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日记网 > 笔记 > 正文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声现象》测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声现象》测试试题及答案
提示: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声现象》测试试题及答案

  到了接近物理考试的时候,我们要加强做好物理的练习。其中试题卷的练习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呢!你准备好了吗?下面是由我为你整理的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声现象》测试试题,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声现象》测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中。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振动停止,发声也一定停止

  C.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音,主要是通过音调辨别 D.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3.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

  A.手指 B.琴弦 C.弦柱 D.空气

  4.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

  5.春节联合会上,有一名节目主持人出场时,“闻其声,而知其人”,张华能够清楚地辨别出这是著名主持人朱军的声音,这是他应用了声音的哪种性质(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6.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频率越大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l08m/s

  C.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D.超声波、次声波是入耳听不到的声音

  7.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 )

  A.真空不能传声 B.发声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发声体的振幅越大,频率越高 D.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8.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音色一定不同 B.音调一定不同 C.响度一定不同 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

  9.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周和小杨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

  10.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D.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一定是340m/s

  11.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军方将配备一种远程声波安保设备,该设备工作时可以产生高达150分贝的声音,尖锐的声响会让人耳感到刺痛,既可用作高音喇叭,也可用作非致命性武器驱散人群。关于该设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设备产生的是超声波 B.该设备产生的是次声波

  C.“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响度 D.“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音调

  12.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的是( )

  A.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 B.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

  C.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 D.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

  13.如图1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频率最大的是( )

  14.如图2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

  15.学业水平测试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老师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________产生的,是通过______传入考生的耳朵的。

  16.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与“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唱,这里的低是指________,高是指________。

  17.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二胡,二胡发生是因为琴弦在________,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

  18.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____Hz,人类________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19.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

  20.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21.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遥控下成功撞月.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次无声的撞击,原因是 。

  22.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 。请你列举一个人们利用这种声波的实例: 。

  23.如图3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

  24.如图4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那些问题?请你写出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25题5分,26题8分,共13分)

  25.空气是否传声的实验中,如图5所示,先让电铃发声并放入玻璃罩内,再 ,发现电铃的声音将逐渐 (填“变大”或“变小”),然后把空气 ,会发现声音将逐渐 ,(填“变大”或“变小”),这个实验用到一种物理方是 。

  26.如图6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_________ 。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

  (3)加大力度敲音叉,根据发生的现象,你又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

  (4)如图7所示的实验,敲击右边的音叉,挂在左边音叉旁的那个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这表明_________。

  四、计算题(27题3分,28题6分,共9分)

  27.雨天的晚上,玉红同学看到闪电5 s后听到了雷声,打雷的地方距她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以340m/s计算)

  28.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米?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 m/s) 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其原因是什么?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声现象》测试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B 4.B 5,C 6.D 7.A 8.B 9.C 10.B 11.C 12.D 13.B 14.A

  二、填空题

  15.振动 空气

  16.音调 响度

  17.振动 音调

  18.350 能

  19.声源处;传播途中

  20.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2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

  22.超声波 声呐(或超声波雷达测速仪、B超等)、雷达、超声波探伤

  23.甲、乙 甲、丙

  24.空气可以传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等

  三、实验题

  25.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变小,又逐渐地通人玻璃罩内,变大,推理法

  26.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把音叉的振动放大;响度与振幅有关 空气能传声(声能传递能量)

  四、计算题

  27.由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光传播到人眼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根据公式s=vt可求出距离.s=340m/s×5s=1700 m

  28.3000m 原因是月亮与地球之间有真空

看了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声现象》测试试题及答案的人还看:

1. 物理学习方法大全

2. 初中物理必背知识点

3. 初中物理重点知识

4. 初中物理必背知识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测试试题
提示: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测试试题

  做好每一份物理试题的练习,就是对物理知识的一个学习和巩固的过程。所以,接下来让我们来做一套试题卷吧!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测试试题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测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古代士兵为了及时发现敌人的骑兵,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马蹄踏在地面上时,地面发声较轻

  B.马蹄声不能沿地面传播

  C.马蹄声不能沿空气传播

  D.大地传声速度比空气传声速度快

  答案:D

  解析:马蹄踏在地面上时,马蹄和地面振动而发声,声音可以通过固体和气体向远方传播,故B、C错误。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在液体中,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所以D正确。

  2.将一只闹钟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将会发现( )

  A.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响

  B.听到的声音越来越轻

  C.听到的声音保持不变

  D.电铃逐渐停止振动

  答案:B

  解析: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将会发现随着罩内空气减少,听到的声音越来越轻,抽成真空后,声音几乎听不到了,这个实验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3.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

  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大

  D.以上说法都正确

  答案:B

  解析:在水中的鱼能听到岸上人的声音而被吓走,说明声音由空气传入了水中,即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这不能说明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大。

  4.(2013年庆阳中考题)如图1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答案:B

  解析:音叉发声时是否在振动呢?由于音叉的叉股振动幅度很小,凭眼睛很难直接观察到。按图中所示放一个轻质小球,如果小球被多次弹开那一定说明音叉在振动。这样通过小球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把不易观察的微小振动转换为容易观察的直观的现象,称为转换放大法。

