军人有什么优点
军人的优点: 1、组织纪律观念强。 2、身体条件好,不会有传染病。 3、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坚强信念。 4、有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优良作风。 5、有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良好素质。 扩展资料: 军职 班。由若干名士兵编成的军队最基层一级组织。通常隶属于排,设班长,由军士担任。一般在排的编成内遂行任务。 排。由若干个班编成的军队一级组织。通常隶属于连。为战术小分队。设排长,由军官或士官充任。一般在连的编制内遂行任务。 连。由若干个排编成的军队一级组织。通常隶属于营。为基本战术分队。一般在营的编成内遂行任务。直属团以上单位的连称独立连,多担负技术和勤务保障任务。 参考资料: 军人_百度百科
3,经典的军事著作有哪些?
军事著作有许多以下为部分介绍: 一、“兵学圣典”—— 孙武《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是世界现存最早的“兵学圣典”。作者孙武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军事家,亲历数次战争,戎马生涯长达30年,并撰写了适应当时历史要求的《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有13篇,共6100余字,是一部独立完整的兵书。 它总结了春秋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具有深刻的谋略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争的一般规律。其基本观点如下:“兵者,国之大事也”的战争观;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条件论;“知彼知己”基础上的料敌定谋方法;“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论;以“致人而不致于人”为核心的一系列作战指导原则。 《孙子兵法》的问世,标志着独立的军事理论从此诞生,在世界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初步认识到了战争的本质,冲破长期鬼神论天命论的束缚,具有朴素的唯物论观点;它分析了战争的奇正攻守强弱虚实远近等对立的现象及其相互转化的关系,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它揭示的某些战争规律和指导原则,成为后世兵书的典范。 二、西文军事经典——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战争论》是一部运用辩证方法全面论述战争基本原理的资产阶级军事经典著作。在这部军事学经典著作中,克劳塞维茨站在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进步的政治立场上,借助于德国古典哲学中的积极成果,对于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后发生的“拿破仑战争”和欧洲各国民族解放战争的丰富历史经验,作出了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战争论》首次把西方军事思想综合成为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理论体系;初步揭露了战争现象的复杂本质特殊的运动规律整体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又为战略决策,即国家政府部门及军事统帅如何对未来战争实施正确的战略指导制定战争计划,最终取得战争胜利,提供了一套近乎科学的方法。从而,大大推动了军事科学的建立与发展。 三、“改变世界的书”—— 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海权论》) 《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是关于夺取制海权的著作,它和《圣经》等书一起被称为“影响世界历史的十六本书”。作者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认为,以贸易立国的国家,必须夺取并保持制海权,控制海洋。要夺取和保持制海权,必须具有占优势的海上实力,即强大的舰队和商船队,以及发达的基地网。 他从战略角度提出海军战略就是在平时和战时建立并加强海上实力,以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他认为,夺取制海权的方法是舰队决战和海上封锁,而要完全夺得制海权,只有通过舰队决战。他强调集中兵力,把集中兵力视为基本的作战原则和贯彻海军战略的主要手段。对美英德日等国的海军建设和海洋战略产生过重大影响。 四、当代东方军事理论巨著—— 毛泽东《论持久战》 《论持久战》一书,是毛泽东于1938午5月26日~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讲演稿。在《论持久战》这部光辉著作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证明了其无比的正确性;它可用于指导反侵赂的现代局部战争,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它不仅在国内成为指导抗日战争的科学军事理论,而且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也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核子武器与外交政策》一书中写到:“关于共产党军事思想的最好阐述,不见诸苏联的著作,而见诸中国的著作。” 五、间接路线战略之源—— 利德尔·哈特《战略论》 《战略论》,原名为《战略:间接路线》,是一部阐述“间接路线战略”的军事理论专著,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的重要代表作。作者运用丰富的史料进行详尽的分析,旁征博引,论证了一个中心思想:古往今来的许许多多战例表明,“间接路线要比直接路线优越得多”,“前者实在是最合理和最有效的战略形式”。 这种战略的目的,就是要使战斗行动尽量减少到最低限度。其主要原则,是避免从正面强攻直撞的作战方式。《战略论》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自出版以来,曾被世界各国广为翻译出版,一直受到西方军界重视。
