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日记网 > 笔记 > 正文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提示: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原诗如下: 唐代王昌龄诗《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民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里的“冰心”是比喻心地光明,冰清玉洁。“玉壶”是用玉石制成的壶,比喻高洁。王昌龄在送辛渐去洛阳时告诉他:如果在洛阳的亲戚朋友问到我的情况,请你转告他们,我这颗光明的心,就象放在了玉制的壶里的冰块那样,晶莹透明、清澈无暇。诗人以“冰心玉壶”自喻,表明自已光明磊落,清廉自守,表里如一。现在人们有时引用“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示志趣高洁。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一名句出自于唐朝王昌龄的七绝〈芙蓉楼送辛渐〉,原诗是:“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大意是说,一夜寒雨过后,诗人在芙蓉楼与友人话别,这时只有晨光映照着远处的山峦。 他嘱咐朋友,如果远在洛阳的亲友问起我,请你把我冰清玉洁、清廉正直的心意传达给他们。这是一首送别朋友的诗,但是把朋友之间的离情别绪写的很淡,却重笔写出了做人应有的高风亮节。前两句中的苍茫江雨和孤峙楚山,烘托出了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的自比冰心玉壶,表达了诗人开阔的心胸和坚强的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在中国古代,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曾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唐朝开元年间的宰相姚崇曾作〈冰壶诫〉,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高尚品格。王昌龄在这首诗中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这是一种自信,也是一种自勉。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人世间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厚意。他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这种失意之时并不失志的坚贞品德非常令人钦佩,后来人们则经常引用“一片冰心在玉壶”来表示高洁的志趣。(转载)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句表达了诗人这样的思想感情? 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表达诗人的什么情感呢?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问起了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就像玉壶里的冰块一样清雅、高洁。 情感就是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 就这一句就足够了..... 洛阳亲人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此诗的重点却在这两句里面,朋友此番西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也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深深思念着自己。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出自哪位诗人的诗?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出自唐代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原文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注释 1、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2、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742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江苏南京)丞。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今江苏镇江),然后在此分手。此诗原题共两首,第二首说到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提示: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句诗出唐代诗人自王昌龄写的《芙蓉楼送辛渐》,全诗如下: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首先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字面上来说,就是王昌龄在芙蓉楼这个送别好友辛渐,心理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后两句的大概意思是“如果你回到了洛阳,他们问起我的近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2.他为什么要写这么一句呢,这是有很深的背景。这首诗作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王昌龄时任江宁丞,辛渐和他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在分手时所作,这是他第一次因事被贬时所写。这首诗表明诗人虽然被贬,但是还是充满着斗志,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这是大有深意的。
3.纵观诗人的一生是抑郁不得志的。开元十五年王昌龄 (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管理工作),接着又任县尉、县丞等官职,先后2次因事被贬,最后贬至江宁,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毅的性格,也表现了诗人历经浮沉、遭受打击,不向命运低头,敢于向命运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