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日记网 > 教育知识 > 正文

目录

1,唐大明宫含元殿遗址怎么样

唐大明宫含元殿遗址怎么样

唐大明宫含元殿遗址规模大、很辉煌壮丽。 大明宫遗址 大明宫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太华南路,唐末毁于兵燹。 大明宫是唐帝国的大朝正殿,唐帝国200余年间的政令中心,唐长安城“三大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中规模最大、最为辉煌壮丽的建筑群,称为“东内”。地处长安城北部的龙首原上,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原名永安宫。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历时达二百余年。 大明宫遗址略呈梯形,占地面积约3.2平方千米。宫墙周长7.6千米,四面共有11座门,已探明的殿台楼亭等遗址40余处。大明宫南部为前朝,自南向北由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为中心组成;北部的内廷中心为太液池。 1961年3月4日,大明宫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含元殿遗址的资料

含元殿遗址位于西安北郊龙首原南端的高岗之上,包括大殿、两阁、廊道、大台、龙尾道和殿前广场,总面积约70,000平方米。高台重叠、宫阙对峙、殿阁、雄伟。现地面上夯土大台、两阁、廊道等仍存,气势宏伟、庄严肃穆。含元殿是大明宫的前朝第一正殿,也是唐长安城的标志建筑,建成于龙朔三年(663年),毁于僖宗光启二年(886年),存在了220余年,其间逢元旦、冬至,皇帝大多在这里举行大朝贺活动。在此举行大朝会,侧封、改元、阅兵、受贡等亦多在此举行,它是唐代一个重要的政治中心 。

3,含元殿遗址的遗址简介

大明宫周长7.6公里,共有11座城门。城内的主要街道丹凤门大街宽达176米。已经发现的40多处宫殿阁亭遗址,大多集中在城北太液池的四周,主要有含元殿、麟德殿、三清殿、清思殿、宣政殿和紫宸殿等宫殿遗址。含元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庆典和朝会的地方,殿基高15米多,东西长75.9米,南北长41.3米;面阔11间,进深4间,各门宽5.3米,此殿是大明宫的正殿。

4,介绍一下崂山太清宫的元辰殿、元君殿

元辰阁正中供奉的是斗母(姥)元君,为北斗众星之母,道教称为“圆明道母天尊”,又称“紫光夫人”。据说她在宝座上化生九朵金莲,经七昼夜而化生九子,即天皇大帝、北极大帝和北斗七星。其形象为三目四首八面,神威浩荡、法力无边,在道教中的地位非常尊贵。其圣诞为九月初九。元辰阁两边供奉的为六十元辰,又称六十甲子或六十太岁,六十年一轮回,为值年之神,掌管一年的祸福。
元君阁供奉的是碧霞元君,全称“泰山玉女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奶奶。道教称男子得到为真人,女子得道为元君,她是东岳大帝之女,为泰山女神。是中国古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在我国北方信仰极盛,庙宇遍布长江以北,素有“北碧霞南妈祖”之说。碧霞元君左右常配祀送子娘娘、眼光娘娘、催生娘娘、天花娘娘四位辅神。
元君阁两边供奉的是道教有名的八仙。

5,孙子涵的简介、

孙子涵,大连理工大学学生,同时也是集作词、作曲、编曲、演唱、混缩等于一身的歌手。2010年12月1日发表了第一张QQ音乐专辑《90ME》。他随和、亲切、没有任何架子。他的音乐动听,制作严格。这些深深地打动了歌迷。 正如他本人所说:“请你们跟着我走,还是那句话,一切都刚刚开始,我的以后,不论成败,都会更加精彩”我们期待着同他一起,探寻更加美好,精彩的未来。 姓名:孙子涵   英文名:Niko   性别:男   地区:辽宁   城市:大连   身高:178 cm   体重:60 KG   星座:双子座    学历:大学本科   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嗜好:无不良嗜好!    愿望:可以成为一个歌手兼音乐制作兼Dancer的全面艺人   最得意的事情:有很多喜欢我的歌的人   最尴尬的事情:不会跳舞的时候被老师逼着在很多女生面前跳舞 做的动作连自己都受不了   最喜欢的颜色:天蓝色   最喜欢的食物:都很喜欢   最喜欢的水果:都很喜欢   最喜欢的动物:狗   最讨厌的动物:蛇   最喜欢的季节 :冬、夏   粉丝昵称:惜涵

6,颐和园现在还存在吗?和故宫有什么联系没?

