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万众一心类似成语
众志成城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解释】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出处】《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结构】主谓式。 【用法】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辨形】城:不能写作“诚”。 【近义词】众擎易举、万众一心、戮力同心 【反义词】一盘散沙、四分五裂、同床异梦 【辨析】~和“万众一心”;都含有“团结一致”的意思。但“万众一心”只指千万人同心协力;~不仅有“万众一心”的意思;还含有“力量无比强大;不可推毁”的意思。 【例句】现在是艰苦些;只要大家团结起来;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常言说“~\";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2,类似“万众一心”的成语有哪些?
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众擎易举、众志成城、集腋成裘。 万众一心 【wàn zhòng yī xīn】: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 1、同心同德 【tóng xīn tóng dé】 为同一目的而努力,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 2、齐心协力 【qí xīn xié lì】 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3、众擎易举 【zhòng qíng yì jǔ】 许多人一齐用力,容易把东西举起来。比喻大家同心协力就容易把事情办成。 4、众志成城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5、集腋成裘 【jí yè chéng qiú】 腋:腋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裘:皮衣。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
3,万众一心的意思是什么?
万众一心的意思是: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 【出自】:南朝·范晔《后汉书·朱擕传》:“万人一心,犹不可当,况十万乎!” 一万人一条心,已经不可抵挡,更何况十万人! 【示例】:万众一心,同声呼吁,力抗汉奸,唤醒政府。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同心同德、步调一致、上下一心、举国同心、万全之策、人多势众、齐心协力、众擎易举、众志成城、戮力同心、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十箭难断 【反义词】四分五裂、各自为政、挂一漏万、一盘散沙、同床异梦、离心离德、各奔前程 扩展资料 1、万众一心的近义词 齐心协力 解释】: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出自】:冯德英《迎春花》第十九章:“往后咱们齐心协力,一块打反动派!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2、万众一心的反义词 离心离德 【解释】:心、德:心意。思想不统一,信念也不一致。指不一条心。 【出自】: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七回:“黎民离心离德,祸生不测。” 黎民百姓思想不统一,信念也不一致,灾祸的产生不可揣。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4,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是什么意思?
意思:千万人一条心,像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形容团结一致。
【万众一心】
万全之策、同心同德
反义词:
挂一漏万、各自为政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解释:
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
出处:
清·金安清《洋务宜遵祖训,安内攘外,自有成效说》:“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上下联络,万众一心。”
例子:
~,同声呼吁,力抗汉奸,唤醒政府。(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0八回)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汉灵帝派朱隽率军去镇压,朱隽在城外堆了一个比城墙还高的山丘,对城内的情况了如指掌,用计攻下外城。义军将领韩忠和谈。朱隽不同意和谈,同时也不急于攻城,害怕城内的军民万众一心不好对付。
5,木人石心是何意?出自哪?
【释义】比喻意志坚定,不受外物诱惑。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夏统传》。
夏统是晋朝一位多才多艺的隐士,才学渊博,能言善辩,名扬四方。许多人都想请他做官,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一次他到京城洛阳,太尉贾充想利用他的才学和名望来扩大自己的势力,于是就劝他到自己身边来任职,不想也被他婉言谢绝了。贾充不甘心,他调来整齐的军队,装饰上华丽的车马,吹着响亮的号角,从夏统面前走过。贾充对夏统说:“如果你同意到我身边来做官,就可以指挥这些军队,乘坐这样华美的车子,那该多么让人羡慕啊!”
夏统对眼前豪华显赫的场面就像没有看见似的,一点也不动心。
贾充仍不死心,又招来一班仙姿绰约的美女,在夏统面前轻歌曼舞,而夏统却木然而立,毫不动摇。贾充看到夏统仍然无动于衷,不理解地说:“天下竟有这样木头似的怪人,石头做的心肠!”
6,兴师动众是何意?出自于哪?
【释义】兴:发动之意。原指发动大批兵马,后借以形容动用很多人力来办一件事。
【出处】佚名《吴子·励士》。
战国时魏国的名将吴起,曾任西河太守,把西河治理得井井有条,魏武侯非常欣赏他。有一次魏武侯向他请教说:“一个国家是否刑法严厉、赏罚分明就可以战无不胜呢?”
吴起回答说:“关于这点,我从用兵作战这方面来谈谈看法。将军在战场上发号施令,军士愿意听从;将军兴师动众采取作战行动,士卒愿意出征;到了战场上与敌人交战,士兵不怕死。这三条是君王所倚仗的,有了这三条国家就不会受人侵犯。”
魏武侯又问题:“君王如何才能实现这三条呢?”
吴起说:“说起来也并不难做到,你举拔有功劳的人然后奖赏他,对于无功劳的人你设法激励他、鼓励他,他们就会争着去立功。”
魏武侯按照吴起的意见,在朝廷上摆上三排座席,请有大功的士大夫、将领坐在前排;有中等功劳的人坐在第二排;无功的人坐在后排,菜肴也分成三等。酒宴散席以后,魏武侯又把有功劳人的父母、妻子请到太庙门外,也给予奖赏。这样一来,人们都以立功为荣耀,以无功为耻辱,纷纷寻找立功的机会。
三年以后,秦国的军队侵扰魏国,魏军军吏和士卒不等上级部署,就主动抵抗秦兵,魏武侯见到这种情景,高兴地对吴起说:“士兵能有这样的素质,国家能有这样的形势,多亏了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