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为什么西安为历代王朝都城?
封建王朝的都城市封建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又被称作“京师”。《释名》说:“都者,国君所居,人所都会也。”《春秋-公羊传》裏对“京师”有著这样的解释“京师者,天子之居也。京者,大也。师者,众也。”在我国,有“六大古都”。在这“六大古都”中,西安是西周,秦,西汉,新,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个朝代的都城,历时一千余年,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一个城市。西安为什麼会成为那麼多王朝的都城呢?我们看一下其中的原因。首先,我们从它的地理形势看,西安位於八百里关中平原的中部,它南依秦岭,北临渭水。其所在的关中平原,位於我国地理的中心,交通便利。气候温和,终年多雨,土地肥沃。大禹曾经把天下的土壤分为九等,称雍州的土壤为上上等。关中的东面有函谷关,西面是散关,北面是萧关,南面有武关,这四关都是天险。留侯张良在劝汉高祖定都关中时,把这裏称作是天下的咽喉,由此可见,它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特别是函谷关,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我们知道,在我们和敌人搏斗的过程中,要迅速致敌人於死地,必须扼住他的喉咙。对於封建王朝而言,这样的咽喉要地,肯定是作为城首选。另外,他还说,“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其中就是对关中地形的分析。汉高祖采纳了他的措施,最终取消了定都洛阳的决定。在中国的六大古都中,从地理形式来看,西安无疑是最佳选择。周朝兴起於关中西部,最终向东发展,灭掉了商朝。这和关中的地理形式是分不开的啊。 秦朝和以后的汉朝甚至是隋唐都是走著同样的道路。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条规律,西边的割据政权往往会消灭掉东方的割据政权,完成国家的统一,例如秦灭六国,北周和隋朝的统一。另外北方的政权往往会消灭南方的政权,完成国家的统一,这样的例子就不胜枚举了。这说明,都城地理位置的选择对一个朝代的重要性。而西安在六个古都中,是著名的形盛之地。西汉和唐朝定都于长安,所以两个王朝在军事上处於绝对的优势,特别是在对付少数民族的入侵上,是相当成功的。北宋把都城建在了四战之地的大梁,结果军事力量薄弱,在和周遍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处於绝对的下风。甚至北宋和南宋都被少数民族政权所消灭。宋太祖在建立宋朝后,就觉得大梁处於交通要道上,无险可守,便欲迁都长安。可是他的这一举动遭到了他弟弟也就是后来宋太宗的强烈反对,最终做罢。明朝初立之时,明太祖也有迁都关中的想法。甚至在清末,康有为在给光绪帝的上书中,也建议清朝西迁,抵抗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入侵。国民政府对这裏也非常的重视,於1932年把西安改为行政院直辖市。这种想法甚至感染了新中国的创立者。由此可见,关中这块地方的重要。在六大古都中,南京一向是被认为是割据王朝的都城,而大粱则是四战之地,无险可守,一旦少数民族政权进入长城以内,大粱几乎是可以不攻而下。在西元11世纪初,北宋和辽的战争中和西元12世纪和金的战争中,由於当时辽和金已经拥有了幽云十六州,所以他们便不费吹灰之力便兵临大粱城下。北平是伟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都城,北面有燕山,东面是山海关,西边是太行山,也算是一个形盛之地。可是和西安比起来,还是稍逊一踌.在对付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时,北平太过於暴露.一旦长城防线被突破,北平便暴露於敌人的威胁之下.明朝中期的土木堡之变中,蒙古军从大同突破长城防线,虏走了明英宗,并且直捣北京城,京师震动.同样在明朝后期,努尔哈赤率领金军,突破居庸关,兵临北京.同样也是在明末,吴三桂带领清军入关,北京没有几天就沦陷了.同样北京在抵抗来自於海上的威胁,也存在著很大的威胁.一旦北京的门户天津沦陷,北京便暴露在敌人的炮口之下.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就是先从海上占领天津,进而占领北京的.而西安在抵抗来自於东部的威胁时,则有两重天险,一是虎牢关,二是函谷关或潼关,这和北京相比,优势明显.而在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威胁也主要来自於北方,这样它的战略优势也就自然显示出来了.汉唐王朝也就是坐镇关中,打败匈奴和突厥人的入侵的.综上所述,在地形的险要方面,在六大古都中首居一指.但是险要的地形,对於全国其他地方的控制也是不利的,因为险要也就意味著交通的不便.然而西安虽然虽险,但是交通相对於其他地方来说,也是比较便利,它的东面便是我国的粮仓-华北平原.但是毕竟对於其他地方的控制的不便,也是很明显的.因此,西周在建都丰镐的同时,也在洛阳修建了东都,以防止”殷顽民”的反抗.这实际上就是加强对东部地区的控制.隋唐两朝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以长安为京师,同时又把洛阳作为陪都,以加强对东部地区的控制.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的两都制.这种做法毫无疑问加强了对东部地区的控制.并且为以后的北宋,辽,金等朝代所采用。
2,古代西安为首都,现在北京为首都,这是为什么呢?
先人定都长安,是有它战略上的考虑的,这个战略的背景就是农业立国,冷兵器卫戍。如果地势太高,水源不济,发展有限。(比如禹都阳城,今登封郜城镇)地势低洼,洪涝之害。(比如商都殷墟和宋都开封)先人是吃尽了苦头才得来的经验之谈。 自西周起至汉代,西安(长安)之所以能成为首都,最大的优势就是其西靠陇山、北依黄河、南抵秦岭,东有崤函,沃野千里的地理形势。周、秦二代都是依靠着关中自西由东,居高临下的地理优势,加之丰沛的物产而取天下,自然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大本营。汉高祖刘邦虽为楚人,但考虑到汉初中央与地方诸侯国间的矛盾,也不得不采取刘敬的策略,利用关中地理形势定都长安。 随着时光推移,中国历史在经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乱局后,来到了隋唐。长安乃至整个关中虽经“五胡乱华”的浩劫,已显残破,但隋唐统治者们并不打算放弃关中。此时的关中虽然经济已远不如江南富庶,但在政治号召力及地理形胜上,依旧是控扼“山东”乃至经略西域的最佳地点。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北京城依托着燕山山脉,构筑起坚固的长城防线,并有漕运粮食的支持,这是唐代以后的西安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北京的建都也预示着国家防御政策,由西北向东北的转变。无论大明还是大清,其主要威胁均来自北方,长安则距离东北前线过于遥远指挥不便。此时,靠近东北,又有险可守更有漕运之便的北京,自然就成了定都的第一选择。关注小编,每天都有更新哦!
3,黄山天都峰的介绍
黄山天都峰位于黄山东南,西对莲花峰,东连钵盂峰,为36大峰之一,海拔1810米。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故取名“天都峰”。此峰特色是健骨竦桀,卓立地表,险峭雄奇,气势博大,在黄山群峰中,最为雄伟壮丽。与莲花峰、光明顶并称为黄山三大主峰。天都古时无路,难登峰顶。据山志载,唐代岛云和尚曾历经千险,从东侧攀崖,始至峰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