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什么意思
挟天子以令诸侯
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zhū hóu
〖解释〗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挟天子以令诸侯”一语源自诸葛亮的《隆中对》,孔明在给刘备分析当时天下形势时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挟天子以令诸侯者是曹操。
2,"挟天子以令诸侯"什么意思?
挟辅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挟天子以令诸侯 拼音: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zhū hóu 引证解释:明 罗贯中 《三国演义》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译文:如今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将士,挟辅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这样的情况没有人可以和曹操争锋。 语法: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分句;现多含贬义。 扩展资料: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历史典故: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杀,大臣派李傕等人到长安大臣那里求饶。当时当权的司徒王允为人刚直,没有同意,李傕等人更加恐惧,不知道该怎么办。准备解散,逃回自己的村庄。贾诩当时因为是董卓所部的官吏,在李傕军中任职,为了自保,出来阻止他们。 贾诩对李傕等人说:“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三国志·魏书·贾诩传》)。 意思是“听说长安中正在商议想把凉州人全部诛杀,而你们抛弃属众单独行动,就是一个亭长也能把你捆缚起来。你们还不如率领着兵众向西行去,在所经过的地方收编兵卒,来攻打长安,为董卓报仇,如果能有幸把事办成,就遵奉朝廷来征讨天下,如果没有成功,再逃走也不算晚。” 这个计划被大家采纳了。李傕等以替董卓报仇为名,联系西凉军将领,日夜带兵,跑到长安,打败吕布,杀死王允,挟持了汉献帝,控制了东汉政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挟天子以令诸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贾诩
3,挟天子以令诸侯故事情节概括120字
东汉末都天子成了西北军阀的人质,几经磨难,落魄成流亡政府,曹操将其迎至许昌,以此功封为丞相,天子由流亡变身为傀儡。从此,曹操的政令均以天子颁诏形式发出,各地诸侯陷入两难境地,服从则于己不利,尤其是讨伐其他诸侯,让曹操坐收渔人之利,不服,则违抗天子,大逆不道。曹操以此政治优势,加以军事实力,统一了北方。 “挟天子以令诸侯”出自于《后汉书·袁绍传》,原文:“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是指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或比喻假借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4,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简述
东汉末年,董卓叛乱,挟持天子。被吕布杀死后,司徒王允不赦免其部下李傕、郭汜等人,逼其再次叛乱。2人劫持天子,手下爪牙尽皆封赏。在忠志之士的离间下,二人大打出手,一人挟持了天子,一人挟持了官员,多次交战各有所伤。天子在杨奉等将军的保护下乘机得脱,便派人去曹操那里求援,以为他是个忠志之士。而此时,曹操众谋士向他献策,劝其救驾。尤其以荀彧最为积极,他向曹操指明了今后的战略大方针“逢天子以令不臣”,劝曹操早日进兵,将天子控制在手中,以取得政治上的主动,并强调今日不取,他日天子必将落入别人的手中。曹操听了他们的话,兴刻起兵,骑兵先去,步兵随后,亲自派大军前往。但那时北方第一大诸侯袁绍也动了这个想法,只是过于优柔寡断晚了一步。李傕、郭汜二人见跑了天子,便讲和一同在后面追赶。不过经理坎坷后天子成功的和曹操的部队碰了头,饥寒交迫的天子在曹操的盛情款待下,自然是对其感激万分,大加封赏。但曹操以都城被贼人烧毁不便防守为由,劝天子移驾许县,天子也因曹操手中兵权缘故不得不从。而曹操的真正目的是许县是他的大本营,在那里他将可以更好的将天子控制在手中。后来,曹操每次或是征战、或是赏罚都可以借着天子的名号,正可谓“出师有名”“赏罚分明”啊!
这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
好的话选我!!!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