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纨绔子弟是什么意思
应该是纨绔。此绔非彼裤,两者的原始义是有区别的。上古,华夏族上着衣,下着裳(就是裙子),并没有裤子,也就是说里面真空-_-P……
后来据传是赵武灵王为了军事目的,对华夏族服饰进行了改革,根据胡人的裤褶,制作了绔这种东西,史称“胡服骑射”。那时的绔,《说文》里面做过解释,说“绔,胫衣也”,意思就是绔是小腿的衣服,所以没有裤裆,只有裤脚管,拿一根带子,把两条裤脚管系在一起,绑在腰上……可以想象,丑得见不得人,不过绔是内衣,外面还穿了深衣,也就是袍子,本来就不想让人看见。骑马的时候,为了保护男性的重要部位,又加上一个档,样式类似于日本相扑那模样。
可能是有人觉得这样太麻烦了,于是给绔合裆,进而发展到裤(那时候叫裈,字不同)。绔,就是开裆裤,裤,就是连裆裤。
至于纨绔这个词,同样有来历。《礼记》曰:“衣不帛襦绔。”儒家认为不能用丝帛来制作襦和绔,因为这两样都是内衣,用这么好的材料,过于奢侈了。但是后来那些富贵人家的子弟违背先贤的教诲,仍然用顺滑的丝帛来做了绔,这些败家子就被称作纨绔子弟,意思是“穿着丝制开裆裤的有钱人家的孩子”。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5101957.html?si=1
2,语文是什么 让人怎么样
1、语文是香气扑鼻的绿茶,让人神清气爽。 2、 语文是清凉可口的泉水,让人清甜解渴。 3、语文是浪花飞溅的大河,让人心潮澎湃。 4、语文是神态悠闲的白云,让人浮想联翩。 5、语文是芳香浓郁的咖啡,让人温馨浪漫。 扩展资料 “语文”的发展: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全国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从西方引进,只有语文一科,教授内容仍是文言文,称为“国文”。五四运动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冲击,小学将国文改称为国语,侧重学习白话文,中学仍称国文,以学习文言文为重点。 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丐尊二人提出“语文”概念,并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因日本侵略中国而被迫中止。 1949年6月,当时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会着手研究通用教材,叶圣陶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为中小学母语课程通用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