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民俗正月十六遛百病的来历
“遛百病”又称“走百病”,此活动最初仅限于妇女,经过历代充实与发展,成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习俗内容之一:正月十六晚饭后,所有家庭成员带着节日的喜悦倾家出动,溜达溜达散散心,祈求把身上的不舒服全部“遛”掉,新的一年中百病不得,身体健壮,生活安康。 “遛百病”来历: 明清时,北京等地正月十五日,妇女夜间约齐外出行走,一人持香前导,且须去桥,谓可健身却病,称为“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又称“走桥”。江南苏州一带称为“走三桥”。 “走百病”经过历代充实与发展,成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近代也有白日游走的,有抱着孩子的妇女,有被搀扶着的病人,也有拄拐杖的老人等,乡间的道路上、树林间、山岗上、河水旁到处是游走的人群,他们边走边看,有时还边走边唱,精神为之振奋,通过野外游览,饱览如画美景,呼吸新鲜空气,对身心健康有一定益处。 扩展资料: “遛一遛,百病走。”在古老的沧州一直延续着“遛百病”的传统习俗。老百姓们认为:正月十六这天晚上到街上走一走,预示着来年一年都没病没灾。因此,每年正月十六的晚上,百姓们就会早早地吃完晚饭,成群结队地走上街头,散步闲游、观看烟花,倾城而出,场面蔚为壮观。公安部门提醒市民朋友,“遛百病”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和规定,在祈求平安的同时莫忘交通安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遛百病 参考资料:人民网-沧州今年正月十六“遛百病”不再限行机动车
2,遛百病的由来,要简洁!!!!!!!!!!!!!! 急啊.................
正月十六“遛百病儿”可是沧州地区特有的一个老习俗了。正月十六晚饭后,所有家庭成员带着节日的喜悦倾家出动,溜达溜达散散心,祈求把身上的不舒服全部“遛”掉,新的一年中百病不得,身体健壮,生活安康
旧时妇女多操持家务,养儿育女,因此身体劳累,体质较弱,容易生病,在每年正月十六日这天夜里,以驱除病邪为主要目的,出门四处游走,意谓将家里病邪驱散。天长日久,形成传统习俗
3,走百病的北方习俗
东北,特别是长春地区的老百姓,从很古时起,就和冰雪结下了深深的情缘。冰雪是他们美好生活的依托,其中“走百病”习俗就是其中之一。走百病,就是冬季到户外活动。在这儿,每当一场大雪过后,当天放晴了,金色的阳光普照在茫茫的雪原之上,这时,吃完早饭,各家妇女,特别是农家或离平原江河较近的人家就领着儿童走出户外,走向雪原。大伙有说有笑,前后追逐,高声呼喊,你追我戏,十分愉快;这就是“走百病”。东北地域地广人稀,冬季的人家除了户内炕头上的生活活动外,几乎没有别的内容,于是到户外雪地上去走走,就成了一种内容。走百病, 其实应该叫“百病走”,意思是通过“走”,把“百病”去掉。而其实这是一种健身的好方式。冬季,东北家家是炕,是墙,是锅台,炉子什么的,因而室内空气不好,在雪后天晴的日子里,到户外的雪地上走一走,换换新鲜的空气,人的身心会得到重新调整,这当然会去掉“疾病”,会使人健康长寿的。这也反映了北方民族同冰雪自然环境的依赖关系,是人们对自然的适应和认识。这说明生活在北方土地上的人们已融入到深深的冰雪文化之中去了,并与冰雪一起构成了人们的自然的生活形态。在这儿,冬季到户外走动,是人们很自然的一个行为。你看,每当吃完了晚饭,特别是当天空挂着明亮的月亮,雪原上白茫茫亮堂堂一片,这对人是一种诱惑。于是,人们便走出屋子,到雪地上去走。这叫走百病,又叫散步,是人们一种常见的活动了。有时边走边喊,尽情地唱歌,这会使生活和心情更加美好。
4,走百病是种怎样的信仰活动?
元宵期间,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 在正月十六这一天,大家收集许多松树、柏树的树枝,再加上一些穿坏了的鞋(取鞋与邪的谐音),破旧的衣服,还有许多的能烧的其他东西,放在一起点着。 待火燃起来后,大家来烤,其意是把病患从自己身上烤走,据说要烤100堆火才能见效。 烤百病时也有讲究,身前身后脑袋腿脚都要烤到,让病魔无处躲藏。 还有一种说法是:小时候这个日子过得很热闹,小伙伴们打着灯笼到处捡可以烧的柴禾,聚到宽阔的场院或是野地里、大路边,点起一堆堆的火。大家尽情的围着火堆说笑打闹,解开衣扣让火烤烤掩藏了一冬的身体。 红红火火的光照红了脸膛,照亮了眼神,照亮了心情;红红的火驱走了黑暗、驱赶了病邪、驱赶了不快! 还有的在自家院内生火烧,烤完又到邻居家的火堆上去烤,直至走遍整个村子。老人们还会把小孩子们的衣裤拿出来烤,或者提壶水搁在火堆上,让孩子用里面的水洗脸,祈盼着他们无病无灾,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