故宫是皇宫,就是皇帝办理朝政和居住的地方。
颐和园是皇家园林,是皇帝晏游休息的地方,其他的皇家园林还有圆明园、香山、八大处、北海、西苑、承德热河行宫等。虽然是园林,但是大多数中都修建有办公朝政区域,皇帝为游玩的时候方便办公。
一般西方将故宫称为冬宫,将颐和园称为夏宫。因为慈禧冬天住在皇宫,夏天到颐和园。慈禧冬天将光绪皇帝囚禁在西苑的瀛台,夏天囚禁在颐和园的玉澜堂。

7,光绪皇帝是什么时候被囚禁的?囚禁了多少年?

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皇帝因为支持戊戌变法,被太后囚禁;囚禁了十年(1898—1908年)。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日晨,慈禧太后宣布重新训政,下令缉捕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戊戌政变发生。康有为在政变发生的前一天逃离北京,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六君子”于八月十三日被杀于北京菜市口。 慈禧太后在八月初八日举行临朝训政礼后,囚光绪帝于中南海瀛台涵元殿。轰动一时的“百日维新”被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守旧势力所扼杀。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立端郡王载漪之子溥儁为“大阿哥”,以取代载湉,史称己亥建储。由于得不到列强支持,企图失败。 扩展资料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在位三十四年。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被两宫皇太后立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人垂帘。光绪十五年(1889年),载湉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在载湉亲政后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光绪帝极力主战,反对妥协,但终因朝廷腐败,而以清朝战败告终。痛定思痛,他极力支持维新派变法以图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 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牵制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这一股势力,但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个维新不过历时103天,故称“百日维新”。政变后大权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对外宣称光绪帝罹病不能理事,实将他幽禁于西苑瀛台,成为无枷之囚。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绪帝暴崩,享年38岁,庙号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葬于清西陵之崇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载湉

8,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的死因有何联系

关于光绪帝的死历史上有许多不同说法。
公元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突然“驾崩”于北京中南海,死时年仅次38岁。11月15日,慈禧太后在北京故宫,呜呼哀哉,魂归西天,死时年有73岁。皇帝和太后一前一后死亡,相隔不到20小时,轰动北京,震动中国。特别是光绪皇帝的死亡很不寻常,他年仅38岁,正当盛年,并且恰恰死在慈禧死的前一天,光绪皇帝的死引起许多猜测,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第一种:慈禧知道自已即将归西天,不愿意在他死后,光绪皇帝重新掌权,派人毒死了光绪帝。主要依据有清末给光绪看病的名医屈桂庭他的回忆录中说:“光绪在临死前三天,在床上不停地翻滚,并且不停地大叫,‘肚子疼得不得了。’脸色发暗,舌头又黄又黑,明显是中毒症状。’”根据这种说法,光绪是被毒死的,最大的嫌疑人是慈禧太后,因为她是当时最有权势、又严密控制光绪帝的、最好下毒、最可能下毒的人。
第二种:袁世凯见慈禧一病难起,怕慈禧死后,光绪掌握实权,报复自已在戊戌变法出卖皇帝的行为,于是贿赂宫廷宦官,用剧毒药物害死光绪帝。这种说法最有权威的依据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说法,溥仪说:“我亲耳听到一个侍候光绪帝的老太监讲:‘光绪帝死前一天,只是用了一剂药,才变坏的。后来才知道这剂药是袁世凯送的。’”
第三种:太监李莲英得悉光绪帝的日记中载有西太后死后将诛袁世凯和他的消息,与慈禧一起阴谋将毒药投入光绪帝的食物中致使光绪帝中毒身亡。
第四种:这几年来有专家根据光绪帝生前的病历,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现代中医学理论,推断是光绪帝因为严重肺结核病加上其它并发症,导致死亡的。
第五种:光绪帝有严重的肾亏,加上光绪帝从小身体虚弱,从几岁起就受慈禧的压制,长期处在紧张之中,后来又在做皇帝时更是经历一连串的挫折和打击,病情逐渐加重,引起一系列呼吸道、消化道、等并发病症,最后病亡。这一说法主要依据是光绪生前的病历和光绪生前自已的一段回忆。


