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佛教经典中“涅磐”是什么意思
涅盘 niè pán ,佛教名词,梵语是 nirvāņa,旧译"泥亘"、"泥洹"。 意译不生不灭。 是佛教的中心思想。 也是修行所欲达到的最高境界 慧律法师开示: 佛教啊,追求的最高原则,就叫做涅盘,涅盘翻译过来叫做不生不灭,不生不灭的意思就是我们要用这一颗心,智慧的心,解脱的心,来面对这个世间,什么叫做不生不灭呢?意思就是任何的东西增加,也没感觉增加,任何的东西减少,也不计较减少,因为这些相只是心的影像而已,没有实体可得,简单讲涅盘就是来无来相,去无去相,增也没有增相,减也没有减相,也没有什么是跟非,也无所谓的对跟错,简单讲涅盘就是不落入对立,完成了绝对的智慧。 绝对就是绝对,就像虚空可以包容一切,这就是我们修学佛道要追求的,用一颗智慧的心,过活了每一分每一秒的现象界的生活,换句话说用一颗像虚空那么大的胸量来过着我们每一分每一秒的现象界生活。 这个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慢慢的每一分每一秒,进入了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生不灭,那我们慢慢就了解涅盘的心是什么,就是我们佛教追求的最好的一个原则一个领域,换句话说每一个人,众生都佛性,到最后都要进入涅盘,但是有因缘的人碰到佛法的人,就比较早成熟,没有因缘碰到佛法的人,就要经过百万劫。 所以看个人的因缘,看个人的福报,不过啊用一点点智慧的心,涅盘的心在生活当中,总是可以过很快乐的日子,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来无来相,去无去相,生灭增减,是非对立相 统统没有,化作绝对的智慧,绝对的包容,那么人绝对的包容就无诤,社会绝对的包容就不会战争,国家跟国家绝对的包容就没有争战。 那么人民就会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如果一个人懂得涅盘的心,不管他走到那里都是那么的忍辱,那么的平和,那么的安详,包括他晚上睡觉都不作恶梦。 这是佛弟子要积极追求的就是涅盘的智慧心,菩提心。 截取自慧律法师编著之《祈愿正法重现》 涅盘此系佛教之中心思想,意指不生不灭,身心俱寂之解脱境界。 若离开涅盘思想,佛教就形同生灭的世间法,只能称之为劝善,不能体会因性本空,果性本空,之非因非果甚深奥义。 未入正信者,每以涅盘为死亡,此乃严重之误解。 倘如其所言,则死亡又为另一生命之开端,岂非生死未了?众生常婴轮回之苦,乃受业力所牵,做主不得。 唯有佛陀为究竟死亡,以其死则不复再生,不生则不灭,盖以打破无始无明,彻见本来面目,此允称为佛教最可贵之处。 凡人皆贪生畏死,因世间他事,皆有解决之道,唯独死亡,无可商量。 圣者超脱物外,于现实生活中,即是不生不灭之涅盘妙心,所谓:“不染六尘名护法,不生妄想名涅盘”心外见法,名为外道,若悟自心,即是涅盘。 生死与涅盘本无距离,只在当下一念间。 若体悟本性,生死,涅盘皆不可得。 吾人但不造生死业,即得大涅盘;若求大涅盘,即造生死业。 梵语 nirva,巴利语 nibbna。 又作泥洹、泥曰、涅盘那、涅隶盘那、抳缚南、?缚?。 意译作灭、寂灭、灭度、寂、无生。 与择灭、离系、解脱等词同义。 或作般涅盘(般,为梵语 pari 之音译,完全之义,意译作圆寂)、大般涅盘(大,即殊胜之意。 又作大圆寂)。 原来指吹灭,或表吹灭之状态;其后转指燃烧烦恼之火灭尽,完成悟智(即菩提)之境地。 此乃超越生死(迷界)之悟界,亦为佛教终极之实践目的,故表佛教之特徵而列为法印之一,称「涅盘寂静」。 佛教以外之教派虽亦有涅盘之说,然与佛教者迥异。 佛教大乘、小乘对涅盘之解释,异说纷纭。 总约之,可大别如下: (一)据部派佛教,涅盘即灭却烦恼之状态。 其中复有有馀(依)涅盘与无馀(依)涅盘之分,前者是虽断烦恼,然肉体(意即残馀之依身,略称「馀依」或「馀」)残存之情形;后者是灰身灭智之状态,即指一切归於灭无之状况。 有部等主张涅盘乃一存在之实体,经量部等视涅盘为烦恼灭尽的状态之假名,而其本身并无实体。 (二)中论等以实相为涅盘,实相又即为因缘所生法上之空性,故与生死世间无有区别。 同时,南本涅盘经卷三指出涅盘具足如下八味,即常、恒、安、清净、不老、不死、无垢、快乐,称为涅盘八味。 若以此配以涅盘四德,常、恒为常,安、快乐为乐,不老、不死为我,清净、无垢为净。 唯识宗称涅盘有四种,即本来自性清净涅盘、有馀依涅盘、无馀依涅盘与无住处涅盘四种。 其中之本来自性清净涅盘,略称本来清净涅盘、性净涅盘,谓一切事物之本来相即是真如寂灭之理体,乃指真如。 无住处涅盘,即依於智慧,远离烦恼、所知二障,不滞生死之迷界,且因大悲救济众生,故在迷界中活动,又不滞於涅盘之境地。 大乘佛教之涅盘教说即以此为特色。 