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日记网 > 笔记 > 正文
挺进大别山的意义是什么?
挺进大别山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

挺进大别山的意义是什么?

战略意义: 此战,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威胁其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 历史背景 1947年3月,国民党军胡宗南部进占延安,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辗转陕北的大山之中。毛泽东和中央军委采取“蘑菇战术”,利用陕北的险要地势和群众基础,与20余万敌军周旋,“将敌磨得筋疲力尽”,然后徐图消灭之。在与敌打“蘑菇战”的同时,毛泽东已开始思考如何打破敌人的重点进攻、转入战略进攻的问题。战略进攻的主要方向,定在中原地区。中原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又是蒋介石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 中原地跨苏、皖、豫、鄂、陕五省,北枕黄河,南临长江,东起运河,西迄汉水。我军经略中原,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就可南扼长江,东摄南京,西逼武汉,直接威胁蒋介石南京政权,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挺进大别山

挺进大别山(二)
提示:

挺进大别山(二)

昨天爬上了海拔1729米的天堂寨,今日游览白马栈道及大峡谷。

6时左右就起床了,吃了自己准备的早餐。7时到上山的公路旁时,正好车来了。坐到白马大峡谷入口处下车时,才7时20分,满景区我俩是第一批游客了。

从白马大峡谷有350米长的溜索,高差20米,20秒可以直接溜到白马峰。我们没有坐溜索,而是沿着很陡的400多级石台阶直接下到谷底,再爬上白马峰。

爬到白马峰栈道起点处有一棵连理树(香树)很显眼,现已用铁棍焊成圆形的围子围了起来。据老孔讲2016年她们来时,还没围起来。即使是围起来了,在树干上也被人砸进了许多1元的硬币。




不知砸者的意愿是啥,它也是有生命的,损伤别人的生命,而满足自己的心愿,就有点那个啦。

老孔到此为止,仅爬上木栈道照了照像,不敢再往上爬了,休息后就坐溜索回去了,我独自向白马峰顶爬去。

白马峰栈道长3公里,高差300米,是在75度到85度角的悬崖绝壁上人工修建的。




途中建有几处可以坐下来休息的驿站,其中有一处还建有厕所。在半道上和峰顶处有两台废弃的发电机,想必是当年建造栈道时所用。

在栈道的三分之二处凹进去的山崖下,有一挺大的铜钟挂在那儿,在此处自拍、撞钟,一番折腾。

我用了近2个小时的时间,于10时50分爬到了峰顶。当然路上赏景拍照,也耗费了不少的时间。

路上碰了一个从亳州来的40岁左右的男士,越过我先爬上了峰顶,上下两次碰面都聊了几句 。

他客气的跟我说“老伯您千万小心点、慢点”。

在峰顶时,越过观景平台,顺山脊向西又走了一小段,拍了拍大山的美貌。

回到观景台处坐下来休息了一刻钟,喝水,还吃了几块牛肉干。其间接老孔电话说坐吊索回去了。

下栈道就快了,原路返回,没再怎么拍照,也没有休息,一路小跑下到连理树处,仅用了不到半小时。

在快下到连理树处时,碰到3个小伙子在休息,向我打听还有多远,得走多长时间。听我说后,都不想往上爬了。

整个栈道上只碰到了上述的两拨4个人,看来进天堂寨游玩,爬上白马峰顶的游人微乎其微。

从连理树下到白马大峡谷(龙井河)还有1公里,从谷底向下走到景区大门2公里。

白马大峡谷在天堂寨景区内,白马峰的山脚下,上谷距景区大门6公里。是淮河的重要源头之一。













峡谷天凿地造,气象万千。谷内深潭遍布,间有瀑布。河床里有无数巨大花岗岩组成的天然画廊。内有九大龙瀑群,龙眼、天完城堡、一线瀑等景点。

到谷底时已12时,便走便吃了一包饼干和馒头干算是午饭了。

一路不停歇的边赏景边拍照,只用了1小时50分就回到了住处。

老孔已在住处的一楼等着,吃完午饭回到房间,休息到15时退房,赶往20公里外的燕子河大峪谷。

挺进大别山
提示:

挺进大别山

千里跃进大别山,自断后路,向敌人的心脏地区千里跃进,确是一步险棋。邓小平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我们打出去挑的担子愈重,对全局愈有利。" 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这是一次路途诸多险阻的进军,是一次全靠意志和勇敢才能取胜的进军。 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战胜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先后越过陇海路、黄泛区、沙河、涡河、汝河、淮河等一道又一道障碍,于1947年8月27日胜利到达大别山区。尔后,陈(毅)粟(裕)大军挺进豫皖苏,陈(赓)谢(富治)大军挺进豫西,三军构成品字形,协同作战,共同创建新的中原解放区。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这是解放战争从中共的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一个转折。敌40师和52师82旅分别进入我军伏击圈。次日凌晨,敌军得知被我军包围,就组织火力猛攻我兵力薄弱处,企图向南突围。这时,共军主力按部署冲向阵地,猛击国军突围部队。与此同时,敌军在东线发起的攻击也被一一打退。最后国军全部被压到石丘垅,纷纷缴械投降。这场战斗全歼国军5个团,共击毙、俘虏敌兵1700余人,缴获全部装备,还击落敌机一架。 一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威胁南京和武汉,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这一创造性的战略决策、独特的战略进攻样式和丰富的作战经验,给毛泽东军事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可以这么说,毛泽东亲自拟写的那份标有三个"A"字的电报,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覆亡,加快了新中国的诞生。 二是奠定了邓小平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地位。尽管一代伟人邓小平在此之前做过大量的革命工作,但是真正确立其在中国现代史上历史地位的,首推和刘伯承共同率军挺进大别山的历史壮举。 三是奠定了大别山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自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以后,大别山就成为中国人民心目中的一座名山,目前大别山已经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为"中国十大红色旅游基地"之一。

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历史意义
提示:

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历史意义

刘邓野战军在大别山地区完成了战略展开,建立了根据地,站稳了脚跟。陈粟野战军和陈谢集团在豫皖苏边界地区和豫西地区也相继完成了战略展开,从而把战线从黄河北岸推进到长江北岸,为3路大军协同实施宽大范围机动作战开辟了广阔的战场,圆满地实现了中共中央关于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战略计划。刘邓野战军在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关头,在陈粟野战军、陈谢集团的直接配合和陕北、山东两解放区部队的策应下,实行无后方作战和围魏救赵战法,以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国民党军战略纵深大别山地区,共歼敌9万余人,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并调动和吸引了大量的国民党军于自己的周围,配合陕北、山东战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成为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进军大别山这一创造性的战略决策、独特的进攻样式及其作战经验,进一步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