光绪帝死因初探:
在光绪死因的五种说法中,我倾向于第一种说法,主要理由如下:
一、光绪帝与慈禧太后之间积怨太久,仇恨太深,早已到了势不两立,有我无你、有你无我的地步。在中法战争前,他们之间关系还是友好、亲密的,但由于在中法战争中,他们一个主战一个主和,对战争的分歧太大,他们的关密关系荡然无存,矛盾和仇恨开始出现。后来经过光绪“亲政”、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失败、准备废掉光绪帝的大阿哥事件、光绪“爱妃”被害等等事件,他们之间已到仇深似海、你死我亡的地步。慈禧也多次想害死光绪帝,慈禧极为害怕自已死后,光绪报复她,让她死后不得安宁、死不瞑目,所以她预先设计毒死了光绪。
第二:慈禧历来心狠手棘,狠毒无比,她是公认的中国历史上三个最狠毒的女人之一(其它二位是吕后、武则天),被她害死的人不计其数。比如:肃顺、珍妃。所以对即是她侄子、又是她外甥的光绪,她也会毫不留情地下杀手。
第三:不管光绪帝是否有痨病、肾病,但这两种病都没有严重到致他于死地的地步。大家知道痨病到了不停地大口吐血的地步,才是比较严重。在光绪的病历中根本没有“吐血”记载,说明光绪的痨病不是很严重。因此光绪死于痨病、肾病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另外光绪死前几天的病历突然将光绪的病描述得很严重,使人感觉到光绪是正常死亡。这一点十分可疑,请不要忘记了给光绪帝看病的全部过程都在慈禧监视和掌握之下,光绪死前几天的病历极有可能是慈禧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派人“伪造”的。
第四: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将光绪帝关在中南海瀛台,整整十年间,光绪帝一直处在囚禁状态。瀛台是中南海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岛,与陆地相连的只有一个木板桥,岛上慈禧派人二十多个心腹太监日夜严密监视光绪。整个紫禁城、中南海已是戒备森严,加上瀛台更严密的保安措施,外人是非常难以进入瀛台的,更何况你根本不熟悉中南海一带的地形。并且光光绪帝吃住还有一套安全程序。别说外人,就是一个长期生活宫中的人都难以接近皇帝。所以根据以上情况推断,害死光绪帝的不可能是袁世凯,只有严密控制中南海、瀛台、大权在握的慈禧才有最大嫌疑。
第五:光绪帝在死亡前一天,向全国发布诏令,命令各地总督巡抚寻找名医名方,推荐进京,为皇帝治病。这件事起码说明了两点,一是皇帝这时非常清醒,不象一个意识模糊、即将升天的人;二是皇帝对治好自已的病充满信心。但是就在第二天皇帝就突然死了,令人感到奇怪。还有一点更让人奇怪的是:
就在同一天,也即在慈禧死之前二天,清朝廷以光绪帝的名义发布两道诏令。
第一道:命醇亲王之子溥仪,在宫内教养,并在上书房读书。
第二道:授溥仪之父载沣为摄政王。
这两道诏令意思很清楚,一旦皇帝升天,就让溥仪继位,让溥仪父亲载沣主持朝政,辅助年幼的新皇帝。这两道命令是谁下的?不可能是光绪帝,因为光绪帝早已无权力,更没有可能指定自已的接班人。最有可能下这道命令的人是谁?慈禧。
为什么慈禧要下这两道诏令?从中看出两个问题。
一:慈禧自已的病已非常严重,到了最后关头,已到了不得不对后事进行安排的地步。但这一天光绪正好下诏令遍求全国名医,为他治病。
二、慈禧已经决定,要光绪帝死在她自已之前。道理很简单,如果光绪死在她后面,这两道诏令就成了一纸空文。因此,慈禧发了两道诏令,就是要光绪帝在她之前死。
果然,诏令下达第二天,光绪升天,溥仪继位,载沣监国,第三天,慈禧呜呼哀哉,上了西天。结果与慈禧设计的一样。

9,慈禧太后是怎样死的,死在哪里?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10月22日,慈禧太後因病亡于西苑的仪鸾殿,卒年74岁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病入膏肓的慈禧太後命太监把她抬到瀛台,抬到被她囚禁了10年之久的光绪皇帝床前。病体沉重的光绪皇帝和病体更加沉重的慈禧太後沉默无语地对视著,在沉默的目光中维新派领袖向保守派首领做最後的抗争--只要能比她活得更长,就有机会实施慈禧太後所反对的维新主张。就在这一天,光绪皇帝死了。

第二天,慈禧太後也放心地一命呜呼。

历史之迷就这样留给了後人:是不是慈禧太後害死了光绪皇帝?

光绪皇帝的一生,都活在慈禧太後的阴影之下。

他从五岁就开始当上了一国之君,但是实权却握在"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後手里。光绪皇帝即位十五年後慈禧太後假托"撤帘归政",却依然控制著政令,掌握著对大臣的任免权。

光绪皇帝终於有了亲政的机会,那时的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被强邻日本打败,饱受列强欺凌。年轻的皇帝血气方刚,表示"决不做亡国之君",毅然采纳了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变法主张。从1898年6月11日起,光绪皇帝宣布变法,颁布"定国事"诏书等数十道改革诏令,力图使中国强大。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百日维新"。

权力欲极强的慈禧太後惟恐大权当真落到光绪皇帝手里,并且嫉妒仇视光绪皇帝的变法图强主张,她利用强大的保守势力发动了"戊戌政变",在菜市口将谭嗣同等六位维新志士斩杀示众,通缉康有为和梁启超,把光绪皇帝囚禁於瀛台。同时下诏书宣称,她"经皇帝再三恳请训政,从明日起坐殿办事。"

