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戏剧戏曲学属于文学还是艺术?
看看艺术和文学的定义你就明白了。
艺术:反映当地社会生活,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意识形态。(当然包括戏剧戏曲)
文学: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
戏剧戏曲学是对戏剧戏曲理论及历史的考察和研究。
上自古希腊、罗马、印度及中国古代戏曲的理论与实践,
下至现当代世界各种戏剧流派,我国的戏剧戏曲现状及走向进行理论探讨,并用其指导创造实践。戏剧戏曲学以哲学、美学的研究成果为指导,与音乐学、美术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等邻近学科互相参照、相互推动。
2,戏曲以什么方式划分剧种
戏曲艺术中不同种类之间的区别,主要以演唱腔调的不同特点为划分依据,戏曲剧种按各自同类性质的唱腔来分布,因此声腔系统就成了各剧种分类的主要系数,戏曲中的语音与音乐所呈现的艺术特征是区分各剧种的重要标志。 京剧,有“国剧”之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 昆曲 已有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表演体系和独特的声腔系统。它的剧目丰富,剧本文词典雅华美,文学性较高。发音,吐字讲究四声,严守格律、板眼。昆曲曲调是曲牌体,每出戏由成套曲牌构成。唱腔圆润柔美,悠扬徐缓。表演细腻,身段动作和歌唱紧密结合,舞蹈性很强。伴奏乐器主要是笛子,有时也用三弦、笙、唢呐等。 川I剧 四川省地方剧种。川剧则是由昆腔、高腔、胡琴腔、弹戏、灯戏等声腔组成的多声腔剧种等。川剧唱腔高亢激越,表演诙谐幽默,富于生活气息。 在表演上,戏曲剧种团体各有各的表演体系。相互多有借鉴,但自己剧种的特有的表演风格不会改变。 昆曲在中国戏曲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京剧和湘剧、川剧等地方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有过直接的影响。 京剧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 川剧是四川省地方剧种。表演诙谐幽默。 (本回答参阅了《百度百科》有关“戏曲剧种”的条目并引用。更详细的解释,请参阅《百度百科》有关“戏曲剧种”的条目解释。)
3,戏曲包括哪几个派别?
有:皮影戏、藏戏、川剧、潮剧、黄梅戏等等。 1、皮影戏 皮影戏(Shadow Puppets),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藏戏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 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 3、川剧 川剧俗称川戏,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川渝云贵四省市的汉族地区,是融汇高腔、昆曲、胡琴(即皮黄)、弹戏(即梆子)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传统剧种。 川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川剧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 川剧分小生,须生,旦,花脸,丑角5个行当,各行当均有自成体系的功法程序,尤以“三小”,即小丑,小生,小旦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戏剧表现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创造,能充分体现中国戏曲虚实相生、遗形写意的美学特色。 4、潮剧 潮剧,因形成发源于广东潮汕地区而得名,俗称“潮调”、“潮音戏”明末已在广东潮汕地区、和闽南地区的诏安、云霄、平和、东山、漳浦、南靖等地广为流传,与梨园戏关系密切。 潮剧,中国十大剧种之一,广东三大剧种之一种,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南国奇葩”的美誉,以优美动听的唱腔音乐和独特的表演形式,融合成极富地方特色的戏曲而享誉海内外。潮剧是上千年潮州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也是联络世界各地潮州人之间情谊的重要纽带。 5、黄梅戏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梅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潮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川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藏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皮影戏
4,腔调是什么意思
腔调qiāng diào
基本解释
1.
[tune]∶指音乐、歌曲或戏曲中成系统的曲调子
腔调韵味极像梅兰芳唱的
2.
[style]∶指诗词文章的声律格调
安排腔调
3.
[accent;intonation]∶口音,语调。指说话的声音、语气;亦指人动作的模样
山东腔调
详细解释
1.
