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日记网 > 教育知识 > 正文

目录

1,郑愁予的代表作是什么

郑愁予的代表作是什么

  代表作《错误》


  近来,海峡两岸掀起了文化交流热,据悉,今年7月份,郑愁予先生将参加海峡两岸首届中学生演讲大赛出任首席评委,赴大陆为中学生作学术报告。郑愁予(1933-),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 江南北,长城内外,饱览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山水风光。他的诗在台湾传唱的程度,恐怕并不亚于 李后主、李商隐。人们都认为他的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另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的婉约,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他是一位为地地道道的“中国的中国诗人”。他的诗是现代版的宋词,诗集有《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燕人行》、《莳华刹那》等。
  郑愁予的名字像他的诗一样,带着一种淡淡的哀愁,“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这是辛弃疾的词,豪放而又婉约的清韵跃然纸上。这美丽的名字在台湾文坛上被传唱着,如今,他的诗又被选入大陆的中学语文课本,大陆的读者又有相见恨晚的感觉。隽永、宁静、恬淡、深沉的诗风和中国文化的意蕴,征服了无数中学生读者的心。请读:


  《当西风走过》


  仅是这样走过的,西风……
  仅吹熄我的蜡烛就这样走过了
  徒留一叶未读完的书册在手却使一室的黝暗,反印了窗外的幽蓝。
  当落桐飘如远年的回音,恰似指间轻掩的一叶
  当晚景的情愁因烛火的冥灭而凝於眼底
  此刻,我是这样油然地记取,那年少的时光
  哎,那时光,爱情的走过一如西风的走过。
  西风、蜡烛、书册、落桐、一系列的意象,意象的优美自成一种情趣,构成了晚景的情愁,极力描摹了对年少的时光的追忆心境,显示出对那时爱情生话无限依恋,“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情真意切。又如:


  《生 命》

  滑落过长空的下坡,我是熄了灯的流星
  正乘夜雨的微凉,赶一程赴赌的路
  待投掷的生命如雨点,在湖上激起一夜的迷雾
  够了,生命如此的短,竟短得如此的华美!
  偶然间,我是胜了,造物自迷於锦绣的设局
  毕竟是日子如针,曳着先浓后淡的彩线
  起落的拾指之间,反绣出我偏傲的明暗
  算了,生命如此之速,竟速得如此之宁静!
  这首诗情感的直率流露于语言,情景的配合构成诗的胜景,道出诗人对生命的独特看法,诗意而又洒脱,生命的严酷和生命的短暂、急速、宁静、华美,在诗的境界中都变成一种美感态度。
  《错误》是郑愁予的代表作。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深得宋词的精髓,幽婉朦胧,深受海峡两岸中学生的喜爱。

  《错 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项,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我骑马在江南赶路,似乎在蒙蒙的烟雨中灵秀的山水中前行,自然而然的想起小小城市中小阁楼上那位之还还还在苦等的“佳人”。“莲花的开落”是个变化着的意象,它暗示“我”与她分别的时间之长,也说她的容颜在等待中憔悴。江南的人与景都变得像“莲花开落”一般地变化。接着写“我”对她的想象:时节虽是早春,但由于“我”仍未归来,所以她丝毫也未感觉到柳絮飘飞的春意。她的心寂寞如小城的傍晚,惆怅像紧掩的窗扉,青石巷深,寂寞中伴着深深的愁思。
  最后之写“我”从想象中回到现实,我从她的身边路过,她也许能隐约听到这"达达的马蹄声“但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美丽的错误”是全诗最让人动情的字眼,过客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盼望是“美丽”的,而结局却是“错误”的,只能给妇人更添一份落寞,诗人把“美丽”和“错误”两个相互矛盾的词组合在一起,真可谓“此情无计可消处”。真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全诗情意缠绵,韵味悠长。
  这首诗在台湾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愁予风”从此席卷两岸诗坛,目前两岸的文化交流在神州大地勃然兴起,两岸诗人继承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成果,中学生享用他们的精神财富,步入审美天地,滋润自己的心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无疑是一件有益的事。当代中学生要了解台湾的文化,代中学生不仅仅要读琼瑶、三毛,更要读一读台湾的现化诗。
  为此,你不可不读郑愁予。

2,郑愁予的生平简介及代表性作品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当代诗人。台湾中兴大学毕业,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 郑愁予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地,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 1949年随父至台湾。毕业于新竹中学。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作秀。1958年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曾在基隆港务局任职。1968年应邀参加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1970年入爱荷华大学英文系创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1985年获耶鲁大学无限期续聘,其妻余梅芳亦在耶鲁大学图书馆东亚收藏部工作。曾应聘为“中国时报文学奖”决审委员。 代表作: 他的《错误》、《水手刀》、《残堡》、《小小的岛》、《情妇》、《如雾起时》等诗,不仅令人着迷,而且使人陶醉。被称为“浪子诗人”,“中国的中国诗人”。 扩展资料获奖记录 1966年获救国团青年文艺奖,1967年获中山文艺奖,1968年中国时报 新诗推荐奖,1995年获国家文艺奖,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章,海外华人文学贡献奖,中华民国国家文艺奖新诗奖,国际艺术学院授予文学博士学位。 1989年应香港市政厅公共图书馆之邀,主持“文学月诗讲座”。1990年至1992年任台湾《联合文学》总编辑。2002年,香港教育局将《雨说》一诗编入中学教科书,并将《水巷》一诗编入职校教材;同年,担任“香港双年文学奖”评审,并参加“科技大学现代文学座谈会”。2003年接受美国加州注册世界文艺学院荣誉学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郑愁予

3,郑愁予的简介

郑愁予(1933-),中国诗人,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1949年赴台。

童年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饱览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山水风光。

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其作品受到纪弦赏识

其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

的'仁侠'精神,另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羞的

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

出版诗集有《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燕人行》、《莳华刹那》等。



郑愁予不管在台湾诗坛上,还是在全中国的诗坛上,都是一个很特出的诗人。他出版的诗集虽然不是最多的,甚至算不上多。但象他那样被广大读者和诗评家传唱、赞美、引用,经常流传于口头和笔端的名篇名句,是不多的。他的《错误》、《水手刀》、《残堡》、《小小的岛》、《情妇》、《如雾起时》等诗,不仅令人着迷,而且使人陶醉。台湾的广大青年诗歌爱好者,很少人不拜倒在他的脚下,他的诗在台湾诗坛上传唱的程度,恐怕并不亚于李后主、李商隐。人们为什么会如此偏爱郑愁予的作品呢?我想,他的作品最打动人、最能引起共鸣的地方,莫过一个“情”字。

郑愁予的名篇中,有不少写爱情的诗。故此,人们称他是台湾爱情诗的高手。他那些醉人的爱情诗,是弹青年男女心弦的手指;他那些色彩斑斓的爱情诗,是拴住千万青年男女的彩带。然而,郑愁予爱情诗的重要特色,不是以华丽的词藻取胜,而是以内在的情感动人。他的爱情诗的情感,不一定是高尚的和洁白的,有时甚至是非常庸俗和自私的,但他的爱情诗的情感却无一例外都是非常自然和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