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日记网 > 教育知识 > 正文

目录

1,《卜算子》 李之仪全文

《卜算子》 李之仪全文

卜算子
·
我住长江头
朝代:宋代
作者:李之仪
原文: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译文
译文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尾底。日日夜夜想你,却不能见你,你和我啊...同饮一江绿水,两情相爱相知。悠悠不尽的江水什么时候枯竭,别离的苦恨,什么时候消止。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会辜负了我一番痴恋情意。译文二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下游。
天天想念你却见不到你,共同喝着长江的。

2,李之仪《卜算子》诗句)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作者】李之仪 【朝代】宋代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标签: 长江 宋词精选 思念 爱情 婉约 宋词三百首 词 景色 其他 情感 译文 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尾底。日日夜夜想你,却不能见你,你和我啊...同饮一江绿水,两情相爱相知。 悠悠不尽的江水什么时候枯竭,别离的苦恨,什么时候消止。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会辜负了我一番痴恋情意。

3,有没有 宋·李之仪《卜算子》类似的诗介绍几个!谢谢!

已经过了一点。你一定已就寝。
  银河在夜里流洩著银光。
  我并不急,没有理由
  用电报的闪电打搅你,
  而且,如他们所说,事情已了结。
  爱之船已撞上生命的礁石沉没。
  你我互不相欠,何必开列
  彼此的苦难,创痛,忧伤。
  你瞧世界变得如此沉静,
  夜晚用星星的献礼包裹天空。
  在这样的时刻,一个人会想起身
  向时代,历史,宇宙说话。
  
  〈译注〉
  
  马雅可夫斯基(VladimirMayakovsky,1893-1930),是苏俄诗人及剧作家,也是政治实践论者。在二十世纪诗坛上,他扮演著革命性的角色。早在俄国革命之前,他即是活跃的改革主义者,未满二十岁就有过三次被逮捕、囚禁的纪录。因为追随社会民主党而遭校方开除,未能完成正常教育课程,於是后来改攻艺术,在画家勃留克(Burlyuk)影响下,他成为俄国未来主义领导者之一。他扬弃一切古典正统,宣称将把「文字从意义中解放出来」。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他毅然加入革命行列,设计宣传海报,口号以及诗歌,并且巡回俄国境内朗诵。他后来创办《左翼艺术阵线》杂志,也经常参与文学论战。他旅游的足迹遍及西欧及美洲,且在部分诗中留下了纪录。但这些外在活动的背后却隐藏著他那复杂、悲剧性的个人生活。一九一五年他结识了毕利克(OsipBrik)夫妇,爱上了他的妻子莉莉(Lily)。他们之间错综的三角关系直到他死时都未能解决。尽管马雅可夫斯基对一九二五年诗人叶赛宁(Yesenin)自杀的消息感到愤怒、心烦,他自己却在一九三Ο年用手枪结束自己的生命。在他桌上留有一张字条,上面写著希望大家「不要因为我的死而责怪任何人,也不要闲聊此事」,其中还有「莉莉,爱我」几个字,并引用了这首诗的第五到第八行。从这封遗函我们可看出莉莉在其心中的地位,诗中「爱之船已撞上生命的礁石沉没」,显然是他与莉莉关系的写照。这首〈已经过了一点〉可能是马雅可夫斯基生前最后一首诗,是他未完成的一首长诗的一部份。马雅可夫斯基虽不愿自己的死成为世人闲谈的话题,一般人仍不免猜测他是为私人因素而自杀。
  
  马雅可夫斯基死后,他在莫斯科的寓所被改建成展示其生平事迹及作品的博物馆,他所住的街改名「马雅可夫斯基巷道」,原来的凯旋广场亦改名为「马雅可夫斯基广场」,中央立有巨大的马雅可夫斯基铜像。一九三五年,史达林追封他为「苏威埃世纪最具才气的诗人」。然而去除这些政治光环,马雅可夫斯基骨子里其实是一个抒情诗人,如同他辞世前这首短诗所显现。