指音乐、戏曲、歌曲等的调子。
宋 王奕 《酹江月·和辛稼轩<金陵赏心亭>》词:“宁是商女当年,后来腔调,拍手《铜鞮曲》。”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予生平最恶弋阳、四平等剧,见则趋而避之,但闻其搬演《西厢》,则乐观恐后,何也?以其腔调虽恶而曲文未改,仍是完全不破之《西厢》。”《儒林外史》第六回:“一个吹箫,一个打鼓,在厅上滴滴打打的,总不成个腔调。” 老舍 《四世同堂》二四:“在八岁的时候,他已会唱好几出整本的老生戏,而且腔调韵味极像 谭叫天 的。”
2.
指诗词文章的声律格调。
《朱子语类》卷七八:“古人作诗,只是说他心下所存事,说出来,人便将他诗来歌,其声之清浊长短,各依他诗之语言,却将律来调和其声。今人却先安排下腔调了,然后做语言去合腔子,岂不是倒了?”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六:“余以为诗文之作意用笔,如美人之发肤巧笑,先天也;诗文之徵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饰;至於腔调涂泽,则又是美人之裹足穿耳,其功更后矣。”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揣摩腔调,言类俳优。”
3.
指说话的声音、语气;亦指人动作的模样。
明 吴石渠 《绿牡丹·谈心》:“儿曹,次第高,丢人眼梢,乔粧做许多般内家腔调。”《红楼梦》第八十回:“两个人的腔调儿都够使的了,别打量谁是儍子。”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章:“他立刻就认识得出来是 朱乐生 太太,尤其是那一口 彭山 腔调引人注意。” 魏巍 《祝福走向生活的人们》:“所谓严肃,请大家不要误会是走路要迈八字步,双手必需放在背后,说话要学什么‘首长’腔调。”
5,问一下 什么的腔调
就是说话时的调调儿
基本解释
1. [tune]∶指音乐、歌曲或戏曲中成系统的曲调子 腔调韵味极像梅兰芳唱的 2. [style]∶指诗词文章的声律格调 安排腔调 3. [accent;intonation]∶口音,语调。指说话的声音、语气;亦指人动作的模样 山东腔调
编辑本段详细解释
1. 指音乐、戏曲、歌曲等的调子。 宋 王奕 《酹江月·和辛稼轩<金陵赏心亭>》词:“宁是商女当年,后来腔调,拍手《铜鞮曲》。”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予生平最恶弋阳、四平等剧,见则趋而避之,但闻其搬演《西厢》,则乐观恐后,何也?以其腔调虽恶而曲文未改,仍是完全不破之《西厢》。”《儒林外史》第六回:“一个吹箫,一个打鼓,在厅上滴滴打打的,总不成个腔调。” 老舍 《四世同堂》二四:“在八岁的时候,他已会唱好几出整本的老生戏,而且腔调韵味极像 谭叫天 的。” 2. 指诗词文章的声律格调。 《朱子语类》卷七八:“古人作诗,只是说他心下所存事,说出来,人便将他诗来歌,其声之清浊长短,各依他诗之语言,却将律来调和其声。今人却先安排下腔调了,然后做语言去合腔子,岂不是倒了?”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六:“余以为诗文之作意用笔,如美人之发肤巧笑,先天也;诗文之徵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饰;至於腔调涂泽,则又是美人之裹足穿耳,其功更后矣。”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揣摩腔调,言类俳优。” 3. 指说话的声音、语气;亦指人动作的模样。 明 吴石渠 《绿牡丹·谈心》:“儿曹,次第高,丢人眼梢,乔妆做许多般内家腔调。”《红楼梦》第八十回:“两个人的腔调儿都够使的了,别打量谁是儍子。”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章:“他立刻就认识得出来是 朱乐生 太太,尤其是那一口 彭山 腔调引人注意。” 魏巍 《祝福走向生活的人们》:“所谓严肃,请大家不要误会是走路要迈八字步,双手必需放在背后,说话要学什么‘首长’腔调。”
以上(不包括第一句废话)来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