4,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是什么意思
形容文章长而空洞迂腐或者电影长而不耐看。 明清时期,对妇女美不美的判断标准,不是身姿和容貌,重要的是要看有没有一双小脚。甚至有人还写出专门讲究三寸金莲的著作《香莲品藻》。 提出“小、瘦、尖、弯、香、软、正”的七字标准。小脚既是那个时代妇女的追求,又给妇女们带来痛苦的挣扎。为了有三寸金莲,多少妇女自小就忍受了这种对身心的残害。裹脚布就是成就三寸金莲的工具。 扩展资料裹脚布一般宽三寸,长八尺多。在四五岁时,就开始裹脚。裹脚时除了准备下这两条裹脚布,还要准备下木盆、温水、剪刀、明矾和针线。先把脚洗干净,接着修剪趾甲,涂上明矾,长长的裹脚布一层层地缠绕上去,直到把除大脚趾外的四个脚趾都裹到妥帖地靠在脚底为止。 每天裹上后,中间还要收紧一两回。经过几年,直至把脚定型成弓起脚背,尖尖的脚尖,变形的脚丫。 裹脚布缠在脚上,脚一出汗,加上有尘土附着在上,一天下来自然会变味,当今一双薄袜子尚且会发臭,更别说厚厚的裹在脚上的裹脚布了。 变形的脚丫有了,这个女孩也就有了向人炫耀的资本。那时候,在裹脚时要忍受怎样极其痛苦的裹脚之苦,只有那些纤足妇女她们自己才清楚。
5,feet是什么意思?
feet
foot的复数 n. 1. 脚,足[C] 2. (长袜等的)足部[S1] 3. 步态[U] 4. 最下部,底部[the S][(+of)] The village is at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村子在山脚下。 5. 英尺[C] The building is 60 feet high. 这幢房子有六十尺高。 6. (诗的)音步[C] 7. 【英】(总称)步兵[K] vt. 1. 步行,走[+it] We're footing it instead of riding. 我们以步代车。 The children footed the whole ten miles. 孩子们步行了足足十英里。 2. 做(或换)(袜)底 Mother footed the stocking. 妈妈给这袜子换了底。 3. 【口】支付(帐单或费用) Our parents footed the bill for the wedding. 我们的父母亲为婚礼支付了费用。 vi. 1. 步行 2. 跳舞 3. 合计为,总计 The bill footed up to $1,000. 帐单结算总计一千元。
6,古代女子绑小脚的过程
孩缠足一般从四五岁开始
小脚,又叫三寸金莲,俗称为裹小脚,是把女子的脚用布条扎裹起来,使其变得又小又尖的一种封建陋俗。这种经过紧密缠裹导致筋骨畸形的小脚竟被古人美化为“三寸金莲”面受到广泛赞美,乃至男子为这颤倒,女子为之痴迷。难以想象,如果中国女子没有缠足是不是会出现更多的武则天与太平公主?
中国女人缠足,到底始于何时?文献和传说都不为少。别的不讲,咱们骂人写文章又臭又长,称之为“王母娘娘的裹脚布”。传说王母娘娘可是黄帝时期人物,说那时已裹小脚,无疑有点“古已有之”的阿Q遗风。其实,据史家考证,中国缠足之俗,约始于五代末年“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李后主时代。早在盛唐之世,人们对妇女的“弓鞋”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时真想不明白,过去小脚女人走起路来已然是摇摇晃晃,弱不禁风了,还要嫌自己的一双小脚不够小,你一定会认为她这是“有病”。然而现在,我们不是一样看到身边的一些女孩子明明已是标准身材了,还要天天嚷着喊肥健身,这与古代迷恋小脚的女人是不是同一种心理呢?清代,妇女缠足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尤其在山西、河北、京津、山东、河南、陕西、甘肃等地最为流行。其中又尤以山西小脚为最,并有“从来小脚说山西” 之誉。山西小脚又以大同为第一。清朝统治者本来反对汉族女子缠足,康熙年间曾经诏禁之,违者拿其父母家长问罪。当时有某大员以“奏为臣妻先放大脚事”上疏,结果传为全国笑谈,可见缠足“魅力”之强大。最后闹得康熙皇帝在禁止缠足的禁令仅颁布了几年便自动撤销。不惟如此,旗人女子也开始东施效颦,直到乾隆皇帝屡次下旨严禁,才刹了些旗女缠的风气。格格们无可奈何,只得穿上底部类似金莲形状的木屐充充门面。眼见皇帝老儿拿汉人的缠足没办法,小脚狂们自是欣喜若狂,奔走相告,于是缠足之风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女子的小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崇拜。缠足之所以能够广泛兴盛而且历时弥久、蔓延极广,无疑是宋代以后从精神上到肉体上对女性禁锢的直接后果。小脚女人不仅迎合了封建统治者与士大夫视女性为玩物的低级趣味,满足了封建时代性变态男子所谓小脚“瘦欲无形.越看越生怜惜”的病态性意识与奇特审美观,而且还成为封建时代禁锢女人走向社会的一种压迫手段。宋代朱熹就曾热衷于在福建南部等地推广缠足,作为贯彻男女隔离、“授受不亲”、 “静处深闺”的“治女”策略。一经缠足,连走路都走不稳了,女人岂不就十分“老实”了?