此外,地论宗、摄论宗谓涅盘分为性净涅盘与方便净涅盘(藉修道去除烦恼而得之涅盘)二种。 天台宗则分为性净涅盘、圆净涅盘(相当於地论宗等之方便净涅盘)与方便净涅盘(佛以救渡众生故,示现假身,缘尽而入涅盘。 又作应化涅盘)等三涅盘。 (三)小乘之声闻、缘觉入无馀涅盘,再回心转向大乘之教,称为无馀还生。 同时,涅盘乃超离一切差别相状者(有为之相),故又称离相。 净土宗称弥陀净土为涅盘之城,亦称无为涅盘界。 (四)出现此世为人的佛(特指释尊),其肉体之死,称涅盘、般涅盘、大般涅盘。 入涅盘又称入灭、薪尽火灭(薪喻佛身或机缘,火喻智慧或佛身)。 涅盘原意指释尊之成道,但今大抵皆作无馀依涅盘之意。 刻绘释尊入灭姿态之画像或雕像,称为涅盘像。 举行追慕释尊之法会,称涅盘会、涅盘忌、常乐会等。 后世称僧侣之死为圆寂、归寂、示寂、入寂等。 〔杂阿含经卷十八、北本涅盘经卷三十三、金光明最胜王经第一如来寿量品、大毘婆沙论卷二十八、卷三十三、卷三十四、俱舍论卷六〕 涅盘(梵语nirvana),涅盘是佛弟子修学佛法,最终的归宿,最后的目标与终程,更是佛弟子的理念世界。 涅盘经云:‘夫涅盘者,名为解脱。 ’ 涅盘经云:‘涅盘义者,即是诸佛之法性也。 ’ 涅盘经云:‘远离一切愦闹法故,以大寂静名大涅盘。 ’ 佛法清净无染就是涅盘。 佛性(梵语buddha-dhatu)常恒无有变异,光明自在,当下就是涅盘。 凡夫之辈无明覆故,令诸众生不能得见涅盘,虽处涅盘性,不见涅盘,始终不得解脱生死。 人人都有个涅盘之心,凡夫不开发,不勤修,不断烦恼,虽有涅盘之心,有亦等于无一般。 勤修戒定慧的菩萨行者,断烦恼,便见涅盘,当知涅盘是常住法,非本无今有,是故涅盘是常住的。 总而言之,涅盘的境界是勤修戒定慧而得,涅盘就是清净佛法的别名,每个人都有一颗清净之涅盘妙心,只是无明烦恼所覆蔽,因而不得普见涅盘,是故沉沦生死,流转六道。 若能发起道心,弃除贪乐五欲(梵语panca kamah),心生恭敬三宝,勤修如来正法,息灭贪嗔痴诸烦恼,普见不生不灭之佛性,即见涅盘。 涅盘境界有何层次之说呢? 声闻(梵语sravaka)、缘觉(梵语pratyekabuddha)、菩萨(梵语bodhisattva)、佛(梵语buddha)圣人所证悟的涅盘境界,高低深浅是有层次的,依佛法所提的涅盘有四种: 一者、本来自性清净涅盘:真如理,随缘变造一切诸法,虽有烦恼垢染,而本性清净,具足无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众生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无有分别,故名本来自性清净涅盘。 二者、有余依涅盘:烦恼之障虽灭,尚余欲界五阴之身而为所依,故名有余依涅盘。 三者、无余依涅盘:烦恼既尽,所余五阴之身亦灭,故名无余依涅盘。 四者、无住处涅盘:不住生死,不住涅盘,穷未来际,利乐有情,故名无住处涅盘。
佛教中‘涅磐’什么意思?
出生
出家
入定
逝世??
从佛教自己信仰的角度去回答,“涅磐”就是成佛.因为“涅磐”是佛教信仰的最高目标,实现“涅磐”就是脱离六道轮回而进入永恒.
而"出生
出家
入定
逝世"似乎是以一个世俗的角度去判断一个佛教信仰者的人生状态.那么在这个意义上,“涅磐”就是指逝世.
涅磐是无漏,就是消灭了苦的因和苦的果。也就是消灭了生死忧悲的苦恼,人就得到超度了,所以也称灭度。更明确地说:凡是属于不清净的污染的缘尽灭了,没有贪欲,愚痴转变成清净的智慧,这就是涅磐。涅磐的意义也是圆寂,圆,就是智慧福德都达到圆满成就;寂,就是,达到了永恒寂静的最安乐的境界。佛教认为这种境界“唯圣者所知”,是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涅磐可以解释为逝世,但不能以世俗所见到的一个人没有了,死了的概念来解释。其实释迦牟尼30岁就已经证得涅磐而成佛了,不过他的肉体还是过去惑业之果的剩余,所以称为“有余涅檠”。直到他80岁逝世,方是入“无余涅磐”。
再加两句:
在佛教中,涅磐是指死亡,但死后会重生.
涅磐还指凤凰生命轮回的过程.凤凰垂老,会投身于烈火,在烈火焚烧中获得新生,这个过程就是所谓凤凰涅磐.
推荐阅读
- ○ 长株潭城铁加列车
- ○ 赘婿电视剧免费观看全集完整版
- ○ 51健身网
- ○ 斯托亚
- ○ 贾玲发文为刘德华庆生
- ○ 长滩岛
- ○ 慈世平肘击哈登
- ○ 朔天运河
- ○ 义门陈氏
- ○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最新文章
- ○ 长株潭城铁加列车
- ○ 赘婿电视剧免费观看全集完整版
- ○ 51健身网
- ○ 斯托亚
- ○ 贾玲发文为刘德华庆生
- ○ 长滩岛
- ○ 慈世平肘击哈登
- ○ 朔天运河
- ○ 义门陈氏
- ○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