4,卜算子李之仪的主旨

卜算子李之仪的主旨:表达了女子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与对爱情的忠贞之情。

【宋】李之仪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②君住长江尾。③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④
~注释~
①《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双调,四十四字,仄韵。
②长江头:指长江上游。
③长江尾:指长江下游。
④“只愿”二句:用顾夐《诉衷情》“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词意。定:词中的衬字。在词规定的字数外适当地增添一二不太关键的字词,以更好地表情达意,谓之衬字,亦称“添声”。
~今译~
我住长江上游,你住长江下游。
天天思念你而见不到你,
却共饮着同一条江河水。
这江水啊——
要流到什么时候才会停止?
这段离愁别恨又要到何年何月才会结束?
但愿你的心同我的心一样,
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一番相思情意。

5,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中心思想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中心思想是通过长江水做比喻,描写对心上人的悠悠思念之情,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朝代:宋代
作者:李之仪
原文: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一个在长江上游,一个在下游,虽然日日想念,却不得相见,唯有这长江之水,将彼此的思念联结在一起,因为虽然彼此相隔,喝的都是这长江水。所以看到这江水,不由想起对方。
别离的苦恨就如这悠悠江水,永不枯竭。住在下游的爱人啊,是否也是这般心思,彼此相恋的人儿,不要辜负这片相思之情才好。

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仕途不顺的李之仪被贬到太平州。祸不单行,先是女儿及儿子相继去世,接着,与他相濡以沫四十年的夫人胡淑修也撒手人寰。事业受到沉重打击,家人连遭不幸,李之仪跌落到了人生的谷底。这时一位年轻貌美的奇女子出现了,就是当地绝色歌伎杨姝。杨姝是个很有正义感的歌伎。早年,黄庭坚被贬到当涂做太守,杨姝只有十三岁,就为黄庭坚的遭遇抱不平,她弹了一首古曲《履霜操》,《履霜操》的本意是伯奇被后母所谗而被逐,最后投河而死。杨姝与李之仪偶遇,又弹起这首《履霜操》,正触动李之仪心中的痛处,李之仪对杨姝一见倾心,把她当知音,接连写下几首听她弹琴的诗词。这年秋天,李之仪携杨姝来到长江边,面对知冷知热的红颜知己,面对滚滚东逝奔流不息的江水,心中涌起万般柔情,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爱情词。

6,求《卜算子》的诗词及鉴赏

《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1961年12月

【译诗】

风雨将春天送走了,
飞雪又把春光迎来。
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
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
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告。
待到山花开满大地时,
梅花就在花丛中欢笑。

【赏析】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宋代林和靖,这位赏梅爱梅的大隐士就有不断吟唱梅花的诗篇。以“妻梅子鹤”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大意境与大调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确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

年复一年,风雨送春归去,但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了回来。哪怕县崖峭壁上结下百丈冰棱,面对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独秀,傲然挺拔。诗人当然也依古训,以诗言志,也借梅寄志。就在这“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当口(即:当时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争),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诗人这个“俏”字用得极好,梅花从未出现这的形象就在这一个字上出现了。这是喜悦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胜利者的形象,当然这不仅是诗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己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这个“俏”包含了多少层深刻的含义啊,积极进取、永不屈服。

下阕,诗人又把梅花的形象向纵深引导,它虽俏丽但不掠春之美,只是一名春天使者,为我们送来春的讯息。而当寒冬逝去,春光遍野的时候,梅花却独自隐逸在万花丛中发出欣慰的欢笑。梅花,它在诗人眼中是一名战士,它与严寒搏斗,它只为了赢得春天,通报春天的来临,然后退去,并不强夺春天的美景。这一形象是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的形象。诗人在此已大大地深化了梅花的形象,它已成为一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它已从一个中国革命者成为一名世界革命者。梅花在新中国里,它的形象已被诗人塑造成型,更加丰满高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