从此,光绪皇帝失去了政治权力,也失去了人身自由。

为了防止光绪皇帝与外界联络,慈禧太後命令将围墙加修成双层。水中岛屿瀛台通往勤政殿的桥铺成活动式桥面,随用随拆,桥端设有慈禧太後亲信太监的监视房。

支持光绪皇帝变法的珍妃被慈禧太後打入冷宫。光绪身为皇帝,为了与他所爱的珍妃见一面,不得不在深夜由心腹太监冒死拉船偷渡。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慈禧太後仓皇出逃,匆忙中还不忘把珍妃投入井中淹死,可见慈禧太後是多麼仇视一切与维新沾边的人。

光绪皇帝在囚禁他的瀛台度过了十年。凄凉中度日如年,他的健康每况日下,逐渐心力交猝,终於在1906年病情恶化。

为什麼光绪皇帝恰巧先慈禧太後一日死亡呢?

作为政治权利上的死敌,慈禧太後的确有著必须让光绪皇帝先她而死的动机。

所以後人不可避免地要猜测这巧合背後的真相,要相信正是慈禧太後害死了光绪皇帝。

本世纪三十年代,埋葬光绪皇帝的陵墓被盗,据说被抻到宝床底下的尸身是光绪皇帝的遗体。八十年代清理这座陵墓时检验了那具尸体的骨骼,却未见中毒成分。难道光绪皇帝是被慈禧太後气死的?这段公案的历史真相迄今仍然是个众说纷 的无解之迷。

10,北京梅兰芳故居内有哪些对联?

这里的书房陈设,要从梅先生过去的两个书斋说起。“缀玉轩”,是20年代他在北京无量大人胡同旧居的书斋,他迁居上海后,书房里悬挂的是清代金冬心隶书“梅华诗屋”的直幅,做为他的书室名。迁入护国寺住宅后,书房里就把“缀玉轩”和“梅华诗屋”两个斋额,轮流悬挂,书房的家俱也依然是原来旧物。按上述两处陈设,只是因室内狭小具体而微了。靠墙一列长书架上,摆放着磁器古玩和中西书籍。西墙上挂着张大千的一幅人物画和晚清陈宝琛写的一付对联。北墙上悬着一帧横幅,是陈师曾、陈半丁、齐白石、姚茫父、王梦白、凌植支、金拱北等几位名家合绘的花卉。南面临窗一件镶大理石面的大书桌,上面放着文房四宝和各个时代的著名画册及几卷诗词和曲谱。..

11,对联有哪些?????????

对联的句子具体如下。对联的句子具体如下几点:1、上联:百年天地回元气,下联:一统山河际太平,_批:国泰民安。2、上联::年年顺景则源广,下联::岁岁平安福寿多,横批:吉星高照。3、上联:一年好运随春到,下联:四季彩云滚滚来,横批:万事如意。4、上联:岁通盛世家家富,下联:人遇年华个个欢,横批:皆大欢喜。5、上联:春风入喜财入户,下联:岁月更新福满门,_批:新春大吉。6、上联:万事如意展宏图,下联::心想事成兴伟业,横批:五福临门。7、上联::绿竹别其三分景,下联:红梅正报万家春,横批:春回大地。

12,光绪帝的戊戌变法失败,也被幽禁在瀛台,从此以后光绪帝过上了怎么样的生活?

因为光绪帝的坚持,才有了戊戌变法的结果,虽不能算一次成功的变法,但从此就有一段风平浪静,囚禁在瀛台也是一件美事。 作为变法的带头人,他有必要在之前告知因果关系才能有结果,并且为了不作“亡国之君”,而向慈禧这位掌权者争权,怎能完全视为统治派系内部的权力之争。正因为是由于光绪产生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同时在要求变法强国的呼声日益高涨的助力下,在康有为等人的支持下,光绪变法的想法更加坚定。 光绪要在不同的思想领域能成为一位明君,逐步成了他思想中的一个新趋向,这也是光绪皇帝之所以要支持改良派进行变法维新的主要内在因素。当时的资产阶级有新的思想,在他们的支持下,使皇帝和慈禧两派在此期间矛盾更一步激化,光绪想要有所改变,建立好的思想理念。 在那个时代,光绪的命运把持在慈禧的手里,慈禧从小就把光绪皇帝培养成为她以后掌权的政治傀儡,规定光绪帝所有能用的人均应是“老成质朴”之人,其实都是慈禧自己派系的人。这些“老成质朴”的大臣所有的言论都有以慈禧马首是瞻的。 光绪帝的一生没有什么可歌可泣,他的在位可以说是在威胁,恐惧,还有被控制的情况之下过去的,古往今来的变法都是推动历史的一种进步方法,光绪帝晚年也算有了一个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