  5.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

  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答案:C

  解析: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暖水瓶中,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芯片音量的大小都会影响我们听到声音的大小。要探究真空能否传声,只能对实验中“有真空”和“无真空”环境进行对比研究。完好的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已经漏气的瓶胆夹壁中已经进了空气,不是真空。当要研究的一个物理问题与几个因素都有关系时,为简化和方便,先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量的关系,而要控制另外几个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6.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其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几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答案:C

  解析:雷声通过空气传到人耳,因此空气能传声;水中的鱼能听到岸上说话声,表明声音通过空气和水传到鱼的耳朵;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敲击长钢管时,声音通过钢管和空气分别向前传播,但声音通过钢管传播速度快,因此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钢管传来的。

  7.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B.“土电话”靠固体传声

  C.声音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慢

  D.真空不能传声

  答案:C

  解析:声音要靠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真空中什么物质都没有,因此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液体中要比在气体中快。

  二、填空题

  8.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溅起水花,这个现象表明发声体在_______。

  答案:振动

  解析: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激起水花飞溅,而不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中是不会激起水花的,由此使我们认识到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若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就会使音叉停止振动,此时就听不到声音,说明了发声的物体一旦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9.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该声音是由于_________的振动而产生的

  答案:空气柱

  解析:柳笛能发出声响,一定有物体在振动。联想喇叭、唢呐等管乐器的发声原理,可知它们都是靠管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

  10.2010年3月28日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救援工作迅速展开。4月2日下午,事故矿井下发现有生命迹象,原来是被困人员通过敲击钻杆,发出“当当”的求救信号,这是因为 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答案:固体(或金属)

  解析:被困人员如果在矿井下向外呼喊,则外面的救援人员不会听到声音。通过敲击钻杆的方法,使声音通过钻杆向外传播,就可以把声音传到外面。这是利用了固体要比气体传声效果好。虽然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和性能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介质越紧密,传播过程中声音的损失越少,因而能传的更远。所以固体要比气体传声效果好。

  11.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 。

  答案:(1)振动 (2)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解析:通过上述三个现象可知,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且声音越响时振幅越大。由此不难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2.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答案: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或在桌面上放一碗水

  解析:小明大声讲话时,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发声时声带在振动;音叉发声时,水面激起了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所谓归纳就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不同现象中的共同点。显然,两个实验现象共同特点归纳起来就是: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或者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桌子的微小振动不容易看到,前面的这两个实验实际上也为我们做了提示:即敲桌子的同时用手轻触桌面,或在桌面上放一些轻小的物体,或在桌面上放一碗水。

  13.如图2所示,敲响左边的音叉,右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那些问题?请你写出一个: 。

  答案:空气可以传声、声音具有能量、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等。

  解析:本题多处用到转换法。右边的音叉会发声,它是否振动呢?由于音叉的叉股振动幅度很小,凭眼睛很难直接观察到。但如果音叉振动,则靠近它的泡沫塑料球就会跳动。把音叉的振动“转换”成泡沫塑料球的跳动,现象明显了,观察起来容易了。泡沫塑料球弹起,就说明右边的音叉在振动,即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或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我们敲响的是左边的音叉,并没有敲右边的,右边的音叉为什么能振动起来?我们只能这么推测:使右边的音叉振动起来的只能是它周围的空气,使周围空气振动起来的是左边音叉的振动,由此进一步得出:空气可以传声、声音具有能量。当然,这个结论我们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是通过右边的音叉在振动来反映的。

  三、综合题

  14.人们常用推理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在如图3的实验中,现有的实验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一结论的?

  答案:如果罩内被抽成真空,将不能听到铃声,由此可以推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结论。

  解析: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实验现象是随着罩内空气的不断抽出,听到铃声越来越弱。但最后还是能听到声音,主要原因有:实验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以及周围的固体还能传声。这时推理就显得很重要了,它能够突破实验条件的限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得出结论。本实验可以推理:如果罩内被抽成真空,将不能听到铃声,由此可以推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结论。

  15.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阅读下表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回答问题:

 

  (1)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写出两条)?

  (2)在长为850米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33秒。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管可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此时气温约为15℃)

  答案:(1)①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②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③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液体、气体中的大。(2)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5000m/s;该金属管可能是铝制成的。

  解析:(1)查找数据表,可得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规律。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t2=2.5s-2.33s=0.17s;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
  查表知:金属管可能是铝制成的。

看了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测试试题的人还看:

1. 物理学习方法大全

2. 初中物理必背知识点

3. 初中物理重点知识

4. 初中物理必背知识

初二物理题 声音
提示:

初二物理题 声音

按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s计算,因为人站在山谷间的,第一次听到回声是1S,所以声音传播的距离是340*1=340m,因为是回音,所以还得除以2,所以340/2=170.
题目是听到第一次后再过2s听到第二次
那么听到第2次的回音是3s后,3s后声音传播的距离是340*3=1020
因为是回音
所以还要除以2
1020/2=510
这不是结果哦,看好了,刚才就说了,人是站在谷间的,第二声传回来的回音是人距离最远的谷壁传回来的,那么人离最近的谷壁传回来的回声就是第一次1S后传回来的,所以,谷的总距离是170+510=680m
应该很具体了吧
楼主明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