女孩缠足一般从四五岁开始,用布条将脚裹紧,不使脚长大,到六七岁时已缠成型,不能再长大了。讲究的人家挑八月廿四日这一天给女儿裹小脚。这天照例要"煮糯米和赤豆作团,祀灶,谓之粘团。"据说食糯米能令胫骨柔软。缠足时先将脚拇趾以外的四趾屈于足底,用白棉布裹紧,等脚型固定后,穿上"尖头鞋",白天让两女仆扶着行走,以活动血液;夜里将裹脚布用线密缝,防止松脱。到了六七岁时,再把趾骨弯曲,用裹脚布捆牢密缝,以后日复一日地加紧束缚,使脚变形,要缠到"小瘦尖弯香软正"才算大功告成。经过多年残酷的缠裹,一双脚几乎从皮肤到肌肉、韧关节、骨骼都有巨大的变化。从外形看,皮肤白细柔软,脚心深陷;从底面看,基本上是一个三角形的架构,无法正常地以脚掌使力走路,同时也失去了跳跃、舞蹈的能力,只能"待字闺中"。而当时的男人们认为,女人缠了足后,就不能轻易地跨越庭院与别的男人交往了。俗语说:小脚一双,眼泪一缸。湖北有一首民歌叫"大脚十恨歌"。湖南华容的歌谣是:"裹脚呀裹脚,裹了脚,难过活,脚儿裹得小,做事不得了;脚儿裹得尖,走路只喊天,一走一蹩,只把男人做靠身砖。"可谓唱出了其中的滋味。
那简直不能叫作脚,十个趾头都扭曲并拢,形状模糊,蜷起如拳。裹脚布一层层放开,满目疮痍,不忍卒睹。而且听说,以前小姐的裹脚布难得打开,所以会有脚气,臭得很。那么,被文人墨客恭维了若许朝代的三寸金莲美在哪里?据说是因为裹起脚后,女孩们走路的时候重心不稳,拂摇娇弱,更添柔美之姿,惹人怜爱,故而流行。本以为裹脚是民间腐儒的陋习怪癖,没什么源头的。没想到它的创始人竟是那个词赋清奇的亡国之君,歌舞天子李后主。据野史记载,李后主一日心血来潮,亲自为宠妃缠足,以丝帛绕成新月形,使宫女扶持绕花阶行走,步态摇摆,弱不胜衣。宫人以此为美,为了争宠,纷纷效仿。时人学之,遂流行于豪门大户间,成为一时风尚。只是晚唐虽亡,弓鞋却盛行,此风拂过宋明,一直延续到清朝,虽然民间仍然以脚小为贵,但是清宫统治者已经意识到这不是美而是弱,严禁宫中后妃缠足。近年电视剧古装风极盛,尤以清宫戏居多。有的戏中特写裙摆下三寸金莲,下蹬花盆底,行走时故作摇曳之态,此乃大谬不然。满人马上得天下,非常重视骑射,即使女子,也都会定期参与挽弓行猎,裹了脚,可怎样上马呢?又不见有三寸马靴。而花盆底与弓鞋也完全是两个概念。弓鞋一般为木底,底长三寸,缎面,面上绣花;花盆底鞋也是木底,却是底高三寸,呈花盆状。虽然都是三寸宫鞋,然而此三寸非彼三寸,宫鞋,也并不等于“弓鞋”。北宋末年的弓鞋,盛行用两种颜色的布料作鞋帮,针脚绵密,两色杂陈,有个名堂叫作“错到底”。幸亏没有一直错到底,解放后,女人终于扯下劳什子裹脚布,恢复天足了。不过如今女子的高跟鞋也不止高三寸,马虎点,也勉强可以称之为三寸金莲吧?适合三寸金莲的鞋,自然也十分特殊,有清代金莲、花盆底鞋、西北回族妇女穿用的"睡鞋"、东乡族"放足"绣花鞋、土族妇女绣花鞋、维吾尔族女子婚礼鞋、彝族勾尖绣花鞋等一系列微型鞋子。
三寸金莲在当时是盛行的,但是到了现在,它已经是一种历史,它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地消失,但却不会被人遗忘。
7,怎么裹小脚?
云南六一村的吴杨氏老太太这样回忆她的缠脚的经历:她母亲用织布机上的“射通”,横垫在她的脚腰下,让脚腰凸起。然后,裹扎起来,逼她走路。慢慢的,脚腰被“射通”凸断了。她因此一个多月不能下床走路。虽然脚腰折断了,但她的脚仍然臃肿难看。她母亲又念叨:你这双男人脚,怎么还不烂?她奶奶也说:难烂了,该使用法子了。于是,她母亲在她奶奶的指导下,找来半个瓷碗,砸成碎片,放在她的脚底、脚腰、脚面上,再用缠足布包裹起来,套上小鞋,让她下地行动。她的脚被划破了,血迹从缠足布中渗透出来,变黑,发腥,发臭。她经常疼得脸色苍白,精神恍惚,体重大减。 缠足通过外力改变脚的形状,严重影响了脚的正常发育,引起软组织挛缩,这个痛苦的过程是用言语不足以描述的。而一千多年以来中国的千千万万的女性从小就要经受这样的痛楚,不情愿的忍受这种从心理和身体上的摧残。 通过缠脚而来的小脚真的那么美吗?以至于男人在娶妻时将它作为一条最重要的标准,而女性将它作为人生中对自己身体必须实现的重大改造。事实则不然,下面有一段关于小脚的真实的描述,让人非常的感慨,从我们现在的审美角度出发,我们甚至会觉得我们的祖先是那么的不可理喻。 一般来说,小脚从正面看,像火伤之后,脱去陈皮烂肉,露出变形、变颜的一个肉疙瘩。只有一个翘起的趾头,依稀可辨上面的指甲,其它,一概呈现出可憎的模糊轮廓。 从侧面看,脚趾和脚跟已从中折断,两部分紧挨在一起,在软肉的附和下,形成一条由两端站立的曲线,脚跟臃肿,脚掌消失,脚背凸起。脚的全长不及自然长度的一半,整只脚像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最恐怖的是从正面看脚底。那是一幅完全消解了人足的原始形象的荒诞图案。除了变形的足跟之外,已没有一丁点平滑的脚板。四个脚趾长短不一地向外转折,围绕在以大脚趾为轴心的脚心下面,脚趾的正面因此变成了脚板心,完全扭曲地压在了脚板底下。
8,为什么说老太婆裹脚布又臭又长
裹脚布,是古代人们由于审美的需求,要求女子的脚以小为美,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所使用的裹脚工具。按照封建礼教,女子七八岁的时候就要开始缠足,用白布将脚缠紧,即便是睡觉也不会松布,成年以后就形成畸形的小脚,裹脚的布也因此而得名。 裹脚兴起于五代十国中的南唐李煜时期,他的嫔妃用布把脚缠成新月形,并在黄金做成的莲花上跳舞,步步生莲花,李煜看后十分喜欢,后逐渐从后宫传到民间。到了宋朝就广为流传了,并把妇女裹脚当成美德。 为什么都说“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裹脚布 民间女子从四五岁就开始缠小脚,先用长八到十尺以上的裹布把脚包裹起来,裹好以后用针线缝合固定,然后每天要把裹脚布收紧两次,直到一两年以后,小脚才会定型。最后到成年才能将裹布解开,也有一直缠一生的。到成年时若脚长不超过三寸,即成为三寸金莲。女子脚的大小成了当时的审美标准,被认为是“女性美”的重要表现。即使长相、身材再好,如果脚缠得不够小,就会遭人耻笑,也很难嫁出去。 为什么都说“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裹脚的这段时间里,有的一般还备了一双睡鞋,主要是防止裹布散落,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古装电视剧里为什么别人不脱鞋就上床睡觉的原因了。在裹脚一段时间后,也是需要洗脚的,只是每次洗脚都非常麻烦,通常洗一次需要一两个小时,相当耗时间,有的女人要懒一些,就不怎么洗脚,时间长了就像你从来不换袜子一样,就成了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